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攸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2 09:27:06

文档简介

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测试试卷
语 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你校八年级拟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实践活动,请阅读并完成下面任务。
1.下面是小攸同学写的开场白,其中词语字形与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从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弥漫在四季,摇曳在心田。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不仅陶冶了中国人的情操,而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成的,我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形势如何复杂,运筹帷握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因为那一首首绮丽的诗篇将与华夏同在,与天地共存。
灼灼(sháo)陶冶 运筹帷握 B.汲取(xī) 概括 源远流长
C. 弥漫(mǐ) 崛起 一脉相成 D. 摇曳(yè)绮丽 细枝末节
2.对下面的主持词的分析和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诵读经典,选择经典,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②这不仅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场文化之旅。③通过品味古诗的韵味,将学会如何感受生活的美好,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④在古诗的熏陶下,我们将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坚韧、更加富有情感。⑤走进古诗苑,我们将领略到唐诗的豪放与婉约,感受到宋词的细腻与深沉。⑥那“床前明月光”的静谧,“会当凌绝顶”的豪情,“人有悲欢离合”的感怀,“两情若是久长时”的缠绵……等等,都将让我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A.第①句表达不正确,需要将“诵读经典”与“选择经典”调整语序。
B.第②句需要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一场文化之旅”调整语序,才更合逻辑。
C.第③句,表达正确无误。
D.第⑥句“……”与“等等”重复,可将“……”删除。
3.请你根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诗的内容和意境,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为恰当的一项为其配乐吟诵(3分)
A.《平沙落雁》——宁静抒怀 B.《十面埋伏》——壮丽雄伟
C.《胡笳十八拍》——委婉幽怨 D.《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4.平时,许多同学都会选择富有诗意的古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完成任务。(3分)
示例:我的座右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它的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我常常以此勉励自己:不要被困难吓倒,要不断克服困难,永远积极向上。
①我的座右铭:
②它的意思是:
③我以此勉励自己:
5.为了了解初中生诵读古诗文的原因,八年级(1)班的同学对此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下图,请你根据下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探究结果:
6.为了引导同学们有效积累,发现古诗文中的美,学校举行默写竞赛。请你完成下列填空。(4分)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刚进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林醉人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展示的浓浓的关注天下寒士的大美情怀的一句是②“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9小题,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7-9题。(共10分)
【材料一】
①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如今,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芯片。当我们手拿遥控器打开电视机,当我们拿着手机跟外界打电话,一切的背后都是芯片在工作。
②一颗芯片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一条生产线大约涉及50多个行业、2000-5000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最终这枚芯片无法达到标准。同时,芯片的研发成本极高,且研发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动辄需要投入上百亿资金且耗时需要数十年。芯片制造过程难,技术更新速度快,这就造成了高成本低回报的局面。我国的芯片制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正式起步,对外依存度高,要面临的技术挑战有很多。然而,尽管“打造中国芯”困难重重,我们依然要砥砺前行。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启动的“一生一芯”计划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迄今,“一生一芯”计划已历6期,规模逐步放大。为了应对大规模芯片人才培养的挑战,教师解壁伟提出“让学生指导学生”,在学习的学生中遴选助教,指导新报名的学生学习。为了集聚更多有志于芯片设计的各高校学生,在助教团队的支撑下,通过举办暑期班、送课上门等方式,“一生一芯”计划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辐射,覆盖高校从1所扩大到300余所,报名人数从首期的5人到第6期的2000余人,6期累计报名已超6000人。不只是高校,华为、长城汽车等企业也送相关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学习,“一生一芯”计划逐渐成为全国芯片设计人才培养的大平台。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4月10日第1版,有删改)
【材料四】
①在佛山,有一家成立仅12年的科创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模拟芯片技术多次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得到国内外一线手机和汽车品牌的认可。
②这家企业的佛山研发团队负责人谭小亮被评为新一届佛山大城工匠。“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凭借在模拟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对核心技术的持续钻研来做产品研发,绝不会做复制国外的模仿者”,谈及坚持创新的内生动力,他自豪地说。“我们常说芯片设计只有0分和100分,如果只做到99分,那么这个芯片也是存在极大问题风险的。”他认为,将产品锤炼得更精良更优秀,是他和团队成员必须时刻保持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③让他安心留在佛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长期对科研人才的尊重和厚待。早在其入职前,刚成立一年的公司即入选为佛山市创新科研团队,获得市提供的重要创业资助。直到现在,相关部门仍经常派出专人协调、解答相关政策问题,为企业举办融资对接会等。
④如今,团队成员大多为95后年轻人才,佛山全方位满足他们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需求,用心培育、孵化好每一颗科研种子。
(选自《佛山日报》2024年4月4日, 有删改)
7.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芯片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虽然体积小,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让学生指导学生”可以应对“一生一芯”计划在规模逐步放大中的人才培养挑战。
C.近五年来,我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芯片进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D.经过核心技术的持续钻研,佛山已拥有自主研发的车规类模拟芯片技术,多次打破国外垄断。
8.不少中国芯片制造企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打造“中国芯”仍旧面临着诸多困难,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芯片制造面临着哪些困难。(3分)
9.美国商务部于2019年5月16日在毫无实据的情况下,宣布将中国华为公司及其70家关联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购买技术或芯片等配件。这一极限绞杀行动意在切断华为的命脉,阻遏中国高科技的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科技霸主地位。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说说当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举措,全力打造“中国芯”,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芯片封锁。(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0-13小题。(共14分)
《瓦屋山行思》
杨献平
①2020年,随“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团一行再度来到眉山。一个早晨,我们驾车前往瓦屋山。这是一座桌子一样的山,位于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镇境内,四川盆地西缘大相岭东南麓,为邛崃山峨眉之支脉,与雅安市的荥经县相连。
②由洪雅县城进山,正行之间,忽然大雾并小雨。如此的天气,在眉山很常见。天地之间,物物更替,再生万物,如此循环,永无休止。我们到了雅女湖岸边,环顾四周,只见裸露的湖边长满了青嫩的绿草,像极了光洁的姑娘头发,美妙而纤柔。一会儿集中散开,一会儿又兀自耸起。
③这瓦屋山若是在北方,肯定是一派刚雄之姿,尽管也会草木葳蕤,但绝不会如此丰饶。在索道上俯瞰,山体陡峭,草木繁盛,不见岩石与土坡,只有翠鸟的鸣叫,令人心神宁静而又澄明。沿着木板铺排的索道前行,可以看到一些古树,苍苍郁郁,弯曲的和挺拔的,像极了人世间各个不同的人生。有些枝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粗大的根部缠绕的藤蔓上,甚至开着红色的绚丽花朵。我不知它的名字,只觉得,事物之间的相互依附与成就却是匪夷所思,看起来朽而无用的,对其他生命来说,却是肥沃的生身之地,甚至是一展风采的疆场。
④在山中行走,空气发甜,似乎可以荡涤身心。沿途之间,偶尔的小风吹过,这轻微的动作,惊动了树叶上的水珠,一颗颗地,如同银子,跳将下来,噗然作响,转瞬又在湿润的土地上无声而灭,好像乌有。远处白雾包裹一切,就连在其中的我们,也都成为这瓦屋山当中的一部分,和这山里的野猪、猴子、黑熊等动物,同样有着休戚与共的生命与精神联系。在一面瀑布前站定,仰望飞流直下,这轰隆隆的声响,仿佛是大山在向所有有灵性的事物进行诉说。
⑤这浩浩之水,竟然来自山顶,真令人难以置信,山顶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水呢,而且不止一处,无休无尽。闭上眼睛,那种持续地砸地的声音,忽然就到了身体里面。古人说,人体本就是一个小的宇宙,那么,我们的肉身之内。当然也会有这样的一些瀑布。到瓦屋山最大的瀑布——兰溪。仰望这总高1055米的巨型瀑布,方才觉得万千事物,不过是稍纵即逝。人世滔滔,不过是后来继往。如此循环往复,无有休止。
⑥自然时常给予我们的灵性与觉悟,向来是了不起的,也都是适宜于所有生命和物质的。下山时候,落日彤红,犹如堆满明亮火星的炉火,余晖照耀的瓦屋山,呈现出一种幽秘与葬苍之色,还有一些难以表述的深邃和丰饶, 自在和逍遥。
⑦瓦屋山之自然生态,是一种伟大的收藏与孕育。瓦屋山也是一种无限的敞开,向着所有的动物,当然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更向着这个由来已久的世界,乃至徐徐降临的未来。因为,地球是人最好的生存生活场所,也是我们心灵与精神所寄的美境胜地。夜间,再从县城的高处远眺瓦屋山,苍茫之间,庞然之山,巍巍而立。而高处的繁星,似乎飞舞的墨点,使得这山和天空浑然一体,优雅深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2020年,随着“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团,在一个早晨,作者攀登了邛山峨眉之支脉与雅安市的荥经县相连处的瓦屋山。
B.若是在北方,瓦屋山肯定是一派刚雄之姿,尽管也会草木葳蕤,但绝不会如此丰饶。人在沟谷和树林之间穿行,听到翠鸟的鸣叫,令人心神宁静而又澄明。
C.在山中,当白雾包裹一切时,作者感悟到自己也成为这山中的一部分,和山里的野猪、猴子、黑熊等动物,同样有着休戚与共的生命与精神联系。
D.兰溪,是瓦屋山最大的瀑布,高1055米,是巨型瀑布。仰望瀑布,闭上眼睛,作者感到那种持续砸地的声音,忽然就到了身体里面。
11.本文语言优美,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3分)
偶尔的小风吹过,这轻微的动作,惊动了树叶上的水珠,一颗颗地,如同银子,跳将下来,噗然作响,转瞬又在湿润的土地上无声而灭,好像乌有。(请从修辞或句式角度赏析)
12.小攸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本文原载于《大地文心》一书,原题为《瓦屋山胜境》,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时,改题为《瓦屋山行思》。请说说这样修改的用意。(4分)
13.“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文章最后一段中谈到瓦屋山是“一种伟大的收藏与孕育”,也是“一种无限的敞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4分)
送李少府贬峡中①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②问谪居③。
巫峡④啼猿数行泪,衡阳⑤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⑥上秋帆远⑦,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⑧,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峡中:指巫山县(今属重庆)。②衔杯:饮酒。③谪居:贬官的地方。④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⑤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⑥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⑦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⑧雨露:恩泽。
14.此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14分)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①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②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①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③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②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榖纹③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④,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④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有删改)
【注释】①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②石(xià):石缝。③穀(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④人事:这里指世俗杂务。
15.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穷其源”中的“穷”是“尽”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的“欲穷其林”中“穷”的意思相同。
B.成语“居心叵测”意为,存心险恶,不可推测。据此推断,本文中“不知其叵测也”的“叵”也是“不可”的意思。
C. 本文中“而幽光在目”的“而”与《小石潭记》中“乃记之而去”的“而”用法相同,都是表转折。
D.“因”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意思有:①依照、根据;②于是、就;③原因;④由于。文中的“因地赋形”中的“因”是“根据”的意思。
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句子。(6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3分)
(2)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3分)
17.柳宗元游小石潭后,认为其“不可久居”。李元阳游青碧溪后,又有怎样的感受?请用原文作答。请分别谈谈本文和《小石潭记》的作者产生各自感受的原因。(5分)
(四)整本书阅读(8分)
18.下列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是象形字,字形结构:上面是表示武器“戈”,下面是表示脚趾的“止”,它的含义是征伐示威,引申勇敢、英勇。
B.如果小攸同学对古代的说客感兴趣,他可以选择阅读本书中《〈战国策〉第八》这一篇。
C.《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其中“风”是各地方的乐调。
D.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的散文家,其中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19.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小题。
【片段一】
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
(节选自《经典常谈·序》)
【片段二】
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节选自《经典常谈·序》)
【片段三】
原文 朱自清版
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薪者获麟,击之,伤其左足。将以示孔子。孔子道与相逢见,俯而泣,抱麟曰:“尔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乃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节选自《琴操》) 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了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儿却已滴到衣襟上。原来麟是个仁兽,是个祥瑞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可是那时代哪有圣帝明王?天下正乱纷纷的,麟来得真不是时候,所以让猎户打死,它算是倒了运了。 (节选自《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阅读以上文段,根据“常谈”一词的意思,以及《经典常谈》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谈谈你对书名《经典常谈》的理解。(5分)
三、写作(50分)
20.作文题目
在小鲁迅眼里,那平桥村的社戏最美;在刘成章眼里,那气势磅礴的腰鼓最美;在吴伯箫眼里,那静悬庭院的灯笼最美;在陶渊明眼里,那阡陌交通的田园最美……
请以“在我眼里, 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记叙文体;③不少于600字,字迹清晰,书写工整;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等相关信息。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测试答案
语 文
1.【答案】D
【解析】A.灼灼(sháo)——zhuó,运筹帷握——运筹帷幄;B.汲取(xī)——jí;C.弥漫(mǐ)——mí ,一脉相成——一脉相承;
2.【答案】C第③句存在语病,“通过品味古诗的韵味,将学会如何感受生活的美好,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此句缺少主语,应在“将学会如何感受生活的美好”前加上“我们”。
3.【答案】C
4.示例: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分)②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红间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1分)③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任何目标的达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任何目标的追求都要坚持不懈,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逆境的后面往往蕴含着希望和机会。(1分)(诗句正确,理解到位,言之成理即可)
5.【答案】初中生诵读古诗文有超过一半是为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1分),少部分是为了提高学习素养(1分)、感受古诗文美的熏陶(1分),仅极少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1分)。(信息点要齐全,一个信息点1分)
6.【答案】①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空1分,有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7.【答案】C(3分)
【解析】根据材料二“中国近年芯片进口量统计图”可知,我国芯片进口量在2019年至2021年在增长,2021年到2023年在下降,并非呈逐年下降趋势。本项“芯片进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有误;故选C。
8.【答案】①芯片制造工艺复杂、环环相扣,涉及多个行业、多道工序;②芯片研发成本高、研发时间长,技术更新速度快,常常面临“高成本低回报”的局面;③我国的芯片制造业起步时间晚,对外依存度高,要面临的技术挑战有很多。(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9.【答案】示例:①在国家层面,可以提供更多类似“一生一芯”这样的人才培养平台;②在政府方面,需要尊重和厚待“芯青年”,提供相关资助,还需要多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和技术等多方面支持(足够的发展空间);③在“芯青年”自身方面,要坚持创新的内生动力,不盲目模仿;④要保持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每个维度1分,言之成理即可。)
10.【答案】B
【解释】结合第③段“在索道上俯瞰,山体陡峭,草木繁盛,不见岩石与土坡,只有翠鸟的鸣叫,令人心神宁静而又澄明”,可知:作者是站在索道上俯瞰,听到翠鸟的鸣叫,令人心神宁静而又澄明,并非是“沟谷和树林之间穿行”,本项分析不当;故选B。
11.【答案】(3分)示例1: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惊动”“跳将”给水珠赋予了人的心理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珠在小风吹过时纷纷掉落的场景。把水珠比作银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珠晶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其中的欣喜之情。(手法1分+内容分析1分+效果1分)
示例2:以短句为主,句式灵活,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水珠在小风吹过时纷纷掉落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所见之景的喜爱之情。(句式1分+内容分析1分+效果1分)
【答案】(4分)文章题目“瓦屋山行思”,是文章的线索,不仅写了瓦屋山的美景(1分),还写了作者在瓦屋山上游览的感受和思考(1分)。而原标题“瓦屋山胜境”,只是重在突出瓦屋山的美景(1分),而没有体现出作者的所思(1分)。(现标题好处2分+原标题不足2分)
13.【答案】(4分)“一种伟大的收藏与孕育”,既指瓦屋上所蕴藏的丰富的生物资源(1分),也指瓦屋山的鸟兽草木在山水的滋养下所进发出的强大的生命活力(1分),这是瓦屋山的伟大之处,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怀有一份敬畏之心;“一种无限的敞开”既指瓦屋上在过去和现在为鸟兽草木以及人类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源(1分),同时指出瓦屋上也是未来世界的财富,“我们也都成为这瓦屋山当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只有珍惜它,保护它,才能让它生生不息(1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4分)①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关切。诗开篇“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通过询问友人分别的感受和贬谪之地,流露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关心。②对友人被贬的同情。颔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通过设想友人在贬谪之地的孤独与悲伤,表现出对他们遭遇的同情。③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人安慰友人当今圣朝恩泽广布,暗示他们不久会被召回,鼓励友人不要因贬谪而消沉。(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没有分析的酌情扣分。)
15.【答案】C(3分)
16.【答案】(6分)
(1)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关键词:不独、亲、子)(3分)
(2)中潭深两丈左右,因为水清见底,所以人们大多轻率亲近它。(许:多、左右、表示大概的数;以:因为;狎:玩弄、亲近而态度不庄重;)(3分)
17.【答案】感受:“屡月不能忘”。(1分)
原因:依据《小石潭记》中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句意可知,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小石潭周围环境凄清幽深。(2分)依据本文中②段“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③段“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可知,青碧溪景色清丽幽美;依据②段“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③段“予每至溪上,榖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可知,这样清幽的环境能洗涤了尘世俗气,使人心灵得到净化,让作者内心宁静。(2分,能整合文本相关信息合理表达皆可得分。)
附:参考译文:
青碧溪在云南大理点苍山马龙峰南面。正德十五年,我曾经到那里游玩过。嘉靖二十年,知府杨仲琼邀请我再次去游玩。嘉靖三十五年,我与马、任两公(一起去游玩),深探青碧溪的源头。
(青碧溪的)源头出自山下石涧处,泉水涌出成潭。潭深约一丈,明亮光洁到连针都无所遁形。潭底遍布小石头,如卵如珠,比宝石更明丽,交错生辉像霞绮样灿烂。潭面刚有落叶坠下,就有鸟儿随之衔去。潭三面石崖,干净得像是被擦拭过,不染一丝灰尘。
观看游玩了很久后,我们就从侧面上到左边山崖的石头缝中,坐着避雨。从这里俯视潭水,推杯换盏,不觉之中都醉了。右边山崖有“禹穴”两个大字,是杨公刻写的。出了(上潭)向东走,清泉流过石头,渐渐冲荡成水渠,极滑不好立足,(即便)有人小心经过,也总会失足落水。中潭深两丈左右,因为水清见底,所以人们大多轻率亲近它,不知道危险不可测。下潭水色是深青色,中潭水色是鸦碧色,上潭水色是鹦绿色。水石相依,水光越盛,石色越美。我每每到溪上,觉得水纹如,石影像璧,(这种景色)印心染神,离开青碧溪后,虽然经历俗世的事务,但(青碧溪)的清幽风光还在眼前,数月也不能忘怀。
沿着溪水(向)外走,水流经过的地方,根据地势流淌成不同形状。圆形之处像镜子弯曲之处像初月,姿态各异,都可以筑亭来细赏这中间的趣味。
18.【答案】A “武”甲骨文里的武字是由“戈”和“止”构成的,“戈”为古代的一种兵器,下面是一只脚(止)。两合是会意,表示行军、征伐,这就是运用武力解决问题,战斗用武的气氛很浓。
19.【答案】①“常”可以理解为“经常”,经典作品应该经常阅读和谈论。②“常”也可解作“家常”,即用通俗简明的语言谈经典。③经典众人谈,自己也作老生常谈,这是朱自清先生谦虚的说法。④“常”可以理解为“常识”,即指根据普通读者需要掌握的国学基本常识,去讲清楚经典的内容。(每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
【解析】可结合材料中提供的内容,从内容和语言特点两方面来谈你对《经典常谈》这一书名的理解。
从片段一“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可知,对于传统经典,作为中国人有接触的义务,要能够经常去阅读和谈论,了解它的内容和蕴含的道理。所以,“常”可以理解为“经常”,《经典常谈》也就是经典作品应该经常阅读和谈论。
从片段二“……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可知,朱自清说这本书所谈的是古往今来大家所谈的内容,是普通读者需要掌握的国学基本常识,他谦虚地说,自己只不过是编撰而已,并还个人的创见,都是老生常谈的内容。
从片段三提供的《琴操》内容和朱自清版的内容可知,从语言特点来看,明显后者的语言是白话文,读者更容易理解,非常通俗,表意也很明确。而前者(原文)则用的是文言文表述,普通读者较难理解。所以,这里的“常”也可解作“家常”,即用通俗简明的语言谈经典。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0.参考下列标准评分:
作文评分标准(总分:50)
类型 内 容 结构 语言 卷面
一类卷 (50—45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突出 感情充实 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 语言流程 用语准确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二类卷 (44—40分) 比较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比较真实 层次较分明 结构较完整 语言流程 用语较准确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规范
三类卷 (39—30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不明确 有一定内容 层次基本分明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较流程 偶有语病 卷面欠整洁 书写基本规范 字数不足500字
四类卷 (29—2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洞 层次不分明 结构不完整 语句不通顺 语病较多 卷面较凌乱 字迹不清 字数不足400字
五类卷 (19—0分)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 词不达意 字数不足300字
注:⑴未写标题扣2分。⑵每错3个字扣1分,重现不计,扣满2分为止。
⑶全文照抄试卷中的阅读材料直接给0分。
⑷在符合题意的情况下达到下列四项之一者,鼓励打高分。
①立意有深度,见解独特,有创意。
②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
③构思巧妙或选材丰富、新颖。
④语言生动,有表现力。
建议:①作文评卷不仅是给“这一篇”评分,也是给文章所折射出来的语文素养评分。
②只要是基于材料的联想和思考,不能轻易判为离题。偏题的文章,如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最高可归为二类卷。离题作文只能归为五类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