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22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22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2 09: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2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送别切入,理解诗题
送别诗导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人们就重团聚、伤别离。面对离别,诗人们写下了无数送别的诗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去感受诗人蕴藏在诗中远大的志向、高尚的品格。
补充板书课题“芙蓉”这两个字是要写的生字,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芙蓉是一种草本植物,两个字都是草字头,书写时注意上收下放,撇、捺要舒展。齐读课题。
潜心诵读,读出韵味
读题目2.指导朗读范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
三、理解题目,了解人物
1.理解题目读诗先解题,看,这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谁知道?生: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师:谁在芙蓉楼送别辛渐?辛渐又要到哪里去呢?谁能把这句话说完整?生:......
2.了解人物师:你们觉得,王昌龄和辛渐的关系如何?生 1、2:非常好的朋友师:他们到底好到什么程度?你们看(出示画图)(王昌龄陪着辛渐从南京走了一天,来到润州,也就是现在的镇江。晚上,他们在芙蓉楼喝酒话别。)了解了题目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题。
四、借助资料,理解诗句
1.检查预习,小组交流这首诗里写了什么呢?根据预习单的这部分内容,(出示预习单)进行小组交流。看要求。开始吧。哪个小组先来分享?(出示)学生 1.2:......(教组长问,谁还有补充吗?)
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你们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你们就弄懂了诗的大体意思。真了不起。(这个环节需要对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了解,不同的班级小组合作、全班汇报的形式不一样)2.学习前两句
①读一、二句要想走入诗的意境,我们还需要细细品读。我们先来看诗的前两句,(出示)女同学读,男同学读。
师:这两句诗主要描写了哪两种景物?生:雨、山(板书:雨山)
②雨的特点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给他热烈的掌声。雨的三个特点被你们找到了,了不起。王昌龄用七个字就写出了这场雨的特点,这七个字是?读(寒雨连江夜入吴)
③山的特点他不仅写了雨,还写了山。那么楚地的山有什么特点?生:楚山孤。孤的意思是孤单、孤独。
师:我们来看一看楚地的山,(出示山图)你看这么多的山,一座连着一座(手势)用一个词来形容?生: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给他掌声)
师:为什么这连绵起伏的山在王昌龄的眼中是孤独的?生:因为好朋友要走了,他自己感到孤单。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孤独的不是楚山,而是王昌龄的内心。
④想象画面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诗人陪着辛渐,来到了镇江的芙蓉楼,此时已到了夜晚,这时候阴沉沉的天空中下起了大雨。夜深了,你听,哗哗的雨水打在窗棂上,落在了江水中。连绵不断的雨水和江水连成一片。天一亮,辛渐就要走了,王昌龄面对着楚地的群山,内心十分孤单。)
师:睁开眼睛,带着无限的离愁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师:在诗人的眼中,雨是寒的,山是孤的,(补充板书:寒孤)读(寒雨孤山),这就是诗人眼中的景。(板书:景)诗人开篇不写情,却写景。其实这是借景—— 生:抒情。
学习后两句①读三、四句②设奇补充资料王昌龄为什么说出这两句话呢?是有原因的:(出示资料)(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开元二十五年,也就是他在四十岁那年,他为贬职宰相张九龄说话而被贬岭南(岭南是当时最偏远的地区),在岭南一呆就是三年。回长安后,再贬江宁县丞,被贬的理由竟然是“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不拘小节。他少说有三次被赶到边远荒僻之地,很多不明缘由的人对他议论纷纷。)师:你听明白了吗?王昌龄被一贬再贬,那别人会怎么议论他呢?猜猜看生:是不是贪官是不是犯错误 ......
师:面对这些议论,王昌龄内心压力很大呀,他最好的朋友辛渐要离开他去洛阳了,所以他的内心感到孤独,洛阳的朋友会怎样看待他呢?因此他一定让辛渐带去一句话,再读: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③理解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生: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呢?(出示)读:(出示:①冰心:纯洁、透明、一尘不染。②玉壶:君子如玉,温润美好。)冰心玉壶是个典故,这不是王昌龄首创,第一个写玉壶的人叫鲍照,他写过一句诗,读:(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解释:我人清白的像玉壶冰一样)后来王维也写过,读:(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玉壶用什么好?他最爱把素冰放在玉壶里面,内外纯洁)。唐朝的宰相姚崇,他是这样写的:“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他号召所有的文人要有玉壶冰的品质)这些文人志士都用冰心玉壶来比喻高尚的品格,王昌龄也用了这个典故,他想表明什么呢?生:1.2......师:是呀,把冰心放在玉壶中,表里如一,纯洁如玉呀。(板书:冰心玉壶)师:他仅仅是在向洛阳亲友表白自己的志向吗?生:不是,他向所有的人。师:所以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他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他依旧坚定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借助诗句,深化人物品质。
小结,品读你看,我们借助资料,真正读懂了这首诗,走进了王昌龄的内心,感受到他那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板贴:借助资料感悟品质)好,让我们再次走进王昌龄的内心。(出示整首诗,你来读,你来读,一起读)。背诵。
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五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诗韵。无数诗人用灿若星河的诗篇,在抒发着自己的志向和品格。(逐一出示,齐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让我们把这些美妙的诗篇铭记心间!让我们通过诵读将其传承下去。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