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7-09 12:44:27

文档简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并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归纳法、对比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面镜、蜡烛、玻璃板、支架、火柴
学具:导学案、分组实验盒、小平面镜、三角板
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从照镜子,中国古代铜镜引出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介绍物、像、平面镜等基本概念。
(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2、做出猜想:
(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反;
(4)、像是虚像;
哪个猜想对呢?要用实验来验证。首先我们来看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3、设计实验
在设计实验前,先来看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对掌握这个实验是大有帮助的。
(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接不到,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测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呢?
(2) 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目的]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
学生讨论归纳后,通过课件进一步强调
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找一个跟平面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就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大小。
与学生一同选出实验器材,让学生思考实验设计方案并找一名学生上台介绍。
通过课件强调实验步骤。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到学案的表格中。
5、分析论证、归纳结论
(三)成像原理(课件展示)
(四)、平面镜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成像原理
3、平面镜的应用
4、替代法
四、反馈练习
五、课后作业: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结束语
教学说明:
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课件30张PPT。平面镜成像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像成镜面平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塔在水中的倒影  一、平面镜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可看做平面镜。平静水面玻璃面漆面地板物像物像物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像和物的大小、位置、左右情况及像的虚实等方面来考虑。
2、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讨论并尝试体验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光屏接不到,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测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2、物体在平面镜前,虚像在平面镜后,怎样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可以透光。)
2.找一个跟平面镜前的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的目的是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这种研究方法叫等效替代法。指点迷津实验器材玻璃板、支架、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刻度尺、白纸、火柴、铅笔
温馨提示(实验步骤)1、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线上竖立一块玻璃板(玻璃板与桌面要垂直);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保持固定;
3、玻璃板后放一支 完全相同 但不点燃的蜡烛,前后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看,这支蜡烛和前面蜡烛的像 完全重合 ;
4、在纸上标出两支蜡烛的位置(即像与物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再做2次实验,分别标出像和物的位置。
5、连接像和物的对应点,分别测出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填入表格
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1.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成虚像。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SO虚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1)用来成像 --观察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物体,如面容、姿势等。
三 平面镜的应用舞蹈演员矫正自己的姿势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小镜(2)用来改变光
路,按要求控制光
的传播方向.
例如:潜望镜
(潜望镜是利用两块
平面镜组成的)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本课小结成像特点成像原理应 用 光的反射成像改变光路等效替代法实验方法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实验是重点!1.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
 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小试牛刀: D 2、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C3.下图中,M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 √4.小猴子在水中捞不到月亮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成的虚像B5.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大小决定于( )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B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日食现象
B.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
C.镜中花,水中月
D.小孔成像 C7.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8万公里,井水水深5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
A. 5米 B. 38万公里
C. 72万公里 D. 10米 B8.桂林 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 “倒影”,它的倒影是( )
A.山的影子.
B.山的实像.
C.山的虚像. C填空题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
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目的是 ___。
选择两段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 ___________。镜后的蜡烛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说明了_____ ,使用的是 ____法。
2.水中倒影、杯弓蛇影都是由于光的____现象形成的,而手影、立竿见影则是由__________
形成的。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像和物大小相等等效替代反射光沿直线传播 3、身高1.7m 的人站在竖直平面镜
前3 m 处,他的像高 ,像和他相距 ,若他往前走1 m ,他的像高 ,则此时像与他相距 。1.7m6 m4 m1.7m4、平面镜成的像_________在光屏上显示出来(填“能”或“不能”),平面镜成像是物体反射的光或物体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时发生了_________的结果. 不能反射再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