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观察植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观察植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3 18:0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植物》
1.2观察植物
核心概念:(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能说出绿萝、薄荷等常见植物的简单特征;学生知道植物与人类共同生长
科学思维:学生能用"看-摸-闻"的方法比较植物特征;学生能尝试不用眼睛观察植物的方法
探究实践:学生能完成对植物颜色、气味等特征的观察记录;学生能参与蒙眼猜植物的游戏
态度责任:学生能爱护植物(如轻摸叶子);学生愿意和同伴分享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方法:学会用“看、摸、闻”多感官观察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
描述能力:能用简单语言描述植物的特点(如“叶子软软的”“有气味”)。
教学难点:
非视觉观察:不用眼睛(如蒙眼触摸、闻气味)辨别不同植物的特点。
长期观察:持续记录种植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耐心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师:绿萝、薄荷、仙人掌盆栽各 4 盆;眼罩 6 个;图标式记录卡;奖励贴纸;实物投影仪;安全提示牌。
学生:课前自由观察校园内 1 种植物并带一片叶子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5分钟)
出示一盆用布盖住的植物: “老师今天带来一位神秘朋友,不用眼睛,你能猜出它吗?”
(预设:学生感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示范蒙眼用“摸+闻”猜出薄荷。
(预设:多数学生摇头,露出好奇表情/“可以用鼻子闻一闻!”边说边做嗅嗅的动作/还可以用手摸叶子的形状/摇一摇花盆,听声音!(如出现非常规答案,教师微笑点头,先不评价。))
板书:观察植物——不用眼睛还能怎么“看”?
设计意图:制造认知冲突:盖住植物→切断视觉通道,迫使学生主动调动其他感官,为“多种感官观察”这一核心方法埋下需求。情感预热:学生惊叹、鼓掌、模仿等情绪体验,激活参与热情,为后续分组探究奠定积极氛围。)
二、探索(16分钟)
(一)活动1:定向观察(8分钟)
1. 分组发放绿萝。
(预设:分组领取绿萝时,学生排队轻拿,学生描述直观特征,如“叶子好大”)
投影“观察提示卡”:看→摸→闻。
(预设:看到提示卡,学生边指边读“先看颜色”)
巡视,用提问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叶子是……颜色,摸起来……”
(预设:如:叶子是绿色,摸起来滑滑的)
(二)活动2:迁移观察(8分钟)
1. 更换薄荷,要求用同样方法。
2. 提醒学生对比两盆植物。
(预设: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并发现绿箩的叶子和薄荷叶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绿箩叶片表面光滑,而薄荷叶片表面粗糙等)
(设计意图:先扶后放:首先,我们以绿萝作为示范,通过观察绿萝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生长习性,来学习和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接着,我们将所学的方法应用到薄荷植物上,通过观察薄荷的叶子、花朵以及香味等特征,来迁移和应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绿萝和薄荷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对比来加深对植物特性的理解。最后,在真实的植物养护任务中,让学生亲自去观察、触摸和闻植物,通过实践来内化观察、描述和对比的技能,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描述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研讨与游戏(12分钟)
1. 集体交流:两盆植物有哪些不同?教师板书关键词。
(预设:集体交流时,学生举手:“薄荷有味道,绿萝没有!”
游戏升级:“蒙眼小侦探”——每组选 1 人,其余递植物(加入仙人掌)。
(预设:游戏时,蒙眼学生摸仙人掌立刻缩手:“有刺,像针!”同伴提示“轻一点”)
猜对贴“植物小卫士”奖章。
(预设:猜对后,全班鼓掌,猜对的学生兴奋跳起:“我是植物小卫士!”)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归纳差异再投入紧张游戏,学生们在高动机的情境下,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强化了描述与推理的能力,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还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技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技能,并且在游戏结束后,他们能够将这些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四、拓展提升(3分钟)
1.仔细看,仙人掌“身上”绿绿的部分是什么?
(预设:是叶子、是茎)
2.调整学生回答之后追问:那叶子呢?
(预设:好像没有叶子,只有刺。)
3.这些刺原来真的是叶子变的。想象一下,如果仙人掌还长着又大又薄的叶子,在沙漠里会怎样?
(预设:会被太阳晒干)
4.继续追问:对!叶子变小、变尖、变硬成刺,有什么好处?
(预设:能减少水分跑出来,还能保护自己不被动物吃掉)
5.总结:仙人掌把叶子变成刺,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聪明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和发现植物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对比和想象,初步理解植物是如何适应干旱环境的生存策略。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对自然世界的尊重和责任感。)
课堂小结(3分钟)
师生齐读板书关键词,完成“今天我知道了……”接龙。
布置作业(1分钟)
家庭小任务:选家里 1 种植物,用今天方法观察并拍照/画图;下节带来分享“最特别的地方”。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方法至生活,亲子共观察促习惯养成;图文任务激活表达欲,下节分享形成学习共同体。)
板书设计:
1.2观察植物
看:颜色、形状
听:声音
闻:香味、臭味、特殊气味
摸:粗糙、光滑
教学反思:
优点
多感官游戏化:在这个特别设计的蒙眼猜植物环节中,我们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蒙上眼睛,孩子们利用触觉和嗅觉去探索和猜测植物的种类,这一过程不仅让孩子们感到新奇和兴奋,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在这一环节中,超过90%的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看-摸-闻”的方法来描述植物的特征,从而使得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非常高。
支架清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和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我们设计了图标式记录卡和示范句式。这些工具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学生表达自己观察结果的难度。在第一次观察植物时,学生们可能还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但在第二次观察时,他们已经能够独立使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植物的特征,这表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仙人掌拓展环节中,由于时间限制较为紧迫,仅有2名学生有机会发表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这导致了部分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表达他们的猜想和见解。
改进
在我们下一次的活动中,我们计划预留出额外的5分钟时间,以便采用一种“同桌互说—随机抽签”的互动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鼓励每位参与者至少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或想法。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感,我们将进行三次随机抽签,每次抽签将从全班同学中选出三组,每组由两名同学组成,他们将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安排旨在确保每个人的思想和观点都能够被看见和听见,从而促进班级内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课后作业设计:
1.不用眼睛时,下面哪种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认出薄荷?( )
A. 用耳朵听声音
B. 用鼻子闻一闻
C. 用嘴巴尝一尝
2.小明摸到一片叶子“滑滑的、没有刺”,它最可能是谁的叶子?( )
A. 仙人掌
B. 薄荷
C. 绿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