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7-09 12:40:10

文档简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这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些误区如“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像的大小与平面镜有关”等,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学生已经学习了本章内容的第一、二节,为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了解虚像打下了基础。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懂得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方法,并且初学物理的同学对实验探究兴趣较高,喜欢动手,而且日常生活经验较丰富,因此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尽量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机会并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尽量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讨论和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教会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
五、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重点在“设计”和“探究”的过程上:
1、“如何证明像与物是否等大”→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
2、“如何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同上方法,用一个物理替代像→找到像的位置→测量分析
3、“如何确定像是虚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在镜后观察纸上像的情况→得出是虚像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六、课程资源
  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的物体模型2支、平板玻璃一块、支架、刻度尺、白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完成“照镜子”游戏,导入
做动作
配合教师做相应的动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且拉近师生距离
出示学习目标
PPt展示
齐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认识平面镜
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学生思考,回答
为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铺垫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平面镜找到自己的像,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是,仔细观察像的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
让学生初步领略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猜想与假设提供依据。
猜想与假设
根据观察平面镜中的像,请同学们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进行猜想。
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实验猜想
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明确本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
设计实验
演示实验装置的安装及实验操作
仔细观看
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进行实验
PPt出示“温馨提示”及应注意观察的问题,要求学生边做边将相关数据记录在学案上的表格中,待学生进行实验时巡视指导
阅读PPt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记录、处理数据,得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动手做实验的能力,收集、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
交流展示
要求学生展示本组实验数据及实验结论
展示本组实验数据及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评估交流
出示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解答问题
让学生学会评估与交流,学会反思
学以致用
PPt出示题目,演示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思考问题,学习作图步骤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动画演示平面镜成像,教师进行疑难点拨从而归纳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观看动画
三、平面镜的应用
自学平面镜的应用
阅读相关内容
四、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五、当堂达标
限时、巡视、点评
完成达标题
六、布置作业
阅读“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2、3、5
课后完成
八、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
1、大小相等
2、等距
3、垂直
4、虚像
二、原理 光的反射
三、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课件21张PPT。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能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能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知道日常生活中平面镜的应用。   一、平面镜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镜。物像物像物像像物1、提出问题没有大胆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2、猜想与假设
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可能与镜面垂直实验器材: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模型、白纸(两张)、刻度尺、铅笔(自备)、三角板 3、设计实验温馨提示:1、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2、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沿玻璃板两侧分别画直线记下玻璃板在纸上的位置。4、以物体底部某一点在纸上做好标记,同时在像对应的位置做标记。5、移动物体,重复前面的步骤,最少描出三次物、像对应点的位置。 3、实验中,待物体B和物体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记下B的位置。6、及时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时注意观察,解决下列问题:
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2、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3、将另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处,绕过玻璃板在白纸上能否看到像?
4、进行实验1、像与物体大小_____;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
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像。相等相等垂直正立的虚5、数据记录与分析 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为什么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物体?
3、实验中你还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 决的?
便于观察、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6.交流、评估1、(2011?永州)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11?枣庄)某同学从平面镜前2.5m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远离平面镜B.变大了C.大小不变D.变小了
学以致用BC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作图。A’B’通过作图,你能归纳方法吗?1、作垂线
2、取等距离,确定像点
3、画虚像s虚像用虚线s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四、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四、平面镜的应用— 改变光路盘点收获当堂达标答案 必做题
B C C C
选做题
(1)观察、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