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
望月怀远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张九龄的生平;
2.
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的境界;
3.
领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情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境界
教学方法:朗读法
情景再现法
情感体验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诗人们借着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洞彻肺腑地进行天地对读,自然与人情互释,内心与外界沟通的幻想创造,从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21教育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九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
二、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
( http: / / www.21cnjy.com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有《曲江集》20卷传世。
三、诗歌美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www.21-cn-jy.com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诵读指导: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
4、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四、意境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海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远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21cnjy.com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远方远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按照律诗的格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一联是流水对,一气呵成、自然流畅。2·1·c·n·j·y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这就把彻夜难眠的情境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这一联对仗工整,描绘细致。21·世纪
教育网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一步抒写了对远人的一片深情。“不堪”,不能。“盈手”,满手、一满把。“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这里暗用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绵不尽的情思。www-2-1-cnjy-com
这首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五、解读诗歌
1、本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说说大家喜欢的原因。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这一句其景可爱,情状可爱。
“天涯共此时”:由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望月生情;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这一句其情美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怨”更因怀远。
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
尾联:望月而生暇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六、课堂小结
一轮明月,引起多少人的遐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九龄的相思,弥漫了天涯海角,而我们却无法把握诗人相思的对象,只是留给我们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好印象,但这种模糊性却使诗歌产生了含蓄、蕴藉的美感。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诗歌鉴赏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21·cn·jy·com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
【解析】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