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南木镇第一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第一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8 11:0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桂平市南木镇第一初级中学
王敏
教学目标:
1.熟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里的词语。
2.
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3.观察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并进行仿写。
4.
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熟悉字词,学会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
体会夜色描写的特点,进行仿写。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前边学习的课文,引出本篇课文。(1分钟)
师: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有关外国的探险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们是 (生:《伟大的悲剧》和《在沙漠中心》),没错,今天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我们中国探险的文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ppt:)一边播放歌曲《青藏高原》,一边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以及中国登山对的相关图片。
(山巅之高)
师:
1960年5月,中国人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登顶之难)
师: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P181的课前导读,来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2分钟)
生:……
简单介绍作者(3分钟)
师:这是一篇著名的通讯报道,能报道如此不凡新闻的人,定也是不凡之人。我们学习要讲究知人论世,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郭超人。
(ppt:)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
( http: / / www.21cnjy.com )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师:在这一节课中,把我们班的同学呢,分成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言最多最积极,每回答一次,老师会在白板上画一横,小组来个pk赛。得胜的小组老师课后有小奖励哦~希望大家能为各自的小组努力加油~(此处不归入介绍作者行列,而是作为承接的话语)
生字词解读(4分钟)
师:上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以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里边的生字词,下面老师想要验收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师:课文里边有的注释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没有的待会儿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解一解,看谁举手举得最快。
(ppt:)读准并解释下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语: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头晕眼花、腰酸背痛、勇往直前
读准下列词语:冰镐、峰巅、滞留、缭绕、窒息、匍匐、迸散、斩钉截铁
解词: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师:老师把登山队员突破主峰的经过划分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几个阶段(ppt显示出几个打乱了的阶段),但是老师把他们的顺序弄乱了,所以需要同学们帮助老师把这篇课文的思路理清楚,把这些打乱的几个阶段重新按顺序排好来,在阅读时画出相关句子,作为你的理由依据。记住,是快速阅读,抓住关键信息、关键词~给大家5分钟,看哪双慧眼找得又快又准。
(ppt:打乱了次序的几个阶段)
(1)岩壁陡滑,第二台阶挡住了去路。他们冒着严寒,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用了五个多小时。
(2)凌晨,登顶成功。
(3)5月24日9时30分,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出发。
(4)夜已黑,在8830米左右的地方无氧攀登。
(5)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写下遗言信。
(6)天渐黑,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人冲顶。
正确的顺序:(3)
(1)
(6)
(5)
(4)
(2)
师:同学们都能理清文章的大体内容,这个大家都做得非常棒,下面老师把ppt上的内容隐去,再请同学来复述一下,看看哪位同学复述地既准确又生动。
生:……
师:无论是我们考试还是平时阅读书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速阅读以及准确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是我们学习语文需要培养的一个能力和技巧,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分析人物(10分钟)
师:经过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一下:我们的队员能够登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老师会适当提醒)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他们坚持不懈。
  如第五段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和第七段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腿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还有第十四段: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挣扎一词体现了他的艰难与毅力。
(联系学生参加校运会1500米跑时坚持跑到终点)
  (2)他们头脑冷静,想出办法克服困难。
  第七段刘连满想出做人梯的办法,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队员们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是刘连满那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如: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毅然表明刘连满已经做出牺牲的准备;慢慢地站起来,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这些动作描写都体现了他自我牺牲的精神。
(联系同学们春游时玩的两人三足游戏)
  板书:英雄本色
仿写句子(7分钟)
师: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夜色的句子,注意观察平时你生活中的夜色,试着仿写几句。(ppt:)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C.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D.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师:我们的仿写呢,注重在一张一弛的描写,所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张一弛就是宽严、松紧相结合,前边的句子也是如此,比如第三句,漆黑与星光相结合。先写黑夜的静谧,再写一些热闹光明的景物进行对比柔和。下面老师先来示范一句:漆黑如墨的夜空中缱绻着流苏一般的淡云,星光倒映在河面上,摇曳起舞。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3分钟写一写,或长或短的你对夜景的描写。
用2分钟念一下学生的描写~
课后拓展(2分钟)
师:课文中的刘连满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186页的注释也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了刘连满同志的一些情况。那登山结束之后的刘连满同志生活地怎么样了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网上的视频,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上网去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本色:深圳卫视《年代秀》20120420这一期的《英雄刘连满和他的战友》
八、小结(1分钟)
师:同学们,有探险就会有牺牲,但是人类从没有因此而停留下脚步。希望大家不断挑战自我,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世界。战胜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个珠穆朗玛。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团结协作
头脑冷静
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