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 丁香结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 丁香结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3 08:26:0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 丁香结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丁香花的美早就吸引历代文人的眼睛,翻开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不难找到吟诵丁香的经典作品,感受中华古诗词的韵味与优雅。
语言运用:文章看似一篇随笔写物散文,其实结构严谨,内容层层递进,思想逐步深入,把重点部分写得很详细。
思维能力: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于细小的生活琐事、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去体验和感受人生,而后将深沉的思索诉诸笔端。
审美创造: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月光下的丁香、春来窗外的丁香、细雨中的丁香都有不同的色彩美,在沉入文本感受美的基础上,聚焦那些美感特征鲜明强烈的字眼、语句去深刻领悟美。
【教学目标】
1.会写“缀、窥”等14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3.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重点)
4.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家里都养了些什么花?其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宗璞先生笔下的丁香花,看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
2.板书课文题目,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她的《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丁香结》是她的一部散文集,本文选自其中一篇。
3.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亲近学生生活,简单了解作者,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提示: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课件出示:
宅院  缀满  窥视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恰如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注意“拙”的读音是“zhuō”。
(3)指导书写:注意“幽”字是半包围结构,应先内后外,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两个“幺”,最后写外面的竖折和竖;书写时注意外框不宜过高,中间的竖位于中线,中部写紧凑,左右疏密匀称,间隔得当。“薄”字注意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下面的“氵”比右下部稍短,但不能缩于一角。“缀”“拙”“雅”“恰”“襟”“恍”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课件出示:
参差(cēn cī)   单薄(bó)   模糊(hu)
(4)同桌互读,读准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注意“模糊”的“糊”字在这里读轻声。
(5)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参差”的意思。找到文中句子“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从“参差”一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丁香花开得很繁盛,挨挨挤挤的,绿叶从花缝中钻出来。)
(6)借助字典,用这些字的其他读音组词。
(7)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厘清结构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第1—3自然段写了丁香花,写的是“赏花”;第4—6自然段写了丁香结,写的是“悟花”。(板书:赏花 悟花)
四、聚焦“赏花”部分内容,品读句子,想象画面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的句子,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丁香花。
预设1:通过“雪白、银妆、白的潇洒、紫的朦胧、积雪、一片莹白”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板书:颜色)
预设2:通过“星星般的小花”“十字小白花”“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了丁香花的外形。(板书:外形)
预设3:通过“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了丁香花的气味。(板书:气味)
2.画出写丁香花颜色的关键词,体会丁香花的特点。
学生勾画:雪白、银妆、白的潇洒、紫的朦胧、积雪、一片莹白
提问: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积雪”指盛开的白丁香花,我是从上下文中“有三棵白丁香”和“香气直透毫端”等语句看出来的。
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语言不重复,有韵味。
画出写丁香花外形的关键词,想象丁香花的美。
预设:星星般的小花、十字小白花、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画出写丁香花气味的关键词,边读边感受花香。
预设:淡淡的优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
提问:去掉一个修饰词可不可以呢?
不可以。去掉后就不具体了。
6.指导朗读:朗读第1-3自然段,欣赏丁香之美。
7.默读第4自然段,想象画面,思考:
(1)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
预设:雨中的丁香的特点是“格外妩媚”“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
了解“印象派”。
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借助图片说说你的看法。
微雨是“迷蒙”的,紫丁香在微雨中是“模糊”的,白丁香在微雨中是“莹白”的,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再联系古人“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微雨、丁香自然而然地就和人的愁怨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成了人们人生境遇的某种象征,所以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过程】
一、感知作者内心感受
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相关语句。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提问:作者是怎样看待丁香花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丁香花的什么感情?
预设:喜爱。
聚焦“悟花”部分内容,解读“丁香结”,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为什么古人会由丁香花发明了“丁香结”这一说法?阅读第5、6自然段,画出句子。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展示丁香结及古代女子衣服上的盘扣图片,直观了解二者的相似之处。
以“阅读链接”中的诗句作补充,通过诗句中的“愁、断肠、雨中愁”等,引导学生明确丁香结自古以来就表示愁怨难解的意思。
(设计意图:联系“阅读链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丁香的诗句,加深对丁香结象征意义的理解。)
2.领悟作者的人生思考。
朗读第6自然段,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从生活实际想开去:丁香结和人生有什么相似之处?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作者从实际生活想开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板书:生活多结 从容面对 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1.丁香结引发了你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2.拓展延伸:梅、兰、竹、菊等植物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是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概括,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2 丁香结
(部编)六年级

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她的《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丁香结》是她的一部散文集,本文选自其中一篇。
作者简介
宅院 缀满 窥视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恰如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整体感知
zhuì
zhuō
yōu yǎ
àn

jīn
huǎnɡ
yuàn
lěi
qià
半包围
先内后外,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两个“幺”,最后写外面的竖折和竖;书写时注意外框不宜过高,中间的竖位于中线,中部写紧凑,左右疏密匀称,间隔得当。
上下结构
下面的“氵”比右下部稍短,但不能缩于一角。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参差 单薄 模糊
cēn cī

hu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读轻声
丁香花开得很繁盛,挨挨挤挤的,绿叶从花缝中钻出来。
参 差 单薄 模糊
cēn cī

hu
薄荷
薄饼

báo
参加
人参
cān
shēn
糊涂
黑糊糊


糊弄

差别
差不多
chā
chà
出差
chāi
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互动课堂
1
2
3
4
5
6
丁香花
丁香结
赏花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的句子,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丁香花?
自主学习
颜色
外形
气味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花?
画出写丁香花颜色的关键词,体会丁香花的特点。
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盛开的白丁香花
画出写丁香花外形的关键词,想象丁香花的美。
画出写丁香花气味的关键词,边读边感受花香。
去掉一个修饰词可不可以呢?
读一读
朗读第1-3自然段,欣赏丁香之美。
默读第4自然段,想象画面,思考: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
妩媚
印象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一个绘画艺术流派,注重光色变化和瞬间印象的表达。
返回
阳光下的丁香
雨中的丁香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借助图片说说你的看法。
微雨是“迷蒙”的,紫丁香在微雨中是“模糊”的,白丁香在微雨中是“莹白”的,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再联系古人“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微雨、丁香自然而然地就和人的愁怨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成了人们人生境遇的某种象
征,所以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相关语句。
自主学习
第二课时
作者是怎样看待丁香花的?
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丁香花的 之情。
为什么古人会由丁香花发明了“丁香结”这一说法?阅读第5、6自然段,画出句子。
合作探究
悟花
古代女子衣服上的盘扣
外形相似
返回
找出关键词,体会这些诗句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朗读第6自然段,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丁香结和人生有什么相似之处?
从生活实际想开去
丁香结引发了你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高洁
清雅
谦虚
隐逸
拓展延伸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