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法不可违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法不可违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 2025-07-12 20:5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下册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1 法不可违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2025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晚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1 法不可违。
2025年央视总台3·15晚会曝光多个行业乱象,“保水虾仁、啄木鸟维修乱收费、非标电线电缆……”冲击着消费者合法权益,如何共筑生活防线,守护新消费时代的信任基石。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创合格公民。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
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11.1 法不可违
一、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P94)
观看视频《什么是法律》,你从中得到哪些重要信息?
思考:根据以上案例谈谈法律的作用是什么?人们的行为底线是什么?
2024年10月3日,两名女子在小吃摊发生口角,后演变为激烈冲突,互扇耳光、扔酒瓶、血流满面,还叫来了救护车……近日,央视新闻报道的一则“网络女主播摆拍约架”事件,引发了舆论关注。
  据成都警方调查发现,直播的7个人大都为粉丝上万甚至数万的网络博主,他们从7月16日开始策划直播剧本。为了让这场摆拍的直播看起来更加真实,还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有人专门负责以路人视角拍摄过程,其他人负责劝架和打120急救电话……两位发生“肢体冲突”的女主播还使用了事先准备好的“血胶囊”道具。最终,7名违法嫌疑人因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成都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一、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提示:(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P94)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的分类
11.1 法不可违
高某过马路时,突然被一只没拴绳的小狗咬伤小腿。随后,小狗的主人程某赶来将狗带走。高某要求程某赔偿医疗费,程某则认为小狗乱跑不是自己的责任。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程某作为饲养人,未尽到管理责任,应赔偿高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案例一
想一想,下列行为分别是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的分类
何某和蔡某一时兴起,拿起石头砸坏了路边自动贩卖机的玻璃门,并窃取了贩卖机中的十余袋零食。随后,公安机关根据监控录像将二人抓获,二人均被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三百元。
案例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想一想,下列行为分别是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的分类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他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案例三
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想一想,下列行为分别是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如:欠债不还)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的分类
一般违法行为(轻微)
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违法行为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
【知识拓展】
2、违法行为的内涵和类型(P94)
(1)内涵: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2)类型:违法行为通常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①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②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③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违反法律须担责
11.1 法不可违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欠债不还)
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相关链接
三、违反法律须担责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如:扰乱社会治安)
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处分,以及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
相关链接
三、违反法律须担责
情境一:
张某在多个网络平台发表和转发侮辱、诋毁杨某的言论。
下面违法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 这样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网络上传播谣言并诋毁他人,不仅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人格权等民事权益,要承担民事责任,还可能触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案例分析
三、违反法律须担责
情境二:
某造纸厂偷偷把造纸废液排放到沙漠里。
下面违法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 这样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造纸厂偷偷排放造纸废液到沙漠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面临重大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
三、违反法律须担责
案例分析
企业应当遵守环保法规,采取合法、科学的方法处理废液,保护生态环境。
行政处罚 :根据《固废法》第112条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责令改正,并处以所需处置费用的3-5倍罚款。如果所需处置费用不足20万元,则按20万元计算,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责令企业停业或关闭。
刑事责任 :如果废液排放行为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8条,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事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可能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和赔偿。
三、违反法律须担责
李某捡到钱包后占为己有,拒不归还。
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古迹。
张某捕获野生动物拿到农贸市场去售卖。
思考:三种行为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点拨:(1)都是违法行为。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2)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探究分享
三、违反法律须担责
3、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和要求(P95)
(1)原因:(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法行为的危害)
(2)要求: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的作用
行为规范
方向指引
人们行为的底线
不违法
违法行为的分类
如何对待法律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尊重法律
遵守法律
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法不可违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课堂练习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答案:C
1. 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伊始,某校法治副校长在开学“法治第一课”上教育引导学生要做遵法守法的好少年。这是因为
①法律负责评判道德与否  ②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③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违法要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2、陈某骑电动车闯红灯,被执勤交警依法处50元罚款。下列对陈某某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B.违反经济法律,承担赔偿责任
C.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 
D.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
答案:D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3.下列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有
①拒绝归还拾得的遗失物 
②冒用他人姓名上大学 
③破坏铁路封闭网 
④未经他人同意,使用其照片用作广告宣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4、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最后被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赵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答案:C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某乘坐某航班前往迪拜出差,登机后因嫌弃自己的座位舒适度欠佳,在未与空乘人员沟通的情况下,自行坐在较为宽敞的另一个位置上。机组人员发现后劝其回到自己的座位,但张某不听劝阻、拒不配合。最终,张某因扰乱航空器秩序导致该航班延误55分钟,机场公安依法对张某作出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法律连线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1)请依据“法律连线”的内容,判断张某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除此之外,违法行为还有哪些?
张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还有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2)从“法不可违”的角度,谈谈上述案例给我们带来哪些反思。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张某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处罚,警示我们只要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启思导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