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地球的公转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 大兴区校级开学)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的特定节令,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地球公转速度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
A.小寒与大雪 B.白露与寒露
C.夏至与大暑 D.清明与立夏
国家植物四体系将统筹发挥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作用,计划收集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为遇制野生植物多样性丧失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已建立北京和华南两个国家植物园,在这两个国家植物因中收集的植物功能性状(指响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的植物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如图1示意这两个国家植物园的经纬度,图2为保存在华南植物园温室群园区的植物——翡翠葛。据此完成3﹣3题。
3.某日,甲、乙两个植物园昼长达全年最长,该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差为( )
A.16°14' B.16°34' C.16°46' D.46°52'
4.(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2024年的高考期间(6月7日~6月8日),下列城市的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哈尔滨市、北京市、上海市
B.哈尔滨市、上海市、北京市
C.上海市、北京市、哈尔滨市
D.北京市、上海市、哈尔滨市
5.(2024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有关地球上五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寒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总是小于温带地区
B.凡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能够达到90°,那么此地一定在热带
C.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热、温、寒带白昼最长的一天
D.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年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6.(2024 金牛区校级开学)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北京时间),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如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4 金牛区校级开学)读“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
A.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
B.晨昏线与极圈重合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8.(2024 金水区校级开学)如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完成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9.(2022秋 益阳期末)读“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图(图1)”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图2)”,有关两幅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P点与Q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PQ之间位于中纬度
③N点对应的月份是7月初,公转角速度较大
④M到N的时间间隔约是半个恒星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24 宁波期中)科考队在某地考察中,采用立杆的方式测量影子长度和方向(如图),图中O点为立杆点,实线表示杆影,虚线为一天中杆头影子的连线。该地可能位于(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北极圈内 D.南极圈内
11.(2024 邓州市校级开学)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如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A~D四幅图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12.(2024 重庆月考)某科考队结束了四个月的海上考察,于11月22日返回到P地。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3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13.(2024 巴楚县期中)如表为连续三天天安门广场红旗升降时间表(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6:04 6:03 6:02
降旗时间 17:56 17:57 17:58
关于北京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14.(2024 新民市校级开学)阿联酋迪拜政府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智能追光,命名为“智能太阳花”。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安装调试完毕,正式并网发电。在夏至日,相比起迪拜,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A.水平转动角度更小 B.仰角变化幅度更小
C.正午影子更短 D.展开时间更短
15.(2022秋 奉贤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虚线为极圈,箭头所示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此时黑夜范围。该图所示节气过后的三个月内,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将逐渐增大,而此期间,上海( )
A.昼长夜短,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
16.(2022秋 东川区校级期末)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25°26'
B.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2个纬度
C.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D.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 黑龙江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S20太阳能发电站是一座位于西班牙塞维利亚cos2(4N+55)w的聚光式高温太阳能发电厂,其由大面积的定日追踪太阳能反射镜场(定日镜场)和吸热塔组成,利用反射镜将太阳光集中到发电区吸热塔顶的接救器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如图示意塞维利亚地理位置和PS20太阳最发电站景观。
(1)简述塞维利亚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PS20发电站吸热塔位于定日镜场最南侧的原因。
(3)判断PS20发电站发电效率最低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18.(2024 广西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暑至,夏正浓。2024年7月22日15时44分,我们迎来了大暑节气。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但这一时节阳光猛烈,日照时间长,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如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1)大暑日,地球最可能位于公转轨道的 点(填字母),地球距离太阳较 ,次日之后的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 。
(2)简述大暑日之后一个月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及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情况。
(3)当我们迎来大暑时,图2中P点此时地方时为12时,在下图横线处填上P点的经度,并在如图2中画出此时地球昼夜分布情况,用阴影表示夜晚部分。
19.(2024 菏泽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深入理解地球运动意义展开实践探究活动。该小组成员观察到该校操场O处(下图)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短随季节而变化。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春分日,该小组成员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且北京时间12:16时旗杆影子位于OP位置。
(1)计算该中学的地理坐标并描述该校自春分日后一周内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
(2)图中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描述当旗杆影子OP最长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3)请帮助该小组绘出OP最短时昼夜分布图(要求:在下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0.(2024 金水区校级开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某城市(36°34′N)一住宅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为由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图为该小区分布平面图和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日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tan30°≈0.577)
(1)正午是一天中影子最 的时刻;观察,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 ,该日前后小区住户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 。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上海相比有何差异?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新课预习衔接 地球的公转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 大兴区校级开学)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
【分析】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解答】解:根据常识可知,晷针垂直于晷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则晷针与地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纬度,而“晷针垂直于晷面”则晷盘与地面的夹角=90°﹣当地纬度,因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由天津移至上海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增大,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的特定节令,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地球公转速度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
A.小寒与大雪 B.白露与寒露
C.夏至与大暑 D.清明与立夏
【分析】地球公转在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在7月初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越靠近1月初,公转速度越快,越远离1月初,公转速度越慢;越靠近7月初,公转速度越慢,越远离7月初,公转速度越快。一年分为24个节气,平均每隔15天一个节气。
【解答】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1月初为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图示6月22日前后的夏至与大暑这两个节气和远日点(7月初)最接近,此两节气之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最接近,C正确。
从清明到立夏,地球公转接近距远日点越来越近,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错误。
从白露到寒露,地球公转向近日点方向行进,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错误。
从大雪到小寒,距近日点越来越近,地球公转速度快速增加,A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国家植物四体系将统筹发挥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作用,计划收集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为遇制野生植物多样性丧失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已建立北京和华南两个国家植物园,在这两个国家植物因中收集的植物功能性状(指响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的植物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如图1示意这两个国家植物园的经纬度,图2为保存在华南植物园温室群园区的植物——翡翠葛。据此完成3﹣3题。
3.某日,甲、乙两个植物园昼长达全年最长,该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差为( )
A.16°14' B.16°34' C.16°46' D.46°52'
【分析】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解答】解:甲、乙两个植物园昼长全年最长的时间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北京国家植物园正午太阳高度为 90°﹣(39°56'﹣23°26')=73°30',华南国家植物园为90°﹣(23°26'﹣23°10')=89°44',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差为 16°14',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4.(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2024年的高考期间(6月7日~6月8日),下列城市的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哈尔滨市、北京市、上海市
B.哈尔滨市、上海市、北京市
C.上海市、北京市、哈尔滨市
D.北京市、上海市、哈尔滨市
【分析】6月7~8日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越向北白昼越长。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月7~8日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越向北白昼越长,选项中三个城市从北向南依次为哈尔滨市、北京市、上海市,因此此期间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哈尔滨市、北京市、上海市,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昼夜长短的理解。
5.(2024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有关地球上五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寒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总是小于温带地区
B.凡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能够达到90°,那么此地一定在热带
C.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热、温、寒带白昼最长的一天
D.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年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分析】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全球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其中热带由直射现象,寒带由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分明。
【解答】解: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北寒带南部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南温带的南部地区,A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由于回归线之间的热带,热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能达到90°,非热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能达到90°,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是北半球热、温、寒带白昼最长的一天,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年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的规律,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带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6.(2024 金牛区校级开学)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北京时间),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如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左右一般为二至,上下为二分。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二至,再根据公转的方向确定二分。
【解答】解:结合图可知,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④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结合公转的规律,即③为秋分日,①为春分日。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接近夏至日,故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②位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7.(2024 金牛区校级开学)读“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
A.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
B.晨昏线与极圈重合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分析】太阳直射赤道,然后向北移动,为春分日,时间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然后向南移动到南半球,为秋分日,时间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
【解答】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12月22日前后),不断向近日点1月初靠近,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A对。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不是重合,B错误。
地球自转速度不变,C错误。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8.(2024 金水区校级开学)如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完成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
【解答】解: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昼现象。据图可知,四地中甲地有极夜现象,乙地昼长夜短,丙地有极昼现象,丁地昼短夜长,可知乙、丙位于南半球,甲、丁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9.(2022秋 益阳期末)读“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图(图1)”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图2)”,有关两幅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P点与Q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PQ之间位于中纬度
③N点对应的月份是7月初,公转角速度较大
④M到N的时间间隔约是半个恒星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①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②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最大,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两极为零。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同,大致在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速度快;七月初位于远日点,速度慢。
【解答】解:读图1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正确。
图1中,赤道自转的线速度为1670km/h,P点线速度为赤道的二分之一,因此P点所在纬度为60°,Q点所在的纬度为30°,因此30°﹣60°之间为中纬度,除南北两极之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②正确。
图2中N点的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小,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③错误。
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其公转线速度最大,地球位于近日点,为1月初,M到N的时间间隔约是半个恒星年,④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0.(2024 宁波期中)科考队在某地考察中,采用立杆的方式测量影子长度和方向(如图),图中O点为立杆点,实线表示杆影,虚线为一天中杆头影子的连线。该地可能位于(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北极圈内 D.南极圈内
【分析】太阳高度大则影子短,太阳高度角小则影子长。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虚线为一天中杆头影子的连线,大致呈圆形,表明该地发生极昼现象,应位于极圈以内,AB错误。
竿影最短时,其太阳高度角最大,为正午。读图可知,杆影最短时,杆影指向南方,即表明正午时刻太阳在当地的正北方天空,所以该地位于南极圈内;如果位于北极圈内,正午时太阳应位于当地正南方天空,一天中杆影最短时,杆影应指向正北方,D正确,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1.(2024 邓州市校级开学)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如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A~D四幅图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材料,此时上海为4月8日22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上海处于夏半年。
【解答】解:北半球夏半年,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出现极昼现象,BD错误。
C图此时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接近北极圈,因此为接近夏至的一个日期,C错误。
此时为4月8日,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较小,与之最相符的是A图,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与日期的关系。
12.(2024 重庆月考)某科考队结束了四个月的海上考察,于11月22日返回到P地。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3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分析】某科考队结束了四个月的海上考察,于11月22日返回P地,出发时时间为7月22日,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3小时,由此判断返回到P地时当日的昼长。
【解答】解:该科考队海上考察持续四个月,因此从P地出发日期为7月22日,7月22日与11月22日关于9月23日对称,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7月22日与11月22日的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关于赤道对称,这两天P地的的昼夜长短相反;7月22日出发时,该地昼长为13小时,夜长为11小时,所以返回P地时,当地昼长为11小时,夜长为13小时,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3.(2024 巴楚县期中)如表为连续三天天安门广场红旗升降时间表(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6:04 6:03 6:02
降旗时间 17:56 17:57 17:58
关于北京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分析】昼长=降旗时间﹣升旗时间
【解答】解: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昼长=降旗时间﹣升旗时间。根据昼长的计算公式,第一天昼长为11小时52分,第二天昼长为11小时54分,第三天昼长为11小时56分。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4.(2024 新民市校级开学)阿联酋迪拜政府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智能追光,命名为“智能太阳花”。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安装调试完毕,正式并网发电。在夏至日,相比起迪拜,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A.水平转动角度更小 B.仰角变化幅度更小
C.正午影子更短 D.展开时间更短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
【解答】解:A、根据所学知识,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昼弧跨越的角度越大,因此智能太阳花转动的角度大于迪拜,不符合题意。
B、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迪拜纬度大致是25°N,新疆纬度大致34°N,所以新疆“智能太阳花”仰角变化幅度较小,符合题意。
C、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新疆距离北回归线较远,因此智能太阳花的正午影子大于迪拜,不符合题意。
D、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昼,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新疆白天比迪拜长,“智能太阳花”展开时间更长,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新型太阳能电池板为背景考查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5.(2022秋 奉贤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虚线为极圈,箭头所示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此时黑夜范围。该图所示节气过后的三个月内,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将逐渐增大,而此期间,上海( )
A.昼长夜短,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
【分析】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解答】解:读图可知,地球逆时针旋转,为北半球俯视图。此节气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此节气后的三个月内极圈内出现极夜的面积变大,因此可推测此节气为秋分日。此节气后的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南移,且在南半球,上海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昼夜变化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16.(2022秋 东川区校级期末)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25°26'
B.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2个纬度
C.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D.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分析】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一致,与极圈度数互余。图中②是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即极圈的度数;①是黄赤交角,即回归线的度数。
【解答】解:根据图片,图中②角与①黄赤交角互余,因此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黄赤交角会变小2°,因此黄赤交角会变为21°26′,A错误。
回归线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度数相等,因此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B错误。
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因此当回归线度数减小2°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D正确。
极圈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当回归线度数减小2°时,极圈度数增大2°,因此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在南北半球将各缩小2个纬度,共缩小4个纬度,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 黑龙江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S20太阳能发电站是一座位于西班牙塞维利亚cos2(4N+55)w的聚光式高温太阳能发电厂,其由大面积的定日追踪太阳能反射镜场(定日镜场)和吸热塔组成,利用反射镜将太阳光集中到发电区吸热塔顶的接救器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如图示意塞维利亚地理位置和PS20太阳最发电站景观。
(1)简述塞维利亚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PS20发电站吸热塔位于定日镜场最南侧的原因。
(3)判断PS20发电站发电效率最低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分析】(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PS20发电站吸热塔位于定日镜场最南侧的原因可以从正午太阳位置、太阳反射、收集太阳能等角度分析。
(3)PS20发电站发电效率最低的季节及理由可以从太阳高度角、大气削弱作用、天气状况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1)据材料可知,塞维利亚位于北半球,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往南移动,塞维利亚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南,即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达到最小值;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往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即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2)据材料可知,塞维利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为了能够汇集太阳光,收集更多太阳能,将吸热塔设置在定日镜场最南。
(3)塞维利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穿越大气路径较长,导致大气削弱作用更强,到达的太阳辐射较少;且当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强,到达太阳辐射较少。
故答案为: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塞维利亚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冬至日达到最小值;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2)塞维利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吸热塔设置在定日镜场最南侧有利于反射镜场汇集太阳光,收集更多太阳能。
(3)季节:冬季。理由: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穿越大气路径较长,大气削弱作用更强;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强。
【点评】本题以PS20太阳能发电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大气削弱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18.(2024 广西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暑至,夏正浓。2024年7月22日15时44分,我们迎来了大暑节气。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但这一时节阳光猛烈,日照时间长,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如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1)大暑日,地球最可能位于公转轨道的 B 点(填字母),地球距离太阳较 远 ,次日之后的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 快 。
(2)简述大暑日之后一个月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及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情况。
(3)当我们迎来大暑时,图2中P点此时地方时为12时,在下图横线处填上P点的经度,并在如图2中画出此时地球昼夜分布情况,用阴影表示夜晚部分。
【分析】(1)二分二至日的判读遵循“左斜左冬,右斜右冬”的规律,根据图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可以确定节气、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地球公转在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在7月初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越靠近1月初,公转速度越快,越远离1月初,公转速度越慢;越靠近7月初,公转速度越慢,越远离7月初,公转速度越快。
(2)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缩短,黑夜增加,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增加,黑夜缩短。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3)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向太阳的一半是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是夜半球,其分界线是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是昏线,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是晨线。
【解答】解:(1)图中的地轴向右倾斜,所以右侧CD之间的地球是冬至日,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AD之间的地球是春分日,时间在3月21日前后;AB之间的地球是夏至日,时间在6月22日前后;BC之间的地球是秋分日,时间在9月23日前后。大暑日在夏至日后隔一个节气,时间在7月22日前后,对应B;7月22日前后在7月初的远日点后很近的时间,地球距离太阳较远,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2)大暑日之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则日照时间逐渐变短。
(3)图2中P点此时地方时为12时,说明P点为昼半球的平分线;大暑日在夏至日后隔一个节气,时间在7月22日前后,北极圈内大部分为极昼。画图如下:
故答案为:
(1)B;远;快
(2)大暑日之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日照时间逐渐变短。
(3)画图如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19.(2024 菏泽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深入理解地球运动意义展开实践探究活动。该小组成员观察到该校操场O处(下图)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短随季节而变化。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春分日,该小组成员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且北京时间12:16时旗杆影子位于OP位置。
(1)计算该中学的地理坐标并描述该校自春分日后一周内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
(2)图中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正东 方向。描述当旗杆影子OP最长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并且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
(3)请帮助该小组绘出OP最短时昼夜分布图(要求:在下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分析】(1)地理坐标为当地纬度和经度构成,纬度可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获得,经度可以根据北京时间和当地时间的计算获得。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
【解答】解:(1)由材料可知,此处正午时,地方时为12:00,但北京时间为12:16,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所以推测此处位于120°E的西边,并且相差4度,为116°E。春分日,该小组成员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90°﹣纬度差=55°,由于赤道为0度,此处又是北半球,所以此处的纬度为35°N,该中学的地理坐标为(35°N,116°E)。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一周内此地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2)OP为旗杆正午的影子,春分日此地的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影子朝向北方,OM垂直于OP,所以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正东方向。当旗杆影子OP最长时,说明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并且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3)OP最短时说明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故答案为:
(1)(35°N,116°E);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2)正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并且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3)
【点评】本题以物体及影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公转与自转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20.(2024 金水区校级开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某城市(36°34′N)一住宅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为由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图为该小区分布平面图和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日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tan30°≈0.577)
(1)正午是一天中影子最 短 的时刻;观察,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 F ,该日前后小区住户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 小 。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上海相比有何差异?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分析】(1)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正好相反。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的影长呈负相关。
(2)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的影长呈负相关。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总是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答】解:(1)正午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根据该地位于北半球和杆影端点轨迹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因杆影方位与日出方位相反,判断出最接近日出时段的应该是杆影朝向西南方向,即F;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所以南面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小。
(2)底层住户采光条件差,即冬至日正午采光时间过短或无法采光。小区位于36°34′N,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90°﹣(36°34′+23°26′)=30°,楼高是20米,楼的影长=20÷tan30°≈34.66m,远大于楼间距20m,导致底层住户正午采光条件差。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即考虑冬至日的楼房间距应大于冬至日的影长,影长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有关。上海纬度约为31°N,该城市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楼的影长更长,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
故答案为:
(1)短;F;小
(2)小区位于36°34′N,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正午时,楼的影长达34.66m,远大于楼间距20m。
(3)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该城市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点评】本大题以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的分布平面图、某日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方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季节变化,计算及其应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