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08: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血色山河,以史为鉴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时间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
无条件投降
局部抗战
全民族抗战
二、全民族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
1、开始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平津沦陷
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①1933年1月,中共发表宣言,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③1935年12月,中共召开 ,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 ,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拉开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序幕
⑤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随后召开 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1936年12月12日
洛川会议
2、第一阶段:全面抗战初期(1937.7—1938.10)
战术 抗战路线 战役 地位 关系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共产党 敌后战场 正规战
游击战
片面抗战
单纯依靠
政府军队
全面抗战
动员全民族
一切力量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主战场
配合 战场
相互配合
八一三淞沪会战
②太原会战
(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
③徐州会战
(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大捷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广州会战
① (抗战以来首个胜利)
平型关大捷
②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持久战》(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150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团长谢晋元
四行仓库
保卫战
八百壮士
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
(2)12月13日首都南京陷落
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华中派遣军司令
松井石根
第六师团长
谷寿夫
1948年东京审判被处以绞刑
1947年在南京雨花台被枪决
皇叔
朝香宫鸠
战后逃脱审判
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侩子手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初)
1
①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日军逼近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忻口会战:抗战初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材料: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1937年9月28日电)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
1
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材料 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象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毛泽东《论持久战》
材料 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周恩来对“台儿庄大捷”的评价
材料 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评价
(5)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1
①时间:1938年6-10月
②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③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要图
材料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中国方面认为,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中共在徐州会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领导干部到武汉。
3、第二阶段:战略相持(1938.10—1944年春)
(1)共产党: 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彭德怀
左权
1940年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共105个团参战,持续时间为4个月
①建立和巩固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山东)
A、开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
B、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展土地改革(降租减息/二五减租)
C、三三制原则:党外人士民主合作;在政府组成上共产党、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地主各占1/3
②在沦陷区积开展抗日宣传,领导工人怠工罢工,发动群众斗争
2、国民党:枣宜会战、常德会战、长沙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为抗战牺牲最高将领
枣宜会战
常德会战
长沙会战
1
随着武汉、广州的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在此次会战中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要图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并策应占领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集结重兵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了防御作战,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
1941年12月中国远征军共计十万余人入缅参加对日作战,皆在保护中国西南大后方和运输补给线,并配合英军对抗日军
(3)国际: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欧洲战场爆发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1943年11月中美英通过《开罗宣言》:决定对日作战和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归还近代以来窃取的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东北)
1943年国民政府与十余个西方国家废除不平等条约,签订新约;海外华侨积极支援抗战
敌后根据地民众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
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副军长项英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
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亮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具体发展为三三制原则),击退了国民党的3次反共高潮,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
补充知识
A、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1941年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突袭新四军)
B、抗战民族工业西迁:保存了有生力量,支援了抗战,改变了工业布局,推动了西部发展
C、高校西迁: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南开)
4、第三阶段:战略反攻(1944年春—1945年8月)
①共产党:1945年4月中共七大
A、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
指导思想
C、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
③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A.1945.5月
德国投降
B.1945.7月
波茨坦公告
C.1945.8月
美向日投放原子弹
D.1945.8月
苏联出兵东北
E.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F.1945.9.2
正式签署投降书
伟大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日军向八路军投降
材料一:今天取得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三、抗战胜利的原因
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本保证
材料二: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民政府军作战伤亡322万8千人、病亡42万2千人,总计损失365万人;《抗日战争8年敌我兵力损失统计》载:“中共军队负伤29万人,阵亡16万人,被俘4.6万人,失踪8.7万人,合计58.3万人。”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
材料三:14年抗战期间,海外华侨仅认购的国债就有十多亿元(占公债发行量的1/3强);四万多粤籍华侨还归国直接参战。二战期间美国开辟驼峰航线向中国进行军事物资援助,并组建飞虎队参与中国战场对日作战。
3、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积极支持
材料四: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周恩来等中共中央代表飞抵西安,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8年徐州失守时,全国抗战已进行了10个月,许多重要城市已相继沦陷。亡国灭种的危机犹如黑云笼罩大地和人心,很多人感到迷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全面阐述了抗战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
4、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四、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
1842年
1895年
1901年
1945年
1、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
2、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国际地位
3、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4、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
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5、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1)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1938—1943年重庆大轰炸
(2)政治上以华制华:在占领区扶持傀儡政权(1940年扶持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3)经济上以战养战:对占领区进行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造成饥荒;强抓青壮劳动力
(4)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杀、抢、烧(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大扫荡)
(5)实施细菌战(石井四郎·731部队)
(6)推行慰安妇制度
注: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永不能忘
本课小结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初):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台儿庄大捷
《论持久战》
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
战时内迁(工业、高校)
正面战场的意义
敌后战场的开辟
敌后战场的抗战:发动百团大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敌后战场的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
中国的贡献和影响:中国远征军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意义、原因
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当堂检测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