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期叙永县叙永一中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语 文 试 题
温馨提示:本检测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如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均为无效。选择题部分须用黑色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部分用蓝黑色钢笔或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卡上,文字书写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矗立(chù) 亢奋(kàng) 不知所措(cuò)
B 妩媚(fǔ) 彗星(huì) 草长莺飞(yīng)
C. 磅礴(bó) 砂砾(lì) 接踵而至(zhǒng)
D. 闭塞(sè) 翡翠(fěi) 挑拨离间(jià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雾霭 震撼 驰聘 五彩斑斓 B. 决择 告诫 浮躁 轻歌曼舞
C. 羁绊 沟壑 帷幕 穿流不息 D. 蜿蜒 燎原 褪色 格物致知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B. 本来是留给老李的职位,怎知董事长的亲戚来了个鸠占鹊巢,可把老李气坏了。
C. 这一瓶插花,是她用春游时信手拈来的野花制作而成的。
D. 莲花湖的灯光秀引来了许多市民袖手旁观。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智能共享图书柜,不仅是借阅和归还图书的工具,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体现。
B. 随着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
C. 学校开展的多种安全教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D. “撞击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
5. 按照教材原文填空
(1)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柳宗元)
(2)________________,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3)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5)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示例:听成长故事 看新旧照片
设计活动: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9月17日13点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出舱,身体状态良好。这是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三位航天员在太空驻留了9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3)【梦】复兴的梦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
①不止人类,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传染病。古生物是否也会受传染病的困扰?研究人员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发现它们身上有传染病的呢?
②传染病的病原体几乎都是软体结构,很难成为化石保存,想通过化石直接研究古生物是否有传染病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少数古生物在染病后,骨骼等硬体结构随病情扩散受到影响,而这些骨骼症状恰好又得以保存形成化石,那么,古生物的不幸就可能变成科学家的“幸运”。
③2022年,科学家在美国发现一具梁龙类化石的脊椎上有很多孔洞。但让人惊讶的是,这只正处青春期的恐龙颈椎孔洞附近,竟有一系列奇怪的、没有任何分布规律的骨质结节。
④为什么会有这些骨质结节呢?科学家们将此标本与其他梁龙类颈椎进行对比,并未发现任何类似结构。随后,他们使用CT扫描,发现这只恐龙存在骨质疏松现象,而骨质结节附近并没有骨骼受伤愈合的痕迹,故不是外力所致。同时,科学家们发现,现生动物的疾病感染扩散到骨骼后也会出现类似结节——这只梁龙很可能是生病了。
⑤什么样的疾病会影响到骨头呢?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癌症,但癌症多发于动物老年阶段,这只恐龙正处于青春期。此外,恐龙罹患这种癌症的案例极少,即使有,也没有类似影响。由此,基本排除癌症。
⑥它到底得了什么病?科学家们发现,梁龙脊椎上的孔洞和现生鸟类的类似,而现生鸟类的孔洞用来附着一种辅助呼吸的器官——气囊。由此推测,梁龙也是有气囊的。在进一步研究中,科学家们推测它很可能是呼吸系统(比如气囊)发生了病变。
⑦接下来,科学家把目光投向“气囊炎”——一种现生鸟类常见的呼吸类疾病。研究比对发现,一些鸟类的呼吸系统受真菌感染并扩散到骨骼后,会出现和化石标本类似的构造。基于此,科学家认为,园这只梁龙不慎把致病病毒吸入身体,才导致患上气囊炎而“英年旱逝”的。
⑧除这只梁龙外,科学家在其他恐龙以及同时期的爬行动物身上也发现了呼吸道传染病的痕迹。例如在白垩纪的蜥脚类恐龙和三叠纪的海生爬行动物幻龙的肋骨上,均发现奇怪的小骨包。这些骨包的截面显微结构与现代肺结核引起的肋骨病变相似。这说明,恐怖的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很可能在中生代就已在动物间传播了。
⑨除了骨骼化石,科学家在琥珀(松脂化石)中还发现了曾让人闸之色变的鼠疫、疟疾等传染病,原来它们在千万年前就已存在!
⑩以上研究表明:有的传染病生存时间可能长达上亿年,生命力极其顽强。这也提醒我们,针对传染病的防范工作绝不可松懈。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7. 请根据文章第③—⑧段的思路,补全空行。
①
②
③
④
8. 第⑨段可否删去,请结合语境判断并说明理由。
9. 根据文意,下列哪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的标题?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A.恐龙也会骨质疏松?
B.师结孩:亿万年前的噩梦
C.藏在化习里的传染病密码福
(二)(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消失一会儿
①每天使用最多的词应该是“我”吧。当今社会,“我”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存在,除了睡觉。有个新词叫“刷存在感”,愈发凸显了“我”的存在。太多的人日常说话、做事,都是以“我”为中心,四通八达和世界发生着联系,好从外物或者他人那里赚取点实用的“利市”。
②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写过一首诗《天狗》,有这样的句子:“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那个时代需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你看,这一个“我”敢于吞吐日月宇宙,何等的无私无畏自信满满!在革命者的身后,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我”纷纷耸立起来,救国救民改天换地。毛主席诗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若说“刷存在感”,与之相较,当今世人恐怕就像泥土之望云霓了吧。
③然而,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自私自利自我膨胀,像气球吹得过大,“砰”一声,崩了,爆了,也就完蛋了,一地鸡毛。
④郭沫若写作《天狗》的时代,是人民个性被泯灭、民族精神被压抑得太久太厉害的时代,民众活得像闰土一样辛苦麻木,像阿Q一样自轻自贱,生命仿佛蝼蚁草芥,低到尘埃里,哪里还有一个正常的“我”的踪影?《天狗》的意义在于,唤醒个体的主体意识,摧毁桎梏锁链,构建有体温、有思想的“我”的存在。可是,近一百年过去了,情形发生180度翻转,国人的价值体系得到崭新重构,个性得到释放,自我得到确认。甚至,有的“我”过度放大,达到膨胀、放纵的危险地步。农村赶牲口有两个口令,有经验的农夫通过呼喊“喔”和“吁”,校正左右,使牲口行走在道上,保持不偏不倚。
⑤凡夫俗子,立于现世,难免追名逐利心浮气躁,步履匆匆,焦虑多多。有时不如让那个不安定的“我”消失一会儿。
⑥ 一个周末,我从家里出来沿着民心河散步,走到河边的一座小公园。天阴着,公园里人很少,我转了一圈,便坐在椅子上。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不远处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在打太极,一招一式慢慢悠悠,时间仿佛一下子被拉长了,变得舒展缓慢。远处建筑工地传来打夯的声音,身边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越发显得幽静。我发着呆,脑子里啥都不想,眼前的景物忽然虚幻起来,恍兮惚兮,一时不知身在何处,“我”离开了我,消失了,留在椅子上的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一个轻质的木雕,一个没有重量的泥胎。时间或许只是一小会儿,但足令这个新的“我”轻松,沉醉,享受,真正的“销魂”。“我”的短暂消失,竟是如此美妙。
⑦佛教哲学讲“无我”,中国哲学讲“忘我”,都是主动让“我”暂时不存在的意思。其实,无论怎样,“我”都是时时刻刻存在着的,只不过主体意识使其偃伏罢了。这个世界由无数个“我”和物构成,过于凸显自己这个“我”的存在,那就会忽视他人或者周遭的一切,就是自私,就终究成不了事。
⑧辛弃疾写词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词根本不像八百多年前的古人写的,倒像出自现代诗人之手。多么和谐温馨的一幅人间自然场景,山人相谐,远近互构,物我两美。这个“我”是温暖的,有趣的,平和的,还有点小小的自我多情。
⑨人生最难的事是弄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或许终其一生也搞不明白。如果觉得这个问题过于高深,那么,家常一点,别天天自顾自“我”“我”“我”的,我们要时常主动将自己这个“我”放低一点,看小一点,变轻一点,有时泯然与众,自得其乐,消失一会儿,于人于己,可能都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文/刘江滨,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0. 第②段中,作者说“与之相较,当今世人恐怕就像泥土之望云霓了吧”。请根据①~③段内容说说“当今世人”和“革命者”的区别。
11. 第③段中,作者说“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不及”指的是什么状态?
12. 读第⑥段划线句,请用简明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我”的短暂消失“竟是如此美妙”。
13. 在第⑦~⑨段中,作者主张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我?为什么?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4.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15. 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 逍遥游》)
【乙】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湖②。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选自《列子 汤问》)
【注释】①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②北饮大湖:大湖,指北方的大湖,即现在的青海湖。③邓林:地名,邓,“桃”古作“邓”,邓林即“桃林”。
16.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鲲之大 大:巨大
B. 怒而飞 怒:生气
C. 志怪者也 志:记载
D. 其正色邪 正:真正的
1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湖
B.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湖
C.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湖
D.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湖
18.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展现了作者雄奇的想象力。
B. 乙文通过夸父逐日故事,体现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C. 甲文意在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D. 乙文中夸父逐日丧命,说明他能力有限,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表达了对人类探索精神的否定。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整本书阅读。(7分)
20. 学校举行名著阅读分享会,请根据要求,帮助甲、乙两位同学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甲同学把《经典常谈》作为课文拓展研读的资料,下面是他拟定的研读主题和选择的阅读章节,请选出阅读内容与目的不匹配的两项( )
A. 了解庄子和惠子的交往——诸子第十
B. 了解“比”“兴”手法——《诗经》第四
C. 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诗第十二
D. 了解周亚夫其人——《史记》《汉书》第九
(2)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乙同学准备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进行演讲,在他整理的小说情节中,哪一组最符合演讲主题?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第一组:保尔往面包里撒烟末 冬妮娅收留保尔
第二组:保尔在战场上受伤 阿尔焦姆打架
第三组:保尔进行文学创作 谢廖沙参军
五、作文。(40分)
21. 芸芸众生,“我”是最独特的存在。给自己一份礼物,一份最好的礼物,伴我在茫茫尘世奋力前行,努力奔跑。
请以“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③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2025年春期叙永县叙永一中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语 文 试 题
温馨提示:本检测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如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均为无效。选择题部分须用黑色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部分用蓝黑色钢笔或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卡上,文字书写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矗立(chù) 亢奋(kàng) 不知所措(cuò)
B. 妩媚(fǔ) 彗星(huì) 草长莺飞(yīng)
C. 磅礴(bó) 砂砾(lì) 接踵而至(zhǒng)
D. 闭塞(sè) 翡翠(fěi) 挑拨离间(jià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B.妩媚(fǔ)——wǔ。
故选B。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雾霭 震撼 驰聘 五彩斑斓 B. 决择 告诫 浮躁 轻歌曼舞
C. 羁绊 沟壑 帷幕 穿流不息 D. 蜿蜒 燎原 褪色 格物致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驰聘——驰骋;
B.决择——抉择;
C.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故选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B. 本来是留给老李的职位,怎知董事长的亲戚来了个鸠占鹊巢,可把老李气坏了。
C. 这一瓶插花,是她用春游时信手拈来的野花制作而成的。
D. 莲花湖的灯光秀引来了许多市民袖手旁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有误,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不符语境,不能用于指一个人,感彩也不正确;
B.正确,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C.有误,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使用对象错误,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D.有误,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不能用来形容市民观赏灯光秀,不合语境;
故选B。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智能共享图书柜,不仅是借阅和归还图书的工具,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体现。
B. 随着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
C. 学校开展的多种安全教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D. “撞击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B.有误,成分残缺,可删掉“随着”。
C.有误,搭配不当,可将“锻炼”改为“提升”。
D.有误,句式杂糅,可删掉“的原因”或“造成的”。
故选A。
5. 按照教材原文填空
(1)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柳宗元)
(2)________________,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3)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5)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往来翕忽 ②. 窈窕淑女 ③. 同是宦游人 ④. 白露未晞 ⑤. 烽火连三月 ⑥.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⑦.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
分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翕”“窈窕”“宦”“晞”“兀”的正确书写。
6.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示例:听成长故事 看新旧照片
设计活动: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9月17日13点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出舱,身体状态良好。这是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三位航天员在太空驻留了9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3)【梦】复兴的梦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答案】(1) ①. 示例:忆点滴关爱 ②. 集孝亲名言
(2)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言。
(3)示例:世间的人有万万千,我是其中坚韧的一个。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本题中设计的活动应符合“幸福的家”这一主题,并且设计的活动要有可行性,能达到引领同学们感受亲情的目的。注意设计的活动应与示例格式相同。
示例:讲家庭趣事;画亲情板报。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一句话新闻。
作答时,要按照“人物(对象)+事件”的形式。根据新闻的结构,导语一般是与题目紧密相关,也是最重要最主要信息的提示点。结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事件对象为: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事件内容为:首飞完美收官。概括主要内容为: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座右铭。
解答时不能借用名人名言,所拟写的要对自己起到激励作用。
示例:勤奋学文化,矢志报祖国。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
①不止人类,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传染病。古生物是否也会受传染病的困扰?研究人员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发现它们身上有传染病的呢?
②传染病的病原体几乎都是软体结构,很难成为化石保存,想通过化石直接研究古生物是否有传染病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少数古生物在染病后,骨骼等硬体结构随病情扩散受到影响,而这些骨骼症状恰好又得以保存形成化石,那么,古生物的不幸就可能变成科学家的“幸运”。
③2022年,科学家在美国发现一具梁龙类化石的脊椎上有很多孔洞。但让人惊讶的是,这只正处青春期的恐龙颈椎孔洞附近,竟有一系列奇怪的、没有任何分布规律的骨质结节。
④为什么会有这些骨质结节呢?科学家们将此标本与其他梁龙类颈椎进行对比,并未发现任何类似结构。随后,他们使用CT扫描,发现这只恐龙存在骨质疏松现象,而骨质结节附近并没有骨骼受伤愈合的痕迹,故不是外力所致。同时,科学家们发现,现生动物的疾病感染扩散到骨骼后也会出现类似结节——这只梁龙很可能是生病了。
⑤什么样的疾病会影响到骨头呢?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癌症,但癌症多发于动物老年阶段,这只恐龙正处于青春期。此外,恐龙罹患这种癌症的案例极少,即使有,也没有类似影响。由此,基本排除癌症。
⑥它到底得了什么病?科学家们发现,梁龙脊椎上的孔洞和现生鸟类的类似,而现生鸟类的孔洞用来附着一种辅助呼吸的器官——气囊。由此推测,梁龙也是有气囊的。在进一步研究中,科学家们推测它很可能是呼吸系统(比如气囊)发生了病变。
⑦接下来,科学家把目光投向“气囊炎”——一种现生鸟类常见的呼吸类疾病。研究比对发现,一些鸟类的呼吸系统受真菌感染并扩散到骨骼后,会出现和化石标本类似的构造。基于此,科学家认为,园这只梁龙不慎把致病病毒吸入身体,才导致患上气囊炎而“英年旱逝”的。
⑧除这只梁龙外,科学家在其他恐龙以及同时期的爬行动物身上也发现了呼吸道传染病的痕迹。例如在白垩纪的蜥脚类恐龙和三叠纪的海生爬行动物幻龙的肋骨上,均发现奇怪的小骨包。这些骨包的截面显微结构与现代肺结核引起的肋骨病变相似。这说明,恐怖的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很可能在中生代就已在动物间传播了。
⑨除了骨骼化石,科学家在琥珀(松脂化石)中还发现了曾让人闸之色变的鼠疫、疟疾等传染病,原来它们在千万年前就已存在!
⑩以上研究表明:有的传染病生存时间可能长达上亿年,生命力极其顽强。这也提醒我们,针对传染病的防范工作绝不可松懈。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7. 请根据文章第③—⑧段的思路,补全空行。
①
②
③
④
8. 第⑨段可否删去,请结合语境判断并说明理由。
9. 根据文意,下列哪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的标题?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A.恐龙也会骨质疏松?
B.师结孩:亿万年前的噩梦
C.藏在化习里的传染病密码福
【答案】7. ①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发现一具梁龙类化石,恐龙颈椎孔洞附近,竟有一系列奇怪的、没有任何分布规律的骨质结节;②这只梁龙很可能是呼吸系统发生了病变;③古生物学家认为这只恐龙不慎把致病真菌吸入身体,导致患上严重的气囊炎;④恐怖的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很可能在中生代时期就已经在动物间传播了。
8. 第⑨段说明同时期琥珀的研究,推断出古生物也存在传染病的困扰,进﹣步说明有的传染病病原体生存时间可能长达上亿年,生命力极其顽强。提醒我们,针对传染病的防范工作绝不可松懈,使文章内容更完整,更有说服力。
9. 藏在化石里的传染病密码。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一空,结合第③段“2022年,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发现一具梁龙类化石的脊椎上有很多孔洞。但让人惊讶的是,这只正处青春期的恐龙颈椎孔洞附近,竟有一系列奇怪的、没有任何分布规律的骨质结节”可概括为: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发现一具梁龙类化石,恐龙颈椎孔洞附近,竟有一系列奇怪的、没有任何分布规律的骨质结节。
二空,结合第⑥段“由此推测,梁龙也是有气囊的。在进一步研究中,科学家们推测它很可能是呼吸系统(比如气囊)发生了病变”可概括为:这只梁龙很可能是呼吸系统发生了病变。
三空,结合第⑦段“基于此,科学家认为,园这只梁龙不慎把致病病毒吸入身体,才导致患上气囊炎而‘英年旱逝’的”可概括为:古生物学家认为这只恐龙不慎把致病真菌吸入身体,导致患上严重的气囊炎。
四空,结合第⑧段“这说明,恐怖的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很可能在中生代就已在动物间传播了”可概括为:恐怖的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很可能在中生代时期就已经在动物间传播了。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注意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
结构上,它承接上文。结合第⑨段“除了骨骼化石,古生物学家还在琥珀(松脂化石)中还发现了曾让人闻之色变的鼠疫、疟疾等传染病,原来它们在千万年前也已存在”分析,第⑨段说明了古生物学家还在琥珀(松脂化石)中发现鼠疫、疟疾等传染病在千万年前也已存在。通过同时期琥珀的研究,推断出古生物也存在传染病的困扰。
内容上,结合第⑩段“有的传染病病生存时间可能长达上亿年,生命力极其顽强。这也提醒我们,针对传染病的防范工作绝不可松懈”分析,进一步说明有的传染病病原体生存时间可能长达上亿年,生命力极其顽强。提醒我们,针对传染病的防范工作绝不可松懈。使文章内容更完整,更有说服力。所以第⑨段不能删除。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分析。
首先明确:“藏在化习里的传染病密码福”最适合作本文的标题。文章首先由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出“古生物是否也会有传染病的困扰?”“研究人员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它们身上的传染病的呢?”这两个问题,然后分析研究古生物传染病的难度,再列举古生物学家对梁龙化石、其他恐龙以及同时期爬行动物化石、琥珀的研究,推断出古生物也存在传染病的困扰。可见标题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藏在化石里的传染病密码”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消失一会儿
①每天使用最多的词应该是“我”吧。当今社会,“我”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存在,除了睡觉。有个新词叫“刷存在感”,愈发凸显了“我”的存在。太多的人日常说话、做事,都是以“我”为中心,四通八达和世界发生着联系,好从外物或者他人那里赚取点实用的“利市”。
②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写过一首诗《天狗》,有这样的句子:“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那个时代需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你看,这一个“我”敢于吞吐日月宇宙,何等的无私无畏自信满满!在革命者的身后,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我”纷纷耸立起来,救国救民改天换地。毛主席诗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若说“刷存在感”,与之相较,当今世人恐怕就像泥土之望云霓了吧。
③然而,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自私自利自我膨胀,像气球吹得过大,“砰”一声,崩了,爆了,也就完蛋了,一地鸡毛。
④郭沫若写作《天狗》的时代,是人民个性被泯灭、民族精神被压抑得太久太厉害的时代,民众活得像闰土一样辛苦麻木,像阿Q一样自轻自贱,生命仿佛蝼蚁草芥,低到尘埃里,哪里还有一个正常的“我”的踪影?《天狗》的意义在于,唤醒个体的主体意识,摧毁桎梏锁链,构建有体温、有思想的“我”的存在。可是,近一百年过去了,情形发生180度翻转,国人的价值体系得到崭新重构,个性得到释放,自我得到确认。甚至,有的“我”过度放大,达到膨胀、放纵的危险地步。农村赶牲口有两个口令,有经验的农夫通过呼喊“喔”和“吁”,校正左右,使牲口行走在道上,保持不偏不倚。
⑤凡夫俗子,立于现世,难免追名逐利心浮气躁,步履匆匆,焦虑多多。有时不如让那个不安定的“我”消失一会儿。
⑥ 一个周末,我从家里出来沿着民心河散步,走到河边的一座小公园。天阴着,公园里人很少,我转了一圈,便坐在椅子上。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不远处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在打太极,一招一式慢慢悠悠,时间仿佛一下子被拉长了,变得舒展缓慢。远处建筑工地传来打夯的声音,身边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越发显得幽静。我发着呆,脑子里啥都不想,眼前的景物忽然虚幻起来,恍兮惚兮,一时不知身在何处,“我”离开了我,消失了,留在椅子上的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一个轻质的木雕,一个没有重量的泥胎。时间或许只是一小会儿,但足令这个新的“我”轻松,沉醉,享受,真正的“销魂”。“我”的短暂消失,竟是如此美妙。
⑦佛教哲学讲“无我”,中国哲学讲“忘我”,都是主动让“我”暂时不存在的意思。其实,无论怎样,“我”都是时时刻刻存在着的,只不过主体意识使其偃伏罢了。这个世界由无数个“我”和物构成,过于凸显自己这个“我”的存在,那就会忽视他人或者周遭的一切,就是自私,就终究成不了事。
⑧辛弃疾写词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词根本不像八百多年前的古人写的,倒像出自现代诗人之手。多么和谐温馨的一幅人间自然场景,山人相谐,远近互构,物我两美。这个“我”是温暖的,有趣的,平和的,还有点小小的自我多情。
⑨人生最难的事是弄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或许终其一生也搞不明白。如果觉得这个问题过于高深,那么,家常一点,别天天自顾自“我”“我”“我”的,我们要时常主动将自己这个“我”放低一点,看小一点,变轻一点,有时泯然与众,自得其乐,消失一会儿,于人于己,可能都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文/刘江滨,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0. 第②段中,作者说“与之相较,当今世人恐怕就像泥土之望云霓了吧”。请根据①~③段内容说说“当今世人”和“革命者”的区别。
11. 第③段中,作者说“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不及”指的是什么状态?
12. 读第⑥段划线句,请用简明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我”的短暂消失“竟是如此美妙”。
13. 在第⑦~⑨段中,作者主张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我?为什么?
【答案】10. (1)当今世人:以自我为中心,或自私自利;自我膨胀,或自负(过度自信、放纵)。
(2)革命者:为国为民,或救国救民,或无私无畏;自信满满,或唤醒民众。
11. “不及”指的是民众(国民)自轻自贱的(可悲)状态,或人民个性被泯灭,民族精神被压抑的(危险、可怕)状态。
12. 答案示例1:因为在没有凸显“我”的存在的时间里,人们才能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一切,不因为追名逐利而充满焦虑,而是轻松自在地享受生活。
答案示例2:①幽静的环境让我轻松,享受。②不用去追名逐利,心浮气躁。
答案示例3:因为短暂消失就会在意他人或周遭的一切,平缓追名逐利心浮气躁,感受到快乐。
答案示例4:因为“我”象征着利己主义和个性(有瑕疵,不妨碍核心语意),放下这些就可以慢慢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幽静自然之美,这种独特的美让人沉醉,感受美妙。
13. 答案示例1:作者主张我们应该把自我看低一些,少在意一些,因为这样才能够关注到他人和身边的一切,变得无私、温暖一些,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好事。
答案示例2:由于世界是由无数个“我”组成的,所以应有意识地让自己这个“我”偃伏,注意到他人和周遭的一切,达到物我两美。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概括。仔细阅读第①~③段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概括作答。
结合第①段的内容“当今社会,‘我’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存在,除了睡觉。有个新词叫‘刷存在感’,愈发凸显了‘我’的存在。太多的人日常说话、做事,都是以‘我’为中心,四通八达和世界发生着联系,好从外物或者他人那里赚取点实用的‘利市’”,第③段“自私自利自我膨胀,像气球吹得过大”可概括出当今世人的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我膨胀,过度放纵。
结合第②段“那个时代需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你看,这一个‘我’敢于吞吐日月宇宙,何等的无私无畏自信满满!在革命者的身后,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我’纷纷耸立起来,救国救民改天换地。毛主席诗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概括出革命者的表现:无私无畏自信满满,救国救民改天换,有大无畏革命精神。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不及:不足。结合第④段“郭沫若写作《天狗》的时代,是人民个性被泯灭、民族精神被压抑得太久太厉害的时代,民众活得像闰土一样辛苦麻木,像阿Q一样自轻自贱,生命仿佛蝼蚁草芥,低到尘埃里,哪里还有一个正常的‘我’的踪影”可知,“不及”指的是人民个性被泯灭、民族精神被压抑得太久太厉害,民众渺小卑贱,被践踏、不被重视的危险可怕状态。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根据题干定位答题区域,第⑥段提到“我的短暂消失,竟是如此美妙”,联系上下文,第⑥段前半部分“ 一个周末,我从家里出来沿着民心河散步,走到河边的一座小公园。……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不远处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在打太极,一招一式慢慢悠悠,时间仿佛一下子被拉长了,变得舒展缓慢……我发着呆,脑子里啥都不想,眼前的景物忽然虚幻起来,恍兮惚兮,一时不知身在何处,‘我’离开了我,消失了,留在椅子上的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写“我”去到一个小公园散步,在小公园看到幽美宁静的环境,感受到时间变得缓慢,“我”沉静在这样的环境中感觉自我消失;
后半部分“时间或许只是一小会儿,但足令这个新的‘我’轻松,沉醉,享受,真正的‘销魂’。‘我’的短暂消失,竟是如此美妙”,主要写“我”似乎与环境融为一体,留在椅子上的只是一个躯壳,让我沉醉、享受。综上两点可整理出答案:因身边美好的事物,优美的环境、缓慢流逝的时间,世界祥和美好而沉醉,与环境融为一体,忘了自己;让自己消失一会儿,不再凸显自己这个“我”的存在,忽视他人或周遭的一切,内心平静,没有了追名逐利心浮气躁,没有了焦虑,而是沉醉、享受安静的时间,竟是如此美妙。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仔细阅读⑦~⑨段的内容,从文中第⑦段“这个世界由无数个“我”和物构成,过于凸显自己这个‘我’的存在,那就会忽视他人或者周遭的一切,就是自私,就终究成不了事”,第⑧段“多么和谐温馨的一幅人间自然场景,山人相谐,远近互构,物我两美。这个“我”是温暖的,有趣的,平和的,还有点小小的自我多情”和第⑨段“而把我放低一点,看小一点,有时泯然与众,自我放逐,消失一会儿,其实,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可以概括为:把“我”看小一点,眼里有别人,学会关心他人他物,不自私自利;把“我”放低一点,对人亲切温暖,善于欣赏他人他物,与周围事物和谐相处,物我两美;把“我”看小一点,有时泯然与众,自我放逐,消失一会儿,于人于己,可能都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4.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15. 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答案】14. B 15. 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理解不正确。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不是悲伤之情。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 逍遥游》)
【乙】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湖②。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选自《列子 汤问》)
【注释】①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②北饮大湖:大湖,指北方的大湖,即现在的青海湖。③邓林:地名,邓,“桃”古作“邓”,邓林即“桃林”。
16.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鲲之大 大:巨大
B. 怒而飞 怒:生气
C. 志怪者也 志:记载
D. 其正色邪 正:真正的
1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湖
B.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湖
C.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湖
D.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湖
18.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展现了作者雄奇的想象力。
B. 乙文通过夸父逐日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C. 甲文意在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D. 乙文中夸父逐日丧命,说明他能力有限,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表达了对人类探索精神的否定。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弃其杖,化为邓林。
【答案】16. B 17. A 18. D
19. (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起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他丢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解析】
【导语】这两则短文皆为古代神话、想象类经典。甲文借鲲鹏形象展现庄子奇幻浪漫的想象,传达对绝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乙文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体现古人探索自然、挑战自然的勇气与执着。二者虽风格有别,但都承载着古人独特的思维与精神,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B.句意: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向北去喝北方大湖的水。
“夸父与日逐走”表达夸父和太阳赛跑这件事,语义完整,应断开;“入日”描述夸父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单独成句;“渴欲得饮”表明夸父口渴,想要喝水,语义连贯;“饮于河渭”说的是夸父到黄河、渭水去喝水,应断开;“河渭不足”意思是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单独成句;“北饮大湖”表示向北去喝大湖的水,单独成句。
据以上分析断句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湖。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乙文中夸父逐日丧命,并非说明他能力有限以及对人类探索精神的否定,相反,是体现了夸父为追求目标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精神,赞扬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若,好像;垂天,悬挂在天边。
(2)弃,丢弃;其,他的,代指夸父;杖,手杖;为,成为;邓林,桃林。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了。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乙】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向北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他丢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四、整本书阅读。(7分)
20. 学校举行名著阅读分享会,请根据要求,帮助甲、乙两位同学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甲同学把《经典常谈》作为课文拓展研读的资料,下面是他拟定的研读主题和选择的阅读章节,请选出阅读内容与目的不匹配的两项( )
A. 了解庄子和惠子的交往——诸子第十
B. 了解“比”“兴”的手法——《诗经》第四
C. 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诗第十二
D. 了解周亚夫其人——《史记》《汉书》第九
(2)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乙同学准备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进行演讲,在他整理的小说情节中,哪一组最符合演讲主题?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第一组:保尔往面包里撒烟末 冬妮娅收留保尔
第二组:保尔在战场上受伤 阿尔焦姆打架
第三组:保尔进行文学创作 谢廖沙参军
【答案】(1)AD (2)第三组最符合演讲主题。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却坚持进行文学创作,以文字为武器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谢廖沙参军同样是出于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在战争年代,他毅然投身到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战斗中。这种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信仰的力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情节。
A.文中谈到庄子、惠子的主张,但没有写两人的交往。
D.《史记》《汉书》第九的文中没有提到周亚夫。
故选A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情节。
第一组“保尔往面包里撒烟末 冬妮娅收留保尔”,“保尔往面包里撒烟末”讲述的是,那次圣经课上,保尔对地球是由上帝创造的这一说法,向神父提出质疑而被毒打一顿后。瓦西里神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事事刁难保尔,弄得他对神父又恨又怕。因此,补考那天,他就听了谢廖沙的话,把烟末撒在神父家的发面里。谁知闯下大祸,竟被开除。“冬妮娅收留保尔”讲述的是,保尔从白匪的监狱逃出来以后,他无意中逃到了冬妮娅家,之后冬妮娅收留了他,又秘密联系了保尔的哥哥,保尔的哥哥将保尔送走参加了红军。这些情节主要体现了保尔少年时期的顽皮以及与冬妮娅的初步交往,没有涉及到信仰相关内容。
第二组“保尔在战场上受伤 阿尔焦姆打架”,“保尔在战场上受伤”讲述的是,保尔在部队里,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这件事体现了保尔的勇敢和战斗精神。“阿尔焦姆打架”讲述的是,阿尔焦姆见到保尔被富家子弟欺负,打到鼻青眼肿,他就去打欺负保尔的家伙一顿,结果自己被关进了宪兵队。回来后还关心弟弟的伤势。这件事与信仰主题无关。
第三组中,保尔经历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体也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后来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在这样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一般人可能会陷入绝望和沉沦。然而,保尔并没有被命运击垮,他选择以文学创作的方式重新投入战斗。他克服了身体上的巨大痛苦和创作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他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兴趣或者追求,更是为了通过文字作品,继续宣传革命思想,鼓舞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谢廖沙参军同样是出于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在战争年代,他毅然投身到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战斗中。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与敌人作战,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不惜付出一切。两者都充分体现了“信仰的力量”。
五、作文。(40分)
21. 芸芸众生,“我”是最独特的存在。给自己一份礼物,一份最好的礼物,伴我在茫茫尘世奋力前行,努力奔跑。
请以“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③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答案】范文:
给自己最好礼物
微笑让人变得美丽,真诚让人变得高尚,而挫折让我生命散发光彩。
——题记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那么的一帆风顺,而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挫折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苦不堪言,也许正式因为挫折的存在,我才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记忆中最深的一次创伤应该是中考吧。现在回头想想,还是有难过和遗憾。还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些日子我为中考而奋斗的点点滴滴。每天都会看书看到深夜,每天都会坚持6点早起背书,在学校会寸步不离的在座位上呆一个早上,中午还常常牺牲午休时间来看书,任凭妈妈怎么劝说我都依然坚持,还有我9年来一直热爱的数学,我总会反复的做题,为一道难题苦思一整天,模拟考的时候也会努力尝试着克服粗心的坏毛病……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是为了能考上一所好高中,为了让妈妈开心,我都觉得值得!
终于到了中考,我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挑战。尽管有紧张,我还是会克服着,沉着应对,我一直很努力了,尽力用初三一年的时间去补过去两年我所浪费掉的时光,可是我还是失败了,当我听到我总成绩为B+,数学B+的时候,就如一颗炸弹在心里爆炸了一样,很痛很痛,有着很沉重的挫败感,难过极了,如泉涌般流下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颊,虽然知道无法改变,但还是无法掩饰内心的悲伤。这就是我用汗水换来的结局?我无奈地笑了,是那么的无助!原来梦想和显示有着那么大的差距,原来并不是只要努力了就能做到,总有些差距,总有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哭过了,泪干了,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尝试着反思自己。虽然我尽力做了最后的冲刺,可是比起别人,我出发得太迟,虽然我流汗了,但也许别人流得更多,虽然我也有着很别人一样的梦想,但和别人相比,我却还有着那么多的不足。虽然我输掉了这场比赛,可是我坚信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总有一天我会赢回属于我的那份光彩!
挫折总是客观存在的,当你重新站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苦不堪言,有了它才有前进的动力,有了它生命才更有意义!
挫折,生命给我最好的礼物,有着浓浓的苦涩,也有着香香的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给自己最好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礼物是为表示友好、谢意或庆贺而赠送的物品。它既可以是自己送给别人的,也可以是别人送给自己的,或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品,也可以是指抽象的,精神层面的,如,来自他人的鼓励、批评;来自外界的挫折和磨难;来自自己内心的坚强,自信等。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歌;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写作文时,可按照这两个思路来写作文。理解“最好”不是外形的华丽、而是意义的重大。“给自己的最好礼物”表明此礼物是自己送自己的最满意,最有意义的礼物。
第二,思路点拨。题材贴近时代,表现新生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选材时应充分拓展思维,自由放飞思想,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四个角度去考虑。着重关注礼物所承担的故事和情感,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故事要有点曲折和波澜,情感要真挚浓烈。注意本文要求写作记叙文,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会突出作文主题,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