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学业水平调研问卷
语文
注意事项:1.语文共7页,满分100分: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开展了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就下面
内容完成相关任务。
在历史的长河中徘ui,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熠熠星辰,甲(A照亮B点亮)了华
夏大地,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与精神内核。从古老的技艺到深邃的思想,从传统的节日到独
特的艺术,它乙(A渗透B穿透)在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是我们灵魂深处的烙印,是连接
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它塑造着我们的现在,承载着
我们的历史,也指引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颗
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徘hui()承载()
2.用正楷准确、规范抄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4.从文段括号内为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2分)
在校园文化节上,学校准备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京刷表演刚落下帷幕,书法
绘画展览又吸引了众多目光。同学们在欣赏颜真卿楷书的雄浑大气、王羲之行书的飘逸洒脱后,
。(2分)
A.民俗讲座又为大家讲述了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B.操场上的武术表演也如火如茶地开始了
C.美术老师开始讲解西方油画的色彩运用
D.英语角的同学们用英文讨论起了文化差异
5,请从以上选项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其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6.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求在班级板报上张贴一副对联。现有部分对联的上联,请根据传统
文化相关内容,补全下联。(2分)
上联:琴棋书画彰雅趣
下联:
要求:·下联需紧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内容相关:
·字数与上联相等,平仄、词性相对;
·可从传统文学、艺术、节日等角度构思。
7.请仿照例句,从端午节或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进行仿写。(3分)
例句:春节,是爆竹声中“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团圆;是阖家围坐时饺子里包藏的温暖期
许。
要求:句式基本一致,能体现节日特色,并引用恰当的诗词。
8.中华传统文化在古诗中熠熠生辉。从民俗风情到精神传承,古人用诗句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
文化印记。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的热闹,“
,衣冠简朴古风存”
,让我们看到传统节日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诗经关雎》中“
,用比兴手法含蓄表达美好爱情,体现古代诗歌的浪漫情怀;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
写下“
”,打破时空界限,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豁达真挚的友
情观。这些诗句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传统文化的生动注脚。让我们一起默写诗句,感受古人
笔下的文化魅力!(5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2题(11分)
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
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
浓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
淳滴者焉,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日:“莫此地
为宜。”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渝觞以进,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
因命余,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有删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