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7.1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7.1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7-07 23:05:09

文档简介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了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
教学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突破措施:让学生通过动手的过程去感悟科学探究过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素质;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
三、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干电池(3节) 、开关 、导线、 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和电流表。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二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再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析实验方法和所需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得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五、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突出观察、实验。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设计、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和探究的能力。
2.通过“科学猜想法”和“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学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创设
情境
引入
课题
?出示示教板:将电源、开关、定值电阻、电流表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请一位同学读出电流大小,提出问题:你能提供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方法吗?
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板书: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
?
学生观察并思考
回答问题
?
?
?
?
?
?
?
?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
?
引导学生猜想
请大家根据电压的作用和电阻的定义对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学生作出合理猜想并说出依据。
依据理论知识或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科学的猜想。
实验设计
出示目标:
以问题出示设计实验:
1、要探究I与U和R的关系,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具体怎样实施?
2、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如何连接?
3、一次数据能否得到结论?如何得到多组数据?
4、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明确目标
控制变量法
学生设计电路图。
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确定实验方法是进行实验的前提。
引导设计电路图。
进行实验
思考电路连接中应注意的问题:
1、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
3、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面三刀端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如1V、1.5、2V、)
随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
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实验,并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到设计的表格中。并在图中画出电阻的U—I关系图象
自主实验,体会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依据获得的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分析论证
请学生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当电压成倍数地增大时,电流是怎样变化的?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教师归纳总结: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综合利用各小组得到的数据,纵向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评估
交流
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引领回答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
?
?
学生小组内讨论。
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
梳理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的困惑。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体会本节课运用的科学方法。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达标
练习
见学案
?
学生完成。
?

课件19张PPT。致亲爱的同学们: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老师的幸福
是因为认识了你们
愿你们
努力进取,永不言败!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 电阻中的电流(I)与它两端电压(U)和电阻的阻值(R)之间有什么关系?2、猜想: 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中的电流越( ) 电阻的阻值越大,电阻中的电流越( ) 大小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实验方法:思考:要探究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的关系,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控制变量法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要控制( )不变,改变( ),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
B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 ( )不变,改变( ),来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电阻电压
电压电阻
UI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要测量哪些量?用什么器材?如何连接?2、一次数据能否得到结论?如何得到多组数据?3、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设计实验:温馨提示:1、一画、二摆、三连线,并且要先串后并。
2、为使数据更精确,电压表、电流表都用小量程。
3、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建议实验中记录电压值为1.0V、2V、3V时及相对应的电流值。
4、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及时记录数据填入学案的表格中。分析数据:U/VI/AO1230.20.40.6R=5 Ω时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⑴分析数据,可得到什么结论,怎么分析的?
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
2、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
正比反比实验结论:A、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B、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开动脑筋,拓展提高:分析: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这里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电压是因,电流是果,因为导体两端有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先有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性质,它的大小由导体本身来决定,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
在探究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操作中有没有错误,你是如何解决的?
有哪些发现或疑问?
6、评估与交流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盘点一下我们的收获吧!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会了 吗?达标练习1、一个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为0.15A,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为原来的2倍
B.电阻为原来的2倍
C.电流为原来的1/2
D.电阻为原来的1/2A2、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在 端(a或b),这样可以对电路元件起到保护作用。断开b(2)填出表格中缺少的数据分析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表一0.2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电压成正比表二分析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15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再见明天你会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