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登 幽 州 台 歌1作者介绍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诗的前两句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 wěi 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6【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千金买马的故事
古代的国君,有一个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寻求)了三年也没有得到。
(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国君派遣他去做这件事。过了三个月寻到了千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返回向国君报告。
国君大怒,说:“(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
近侍之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您能有交易千里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8诗歌的后两句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9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意译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
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
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10内容解析:1、孤独 2、生之短促 3、怀才不遇}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12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2.“独”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
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