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感觉世界 第1课时(课件 2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感觉世界 第1课时(课件 2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2 21:34:34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1 感觉世界
【第一单元 对环境的感觉】
八年级上册
你能区分出牛奶与豆浆吗?说出你的方法?
根据两者的气味不同,
根据两者的味道不同,
人通过感觉器官能对周围世界产生各种感觉。
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更优美?用_______感觉,受到的刺激是_________。产生的感觉是________。

声音
听觉
用鼻子闻气味区分。
用舌品尝味道区分。

味道
味觉
苹果甜还是橘子甜?
用 _____ 感觉,受
到的刺激是______。
产生的感觉是_____。
哪瓶米醋?哪瓶酱油?用 _____ 感觉,受到
的刺激是______。产
生的感觉是______。

嗅觉
气味
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
用_____感觉,受到的刺激
是__________。产生的感
觉是_____________。
皮肤
冷热刺激
皮肤的冷热觉
人体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去感觉外界的的各种刺激,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1、常见感觉和感觉器官
外界刺激 感觉器官 感 觉
声 音
气 味

冷 热
味 道

眼 睛
皮 肤


听 觉
嗅 觉
视 觉
冷热觉
味 觉
这些感觉器官内都有能接受某种刺激并产生信息的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会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对接收的信息做出分析,就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
血液中酒精含量
≧20mg/100ml,<80mg/100ml
影响感觉的因素:
会受到酒精、药物等的影响
≧80mg/100ml。
酒后驾车:
醉酒驾车:
酒后不能驾车!
影响感觉和反应快慢
影响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
1、以同桌为实验小组,同伴闭上双眼,你在不透明的布袋里放各种各样的物品让他摸。通过手的触摸,说出物体的形状、大小、轻重、软硬及冷热等。
同伴是用手 部位去触摸物体的,为什么?
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手指与手背、手臂等人体不同部位的触觉敏感度的差异?
2、分别用一支铅笔,用同样大小的力触试对方同学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臂,身体背部等处。(不能太用力)
观察到同伴 的感觉最敏感。
3. 和同伴交换角色,重复上述步骤,看看自己的反应。
手指的指尖
手指的指尖
表皮
真皮
反应痛感的神经末梢
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
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
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
皮肤分哪几层?有哪些感受器?
皮下组织
温故知新
3、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
触觉
冷觉
热觉
痛觉
反应痛感的神经末梢
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
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
皮肤的功能:
感受外界的刺激;
防止身体水分散失;
排汗散热;
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
指尖
敏感部位:
手背
交流合作:请分析比较以上的实验现象,得出皮肤具有
何功能,皮肤哪个部位最敏感?
结 论:
皮肤能感受触觉和痛觉。手指的指尖触觉最敏感。
4.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测试你同桌同学体温是否正常。
用手去触摸额头
你认为用手背而不用手心测试体温的原因是什么?
手背上热敏感的神经未梢比较丰富。
结 论:
皮肤能感受冷觉和热觉。手背对热觉刺激敏感。
2、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盲人是用
_____来感知大象的形状的,形成大象形状的
部位是在___ ___。
触觉
大脑皮层
3、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
痛觉神经末梢
大脑皮层
[练习]1、在医生对已经实施局部麻醉的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应是( )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
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
C.痛觉和触觉都存在
D.痛觉消失,触觉存在
D
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有什么不同?
感觉器官 是指感受器及附属结构。比系统低
的结构层次,属器官层次。
感受器 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是游离的神经
末梢,能产生兴奋的部分,属细胞层次。
例如:眼、耳、鼻、舌、皮肤
例如:味蕾、鼻粘膜内有嗅神经末梢、
皮肤中反应痛感的神经末梢。
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例如,触摸一般用指尖(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他为什么用手指去触摸盲文?
手指的指尖触觉较敏感。
盲人是如何识别人民币的?
用手指的指尖触摸人民币凹凸部分。
1.人体的嗅觉器官: 。
2.鼻腔内有什么结构: 。
鼻粘膜内有嗅觉神经末梢

3.蛋糕内有一些有香味的物质,它们是由
构成的。
分子
三、鼻和嗅觉
蛋糕的香味,通过_____,刺激__________,通过______,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
形成了嗅觉。
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
嗅神经
嗅觉中枢
1、嗅觉的形成
气味
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
(嗅觉感受器)
刺激
嗅神经
大脑皮层
(嗅觉中枢)
形成嗅觉
产生兴奋
传入
传导兴奋
注:嗅觉不是在鼻腔内形成的,而是大脑皮层的嗅觉
中枢中形成的。
2、嗅觉的特点:
“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
一个人持续闻同样性质、同样强度的气味,过一段时间后,对这种气味的感受就会明显减弱,甚至接近于消失。这是为什么?
时间久了,嗅觉神经细胞对一种气味不敏感。对其他气味还是敏感的。
(1)、嗅觉的适应性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大脑皮层嗅觉中枢适应了。
(2)、嗅觉的退化性
孩子的嗅觉往往要比他们的父母灵敏得多,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嗅觉会逐渐减弱。
(3)、嗅觉的差异性
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嗅觉不仅帮助人们闻到食物的香味,还能够帮助人们避开危险。
例如,人们能够嗅到食物变质时产生的臭味;能够嗅到泄漏出来的煤气气味。
发现家中的煤气泄漏了,你会怎么办?
1、首先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将煤气排出。
2、关闭煤气泄露点之前的阀门。
3、 发现煤气泄露后勿动电器,避免明火,以防爆炸 。
4、 对泄漏点进行维修(应通知煤气公司来维修)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感觉世界》第一课时教案
一、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跨学科概念:
结构与功能: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如皮肤的感受器分布)。
系统与模型:神经系统对刺激的接收、传递与反馈模型。
二、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理解感觉器官的功能及感受器的分布特点。 掌握嗅觉、触觉等感觉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分析皮肤不同部位的敏感度差异,培养归纳与对比能力。 解释嗅觉适应性的生理机制。
探究实践 设计并完成触觉敏感度对比实验。 模拟嗅觉形成过程,探究气味分子的传播。
态度责任 认识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远离酒精)。 树立安全意识(如煤气泄漏应对)。
三、教学流程与课件内容对应
1. 导入
课件内容:牛奶与豆浆的区分问题。
活动:提问学生如何区分,引出“感觉器官”主题。
图片:展示牛奶、豆浆的对比图。
2. 新课讲授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科学观念)
课件内容:表格对比“感觉器官”与“感受器”(如眼、鼻与视神经末梢、嗅细胞)。
图片:标注眼睛、鼻腔、皮肤的结构图。
提问:“盲人摸象中,触觉形成的部位是哪里?”(答案:大脑皮层)。
(2)皮肤的感觉功能(探究实践)
实验1:用铅笔轻触手背、指尖,比较敏感度(对应课件实验2)。
结论:指尖触觉小体分布密集,最敏感。
图片:皮肤分层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感受器分布图。
(3)嗅觉的形成与特点(科学思维)
课件内容:嗅觉形成流程图(气味分子→鼻腔→嗅神经→大脑)。
活动:讨论“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原因(嗅觉适应性)。
图片:鼻腔内嗅神经末梢示意图。
3.拓展应用
案例:煤气泄漏的应急处理(对应课件安全提示)。
态度责任:强调“勿动电器”“开窗通风”等安全措施。
跨学科链接:化学中的气体分子扩散原理。
4. 总结与练习
课件内容:选择题(如局部麻醉后痛觉与触觉的变化,答案D)。
作业:设计实验比较手心与手背对温度的敏感度。
四、板书设计
1.1感觉世界
1. 感觉器官 vs 感受器(器官层次 vs 细胞层次)
2. 皮肤功能:触觉(指尖敏感)、冷热觉(手背敏感)、痛觉
3. 嗅觉特点:适应性、差异性、退化性
4. 安全应用:煤气泄漏处理
五、教学反思
重点:通过实验强化皮肤感受器的功能理解。
难点:嗅觉中枢与大脑的关系(需结合动画演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