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综合提能强训(二)氯及其化合物融通练(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综合提能强训(二)氯及其化合物融通练(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13 09:34:50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检测满分60分)
综合提能强训(二)
氯及其化合物融通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氯气与水可发生化学反应,但反应慢且反应不充分,故A错误;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Cl2聚集在地势低的地方,故应向地势高的地方、逆风撤离,故B、C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3
2.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根据新制氯水的成分:含有氯气和次氯酸以及盐酸等,具有漂白性和酸性,中间的一部分被次氯酸漂白成白色,而旁边一部分没有和次氯酸发生反应,所以仍然有指示剂的效用,氯水的酸性使pH试纸显红色。
1
2
4
5
6
7
8
9
10
3
3.如图装置用来检验氯水的部分性质(浓硫酸作干燥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B.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C.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
D.装置B的现象是干燥布条褪色,湿润布条不褪色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所以装置B中干燥布条不褪色,湿润布条褪色。
1
2
4
5
6
7
8
9
10
3
4.(2024·扬州中学月考)实验室制备NaClO消毒液,有关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制备Cl2
B.用乙装置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
C.用丙装置吸收Cl2
D.用丁装置蒸发浓缩NaClO消毒液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蒸发浓缩消毒液需在蒸发皿中进行,D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3
5.(2024·重庆高一检测)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杀菌消毒、蒸馏等。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白粉等。游泳场馆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B.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
C.氯气作杀菌消毒剂是因为干燥氯气有漂白性
D.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可以用于配制所有的化学试剂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者处理水时,前者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后者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原理不同,故A错误;漂白粉和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HClO,HClO见光易分解,所以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故B正确;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作杀菌消毒剂实际上是利用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杀菌消毒,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故C错误;用氯气消毒的水中含有氯气、HClO、HCl等,能和这三种物质反应的试剂不能用氯气消毒的水配制,如硝酸银溶液的配制等,故D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3
6.下列关于氯水性质探究实验中现象、作用粒子及结论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作用粒子 结论
A 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 出现白色 固体 Cl- Cl2与水反应产生
Cl-
B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 先变红后 褪色 H+、HClO H+与指示剂作用
速度快
1
2
4
5
6
7
8
9
10
3
C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NaHCO3溶液 产生无色气泡 H+ 氯水呈酸性
D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红色褪去 HClO 褪色是HClO的
漂白性所致
续表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氯水中含有氯离子,证明Cl2与水反应产生Cl-,故A正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H+与指示剂作用速度快,故B正确;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产生气体,反应的是盐酸而不是次氯酸,氯水呈酸性,故C正确;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可能是氯水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因,故D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3
7.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光照后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氯气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Cl2中的HCl,可使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⑥在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红色褪去,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A.① B.③④⑥ C.②⑤ D.①⑤⑥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②实验室制氯气时,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多余氯气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吸收效率差,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多余氯气,故错误;③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只会变红,不会褪色,故错误;④氯化氢和氯气都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应将气体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故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3
⑤氯化氢和氯气都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的方法是使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溶液,故错误;⑥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在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盐酸和次氯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缘故,也可能是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则红色褪去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应向褪色的溶液中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故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3
8.(10分)新制氯水的成分多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检验新制氯水的成分来确定氯气与水是否反应。该小组设计下列实验及表格,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及表格,并分析氯气与水是否反应。
实验目的 操作或试剂 现象及结论
①检验Cl2 观察溶液颜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H+ CaCO3固体 (2)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Cl- AgNO3溶液 (3)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呈浅黄绿色,含Cl2
产生气泡,含H+
产生白色沉淀,含Cl-
1
2
4
5
6
7
8
9
10
3
④检验HClO 将稀盐酸滴到干燥的红纸条上 (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在干燥的氯气中放入干燥的红纸条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将新制氯水滴到干燥的红纸条上 (6)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续表
红纸条不褪色,
盐酸无漂白性
红纸条不褪色,
Cl2无漂白性
红纸条褪色,
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
漂白性的物质
1
2
4
5
6
7
8
9
10
3
(7)氯气与水________(填“反应”或“不反应”);若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观察新制氯水的颜色,若呈浅黄绿色,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含Cl2。
(2)向CaCO3固体中滴加新制氯水,若产生气泡,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含H+。
反应
Cl2+H2O===HCl+HClO
1
2
4
5
6
7
8
9
10
3
(3)向新制氯水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含有Cl-。
(4)将稀盐酸滴到干燥的红纸条上,若不褪色,则说明稀盐酸没有漂白性。
(5)若干燥氯气中的红纸条没有褪色,则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
1
2
4
5
6
7
8
9
10
3
(6)若滴有新制氯水的红纸条褪色,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7)综合以上实验及分析,可知新制氯水中含HCl及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氯气与水能发生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1
2
4
5
6
7
8
9
10
3
9.(13分)(2024·渭南市临渭区质检)一氧化二氯(Cl2O)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其部分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常温下,Cl2O是棕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120.6 ℃;沸点:2.0 ℃ Cl2O热稳定性差,常温下即可分解:易溶于水,同时反应生成次氯酸
1
2
4
5
6
7
8
9
10
3
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制备少量Cl2O。
(1)仪器组装完成,加试剂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实验有气体制取并参与反应,加试剂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
2
4
5
6
7
8
9
10
3
(2)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
解析: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
1
2
4
5
6
7
8
9
10
3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能被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则装置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作用为除去Cl2中的杂质HCl气体;Cl2O易溶于水,同时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装置F的作用是干燥、防止水或水蒸气进入装置E,导致Cl2O反应;
除去Cl2中的杂质HCl气体
干燥、防止水或水蒸气进入装置E
1
2
4
5
6
7
8
9
10
3
(5)E装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l2O的沸点低、易液化且热稳定性差,常温下即可分解;E装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使Cl2O冷凝收集且防止Cl2O分解。
使Cl2O冷凝收集且防止Cl2O分解
1
2
4
5
6
7
8
9
10
3
10.(16分)氯水是实验室常需临时配制的一种试剂。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配制氯水时的一种常用装置,图乙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自行设计的一种配制氯水的装置(图中的鼓气球是一种具有气体单向阀,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气的仪器)(已知常温下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
1
2
4
5
6
7
8
9
10
3
(1)氯水中含有七种粒子,其中的分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需临时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在氯水中的分子有Cl2、H2O、HClO;因为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盐酸,所以需要临时配制,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Cl2、H2O、HClO
Cl2+H2O===HCl+HClO、
2HClO===2HCl+O2↑
1
2
4
5
6
7
8
9
10
3
(2)图甲所示装置中,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烧杯中的液体是为了吸收氯气的,所以使用NaOH溶液;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NaOH溶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1
2
4
5
6
7
8
9
10
3
(3)用图乙所示装置配制氯水时,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2,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开活塞1,将少量浓盐酸注入大试管内。
②关闭活塞1,盖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浓盐酸和大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反应产生氯气。
1
2
4
5
6
7
8
9
10
3
③轻轻摇动瓶A,使氯气不断溶入水中。
用图乙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饱和氯水。除了在摇动过程中增大了气体和水的接触面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应分数次加入试管内。若一次加入太多的浓盐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氯气在瓶内产生
较大压强,增大了氯气的溶解度
瓶内产生过多的氯气,瓶内压强过大会使
瓶A的橡胶塞弹开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增大压强可以增大氯气的溶解度;一次性加入太多的浓盐酸会使得产生氯气的量多,出现很大的压强,会使瓶A的橡胶塞弹开。
(4)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装置即可从瓶A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取用氯水时可以打开活塞2,关闭活塞1,通过鼓气球向瓶A内鼓入空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氯水就会通过导管流出。
打开活塞2,关闭活塞1,用鼓气球向瓶A中鼓入空气综合提能强训(二) 氯及其化合物融通练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检测满分60分)
1.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2.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如图装置用来检验氯水的部分性质(浓硫酸作干燥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B.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C.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
D.装置B的现象是干燥布条褪色,湿润布条不褪色
4.(2024·扬州中学月考)实验室制备NaClO消毒液,有关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制备Cl2
B.用乙装置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
C.用丙装置吸收Cl2
D.用丁装置蒸发浓缩NaClO消毒液
5.(2024·重庆高一检测)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杀菌消毒、蒸馏等。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白粉等。游泳场馆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B.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
C.氯气作杀菌消毒剂是因为干燥氯气有漂白性
D.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可以用于配制所有的化学试剂
6.下列关于氯水性质探究实验中现象、作用粒子及结论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作用粒子 结论
A 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 出现白色固体 Cl- Cl2与水反应产生Cl-
B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 先变红后褪色 H+、HClO H+与指示剂作用速度快
C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NaHCO3溶液 产生无色气泡 H+ 氯水呈酸性
D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红色褪去 HClO 褪色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7.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光照后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氯气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Cl2中的HCl,可使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⑥在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红色褪去,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A.① B.③④⑥
C.②⑤ D.①⑤⑥
8.(10分)新制氯水的成分多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检验新制氯水的成分来确定氯气与水是否反应。该小组设计下列实验及表格,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及表格,并分析氯气与水是否反应。
实验目的 操作或试剂 现象及结论
①检验Cl2 观察溶液颜色 (1)________
②检验H+ CaCO3固体 (2)________
③检验Cl- AgNO3溶液 (3)________
④检验HClO 将稀盐酸滴到干燥的红纸条上 (4)________
在干燥的氯气中放入干燥的红纸条 (5)________
将新制氯水滴到干燥的红纸条上 (6)________
(7)氯气与水________(填“反应”或“不反应”);若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3分)(2024·渭南市临渭区质检)一氧化二氯(Cl2O)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其部分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常温下,Cl2O是棕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120.6 ℃;沸点:2.0 ℃ Cl2O热稳定性差,常温下即可分解:易溶于水,同时反应生成次氯酸
实验室制备原理:2Na2CO3+H2O+2Cl22NaCl+2NaHCO3+Cl2O。
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制备少量Cl2O。
(1)仪器组装完成,加试剂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装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6分)氯水是实验室常需临时配制的一种试剂。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配制氯水时的一种常用装置,图乙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自行设计的一种配制氯水的装置(图中的鼓气球是一种具有气体单向阀,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气的仪器)(已知常温下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
(1)氯水中含有七种粒子,其中的分子为______;需临时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甲所示装置中,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乙所示装置配制氯水时,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2,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开活塞1,将少量浓盐酸注入大试管内。
②关闭活塞1,盖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浓盐酸和大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反应产生氯气。
③轻轻摇动瓶A,使氯气不断溶入水中。
用图乙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饱和氯水。除了在摇动过程中增大了气体和水的接触面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应分数次加入试管内。若一次加入太多的浓盐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装置即可从瓶A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提能强训(二)
1.选D 氯气与水可发生化学反应,但反应慢且反应不充分,故A错误;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Cl2聚集在地势低的地方,故应向地势高的地方、逆风撤离,故B、C错误。
2.选B 根据新制氯水的成分:含有氯气和次氯酸以及盐酸等,具有漂白性和酸性,中间的一部分被次氯酸漂白成白色,而旁边一部分没有和次氯酸发生反应,所以仍然有指示剂的效用,氯水的酸性使pH试纸显红色。
3.选D 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所以装置B中干燥布条不褪色,湿润布条褪色。
4.选D 蒸发浓缩消毒液需在蒸发皿中进行,D错误。
5.选B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者处理水时,前者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后者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原理不同,故A错误;漂白粉和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HClO,HClO见光易分解,所以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故B正确;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作杀菌消毒剂实际上是利用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杀菌消毒,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故C错误;用氯气消毒的水中含有氯气、HClO、HCl等,能和这三种物质反应的试剂不能用氯气消毒的水配制,如硝酸银溶液的配制等,故D错误。
6.选D 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氯水中含有氯离子,证明Cl2与水反应产生Cl-,故A正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H+与指示剂作用速度快,故B正确;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产生气体,反应的是盐酸而不是次氯酸,氯水呈酸性,故C正确;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可能是氯水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因,故D错误。
7.选A ②实验室制氯气时,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多余氯气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吸收效率差,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多余氯气,故错误;③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只会变红,不会褪色,故错误;④氯化氢和氯气都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应将气体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故错误;⑤氯化氢和氯气都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的方法是使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溶液,故错误;⑥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在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盐酸和次氯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缘故,也可能是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则红色褪去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应向褪色的溶液中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故错误。
8.解析:(1)观察新制氯水的颜色,若呈浅黄绿色,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含Cl2。(2)向CaCO3固体中滴加新制氯水,若产生气泡,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含H+。(3)向新制氯水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含有Cl-。(4)将稀盐酸滴到干燥的红纸条上,若不褪色,则说明稀盐酸没有漂白性。(5)若干燥氯气中的红纸条没有褪色,则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6)若滴有新制氯水的红纸条褪色,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7)综合以上实验及分析,可知新制氯水中含HCl及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氯气与水能发生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答案:(1)溶液呈浅黄绿色,含Cl2 (2)产生气泡,含H+ (3)产生白色沉淀,含Cl- (4)红纸条不褪色,盐酸无漂白性 (5)红纸条不褪色,Cl2无漂白性 (6)红纸条褪色,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7)反应 Cl2+H2O===HCl+HClO
9.解析:(1)该实验有气体制取并参与反应,加试剂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3)装置A为制取氯气,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4)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能被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则装置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作用为除去Cl2中的杂质HCl气体;Cl2O易溶于水,同时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装置F的作用是干燥、防止水或水蒸气进入装置E,导致Cl2O反应;(5)Cl2O的沸点低、易液化且热稳定性差,常温下即可分解;E装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使Cl2O冷凝收集且防止Cl2O分解。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分液漏斗
(3)MnO2+4HCl(浓)MnCl2+Cl2↑+2H2O
(4)除去Cl2中的杂质HCl气体 干燥、防止水或水蒸气进入装置E (5)使Cl2O冷凝收集且防止Cl2O分解
10.解析:(1)在氯水中的分子有Cl2、H2O、HClO;因为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盐酸,所以需要临时配制,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2HClO===2HCl+O2↑。(2)烧杯中的液体是为了吸收氯气的,所以使用NaOH溶液;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3)增大压强可以增大氯气的溶解度;一次性加入太多的浓盐酸会使得产生氯气的量多,出现很大的压强,会使瓶A的橡胶塞弹开。(4)取用氯水时可以打开活塞2,关闭活塞1,通过鼓气球向瓶A内鼓入空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氯水就会通过导管流出。
答案:(1)Cl2、H2O、HClO 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2)NaOH溶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3)氯气在瓶内产生较大压强,增大了氯气的溶解度 瓶内产生过多的氯气,瓶内压强过大会使瓶A的橡胶塞弹开 (4)打开活塞2,关闭活塞1,用鼓气球向瓶A中鼓入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