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①雅典民主政治和斯巴达的寡头政治的运作特点;
②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建制度的类型及特点
学习难点: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各自特点与共同点;综合梳理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类型产生演变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素养目标:1、认识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时空观念)
2、认识到西方政体政体产生、发展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阶级力量变化、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中世纪封建专制,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等主要政体形成的条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4、让学生认识政治体制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精神(家国情怀)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课程标准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直接民主制
寡头制
帝 制
封君封臣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学习目标
时空坐标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公元前8至前6世纪形成)
(1)雅典民主政治
①形成原因:独特自然地理环境·海洋文明→外贸和工商业发达→工商业阶层壮大与社会宽松
②发展历程
A、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B、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正式建立
C、公元前5世纪中叶伯里克利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
梭伦
克里斯提尼
伯里克利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
议事会
陪审法庭
官员
产生:选举
任职时间:一年
议员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构成:城邦成年男性公民
职责:决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地位: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职责:1.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
2.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职责:主要司法机关
陶片放逐法
人民主权
抽签选举
直接民主
轮番而治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特点:
③主要内容及特点
④实质:建立在奴隶制上的原始的直接的民主
(2)斯巴达寡头政治
①主要内容
A、国王有两名,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相互制衡(垄断军事统帅权)
B、公民大会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只拥有议案表决权)
C、长老会议是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D、监察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共5人,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②实质:建立在奴隶制之上的贵族军事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权)
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政体(BC509年—BC27年)·贵族寡头政治
执政官 元老院(贵族) 公民大会
产生 组成 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 且终身任职 全体罗马公民
主要 职责 担任军事统帅 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执行相关决议 建议权、财政权 任免权 罗马最高权力机关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
局限 公民大会受到贵族限制;所有官职无薪金,穷人无法出任 实质 建立在奴隶制之上的贵族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权) 、罗马帝国政体(BC27年—476年—1453年)君主专制政治
①中央官制/行政:皇帝/元首制
(掌握最高权利,拥有最高军事权、最高立法权和最高司法权)
②地方行政:行省制(设行省总督和财务官)
图拉真
屋大维
凯撒
罗马帝国版图兴衰动态图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政治制度
、形成背景:5世纪后期日耳曼蛮族入侵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并在西欧建立了一系列王国
注:9世纪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大帝一度在西欧建立起庞大帝国,其去世后国家陷入分裂,形成后世法、德、意三国雏形
查理曼帝国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
封君 、 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3、重要特征·王权与教权的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合法性;依靠王权扩教会展基督教/天主教,维护教会权威)
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政教二元制)基督教神权世界观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
教权高于王权
(1)法国等级君主制(法王VS教皇)
①形成: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加强了王权;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原则;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②削弱:15世纪晚期,法王路易十一借助征服和通婚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基本完成了法国统一;王权得到进一步强化,三级会议被削弱
③消亡:17世纪下半期,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四建立了绝对君主专制,三级会议被中断
(2)英国议会君主制(英王VS贵族)
①大宪章:英国议会本是国王与贵族谈判之所;13世纪初英王约翰的内外政策均告失败,又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了贵族特权
②模范议会:13世纪末议会又增加了骑士和市民代表,被称为模范议会,议会权力加强
③上下两院:14世纪中期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国家治理;英国正式进入议会君主制阶段
④君主专制:15、16世纪都铎王朝国王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政治联姻和镇压贵族叛乱等方式打击贵族和教会势力,加强王权,建立了君主专制
(3)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皇帝VS诸侯)
①形成背景:10世纪下半期,德意志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许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君主;12世纪初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选举后的国王再经罗马教皇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②正式形成:14世纪中期皇帝查理四世正式创立七大选帝侯制度;但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七大选帝侯和教皇拥有很大权力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与完善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光荣革命
(2)1689年《权利法案》
(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
(4)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
限制
形式上任命
一致
提名
监督
负责
一条主线
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
国王权力逐渐削弱
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再扩大到全体公民
下议院多数党领袖
(5)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①是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的混合政体,但以代议制(间接)民主制为核心
②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下院是权力核心;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创新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图
查理一世
奥兰治亲王
克伦威尔
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和唐宁街10号
南边
红色
上院
北边绿色下院
2、美国1787年宪法·共和制
(1)原因:独立战争胜利;建国初期所采取邦联政体,中央权力过小
(2)内容
①联邦制度: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地方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②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
权利 产生及构成
总统 行政权、国家元首 总司令、部分立法否定权 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任期四年,对宪法负责
国会 立法权、财政权 行政监督权 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均由每州选民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最高 法院 司法权 9名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
(3)1787年宪法影响:
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美国正式确立了共和制政体,秉承着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③使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矛盾得到调和,为美国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工)
补充知识:美国分权与制衡原则主要体现在联邦制、政府构建上的三权分立、两党制
国家之父
乔治·华盛顿
精神之父
本杰明·富兰克林
独立之父
托马斯·潘恩
司法之父
约翰·马歇尔
政府之父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宪法之父
詹姆斯·麦迪逊
法治之父
约翰·亚当斯
民主之父
托马斯·杰斐逊
历届美国总统
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
(1)背景:1789年法国大革命结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此后近一个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反复较量
(2)内容·分权与制衡:总统行政权、议会立法权、内阁与总统共使行政权且内阁总理有行政实权
(3)影响: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政体,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
(1)背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
(2)内容
①联邦制度:帝国政府权力极大,地方各邦则保留一定自治权
②帝国政府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拥有绝对至高权力、宰相拥有行政权统领内阁、议会分为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3)影响:德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保留了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俾斯麦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示意图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
(1)理论依据:启蒙运动所宣扬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和分权与制衡等理论
(2)构建原则:法制原则;分权与制衡、政党政治、代议制民主
(3)政体类型
大体类型 具体类型 具体含义 代表国家
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 君主为国家元首也是权力核心,大于议会 德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 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只是虚君,议会是核心 英国
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总统为国家元首,并拥有行政实权 美国
议会共和制 总统为国家元首,内阁总理拥有行政实权 法国
“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
历代变法与改革(第4课)
目录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古代
中古时期
近现代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4-16世纪 向近代过渡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共和国:贵族寡头
帝国:君主政治
罗马
希腊
国家制度具有差异性与延续性
课堂小结
情境练习
1、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B.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
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 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
B
2、普鲁塔克记述:“屋大维感到非常惊讶,亚历山大竟然没有意识到,还有比获得帝国更加伟大的事情,那就是塑造和完善帝国。”由此可知,普鲁塔克( )
A.推崇寡头政治统治方式 B.强调罗马继承希腊体制
C.肯定元首制的历史贡献 D.赞扬了亚历山大的功绩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