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08:2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火爆全球的曼市德比
曼城·罗德里
曼彻斯特大学
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二大经济体,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100家公司中有80多家落户于此,形成南伦敦北曼城的经济格局。2023年被《经济学人》评为英国最宜居城市,国家地理称其为世界最佳城市。曼彻斯特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蒸汽机车
1830年世界上最早的火车站
纺纱机
纺纱工厂
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而英国工业革命则起源于曼彻斯特
棉花城
这里成为十九世纪
世界变革中心
这里也是近代城市化的起点
蜜蜂城
工蜂城
自由贸易城
曼城
承德
近代以来的
城市化进程
选择性必修2第11课
双(城/承)记·曼城与承德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承德市第二中学 邴阔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近代以来中西城市化动因、进程及对人居环境的改善与问题
2、难点:分析科技与人文因素如何推动城市化并解决城市化问题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要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待城市化;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城市化进程和影响
时空观念:在时空框架下梳理曼城和承德城市化进程,以及两者同向异程、异路同求的表现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运用不同类型史料,以问题为导向,探究科技与人文在城市化中的作用
家国情怀:从城市化进程中汲取经验,树立正确历史观,立志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念解读·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含义: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
城市化表现
经济
结构
城市
人口
城市规模
基础设施
生活方式
社会结构
“现代城市预示着人类文明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系统由此繁衍,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类似于人体的复杂系统,而城市的重要性堪比大脑与心脏起到中枢作用。并且对政治社会生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布莱恩·贝利《比较城市化》
一、同向异程·双(城/承)记
近代以来城市化动因及进程
曼城·科技创新
承德·和合共生
1、曼城·科技创新(工业先驱)
(1)曼城崛起的原因
知识回顾: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政体
政策
市场、资金
劳动力
技术
资源
政治
经济
思想
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制)
重商主义
刺激经济的法令
圈地运动与海外殖民扩张
圈地运动
手工工场
丰富的煤炭资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1624年英格兰国会通过了《专利法规》,是其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也是现代专利法之始。该法禁止垄断,并且未经专利权人允许,任何人不得生产、制造、销售类似产品。
材料一: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自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到蒸汽机代替水力装备纺织厂,中间只相隔25年,到1830年当地棉纺织厂已达99家,皇家交易所异常繁荣,来自邻近乡郊乃至爱尔兰的人们纷纷涌入曼彻斯特城寻求工作。这里还开通了世界上最早的铁路。19世纪下半叶又开通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1、曼城·科技创新(工业先驱)
(1)曼城崛起的原因
工业革命如何推动城市化
棕色为工厂和工人区
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曼市分布图
橙色为中产阶层及富人区
工业生产和金融
服务向城市集中
乡村人口
向城市转移
交通完善
规模扩大
劳动细分
时间观念
生存环境
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劳动力、市场
1、曼城·科技创新(工业先驱)
材料二:曼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人口和用地规模变化
(2)曼城早期城市化特点
材料一:“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
——第一个跨出国门的清朝官员斌椿《乘槎笔记》(1866年)
外贸推动作用明显
女性解放
分工明确,专业性城市
广州十三行
民间性、自发性
速度快、规模大
起步早、不平衡
1、曼城·科技创新(工业先驱)
(3)曼城/英国城市化进程
①两次工业革命至二战前:
快速城市化阶段
②二战后:
逆城市化阶段/郊区城市化
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③21世纪:再城市化阶段
曼彻斯特如何再次崛起
1、曼城·科技创新(工业衰落)
小组讨论分析逆城市化的原因并规划复兴方案
材料二:1961至1981年,因过于拥挤,曼彻斯特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克拉潘《英国经济史》
材料一:因为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开始受到影响,二战的轰炸更是严重破坏了当地的重工业设施,工业影响力却不断式微,深陷后工业时代痼疾阴影的“仓库城市”甚至因居高不下的犯罪率,而被冠上“Madchester”的名号,晚上的街道上几乎找不到任何人影……。
——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20世纪60、70年代曼城修建环城高速
世界经济大危机
二战的破坏
中心社区治安差
市区拥挤
传统产业衰落
贫富分化严重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汽车逐渐普及
对症下药
抓主要矛盾
1、曼城·科技创新(从工业先驱到创意之城)
曼彻斯特媒体城
(工业衰败区码头重塑)
2007年建成的曼彻斯特媒体城利用混合开发的办公综合体,入驻企业以影视媒体为主,包括BBC、ITV等电视媒体巨头租用办公楼宇进行电视电影、广告、戏剧等制作,华为也进驻于此,成为欧洲第一个专门以媒体为核心的聚集区,创意数字化与媒体行业在全欧排名第二,曼彻斯特正取代伦敦成为英国新媒体中心。
产业转型·创意产业
1、曼城·科技创新(从工业先驱到创意之城)
产业转型·金融产业
斯宾尼菲尔德金融区(旧城中心重塑)
2000年斯宾尼菲尔德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造,目前成为全英最大的城市中心办公楼区,吸引很多世界级大银行如巴克莱银行、汇丰、摩根,以及知名律师事务所DWF,会计大行PWC等进驻。成为曼城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被称为“北方的金丝雀码头”
1、曼城·科技创新(从工业先驱到创意之城)
产业转型·服务产业(办公、住宅、休闲一体)
NOMA新区
曼城NOMA新区属于从城市周边到市中心的过渡区,设计理念是将市外的自然景观和城市的工业特征结合在一起;将个人的办公、住宅、休闲娱乐都融合于此
1、曼城·科技创新(从工业先驱到创意之城)
产业转型·旅游产业
城市遗产公园
城市遗产公园位于市中心,开发利用废弃工业区,建有科学与工业博物馆,贯穿了建设“工业花园世界”的理念,推动了曼城的更生
1、曼城·科技创新(从工业先驱到创意之城)
产业转型·文化娱乐体育产业
HOME
文化中心
惠特沃斯
美术馆
中央图书馆
修缮
曼彻斯特
音乐节
曼城主场
伊蒂哈德
曼联主场
老特拉福德
曼彻斯特大学
1、曼城·科技创新(从工业先驱到创意之城)
建设15分钟城市
作为英国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曼彻斯特经济增速正在赶超伦敦,服务业从业人口达到城市总人口的87%,创意产业产值占曼彻斯特GDP总额的81%超强的经济活力和较低的房价吸引着更多年轻人来到这里
2、承德·和合共生
(1)康乾时期·塞外京都
城市三百年,肇始一山庄,山庄从康熙42年至乾隆55年建成,外围还修建了外八庙。期间凿西沟新河(今二仙居旱河),建大石桥等五座桥梁,也拉开了城区建设序幕。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井邑纷阗有卖蒸”的都市,又兴建考棚、学校与热河文庙,文教得以发展。
1883年《热河行宫全图》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殊像寺
普陀宗承之庙
福寿庙
普宁寺







安远庙


普乐寺
溥善寺
已毁

溥仁寺






整个承德构成了象征帝国的汉、满、蒙、回、藏大一统的公共建筑的大集锦,承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塞外京都
避暑山庄
城区
承德府
(热河都统署)
西大街(御道)
2、承德·和合共生
(1)康乾时期·塞外京都
1900年山庄
1906年舍利塔
材料二:只有在历代皇帝前来巡幸时,承德府才得以兴旺发展;皇帝一走,它就成为了一个几乎不值一提的地方,就是提高它的行政地位也只能赋予它以微弱的生气。
——(俄)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
材料一:道光年间,皇家对承德投入减少,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逃到避暑山庄,并签署《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最终也病逝于此,慈禧回京后谕令停止山庄一切修缮工程,自此园林就没有再被皇家使用过。并且从1861年至1911年,热河都统署开始限制商人往来
——奚晓红《承德史话》
2、承德·和合共生
(2)民国时期·热河省会
辛亥革命后,废承德府设热河特别区,1929年改建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省会。1933年承德被日寇侵占,成立伪满州特别行政区。1945年解放后经历二年解放战争,1948年再次解放,继续为热河省省会,直到1956年中央撤销热河省建制,承德也结束了28年的省会历史。
2、承德·和合共生
(2)民国时期·热河省会
材料四:建国前建成区只有6平方公里,人口仅5万余人,没有一条柏油路、下水管线,像样的楼房,百余条街巷都是土路。市区范围基本都在避暑山庄周围,北到普宁寺,西到头牌楼,南到翠桥,东到磬锤峰。
——陈宝森《承德市城乡建设志》
材料三:1936年日本人修建的承德火车站通车,旧址与现今火车站连为一体
1933年
2、承德·和合共生
通过以上五则材料及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时期曼彻斯特和民国主要城市发展,分析近代承德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材料五: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图
特点①起步晚,发展缓慢,工商业基础薄弱
民国三大城市
上青天
②政治功能明显
③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②政治:陪都地位丧失,政局动荡
原因①地理:深居内地且多山,交通不便
③经济:小农经济为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并未融入世界市场潮流
⑤军事:战争破坏、资源掠夺
④思想:重农抑商与官僚作风明显,缺乏自由、民主、法制等近代观念
2、承德·和合共生
(3)新中国时期·塞外明珠
20世纪50至70年代·城市化进程稳定发展
1954年成立承德钢铁厂
1951年热河丝绸厂成立
1953年承德市中药厂成立
(今颈复康药业前身)
1950年承德市食品厂成立
(今露露公司前身)
1959年承德市工具厂成立
“棒锤山”牌
管子钳享誉北方
钒钛磁铁矿冶炼发源地
1958年承德矿山机械厂成立
中国第一家生产
悬挂输送机的企业
1949年平泉酒厂
1956年承德县联合厂
2、承德·和合共生
(3)新中国时期·塞外明珠
20世纪50至70年代·城市化进程稳定发展
1974年主城区航拍图
承德大桥
北桥建于1956年
南桥建于1975年
新华路
二仙居
1975年云岭电影院
穿城而过的火车
知识点回顾
工业化建设(重工业)
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三线建设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3)新中国时期·塞外明珠
2、承德·和合共生
改革开放初期80、90年代·城市化进程加快
承德大桥东头的四面钟
建于1988年
山庄的大象滑梯
1990年承德火车站
1990年承德商厦
1995年承德商城
1996年蓝岛开业
1994年避暑山庄及外八庙
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
知识点回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承德·和合共生
21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承德城市化迅猛发展
(3)新中国时期·塞外明珠
2018年承德南站
2017年普宁机场
2009年京承高速
2022年万达广场
2013年金龙购物
2008年双百购物
2011年康熙大典
2005年兴建大学城
2019年市博物馆
(3)新中国时期·塞外明珠
2、承德·和合共生
21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承德城市化迅猛发展
分析21世纪以来承德城市化迅猛发展原因
①政治: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②经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发展较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经济带来了活力
②思想:开放包容多元的人文环境
④330万承德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为追求幸福生活而不断的努力奋斗
双(城/承)同向:
双(城/承)异程:
2023年曼城
城市化85.3%
2023年承德
城市化59.12%
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由农业乡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发展
国情不同,进程有别
英国1851年城市化率超过50%
中国2011年城市化率超过50%
二、异路同求·双(城/承)记
通过科技与人文推动城市化
曼城·科技创新
承德·和合共生
结合所讲和书62和63页完成填空,并总结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历程和特点 西方国家居住 条件 改善 建筑 技术
生活 服务
西方国家基础设施发展 住宅设施
交通设施
1、城市化对人居环境的改善
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人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建设楼房
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制冷和私人卫生间得到推广
二战后城市社区功能增加(慈善救济→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
二战后公共设施与消费娱乐场所增多,城市绿化面积增大
(主要有购物中心、体育场馆、公园、广场、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
19世纪以来钢铁管网用于居民自来水与排水系统
煤气灯、电灯、电报、电话相继出现并普及
(拓宽时空)
19世纪末伦敦开通第一条地铁线;柏林、纽约建铁路高架桥
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普及
交通多样化、立体化
中国近代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历程和特点
①近代以来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城市(通商口岸),水平有限,很不平衡
②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
科技与人文
2、识局·瑕瑜互见,各有不足(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曼城早期城市化的问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双城记》
“乘坐快乘的旅客说:灯光闪亮的大工厂,美得像童话里的宫殿。纺织厂有成百上千名雇工,成百上千的蒸汽马力,在不停歇的工作着,而排气管排出的蒸汽让城市上空变得灰蒙蒙的。”
“养路工人戴着破烂不堪的蓝帽子;在墓地瞧热闹的男孩子衣服破烂;雇工身着油渍斑斑的衣服;在旅途中度过寒冷夜晚的穷人们没有厚衣物御寒,只能一刻不停地打哆嗦”
——1854年狄更斯《艰难时世》
环境污染、贫富分化
2、识局·瑕瑜互见,各有不足(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2)承德目前城市化的问题
人才外流
生育率低
人口
减少
生活成本高
房价、物价、生育
收入增长慢
社会保障有待提高
大城市的
虹吸效应
本地缺乏
创新企业
经济活力不足
3、破局·科技创新,和合共生
(1)曼城除了以上提到的产业转型,还采取了什么举措解决问题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1908年英国正式建立了国家养老金制度法案明确了国家养老金制度的普遍性和免费性原则,支付国家养老金所需的一切费用均来自议会批准的拨款。1911年英国正式建立了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1948年议会通过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和国民救助法五大法案,加上此前颁行的一系列法律,英国宣布已建成福利国家,采用最低和普遍原则,即保障全体国民的生活不低于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社会保障惠及全体国民。——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构建社会福利制度
缩小贫富差距
缓和社会矛盾
扩大国内市场
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目前英国福利待遇大致分为九类
①儿童基金(儿童福利金、健康补助、儿童免税看护福利、免费幼托福利、家庭津贴、监护人津贴等12项)
②医疗福利(英国国民医疗服务NHS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基金医疗服务,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评为全球第一的医疗体制。核心原则是让每个人享受统一标准的医疗服务,所有经费来源于国家税收,并由英国卫生部监管运作,最大优点是确保每个人无需参加保险,就可免费就医)
③退休福利(新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④社会基金⑤寡妇福利⑥失业福利⑦教育福利
⑧伤残和患病福利⑨低收入人士福利
3、破局·科技创新,和合共生
(2)承德发展未来可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其人民性。
——程振波《中国式现代化指引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承德围绕“三区一城”着力打造绿色先行的“承德样板”即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首都脱贫攻坚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
承德市 三区一城 规划
让承德变得更美好
欢迎大家献言献策
课堂小结
同向异程
双(城/承)记
曼城
承德
从工业先驱到创意之城(科技创新)
康乾时期·塞外京都
民国时期·热河省会
新中国时期·塞外明珠
和合共生
双(城/承)同向: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
双(城/承)异程:
国情不同,进程有别
异路同求
双(城/承)记
城市化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居住条件与基础设施)
识局·瑕瑜互见,各有不足
曼城(环境污染、贫富分化)
承德(人口减少)
破局·科技创新,和合共生
双(城/承)异路: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转型和福利制度
双(城/承)同求:
以人为本
当堂小测
1、美国城市化从殖民地时期已经开始,随后在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1870年到1920年的50年间,又有1100万美国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美国城市化率达到5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时期有利因素的是( )
①高速公路普及②钢筋混凝土使用③电力的应用④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推广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C
2、1949至1957年,是中国人口迁移极为活跃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全国总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24%,而城镇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则高达8.08%,这使得我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从1949年的10.6%迅速提高到1957年15.4%。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加速城市建设 B.计划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
C.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进行 D.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推行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