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知识回顾 两次鸦片战争
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止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侵华国家 英国 英、法(俄、美合伙打劫)
订立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通商口岸 五处 十处
丧失主权 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领事裁判权、最会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 丧失更多领土主权;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鸦片贸易合法化等
主要危害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 3 课 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
2)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3)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 2.《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知识点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过程: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4.北伐西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北伐全军覆灭,西征取得巨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2 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天京事变: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 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巩固措施: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且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旅》,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4.军事防御: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5.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6.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7.失败原因: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③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启示: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复杂性,更说明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艰巨性,也显示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洪秀全塑像
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1、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他在广州从传救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救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2、金田起义
①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尖锐: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
②洪秀全积极开展反清宣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一起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
原因:
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金田起义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东王:杨秀清
受东王节制
西王:肖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天王:洪秀全
答:清军丧失斗志,太平军勇猛无敌;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
“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sì)出柙(xiá),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P14材料研读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二、定都天京
1、太平军胜利进军
时间
路线
成果
1851—1853
金田——南京
①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②起义军发展到50万人
③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太平天国颁布革命纲领
背景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原南京)
名称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内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①带有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②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答:①制度具有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
②制度的落后性: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绝对的平均主义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天朝田亩制度》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能实现。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 几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P15材料研读
《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3、太平天国的北伐与西征
北伐
西征
1)时间:1853——1856年
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3)概况:
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4)意义: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二、天京陷落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1、天京事变
1)1856年
概况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影响
2)原因: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2、巩固措施
①提拔青年将领: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②洪仁玕提出改革方案:1859年,洪仁玕写成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
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资政新篇》书影
3、军事防御与天京陷落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主要是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原因:
过程:
①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②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标志: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靠镇压太平天国发迹,不仅官居一品,而且以文人获封武侯,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1853年回乡期间,他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因此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1854年,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开赴湖南、湖北战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遇到了自金田起义以来最凶悍的敌人。
人物扫描
曾国藩像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意义:
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败因:
启示:
农民阶级不能完成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
小结1: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
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京陷落
起义失败
1851
1853
1859
1864
1856
小结2: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②思考原因:
清政府软弱无能,官军没有战斗力,民众纷纷参加太平军,所以太平军起义后能很快横扫江南,进展顺利。
P18课后活动
在《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中,找出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的位置,思考太平军为什么进展这么顺利。
①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的位置;
曾国藩与赵烈文预感清朝的危亡
太平天国失败3年后,即1867年7月的一天晚上,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忧心忡忡地对其幕僚赵烈文说:听北京来的人说,都门的形势很不好,经常有明火执仗的抢劫案发生,而且街市上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怕要出事。赵烈文回答说:现在国家统一已经很久了,以后势必会渐渐出现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社会风气也没有大的变化;如果中央政府不先烂掉,就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据我估计,将来的结果必然是中央政府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分裂割据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到来,大概不会超过50年。历史真的被他言中了,40多年后,即1911年,伴随着武昌起义的枪炮声,清朝统治在各省独立的声浪中迅速土崩瓦解。
知识拓展
1.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D
2. 株洲某初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某题的提示信息为:“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此题的答案应是( )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李自成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B
3. 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
4.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A
5.“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绘的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起义
D.义和团运动
C
6.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的“起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南昌起义
B
7. 1853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北京市民宣言》
D.《变法通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