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黄土高原(课件+教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黄土高原(课件+教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07 21:42:47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独特的地貌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导致的后果及治理措施学习目标位置与范围(图片点击可放大)黄土高原在全国中的位置1.位置与范围活动一:在图中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并用笔在地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1.位置与范围乌鞘岭长城秦岭太行山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南至______、北抵_________。
太行山
乌鞘岭秦岭长城鞘
秦 青 海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 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南所跨省区陕
西甘
肃1.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从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地形来看:从_________向_________过渡.平原丘陵 高原山地活动二:分析观察黄土高原的过渡性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来看: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过渡湿润、半湿润区 半干旱、干旱区从农业生产来看:从________向_______过渡.农区牧区黄土高原是因黄土而得名。大部分地区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其厚度超过100米,是全球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想一想 你们知道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吗?
研讨探究活动三研讨探究活动三研讨探究活动三研讨探究:活动三
1、黄土的老家在哪里?
2、黄土高原形成的条件还有哪些?

3、请简述黄土高原的形成
远在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研讨探究:那里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烈活动三小组交流  大家都知道我们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下面让我带领大家欣赏一下我们这里独特的地貌景观!
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林黄土柱沟谷这些沟谷之间不同的黄土地形,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黄土高原的地貌黄土川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黄土地形的分类 塬、梁、峁、川黄土梁:条状延伸的
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地形的分类 黄土峁:呈穹状或
馒头状的黄土丘陵黄土地形的分类 黄土地形的分类 川地是黄土高原上主要地形类型之一,它是指下切在黄土区中的河谷。如渭河平原(谷地)、汾河谷地就是黄土高原上两个最大的川地。川地是黄土高原农业中心地方。川地多有长久发展的历史。例如渭、汾谷地不只以黄土源地形为主,断层地形和地震活动了很突出,表示川地的形成的构造运动有关。阿宝的烦恼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水土流失的影响 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同时,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自然因素水土流失的原因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2、人为因素修路采矿 水土流失的原因2、人为因素乱垦滥伐
过度放牧
陡坡耕种水土流失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
2、工程措施: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
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数量等.生机焕发的黄土地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建梯田、 修堤坝、修建小型水库等。治理后的效果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我所居住的地区——黄土高原有了哪些了解呢?盘点收获位置范围:
过渡性:
形成:
地表景观: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___以西,____以东,___以北,_____以南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从地形
从干湿地区
从农牧区沟壑纵横,塬、墚、峁、川分布广泛风成说  大家对我所居住的地区——
黄土高原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了,
欢迎大家来做客!!! 一.选择题 1-5 BABCC 6-10 ABBAC 二、读图题 (1)A太行山 华北平原     B秦岭  四川 (2)陕西 (内蒙古、河南) (3)渭河 (4)北方地区  二 (5)风成说达标检测答案再见
课题 第三节 黄土高原
设计思路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的本节课,其中利用PPT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动画、视频、图象文字资料来拓展学习空间,并且设计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注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学生深刻理解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和形成。通过视频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并能运用地理事实定性说明地理原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能利用图文材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及其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其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和形成过程,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事实定性说明原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及其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评价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地理位置
教学策略
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播放[MV]阿宝-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http://music.baidu.com/mv/51816414
 提问:这个演唱者是谁?他的家乡在哪里呢?属于哪个地形区?
过渡:让我们和阿宝一起走进他的家乡,去了解他所在地形区——黄土高原的自然概况
(板书课题)
欣赏 
二、明确目标
展示目标
齐读目标
三、学习新知
(一)位置与范围(板书)
活动一:巧用地图——学习位置与范围
在图中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活动二:观察分析——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1.呈现黄土高原在全国中的位置图
2.呈现黄土高原所跨省级行政区图
3.呈现黄土高原在中国三阶梯中位置图、在中国干湿地区位置图、在农牧区分布位置图
要求学生:
1.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并用彩笔在地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大致位置。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教师纠正、补充、并及时给出评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回答: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并到台前指出其位置。
2.跨越了青海省、甘肃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
3.其过渡性
从地形来看: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
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来看:从湿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
从农业生产来看:从农区向牧区过渡;
活动三;研讨探究——黄土高原的形成
活动四:情景再现——茫茫黄沙堆积地
1.展示黄土高原形成视频
2.展示黄土高原形成推导图
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4页黄土高原的形成并提示注意的二个问题:
黄土的老家在哪里?
黄土高原形成的条件还有哪些?
请根据此图说说黄土颗粒粗细的分布规律,并用风成说予以解释?
教师指导学生并归纳总结:
黄土颗粒沿风向依次为粗沙、中砂、和细砂。因为随着风力的减弱,风携带砂粒的能力随之减弱,颗粒大的粗砂在距风源近的地方沉积下来,而颗粒小的细砂则能随风带到更远的地方。
学生看课本第34页材料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1.远在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2.那里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烈
3。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二)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板书)
活动五:走进高原——千沟万壑塬墚峁
观察对比塬、墚、峁几种黄土地貌之间在成因上有什么联系?
活动六:排忧解难——治理水土流失
展示1.黄土高原地貌---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对比图
2.视频塬、墚、峁的形成过程
3.水土流失的原因
4.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
5综合治理
提问:1.仔细观察对比塬、墚、峁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是什么?
2.思考塬、墚、峁在成因上有什么联系?
教师及时给出评价并补充解说黄土地貌的形成关系
 
展示关图片资料分析原因
学习生观察讨论回答;
1.黄土地貌的共同之处:是黄土层的边缘被流水强烈的冲刷、切割形成的;
不同之处:在于黄土塬顶部平坦开阔,黄土墚顶部狭窄呈长条状,黄土峁是彼此孤立的黄土丘。
2.讨论黄土地貌在成因上的联系
3.总结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 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同时,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生物措施: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
2、工程措施:
建梯田、 修堤坝、修建小型水库等。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
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数量等.
?
四、“七嘴八舌” ——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我所居住的地区——黄土高原有了哪些了解呢?

总结: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1.位置: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2.范围: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
3.过渡性:从地形来看: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
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来看:从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过渡;
从农业生产来看:从农区向牧区过渡
4.:风成说
5.形成地貌特征:塬、墚、峁
  
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