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2 06: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B)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 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节选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材料二:
“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身不由己的打了一个寒噤,但还继续听着毛主席讲话,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
(节选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征最艰难的时期很多人不知将落脚何处,他们的信念就是跟党走;同样,新时代我们也要坚定地跟党走。
B.徐解秀老人的话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以及党赢得人民群众全力支持、拥护的原因。
C.长征中红军的血性与担当源于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的考验。
D.红军长征向全世界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计划的破产,向人民宣传了只有红军才能解放他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依靠特有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争指导原则和“十六字诀”战法,红军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
B.任何时候战争的主体都是人,坚韧的意志品质是打赢战争的重要因素,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则在其次。
C.“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意在阐述新时代征途的艰难不亚于红军长征。
D.无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人不能没有理想信念、精神支柱,所以新时代我们依然要传承长征精神。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开国上将萧华创作的《长征组诗》被谱曲后成为《长征组歌》,传唱至今,激励鼓舞了几代人。
B.新世纪以来,平凉坚决攻克贫困堡垒,做强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谱写新时代长征路壮美篇章。
C.在长征沿线城市,保护红色旧址、推出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培育红色宣讲队伍、打造红色研学线路等举措不断完善。
D.中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杨士莪同志75年如一日,全力投身水声科学研究,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突出贡献。
4.材料二中毛主席的演讲条理清晰且鼓舞人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假如你是纪录片《红色精神永传承》的讲述者,请结合材料列出“传承长征精神”讲解词提纲。(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密西西比河上
[美]马克·吐温
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总算勉强在脑子里装满了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岛屿、沙洲和河湾的名称:这可真是一堆乏味的杂拌儿,不过也是对一名合格领航员的基本要求。我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把一条船开到新奥尔良去。不消说,这种自满的心情还没有来得及表示,毕克斯贝先生就会把它压下去。有一天他忽然问我:“胡桃湾是什么样子?”
我说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形状。我那火药性子的师傅“砰”的一声开了枪,随后又继续装子弹,开火。直到他的词儿全都用完了才了事,随后他就会平定下来,变成一支很和气的老滑膛枪。这个“老”字只是表示亲爱的,其实他不过三十四岁。过了一会儿他就说:“我的孩子,你得把这条河的形状完全弄清楚才行。”
“好吧,我试试看,可是河会不会改变形状?”
“你看,河岸正在垮,这条一千多里的河岸正改变形状呢。”
我的情绪又沮丧不堪。有两件事我大概看得很分明了。一是想当领航员,要比所有人知道的更多:二是每过二十四小时,就得换个方式把它从头再学一遍。
我常常看见领航员们凝神注视着河水,把它当作一本书来读;可是这本书却不能教给我什么知识。
终于有一天,毕克斯贝先生似乎是认为我已经大有进步,可以在研究水相这方面下功夫了。于是他开始说:“你看见水面上那条挺长的斜线了吗?那就是一个暗礁,并且还是个陡峭的暗礁。要是撞上了它,就会把船撞得脑袋开花。那条渐渐消失的水纹线,是暗礁的下头。船可以从那儿爬过去,绝不会出什么毛病。”
第二天下午值班的时候,毕克斯贝先生问我是否懂得下面几里路的开法。我说:“从尖嘴子上面第一棵沉树里面通过,再从第二棵的外面通过,然后……”
“全说对了。一会儿我就回来。”
但是他很久没有回来。直到我绕过了那个尖嘴子,开进了我有些担心的一段河道,他还在下面。我不知道他正藏在一个烟囱后面,看着我怎么办。我高高兴兴地往前开,心里越来越得意,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船交给我单独驾驶过这么久。我甚至把舵轮卡住,嘴里哼着小调。
突然,我的心猛跳到嘴里来了。眼前有一个可怕的陡峭暗礁伸展得很长,挺凶地横挡着船头!我立刻就吓得脑袋发昏,连忙把舵轮往下转,转得飞快:船躲开了那个暗礁,可是暗礁却偏要跟着撵!我直是逃,它还是一个劲儿跟着。可怕的猛撞眼看就要临头了。那个混蛋怎么还不来?无可奈何之下,我不顾一切地把警报的铃子敲得当当响,响得“闹翻了天”,疯狂的铃声中,旅客们吓得往船尾飞跑过去,轮船眼看着就要向河岸的树林猛撞过去。
正在这时候,毕克斯贝先生从从容容地出现了。我心中满怀感激地欢迎他,焦急烟消云散了。他温和而愉快地向我发出了这些命令:“右舷停住!左舷停住!两边后退!”
船犹豫了一下,停住了,船头在树枝中挤了一会儿,经过紧张的片刻工夫,它不大情愿地开始后退。
毕克斯贝先生用天真的嘲弄口吻说道:“我的孩子,是有人招呼要上船吗?”
我被他挖苦得满脸通红。
“我是要躲开一个陡峭的暗礁呀。”
“你刚才所在的地方,三里之内都没有什么暗礁。”
“可是我亲眼所见呐,那么陡直。”
“开过去吧!我负责。”
船小心地向那暗礁驶过去。暗礁在船底下不见了,我们像在油里滑过似的通过了。
“现在你明白了吗?那其实不过是个风礁,是风造成的现象。”
“原来如此,我怎么能把它们区别出来呢?”
“这要靠直觉。你往后自然会知道它们的区别,可是究竟怎么区别,你可永远也说不清楚。”
事实果然是这样。水面成了一本奇书——它对我毫无保留地畅谈知心话,把水的秘密都清楚地告诉我。
我终于学通了这条河的语言,能认识这条大河上的每一个细微的景色,就像我对字母那么熟悉一样,这时候我算是有了宝贵的收获。但是同时我也有了一种永远无法恢复的损失。这条壮丽的大河上一切的良辰美景和诗情画意都无影无踪了!我还记得当初乘船的时候看见的一次日落奇观:太阳把宽阔平坦的河面当作画布,勾画出梦幻般的颜色;从斑驳迷离的蛋白色一路攀升,色彩越来越浓烈,一片广阔的河面变成了血红色;河面上翻腾起伏的圆形波纹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河岸上墙壁似的树木在夕阳中投下一片阴沉的影子,被一道很长的银色波光划破:还有些柔和的曲线、反射的影像,逐渐消失的阳光在远处的河面上荡漾。
我心醉神迷地站着,像斟饮美酒似的欣赏着那幅奇景。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对河面上光辉灿烂和令人陶醉的美景,渐渐不大注意:再往后,我就根本不理会这些事情了。即令那次落日的景致重新出现,我会暗自解释:“这样的太阳表示明天会刮风;河面上那条斜着的水纹表示下面有一座陡峭的暗礁,如果老是这样伸展,最近几天之内,会在夜里把谁的轮船毁掉;那些翻腾的漩涡表示那儿有一条正在改变的水道;那棵高高的枯树寿命不会长了,以后少了个善意的航标,夜里通过这个模模糊糊的地方,怎么办呢?”
“哎,这条河上的神妙风光和美丽景色全都无影无踪了,这究竟是得到了莫大的收获,还是受到了莫大的损失呢?”
(节选自《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住密西西比河上众多岛屿等名称,虽然乏味,却是成为合格领航员的基本要求,这是“我”对这份工作的初步认知。
B.毕克斯贝先生对“我”关于胡桃湾的回答不满并严厉批评,表明他对“我”期望很高,希望“我”能更深入了解河流情况。
C.从独自驾船时很得意,到看到暗礁就惊慌失措,这种变化体现了“我”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在领航经验上的欠缺。
D.在掌握领航知识后不再欣赏美景,眼中似乎只剩下与领航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说明“我”是一个注重实际利益的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克斯贝先生的离开这一情节,为后文“我”遇到“暗礁”时的惊慌失措埋下了伏笔,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
B.“水面成了一本奇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河水蕴含着丰富信息,需要领航员像读书一样去研究。
C.作者对日落奇观的描写细腻生动。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给读者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日落画卷。
D.人物语言幽默诙谐,如“我的孩子,是有人招呼要上船吗?”在紧张的危机后缓解了气氛,增加了故事趣味性。
8.毕克斯贝先生在“我”成为领航员的道路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文本结尾以一个问句“这究竟是得到了莫大的收获,还是受到了莫大的损失呢?”结束,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苗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修身》)
材料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注】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通“灾”。②折(zhé)阅:低价销售,亏损。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善在A身B介然C必以自好也D不善在E身F菌然G必以自恶也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指出错误,名词活用作动词,与《五石之瓠》中“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树”用法相同。
B.恶,厌恶,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恶其声而然”中的“恶”意思不同。
C.省,反省,与《<论语>十二章》中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省”字意思相同。
D.“此之谓矣”与《兼爱》“必知乱之所自起”的“之”用法不同。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的《修身》篇与《劝学》篇一样说理性极强,善于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将深奥的道理浅显贴切的表达出来。
B.《修身》篇中荀子认为小人制造祸乱、缺乏才能却不容别人非议质疑,因而会亲近谄媚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的人。
C.荀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的现象,是因为君子和小人注重内在修养方面存在差异。
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排比和顶真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诚,虽欲无进,得乎哉?(4分)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四章》)(4分)
14.对于如何修身,两则材料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诗人以“昏”字点明时间,并选取三个意象,勾勒出了草原壮阔的图景。
B.颈联写“胡人”“汉将”的活动,既照应“塞路”,也体现了作者对边防的关注。
C.尾联写出行的人听闻战事已停止而心情愉悦,悠闲地看着草原上的游骑打猎。
D.本诗前四句节奏舒缓,五六句转折有力,后两句又趋于舒缓,全诗富于变化。
16.与一般的边塞诗不同,这首诗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假如你的同桌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认为自己没有出路,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你会用《将进酒》中“,”两句鼓励他要充满信心。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用“”一句写出了两人阴阳相隔时间之长,“”一句又表现了距离之远。
(3)在为人处世方面,君子和小人会展现出不同的道德风貌和价值追求。《论语》中有许多论及君子和小人区别的句子,例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线上社交越来越频繁而重要,指尖打出来的话,可能比我们用嘴说出来的话还多。由此也出现一些(1)“缕上社交礼仪”。比如,①许多人觉得,②如果回答一件事只说“嗯”,③那就是语气生硬、态度冷漠;④但如果改成“嗯嗯”,⑤瞬间有些讨好,甚至亲和力拉满。谦卑的语气,与之前大热的网络词汇“乙里乙气”有9妙,仿佛和谁说话自己都是乙方,(A):“太乙真人”“小鸟乙人”“乙团和气”等。
这一现象流行的原因和动机有很多,究其内里,未必是讨好,更多的是出于礼貌,当然还有网络社交语境下的需要。(B),不如说是一种“友好”,是人们线下交流习惯的衍生。比起面对面交流,线上文字交流感受不到对方的语调、表情、动作等情感线索,且反馈速度更慢。有学者将其称为(2)“贫媒体”。因此,人们总是试图用其他方式还原线下语境,补充被消除的情感线索,试图进行情感补偿。
但凡事过犹不及,本来以表达友好为出发点的社交方式,被大家戏谑为(3)“文字过好症”,这也反映出它确实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语言(4)“通货膨胀”。真实情绪被隐藏,双手不停敲字又不断删除,尽量把严肃词语替换成更温柔的表达。而内心的情绪和文字表达出来的情绪其实有着 最达的阻塞带来了精神内耗,造成社交异化。
其实,无论用什么样的文体交流,都要知晓自己正在传递的东西是什么,以及对方是否真的接收到。当然,“讨好体”并不能转移社交的主动权,我们依然掌握表达真实意愿的权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人与人的交流,(C)。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心定能换来真情。
18.文中四处引号的作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3分)
A.(1)B.(2)C.(3)D.(4)
19.第一段中的“小鸟乙人”“乙团和气”很有表现力,请从中任选一词简要赏析。(3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②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B)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源于”错)
2.(3分)D(A项以偏概全,B项于文无据,C项理解有误)
3.(3分)D(选项没有体现“从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的观点)
4.(1)条理清晰:①首先指明长征是空前伟大的远征;②接着分别概括长征历史意义并分别阐述;③最后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
(2)鼓舞人心:运用排比表达强烈感情;通过设问、反问引发听众思考、强化观点、鼓舞人心。(4分,一点1分)
5.①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②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③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④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16分)
6.(3分)D(“说明‘我’是一个注重实际利益的人”错)
7.(3分)(没有“听觉”)
8.①奠定专业基础。要求“我”完全弄清楚河流信息。②传授实践技能。向“我”传授了识别“暗礁”和“风礁”的方法。③磨砺坚韧性格。对“我”要求严格,让“我”在压力和挫折下不断努力。④培养冷静心态。在“我”独自驾驶遇到危机时,教会我按照正确的方法应对问题。(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①展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变化,使“我”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②与上文“我”对河流风光的态度变化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③让“我”思考成长与得失的关系,使主题具有开放性和深刻性。④引发读者思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类似成长与得失关系的问题。(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3分)BDF
11.(3分)B(“不同”错)
12.(3分)B(“因而会亲近谄媚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的人”错)
13.(1)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4分。“厌”“诫”“得乎哉”各1分,句意1分)
(2)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4分。“持”“兆”“泮”各1分,句意1分)
14.①材料一:修身要善于自我反省,选择道德高尚的朋友,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明辨是非,坚守正义。②材料二: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方能获得品性的修养。(5分。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A(“以‘昏’字点明时间”错)
16.①颔联描绘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清新明丽的画面。雨后黄昏,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②颔联表达了诗人轻松愉悦之情和对边塞美景的喜爱与赞美。(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十年生死两茫茫 千里孤坟
(3)示例一: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示例二: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每空1分,共6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添字、缺字、错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8.(3分)D(D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其它均为特殊称谓)
19.小鸟乙人: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双关“小鸟依人”一词,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说话者谦卑的语气,具有讨好的意味,仿佛和谁说话自己都是乙方,又诙谐幽默,给人印象深刻。
乙团和气: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双关“一团和气”一词,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说话者谦卑的语气,具有讨好的意味,仿佛和谁说话自己都是乙方,又诙谐幽默,给人印象深刻。(3分。手法1分,效果2分)
20.甲:异曲同工 乙:天壤之别(2分。每词1
21.②句修改为:如果回复一件事只说“嗯”
⑤句修改为:瞬间亲和力拉满,甚至有些讨好(4分。每处2分)
22.A:甚至诞生了一些新词汇 B:与其说这是“讨好”
C:真心(真诚)永远是最重要的(6分。每句2分)
四、写作(60分)
23.参考202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见到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定要拿它来反省自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坚定不移地来珍爱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就像灾害在身一样,一定要痛恨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并且非常憎恶贼人。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小人与此相反,制造祸乱却讨厌别人非议自己,特别不贤能却想让别人认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说自己坏话。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是讥笑,把特别忠诚的行为看作是伤害,这种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用善来引导别人叫作教,用善来附和别人叫作顺;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这就叫作智;把对的认作错的,把错的认作对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它错,这就叫作直。取舍没有标准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舍弃道义叫做大贼。
意志修养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心安定,就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怠慢道义。
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就到达了。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高大的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秉性的悬殊,哪里像瘸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然而,瘸腿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个去做,一个不去做罢了!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他超出常人不会很远。
材料二: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