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07 22: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块测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二)
出卷:林惠生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审核:黄榕青
Ⅰ卷
模块测试(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
图1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C.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丁地迁出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2.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就业机会最多
B.乙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丙地就业机会最少
D.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图2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3-4题:
3.2000~2020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 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4.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老龄化现象加重 D.人口大量外迁
5.下列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地区的开放程度
6.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C.人类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能力有限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图3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7-8题:
7.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8.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甲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乙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图4是我国某地区图,
读图完成第9-11题:
9.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不适合建设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
10.在该区域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水源
D.政策
11.该地的瓜果品质优良,主要得益于当地
A.先进的种植技术 B.肥沃的土壤 C.适宜的气候 D.丰富的劳动力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5回答12~13题:
12.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
13.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读图6“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有关。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a、b、c曲线分别表示
A.地租、运费、劳动力成本
B.运费、劳动力、地租成本
C.地租、劳动力、运费成本
D.运费、地租、劳动力成本
15.某工业需要综合考虑地租、运输、劳动力等成本,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6.从主导因素看,③地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服装厂
B.糕点厂
C.乳制品厂
D.炼铝厂
近几年,山东、河北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为京津地区提供大量蔬菜。据此回答17-19题:
17.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8.影响山东、河北大力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市场需求 C.气候条件好 D.土壤肥沃
1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20.读图7,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工厂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
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B.
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C.
钢铁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
D.
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图8为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及该市工业区划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若图中显示工业为该地区主导产业,其中受市场区位影响明显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9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图10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5-26题:
25.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26.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图11中M为市场城市,N为原料供给地,以市场M或原料N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等值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当工厂选择在d位置时,则工厂可能是
A.炼铝工业 B.电子工业
C.家具制造工业 D.蔗糖工业
28.若原料的运费(吨/公里)是产品运费的1/2,原料利用率为70%,在布局工厂时,下列位置最合适是
A.a
B.b
C.c
D.d
图12是我国某老工业区,区内有钢铁厂、造船厂、火电厂、化工厂等大型骨干企业。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化工、钢铁、造船、火电
B.火电、钢铁、化工、造船
C.造船、火电、化工、钢铁
D.钢铁、造船、火电、化工
30.图中①指向③的箭头表示
A.向其提供能源
B.向其提供资金
C.向其提供原料
D.向其提供技术
图13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32.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图14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①石油化工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机械工业
④有色冶金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4.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②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
③利于集中治污
④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晋江是中国著名的“品牌之都”,据此回答35-36题:
35.晋江以制鞋业闻名天下,影响制鞋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
B.生产技术
C.市场
D.原料
36.下列工业地域与晋江的发展模式基本一致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美国东北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地区
C.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D.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图15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回答37-38题:
37.适合航空运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8.货物④最佳运输方式是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
读图16,完成第39-40题:
3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条件最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最容易
发生泥沙淤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17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
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41-42题::
41.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42.关于李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李村的人到Ⅲ地购物的概率大于Ⅱ地,
因为距离Ⅲ地近
B.Ⅱ地的商品等级比Ⅲ地高、品种比Ⅲ地多
C.李村到Ⅱ地的交通可能比较便利
D.李村是属于Ⅲ地的一个村
图18为我国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43-44题:
43.图中a、b、c分别表示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
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
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
44.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
①循环型
②高消耗
③生态化
④可持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回答45-46题:
45.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46.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图19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47-48题:
47.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
牧业
D.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
农业
48.关于三种地域类型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地域类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B.甲、丙地域类型农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投入量大
C.乙地域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
D.丙地域类型农业的产品运输最方便
49.读图20,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50.图21的各城镇中最有可能发展成级别最高的城镇是
A.Q
B.P
C.M
D.N
Ⅱ卷
水平测试(50分)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0分,请在答案卷规定区域内用黑色水笔作答。)
5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1: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2:该地区相关气候资料。
气温(℃)
降水(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5.5
28
50
175
1450
(1)该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2分)
(2)该地域类型农业需大量投入
。(1分)
A.科技
B.资金
C.劳力
D.化肥
(3)若图中①、②、③、④处将布局粮食种植业,果树栽培业和蔬菜、畜牧业、用柴林,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粮食种植业应布局在
,蔬菜、畜禽业应布局在
,果树栽培业应布局在
,用柴林应布局在
。(8分)
(4)根据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分析,若图示区域植被受到破坏,最容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1分)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物种灭绝
(5)该地域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拟发展生态农业,你认为各业之间应建立怎样的联系?(5分)
52.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比较两国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6分)
相似点:

不同点:

(2)你认为辽中南工业近几十年来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5分)

(3)借鉴鲁尔区整治经验,请你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区献计献策(至少4点)。(4分)

53.根据资料,结合下面的大豆循环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和生物有机肥或者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公司则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再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遗弃的豆渣、废水、残存豆粕中的蛋白都获得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INCLUDEPICTURE
"D:\\My
Documents\\6-3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My
Documents\\6-39.TIF"
\
MERGEFORMAT
(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产品名称是:(3分)
A
、B
、C

(2)如果用低温榨油方法直接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采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2分)
(3)该循环生产模式是根据


三个
原则,实现了
效益和
效益双赢。(10分)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你在日常的生活中可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至少写3点)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
参考答案(范围:必修二,难度值:7:2:1)
选择题(共50题,共50分)
1-5CDDCC
6-10DACDC
11-15CDADB
16-20BBBCA
20-25:ADCAC
26-30CDABA
31-35DBBDA
36-40CAAAD
41-45BCBDD
46-50CACDB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0分)
51.(17分)
(1)水田
水稻(2分)
(2)C(1分)
(3)②



(8分)
(4)A(1分)
(5)①生活垃圾、排泄物
②沼气(能源、燃料)
③沼渣、沼液(肥料)
④养殖业排泄物(动物粪便)
⑤饲料(秸秆)(5分)
52.(15分)
(1)相似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铁路、公路);消费市场广阔(3分)
不同点:鲁尔区水资源丰富,辽中南水资源缺乏;鲁尔区内河航运发达,辽中南海
运发达;鲁尔区铁矿资源缺乏,辽中南铁矿资源丰富。(3分)
(2)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钢铁市场过剩及替代产品的出现;环境污染,用地紧张等。(答对其中5点即可得分)(5分)
(3)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振兴科技;完善交通运
输网等(答对其中4点即可得分)(4分)
53.(18分)
(1)A豆油
B淀粉酶
C饲料(3分)
(2)1种
8种(2分)
(3)资源输入减量化、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资源再利用
经济、生态(环境)(10分)
(4)从节能、减排和环保三个角度入手,言之有理即可。(3分)
图1
劳动年龄人口
比重(%)
44
40
36
32
28
24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11
10
9
8
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
(15~29岁)
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
(30~44岁)
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
(45~64岁)
图2
人口(亿)
图2
图3
人口迁移方向
甲地
乙地
图4
与市中心距离
市中心
土地租金
a
b
c
d
图5
图6
与市中心距离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M
N
a
b
c
d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李村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城镇
耕地
等高线
河流





德国鲁尔区
辽中南工业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