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2 09: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了解“吴音”,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运用朗读、想象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一首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释题,猜想“居”意
师: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清平乐·村居)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在这里这个字(乐)读作“yu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清平乐·村居”。
师:“清平乐”是词牌名,而“村居”是词的题目。这个“居”在古代金文里是这样写的。(出示“居”象形字)看着这个象形字,你能想到什么?生:我能想到一个人住在房子里。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人有了房子住,有了立足之地就是“居”瞧,汉字多有魅力!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看字形就能明白意思。那么,“村居”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
初读,知晓词意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把读不懂的词标注出来。(出示全文)生:自由读《清平乐·村居》。
师:谁愿意读这首词?(指名读)师:来,同桌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得流利,比较有感情。
师:你真会评价,哪一句读出了感情?生:“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最喜”读得好。(好,你先坐下)师:你读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你推荐一名同学来读。生:我推荐××。
师:你可不要辜负××同学对你的期望。生:朗读《清平乐·村居》。师:读得真好,怪不得××同学推荐你。来,我们全班都来读一读。(齐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不错。师:那接下来老师有两个问题可要考考你们了?有信心吗?生:有!师:词中的“翁媪”指什么人?生:“翁”指老翁,也就是老爷爷;“媪”指的是老妇人,也就是老奶奶。师:你怎么能知道“媪”就是老妇人呢?生:因为“媪”是“女”字部。
师:你真会学习,能通过观察字的部首来理解字的意思。这对老夫妻,他们在干什么呢?生:他们在聊天,在说家常。师:你是从哪个词儿知道的?生:吴音。
师:你知道什么是“吴音”吗?生:我想就是当地的方言吧?
师:对,“吴音”就是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南方方言。因为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所以这儿的方言就叫“吴音”。师:第二个问题,“无赖”是什么意思呢?生:“无赖”是骂人的话,说人的品质不好。
师: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生:不是的,文中是说那个小孩子天真、活泼。
师:理解了“翁媪”“无赖”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再读这首词,你会有新的收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辛弃疾的这首词就是一幅村居图(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这首词的插图。看着这幅图,你读懂了词中的哪几句?生:我读懂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话,说的是这家人住的茅屋又低又矮,屋前有一条小溪,溪上长着一丛一丛的青草。
师:你读懂了这一家人的生活环境。生:我读懂了第二句,描写了老翁和老妇人,他们没什么事,喝着酒,悠闲地说着话,逗乐。
师:那词中除了写这老两口外,还写了哪些人?生:还有三个儿子。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生: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小儿子很惹人喜爱,一边玩一边剥莲蓬。师:通过你们刚才的描述,这幅图上既有对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物的描写,可以说有景有人,人景相融。(板书:景、人)
品读,感悟词境
师:短短几分钟,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词读准了,读顺了,还了解了大意。那么,怎样才能把这首词读出味,读出情,读出意境美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用心感受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教师配乐范读)
师: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生:美丽的村居图。
师: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学生朗读整首词)生:我感受到这是一幅幸福的村居图。师:那就请你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
师: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图,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生: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受到的。师:读了这句诗,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又低又矮的茅屋,屋前还有一条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小草。
师:这还不够美呀,你试着把“低小”和“青青草”缓慢点读,语气再重一点。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置身于这样的美景当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生:我能听到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
师:好,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这句诗。生: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师:这两句把我们带进了幽静的山乡村野。来,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生:我闻到了荷花的芳香。生:我闻到了草香和泥土的气息。
师:好,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景、听到的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闻到的芳香都送到句中读出来。生:(齐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着一家五口,文中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生: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
师:有的同学说这是幸福的村居图,你认为这一家五口谁最幸福?生:我认为翁媪最幸福。师:能说说理由吗?生:因为他们闲着没什么事,不用干活,在茅屋前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师:是呀,老俩口衣食无忧,老有所养,这是安居之福。看着这对幸福的老夫妻,我们不禁
会想起他们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生:白天老翁出去耕地,老妇人在家里织布,做衣服,照看三个孩子。
师:他们互助互爱,相敬如宾,共同经营这个小家。如今他们老了,悠闲地坐在屋前,互相看着,聊着,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结合翁媪的生活,展开想象。生:老伴儿,你看咱家的小儿子多讨人喜欢,你看他那小腿还摇晃呢!生:是啊,咱们的二儿子也不差呀,聚精会神地编鸡笼呢!生:老头子,你看咱们的大儿子多能干呀,就像你年轻时一样。生:老伴儿,你也很能干呀,这一家人的衣服都是你织的,你做的衣服既好看又舒服。
师:多好听啊!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其实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那就是生:相媚好。(板书:相媚好)
师: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生:幸福的老夫妻。师:请读出幸福之情。(生朗读)生:恩爱的老夫妻。师: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生朗读)
师:“相媚好“读得真好,表过出恩爱之情。生:和和美美的老夫妻。(生朗读)师: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生:(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一家五口人当中翁媪是最幸福的,谁还有不同的看法?生:我认为小儿子最幸福。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他无忧无虑,一边玩一边剥莲蓬。(板书:剥)师:从哪看出小儿的无忧无虑?生:无赖。
师: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生:卧。师:“卧”是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生:身体前倾,做趴状。师:这是俯卧,还可以怎样卧?生:自由地做出仰卧、侧卧......
师: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生: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生: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师:面对着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生:自由自在。
师: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生:朗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师:还不够自由啊,你再试试,注意那个“无赖”和“卧剥”。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师: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生:天真活泼。师: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小儿是顽皮的。因为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非常令人羡慕。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幸福。生:(齐读)“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师:三个儿子中,小儿是幸福的。那文中的大儿和中儿幸福吗?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这哥俩的句子。生:(齐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板书:锄 织)
师:大儿顶着烈日锄地,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二儿子认真地编织鸡笼,手都磨出老茧了。多累呀,哪有什么幸福可言啊?生: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虽然他们很累,但也是幸福的。大儿子不去锄地,家里就没有粮食吃;二儿子编鸡笼也可以卖几个钱。他们在为这个家忙碌,有了他们俩的辛勤劳动,翁媪和小儿才会那么幸福,所以他们挨累也是值得的,也是幸福的。
师:听了你的解释也就是说他们享受着劳作之乐,尽孝之乐。不知不觉,大家已走进村居,真是“人在画中游”!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乡村美景,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家人,你会想些什么呢?生:这家人可真令人羡慕!生:看到翁媪可能会想:自己晚年的时候能不能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学生试练)生:在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一家五口。他们住着又低又矮的茅草屋,屋前流淌着清澈的小溪,溪边长着一簇簇青青的小草。屋前坐着老翁和老妇人,老翁喝着美酒,老妇人在缝衣服,他们用方言聊天、逗乐。他们的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锄草,汗水打湿了衣衫;二儿子聚精会神地编织鸡笼;最惹人喜欢的就是小儿子,他哼着歌,摇着腿,一边玩一边剥莲蓬。好幸福和睦的一家呀!
师:你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这诗一样的画面。
五、拓展,升华情感
师: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生:我会选“喜”字。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很喜欢那个小儿子。师:是呀!这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真是一幅乡村喜居图啊!生:我选“醉”字。师:谁醉了?生:翁媪醉了师:为什么而醉?生:他们被美好的生活陶醉了。
师: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师:这位同学一直举手,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生:老师,我认为作者醉了,作者要是不醉,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词啊?(作者不仅被美景陶醉,还被这一家人温馨,幸福的生活陶醉)
师:说的有道理。我们也随着五口之家,随着作者去醉上一回。生:齐读。
师:这么好的词想不想记住?生:想。师: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练习背诵吧。(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师: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表现童心童趣的诗词还有许多。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一首?生:我还知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你的积累真丰富。这首诗词描绘了古人的生活,寄托着他们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它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是滋养我们心灵的厚土。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而我要对大家说“学好诗,我们尽情言。”
六、作业:(可任选一项)
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具体描写村居情景。2.积累描写田园风光或童心童趣的古诗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