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2 09: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与环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现象,思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提供了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示例图片及文字引导,为学生打开思路,学生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环境问题,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交流阐述。
学情分析
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来看,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已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但在表达的完整性、逻辑性以及交流时的倾听、互动能力上还有待提升。对于环境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如看到过垃圾满地、雾霾天气等,但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与交流探讨,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梳理思路,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强化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与环境”这一话题展开口语交际,能清楚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感受,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并给予恰当回应,积极参与讨论,提升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口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对于环境现状的观察发现、对环境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环保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做到观点明确、语句通顺、表达流畅。
教学难点
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时,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准确理解他人观点,并适时进行互动补充,使讨论深入且有序进行,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不同观点进行合理辨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展示美丽自然风光与环境污染对比的视频,视频先呈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画面,接着切换到垃圾堆积如山、河流污浊、雾霾笼罩的城市景象。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呢 ”由此引出“我们与环境”的口语交际主题,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二)重难点讲解
1.表达要点指导
举例说明:讲述自己上学路上看到的街道垃圾情况,或者小区里垃圾分类执行不佳的现象,详细描述看到 的场景,如"每次路过楼下的垃圾桶,都能看到好多垃圾扔在外面,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垃圾桶里的垃圾也没分类放置,什么都有”。
强调顺序: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如“早上出门看到路边的早餐摊,塑料袋、一次性餐具扔得满地都是”;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像“走进公园,先看到湖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岸边还有游客丢弃的食品包装袋”。
表达感受:在描述完现象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比如“看到这样的环境,我觉得心里很难受,这么美的公园 都被破坏了”,让表达更生动且能传达情感。
2.倾听互动要求
专注倾听:提醒学生在别人发言时,要停下手中动作,眼睛看着发言人,认真听取内容,不随意打断。
捕捉关键:教学生学会抓住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关键事例,如“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是工厂排污对河流的影响,他提到了河水变黑、鱼虾死亡这些重点内容”。
互动回应:鼓励学生听完后进行恰当回应,可以是补充类似经历,像"我也在我家附近的小河看到过这种情况,还有人往河里倒剩饭剩菜”;也可以提出疑问,如“你觉得怎么能让工厂不排污呢”,或者发表不同看
法,但要注意礼貌用语,“我不太同意你只说让大家自觉环保,我觉得还要有惩罚措施才行”。
(三)实践交流
1.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如“校园里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家庭如何做好环保"等。要求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发言,先说出自己发现的环境问题,再共同商讨解决对策,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深入交流,提醒遵守交流规则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代表发言时要清晰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表达质量、倾听态度以及互动效果,及时进行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把交流推向深入,形成对环境问题的多角度认识和多种解决方案。
(四)总结拓展
1.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进行总结,梳理学生们提到的各类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环保法规、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等,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份家庭环保行动计划,下次课在班级里分享,将口语交际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
和家人一起制定家庭环保行动计划,并准备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计划内容,阐述制定计划的考虑因素以及打算如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