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
2.狩猎是原始农耕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供给人们肉食,还供给其他方面所需的用品,如皮、毛、骨、角和油脂之类。下列可用于研究原始社会人们狩猎技术的是( )
A.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灰烬和烧骨 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半坡人使用的弓箭、长矛和石球 D.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原始农业,蓬勃发展 B.商业产生,逐渐繁荣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瓷器制造,影响广泛
4.在扬州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 )
A.古邗沟遗址 B.龙虬庄遗址
C.唐城遗址 D.瓜洲古渡
5.红山文化,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因发掘出玉器、猪狗、陶器等随葬品而闻名于世。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
6.下面示意图说明( )
史料 → 结论
*北京人牙齿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吻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C.北京人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 D.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7.如下表所示,该资料可用来说明( )
地点 云南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 炭屑、烧骨化石 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实证价值 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B.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C.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方式一样 D.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
8.在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图片(下图)是穿孔项链。下列选项中与海城仙人洞遗址年代最接近的遗址是( )
A.郧县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9.据考古发现,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石器、穿孔骨针,还有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据此推断山顶洞人( )
A.使用磨制石器 B.掌握成熟的纺织技术
C.有了审美意识 D.懂得交换生活用品
10.“1930年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一批石器、骨器、角器,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蜡壳、钻孔的石珠和小砾石等装饰品。”材料表明山顶洞人( )
A.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 B.已经有了审美的意识
C.手工制造业已达到发达水平 D.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11.考古学家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距今4600--5500年之间大汶口文化时代的墓葬,在墓穴中发现有大量的陶制陪葬品及玉制臂旁、手锡、玉刀;墓主人正中间还放置权力与武力的象征一玉刀。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时期 B.君权神授思想十分浓厚
C.阶级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D.已进入封建制国家时代
12.2023年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考古中,发现其陶器器类及装饰风格,既有典型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风格,又有仰韶文化元素,同时兼具南方地区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因素。此考古发现印证了( )
A.春秋争霸的政治格局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 D.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已建立
13.2022年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头部造型上的“饕餮纹”图案,取材自良渚古城遗址中的玉琮纹饰。该图案( )
A.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B.体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就
C.说明了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 D.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14.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的贵族墓地中随葬品有数十件至百件精美的玉器;同时期的大汶口遗址中有的墓葬有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说明,当时( )
A.国家统一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原始农业兴起 D.中央集权确立
15.下图是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于1996年发现,距今约2.4-2.5万年,是古人类生活、狩猎的地方,有丰富的用火遗迹、打制石器、动物化石等。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下列文化遗址和王府井古人类遗址同一个考古时期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蓝田人 ④半坡人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下图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 山顶洞人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B.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D. 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
17、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 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 会制作工具 B. 懂得人工取火
C. 有爱美意识 D. 掌握磨光技术
18.下马碑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考古学家在其距今4.1万— 3.9 万年的地层中,发现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推测为颜料加工遗存。据此推知,早期人类( )
A. 过着群居生活 B. 具有审美观念
C. 使用打制石器 D. 进入农耕时代
19、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A. 历史学者的推断 B.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C. 女娲造人的传说 D. 纪录片《人类起源》
20.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时拍摄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照片(下图)。
材料二 文物识别
(1)观察材料一中的照片二,可以发现北京人使用的是什么石器?照片三为北京人使用火的情景。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2)请将材料二的文物对号入座。
①山顶洞人 ②河姆渡原始居民 ③半坡原始居民
通过文物古迹,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请你举出两条我们了解文物的途径。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考古学者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多件人工加工痕迹清楚的、粗糙的石器。
材料二: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我国学者裴文中发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后来,考古学者在此地又发现了5个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约10万件打制石器、大量的动物化石和灰烬。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请分别说出两则材料所介绍的早期人类的名称。
(2)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两组相关的史实和推论。
①史实: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考古学者发现了多件人工加工痕迹清楚的、粗糙的石器。
推论:_________
②史实:_________
推论:北京人会制作打制石器,会狩猎。
你认为作为一名考古学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1) 北京人处于“上古之世”,其生活在距今多少年?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为了生存下去,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材料二:在发掘北京人居住的山洞时,曾从土石的地层里发现烧过的木炭和灰烬……并不是普遍地分散在地层里,只是堆积在一起,或布满在一处。
——摘编自裴文中《中国石器时代》
( 2) 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答案
1-5CCCBA 6-10DADCB 11-15CBDBA 16-20BABBD
21、.(1)工具:打制石器。作用: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赶野兽等作用。促进了原始人的脑容量的增加,促进原始人体质的发展。
(2) C。 A。 B。
(3)途径:查找资料、走进博物馆、考察历史遗迹。
22、1)材料一:元谋人。材料二:北京人。
(2)①推论: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②史实: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考古学者发现了约10万件打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3)素质: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做到论从史出;等等。
23、(1)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生活:群居生活。
(2)证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意义:学会用火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