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
语言运用: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写景,来突显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的方法,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思维能力:把握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写景顺序和角度,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审美创造: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写景,来突显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的方法,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
(生回答)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视频:(播放幻灯片)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海拔5400米的冰雪世界……
同学们,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
核心任务:整合游历,发朋友圈
(一)明确所至,理清游踪
活动一:介绍行程
假设你是这篇游记的作者,你想在“朋友圈”发一张游踪图,简单播报这一趟各拉丹冬之行。请你根据这篇游记的内容,画一画行踪图。
温馨提示:读游记,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基本行程。大家可用红笔圈出表示时间、地点变化的词句,然后画出行踪图。
第一天:走向格拉丹东——草坝子上搭起帐篷——接近冰山冰塔林——置身冰窟——第二天:再入冰塔林、冰河
顺序: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 写法:移步换景
细读所见,聚焦镜头
活动二:推荐见闻
作为读者,你想向大家推荐作者行程中的见闻,请你发“朋友圈”把你认为有特色的镜头介绍给大家,试着从欣赏的角度说说理由。
速读课文,找出所见
要求:快速浏览,用红笔圈出作者所见之景,并反复诵读。
聚焦镜头,具体分析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 试结合课文5、6、10、11、12、14段内容具体分析。
第5段:略写远望冰塔林的奇观
第6段:略写近看冰山的形态
第10、11段:详写置身冰窟看到的奇丽景象
第12、14段:略写第二天再入冰塔林,听到坚冰下的流水声
总结:
作者对冰塔林的描写有详有略,略写时一笔带过,详写时细致刻画。
作者在描写冰塔林时非常注意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
如对冰窟和冰风的描写,突出异样的“温暖”感受,既写风的“扫荡”,更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叹于自然的永恒。
又如描写冰塔林和冰川,虽然以“写形”为主,却很少对其形态做过细的描写,而是用精练、准确表现出冰体形状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又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
这样的写法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
景物描写特色:(1)善于捕捉所写景物的神韵。(2)在写景时往往把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
3、转发见闻,赏析分享
学生自由赏析表达。
例:“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黛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将各拉丹冬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将各拉丹冬的形态比作有如刀削一般,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各拉丹冬的雄伟和神秘,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东雪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温馨提醒:可以从修辞角度,还可从字词、句式等进行分析
(三)理解所感,顿悟内涵
活动三:讲述心历
请你帮作者把这趟各拉丹冬之行的个人心历整合成一段文字,以备发到“朋友圈”。
要求:尽量引用原文,可适当加上自己的内容。
知识卡片:
读游记,要关注的不仅是景,还有人——人的经历,人的感受,人的思考,这些才是游记的灵魂。
1、跳读课文,找出“所感”。
2、品读所感,体会用意。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 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
作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行走、体验甚至考察,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这使得本文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超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
资料链接:
大自然并不因、也不为谁的存在而存在,即便没有人类,它依然万古长存。万千物象合成一个自然,万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无一遗漏地包容了一切,当然包括微不足道的人类,当然也包括了更加微不足道的个人命运,以及通常我们所称之为欣悦或苦恼的幸与不幸。
———马丽华《藏北启示:超越苦难》
3、感悟内涵,探究主题
热爱自然、敬畏自然
三、分层作业,巩固拓展
基础性作业 完成《基训》作业。
拓展性作业 作业超市,任选1-3项进行完成。
喜欢阅读的你:课外阅读马丽华的报告文学《青藏苍茫》。
喜欢搜集的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长江之源探险的故事。
喜欢唱歌的你:课下学唱《长江之歌》。
喜欢观看的你:请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
喜欢写作的你:写一段景物,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喜欢画画的你:请根据课文描写,绘出各拉丹冬的景物画。
附板书设计: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所至
所见 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
所感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播放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中,主动地学习这篇课文,在掌握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基本达到设想的目的。
不足之处 需加强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赏析语言,提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