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 (选择题 50分)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做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以下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无需力维持
B.帕斯卡通过裂桶实验发现,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C.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牛顿第一次测量出了大气压强,推动了物理学新的发展
2.以下四图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轧蔗取浆”中,牛拉“犁塘”匀速转动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图乙“湿田击稻”中,用力甩稻秆,稻粒落入木桶中,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图丙“北耕兼种”中,耧下端的“鐵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力的
D.图丁“长流漂米”中,水从高处流下,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把一篮球竖直向上抛出,篮球在空中受到重力G和空气阻力f的作用,且G>f,若篮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
A. Fl 可能小于F2 B. Fl可能等于 F2 C. Fl 一定等于F2 D. F1 一定大于 F2
4.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活塞式抽水机 B.锅炉水位计 C.三峡船闸 D.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
5.如图,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玻璃管中液面与瓶内液面的高度差为h,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气压计。观察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化,可以得到外界气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等于瓶外大气压玻璃管
B.带着它登山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柱会逐渐上升
C.为提高气压计测量精度,可将瓶中的水换成水银
D.为提高气压计测量精度,可选用更粗的玻璃管
6.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一名中学生进行下列活动时,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05Pa B.上课时教室内的大气压约为1×104Pa
C.游泳时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约为50N D.登上一层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约为1500J
7.中国人自古就有“上天入海”的梦想,随着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对于如图所示的“国之重器”,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
A.图甲,遨游的“天宫号”空间站 B.图乙,升空的“圆梦号”飞艇
C.图丙,航行的“辽宁号”航母 D.图丁,下潜的“蛟龙号”潜水器
8.图甲为一款救生手环。测试时,测试者戴好救生手环下潜到湖面下5m处,打开开关,手环上瞬间弹出一个图乙所示的气囊,将测试者快速带出水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浮时测试者整体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B.下潜过程中人体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
C.潜水艇和救生手环都是靠改变浮力实现上浮
D.下潜过程中人体受到的压强不断变小
9.如图所示,小明洗碗时发现,向漂浮在水面上的碗中加水,碗浸入水中的深度越来越大,当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碗浸没入水中,直至沉底。假如碗里水的质量是缓慢均匀增加的,则下列关于碗受到的浮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可能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运动员举起杠铃后坚持了一段时间,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B.乙图中,跳水运动员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对运动员做了功
C.丙图中,离手后的冰壶向前滑行,支持力对冰壶做了功
D.丁图中,孙颖莎将乒乓球向前推出,球飞出后球拍对球做了功
11.班里组织一次“比一比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
①一楼到五楼的高度h; ②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
③每个同学的体重G; ④一楼到五楼楼梯的总长度l。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12.小李同学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同一木箱分别在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表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F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W丙,关于做功大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甲<W乙<W丙
B.W甲>W乙>W丙
C.W甲=W乙=W丙
D.W甲=W乙<W丙
13.如图甲所示,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先后两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次的摩擦力大小f1>f2
B.①、②两次的拉力大小关系是F1C.经过相同时间,①、②两次拉力做功的关系是W1=W2
D.①、②两次拉力做功功率的关系是P1>P2
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O点由静止下落。A点为弹簧原长处,小球通过B点时其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最低到达C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到达A点时,小球的动能最大
B.从A到B,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
C.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15.杠杆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下面器具在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火钳 B.扫帚 C.船桨 D.榨汁器
16.如图所示,小明用手提起哑铃,这一动作从生物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从物理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是一个杠杆在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杠杆的支点为A点
B. 此杠杆的阻力是哑铃受到的重力
C. 此杠杆是一个费力杠杆
D. 肱二头肌的收缩距离大于哑铃的移动距离
17.为了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的号召,小明为家人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拉力器,关于图中的滑轮分析正确的是( )
A.是定滑轮,可以省力
B.是动滑轮,可以省力
C.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是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8.在杠杆、滑轮自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19.甲、乙两个机械工作时,甲的机械效率为70%,乙的机械效率为50%,则( )
A.甲机械更省力 B.甲机械做功更少
C.乙机械做功更慢 D.乙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更少
20.分别用图中所示的装置甲和乙把同一重物吊到同一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装置机械效率相等
B.用装置甲吊起重物比用装置乙省力
C.用装置甲吊起重物,拉力做功比装置乙小
D.用装置乙吊起重物,绳端移动的距离比用装置甲小
21.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道尔顿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22.本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接触到了一系列的名词:水滴、分子、电子、原子、质子、夸克、月亮、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将它们按尺度从小到大排列,下列正确的是( )
A.月亮、地球、银河系、太阳、太阳系 B.水滴、分子、电子、质子
C.夸克、质子、分子、水滴 D.银河系、太阳系、太阳、地球
23.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容器里装有不同液体,将同一个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在距容器底同一高度的A、B位置处,现象如图所示。若A、B两处金属盒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为pA、pB,液体对两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A > pB,p甲 > p乙 B.pA > pB,p甲 < p乙
C.pA = pB,p甲 < p乙 D.pA = pB,p甲 > p乙
24.如图甲是帮助汽车脱困的一种方法,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的大小为1000N。在此过程中汽车的s-t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端移动的速度为0.2m/s
B.拉力F所做功的功率为200W
C.汽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1500N
D.5s内滑轮组对汽车做功为1000J
25.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水未溢出),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剪断细线稳定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不变
B.剪断细线稳定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小
C.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3
D.甲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3:5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第Ⅱ卷 (非选择题 5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6.天眼FAST 调试组研制了“微重力蜘蛛人系统”,用充有氦气的气球将作业人员吊起,减小作业人员对反射面板的压力,形成“微重力”效果,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到达反射面板任意地方执行巡检和维护作业,如图所示,当作业人员静止在反射面板上时,反射面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质量为70kg的工作人员所受的合力为 N。
27.一物块重9N,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为4N,此时排开水的质量是_______kg。将其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N。(ρ水=1.0×103kg/m3,g取10N/kg)
28.我国无人机技术世界领先,应用广泛。如图所示,送快递的无人机匀速下降时,它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
29.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_______________模型。在客厅能闻到厨房烹饪中的菜香,远处金灿灿的油菜花送来沁人肺腑的花香,这些现象都属于扩散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30.图(a)是利用桔槔(jiégāo)在井中汲水的情景,图(b)为其杠杆模型,其中AO=1m,OB=2m。若空水桶重为30N,石头重为150 N。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 则人至少要对系水桶的绳子施加________N的拉力。若水桶装满水后的总重为290 N,则把装水后的水桶从水井中拉起时,人_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给绳子向上的拉力。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31.按要求完成作图
(1)用如图所示的拉力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①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②杠杆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2)工人站在地面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工人使用滑轮组的正确绕线方法。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
32.根据图示实验,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为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将卡片扭转一定角度,目的是为了研究二力平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打开电风扇后,机翼模型下方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滚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实验过程中,同学在观察滚摆速度变化时,还要观察滚摆________的变化;
(4)如图丁所示,直接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一定高度。再借助一个动滑轮用弹簧测力计将同样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比较两次拉力所做的功,可以发现:使用机械时,不能省________;
(5)如图戊所示,用测力计提起下表面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车祸的危害程度与汽车的动能大小有关,那么汽车的动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m1(1)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反映铁球的动能大小;
(2)通过甲、乙两图,可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通过甲、丙两图,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实验联想到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让同一小车沿同一斜面的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分别运动到三个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实验发现: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越_____,向前滑行的距离越远。由此可推理出,若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蜡烛、细铁丝、杯子等制作了一个蜡烛“跷跷板”,如图甲。烛油滴下时,,两端会交替上下移动。为了寻找上述现象的原因,同学们用铁架台、杠杆(已在水平位置平衡)、质量相等的钩码等器材进行以下探究。
(1)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分别改变一侧钩码的个数或悬挂位置,发现杠杆不再平衡。
小聪认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力的大小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小明认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力的大小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为判断谁的观点正确,同学们利用图丙中水平平衡的杠杆(OD>OA=OC)进行实验,保持B处悬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不变。
①把A处悬挂的钩码改挂在C处,发现杠杆不再平衡。与A处相比,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②把A处悬挂的钩码改挂在D处,发现杠杆仍保持平衡,这两种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不变;
③在学习了杠杆的相关概念后小组同学发现,“力臂”这一概念正是与________的观点相同的;
(2)明确影响因素后,同学们利用图乙的器材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10 2.0 5
2 1.5 5 0.5 15
3 2.0 15 1.5 20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替上下的蜡烛“跷跷板”,一端烛油滴下时,此端会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35.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时候想到一个问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出了所需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算出了对应的机械效率。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3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理量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6 0.1 2.5 0.3 ①
2 9 0.1 3.5 0.3 85.7%
3 6 0.1 1.6 0.5 75%
4 6 0.2 1.6 1 75%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①处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 图滑轮组做的;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5)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6)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五、计算题(每问3分,共15分)
36.如图所示是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山东号航空母舰,该航母的排水量达6.4×104t,可搭载40架舰载机,每架舰载机的质量约为20t。航母的牵引力由蒸汽轮机提供,最大功率可以达到3×104kW。(海水密度ρ取1.0×103kg/m3,g取10N/kg)求:
(1)1架舰载机全部起飞后,该航母浸在海水中的体积变化了多少m3?
(2)若航母以最大功率匀速直线航行540km用时10h,则此过程中航母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N?
37.如图所示是一种塔式起重机,它将600kg的建筑材料匀速吊起时,对绳子的拉力F为2500N,建筑材料上升5m,g取10N/kg,求:
(1)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
(2)塔式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3)若动滑轮的质量为80kg,求克服摩擦和钢绳重所做的功。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物理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BDDAB DAADB DCDCD CCADA DCCC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不是0
27.0.59
28.减小减小
29.原子核式结构(原子行星)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0.270
不需要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31.
335533335555h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
32(1)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变小(3)高度(4)功
(5)分子间有引力
33(1)木块移动的距离(2)速度
(3)速度一定,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小匀速直线运动
34(1)①不变
②支点到力的作用线
③小明
(2)F1l1=F22(3)上升
35(1)匀速(2)80%(3)b
(4)物重(5)低(6)无关
五、计算题〔每问3分,共15分)】
36.(1)20m3(2)2×10N
37.(1)3×101y
(2)80%
(3)3500J
勰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