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质训练
2025.5
七年级历史
命题人:张冬莉审题人:七年级备课组
说明:1、本卷100总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考生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范围内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西晋末年以来,南北长期分裂。随着民族大融合,南北统一的条件逐渐成熟。当时,隋
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都比陈强。于是,结束近三百年分裂状态的历史任务由隋来完成。
这说明隋的统一()
A.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B.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C.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2自唐以后,全国出现了“以东南之粮,养西北之兵"的物流格局,全国物资,人力通过
大运河得以及时南北调动,大大降低了因江河阻隔而导致中国区域分裂的可能性。这主要
体现大运河0
A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B.维持了国家的统一局面
C.成为沟通南北文化的纽带D.具有很强防洪灌溉功能
3.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基于此认识他作出的举措是()
A.用人唯贤,不拘一格B.发展科举,选拔人才
C.整顿吏治,裁减冗员D.轻徭薄赋,鼓励生产
4.据学者考证,目前出土的唐代长沙窑瓷器上,有诗作100余首,绝大多数不见于《全唐诗
》。瓷器上还有广告语,如卞家的碗写“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许家的瓶写许家绝上一升
茶瓶好”。该研究成果,可以佐证唐朝()
A制瓷工艺较为精湛B.经济繁荣发展
C.文学创作风格多样D.具有传统审美
5,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黑暗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
续和发展,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的因素在不断增长
…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A.藩镇割据的延续B.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凝聚力
C.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D.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6.有学者提出,在处理边疆关系的布局上,多数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
“的战略。下列符合唐朝处理边疆关系描述的是()
A.向北防匈奴B.(西)南融吐蕃C.西开丝绸路D.西部联回纥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
7.隋唐统一中国后,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化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形成
了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的东亚文化圈,它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中国文
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汇聚,融合创新B.统治者个人励精图治
C.民族融洽,社会稳定D.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8.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
换取酒茶;唐文宗太和年间,四川川和江淮一带民间已经每岁以板印历日”。由此可见当时
A,造纸术已得以改进B.雕版印刷相当发达
C.商业贸易繁荣发达D.天文历法已趋完善
9.晚唐时期政治危机不断加深,刘禹锡的《乘广禅师碑》、柳公权的《辱问贴》等大量书
法作品率意而为,追求空灵的禅意,与初唐、盛唐时期法度严谨的书法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这表明()
A.艺术创作深受时局影响B.民族交融促进唐朝发展
C.书法艺术博大精深D.唐代文化兼收并蓄
10宋太祖赵匡胤曾对大臣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
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的治国政策是()
A重用武将,平定藩镇叛乱B.削弱相权,强化中央集权
C.实行崇文抑武,加强对地方控制D.发展科举,选拔文臣议政
11.朱熹批评: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
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这段材料说明()
A.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B.宋朝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社会风气
C.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地方军事、财政困弱,出现统治危机
D.中央集权的强化有助于摆脱统治危机
1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0
A发展海外贸易B.加强中央集权C.挽救统治危机D推动民族交融
13.据史书记载,辽皇室、贵族多习汉文,有的人文学素养甚高。宋民间开版印行的书籍,
广泛流入辽境,如《史记》《汉书》一类,被大量刻印。由此可见,当时0
A.辽政权完全废弃本民族文化B.民族政权之间长期和睦相处
C.少数民族积极学习中原文化D.两宋时期中外往来交流频繁
14.下图所示,早期契丹人的鸡冠壶上部都带孔,下部较扁平,方便系上绳子挂在马上。后
期被提梁鸡冠壶取代,壶底部多做成圈足,方便放在地上或桌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