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培优 细胞器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酵母细胞的内质网产生双层膜的膜泡包围细胞内容物,形成自噬体。之后,自噬体外膜与液泡膜融合,进入液泡的自噬体最后被消化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泡内、外的自噬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B.自噬体与液泡膜相互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C.酵母细胞分解自噬体可以实现物质的再利用
D.酵母细胞液泡的功能与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相似
2.如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细胞膜
B.图乙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C.图甲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都有21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D.图甲、图乙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高尔基体是有“极性”的,构成高尔基体的膜囊有顺面、中间和反面三部分。顺面接受由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并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参与溶酶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如图是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型分泌可能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B.可调节性分泌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M6P受体数量减少会抑制衰老细胞器的分解
D.高尔基体膜上的蛋白质全部处于流动状态中
4.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复合体,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唾液腺细胞中的核糖体数目比肌肉细胞中的多
C.核糖体是酵母菌唯一的细胞器
D.性激素和胰岛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5.内质网(ER)是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状的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下列关于内质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是细胞内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
B.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是合成性激素的场所
C.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经过内质网的折叠
D.内质网维持着细胞形态,锚定支撑着细胞器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六月西湖的绮丽景色。与诗句中“碧”和“红”两种颜色相关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
A.叶绿体、内质网 B.溶酶体、染色体
C.线粒体、叶绿体 D.叶绿体、液泡
7.如图是某动物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在结构①上合成的过程中有水产生
B.结构②能对来自结构③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C.结构④与细胞膜融合后,分泌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
D.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提供能量
8.许多科学家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即与宿主细胞间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原线粒体)充分供给能量,而原线粒体从宿主细胞获得更多的原料。具体演化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厌氧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原核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原核细胞和线粒体的DNA都是裸露的环状结构,这一事实能支持该学说
C.利用该学说可解释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不同
D.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革兰氏阴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组装成线粒体
9.如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顺序列出)( )
A.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叶绿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10.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珙桐和大熊猫的体细胞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核糖体
⑧染色体
A.①②③⑥⑧ B.④⑤⑦ C.②③⑤⑦⑧ D.②④⑤⑥⑦⑧
1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了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相关酶的附着位点
B.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合成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12.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③分别表示内质网和囊泡
B.蛋白质在②处进行进一步修饰加工
C.④提供的能量只来源于线粒体
D.蛋白质分泌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13.细胞内线粒体受损后会释放出信号蛋白,进而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如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信号蛋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粒体水解产物中含有C、H、O、N、P等元素
B.线粒体受损后引发细胞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自噬过程中,溶酶体通过合成水解酶发挥作用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蛋白质的合成,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图所示。
科学家构建了体外的反应体系,证明了该假说。实验分组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别 核糖体 信号识别颗粒(SRP) 内质网 实验结果
1 + 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多一段
2 + + 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少一段
3 + + + 合成的肽链与正常肽链一致
注:“+”和“﹣”分别代表反应体系中存在或不存在该结构
(1)折叠的蛋白质经内质网后,会被依次运往 、 等结构,最终分泌至细胞外发挥作用。能否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来追踪这一过程? 。
(2)对比组别2和3的结果,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只有结合了信号序列的SRP与内质网上的 识别并结合后,肽链的延伸才会继续。
(3)结合图中信息,解释组别Ⅰ中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多一段的原因: 。
(4)综合实验结果说明内质网具有 功能。
(5)根据信号肽假说,请你推理分析:
①组别2中的肽链 (填“含有”或“不含有”)信号序列。
②若在合成新生肽阶段就切除了信号序列,游离的核糖体 (填“能”或“不能”)附着于内质网上。
15.线粒体的分裂与内质网有关,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
(2)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与其代谢强度成正比,一些衰老的线粒体会被 消化清除,所以线粒体的分裂在真核细胞内经常发生。
(3)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着 运输到内质网。细胞内Ca2+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Ca2+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 ,使其在细胞质基质内升高,并与马达蛋白结合,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4)由图可知, 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 ,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期中专项培优 细胞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酵母细胞的内质网产生双层膜的膜泡包围细胞内容物,形成自噬体。之后,自噬体外膜与液泡膜融合,进入液泡的自噬体最后被消化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泡内、外的自噬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B.自噬体与液泡膜相互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C.酵母细胞分解自噬体可以实现物质的再利用
D.酵母细胞液泡的功能与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相似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
【答案】C
【分析】细胞自噬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细胞在营养缺乏、低氧等特殊环境下可通过自噬维持生存,酵母菌体内的液泡的功能类似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而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液泡外的自噬体具有双层膜结构,自噬体外膜与液泡膜融合,进入液泡的自噬体最后被消化分解,所以液泡内的自噬体具有单层膜,A错误;
B、自噬体与液泡膜相互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错误;
C、自噬体内物质被水解后可为营养缺乏的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故酵母细胞分解自噬体可以实现物质的再利用,C正确;
D、酵母细胞液泡的功能是将进入液泡的自噬体消化分解,其功能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相似,动物细胞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再加工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2.如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细胞膜
B.图乙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C.图甲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都有21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D.图甲、图乙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专题】模式图;细胞器.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结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题图甲中的a表示核糖体、b表示内质网,c表示高尔基体,X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题图乙中的斜线、阴影、空白柱状图分别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
【解答】解:A、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结合分析可知,虽然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在发生物质交换的前后基本没有改变,但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是有相互转换的,B正确;
C、在人体细胞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并不是每一种分泌蛋白的氨基酸都有21种,C错误;
D、图甲中的分泌蛋白的运输和转运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的物质会通过囊泡进行运输;图乙所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故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图及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图,考查细胞器的分工和合作的知识,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高尔基体是有“极性”的,构成高尔基体的膜囊有顺面、中间和反面三部分。顺面接受由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并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参与溶酶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如图是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型分泌可能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B.可调节性分泌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M6P受体数量减少会抑制衰老细胞器的分解
D.高尔基体膜上的蛋白质全部处于流动状态中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模式图;细胞器.
【答案】D
【分析】分析图示,表示发生在高尔基体TGN区的3条分选途径。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
【解答】解:A、组成型分泌过程存在囊泡的形成,是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A正确;
B、从图示可知,可调节性分泌往往受细胞外信号分子的影响,说明可调节性分泌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由图示可知,M6P受体数量减少会影响溶酶体酶的包装和分选,进而影响衰老细胞器的分解,C正确;
D、高尔基体膜上的蛋白质大部分处于流动状态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组成型分泌和调节性分泌,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利用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4.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复合体,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唾液腺细胞中的核糖体数目比肌肉细胞中的多
C.核糖体是酵母菌唯一的细胞器
D.性激素和胰岛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
【答案】B
【分析】核糖体:无膜结构,是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解答】解: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
B、唾液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蛋白质,故唾液腺细胞中的核糖体数目比肌肉细胞中的多,B正确;
C、酵母菌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中含有多种细胞器,C错误;
D、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不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内质网(ER)是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状的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下列关于内质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是细胞内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
B.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是合成性激素的场所
C.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经过内质网的折叠
D.内质网维持着细胞形态,锚定支撑着细胞器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
【答案】B
【分析】1、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2、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有些内质网上有核糖体附着,叫粗面内质网;有些内质网上不含有核糖体,叫光面内质网。
【解答】解:A、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A错误;
B、性激素本质是脂质,光面内质网是合成脂质的场所,所以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是合成性激素的场所,B正确;
C、蛋白质的合成不都需要经过内质网的折叠,如原核细胞不含内质网,其蛋白质不需要经过内质网的折叠,C错误;
D、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形态,锚定支撑着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六月西湖的绮丽景色。与诗句中“碧”和“红”两种颜色相关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
A.叶绿体、内质网 B.溶酶体、染色体
C.线粒体、叶绿体 D.叶绿体、液泡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
【答案】D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解答】解:“碧”是指叶片的绿色,这与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关;“红”是指花瓣的颜色,这与液泡中的花青素有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如图是某动物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在结构①上合成的过程中有水产生
B.结构②能对来自结构③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C.结构④与细胞膜融合后,分泌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
D.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提供能量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专题】模式图;细胞器.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动物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为囊泡,⑤为分泌蛋白。
【解答】解:A、结构①为核糖体,氨基酸在其上面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因此该过程中有水产生,A正确;
B、结构③高尔基体能对来自结构②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B错误;
C、结构④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后,分泌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
D、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许多科学家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即与宿主细胞间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原线粒体)充分供给能量,而原线粒体从宿主细胞获得更多的原料。具体演化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厌氧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原核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原核细胞和线粒体的DNA都是裸露的环状结构,这一事实能支持该学说
C.利用该学说可解释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不同
D.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革兰氏阴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组装成线粒体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D
【分析】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内具有核糖体,能进行某些基因的表达,故存在以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的翻译过程。
【解答】解:A、古代厌氧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原核细胞的过程是胞吞,细胞膜内陷,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原核细胞和线粒体的DNA都是裸露的环状结构,被吞噬的细菌演化成线粒体,这一事实能支持该学说,B正确;
C、线粒体的外膜蛋白质种类较少,内膜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利用该学说可解释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不同,C正确;
D、题中材料表明,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革兰氏阴性菌后使其演化为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共生起源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如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顺序列出)( )
A.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叶绿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考点】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专题】模式图;生物膜系统.
【答案】A
【分析】细胞结构分类: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核膜;单层膜: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细胞膜;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解答】解:①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光滑,属于叶绿体膜;
②结构具有单层膜,最可能是高尔基体膜、液泡膜或细胞膜;
③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属于线粒体膜;
④结构具有双层膜,且膜上有孔,属于核膜。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珙桐和大熊猫的体细胞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核糖体
⑧染色体
A.①②③⑥⑧ B.④⑤⑦ C.②③⑤⑦⑧ D.②④⑤⑥⑦⑧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B
【分析】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大熊猫是动物,植物较动物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细胞壁、中心体;动物则为中心体。细胞膜、染色体是细胞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器。
【解答】解:珙桐含有的细胞器包括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⑥中心体⑦核糖体,特有的细胞器为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⑥中心体;
大熊猫含有的细胞器为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⑥中心体 ⑦核糖体,特有的细胞器为⑥中心体;
故二者共有的细胞器为④线粒体⑤内质网 ⑦核糖体;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细胞器之间的区别,熟记相关知识点是关键,要注意中心体在低等植物中,如藻类中也有分布!
1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了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相关酶的附着位点
B.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合成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
【答案】B
【分析】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答】解:A、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可扩大生物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
B、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B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C正确;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③分别表示内质网和囊泡
B.蛋白质在②处进行进一步修饰加工
C.④提供的能量只来源于线粒体
D.蛋白质分泌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专题】模式图;细胞器.
【答案】C
【分析】1、细胞内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包裹运输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又由囊泡包裹蛋白质将其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2、图中①代表内质网;②代表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③是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④是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提供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也能提供能量;蛋白质的分泌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①、③分别表示内质网和囊泡,A正确;
B、蛋白质在②高尔基体处进行进一步修饰加工,B正确;
C、④是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提供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也能提供能量,C错误;
D、蛋白质分泌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的全过程为背景,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细胞内线粒体受损后会释放出信号蛋白,进而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如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信号蛋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粒体水解产物中含有C、H、O、N、P等元素
B.线粒体受损后引发细胞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自噬过程中,溶酶体通过合成水解酶发挥作用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死亡.
【专题】模式图;细胞器;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首先图示受损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其次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水解酶开始分解线粒体。
【解答】解:A、线粒体膜以及其中的DNA、RNA等物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线粒体水解产物中含有C、H、O、N、P等元素,A正确;
B、线粒体受损后释放出信号蛋白引发细胞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自噬体是双层膜结构,其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这些水解酶不是溶酶体合成的,它们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的过程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蛋白质的合成,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图所示。
科学家构建了体外的反应体系,证明了该假说。实验分组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别 核糖体 信号识别颗粒(SRP) 内质网 实验结果
1 + 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多一段
2 + + 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少一段
3 + + + 合成的肽链与正常肽链一致
注:“+”和“﹣”分别代表反应体系中存在或不存在该结构
(1)折叠的蛋白质经内质网后,会被依次运往 高尔基体 、 细胞膜 等结构,最终分泌至细胞外发挥作用。能否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来追踪这一过程? 否 。
(2)对比组别2和3的结果,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只有结合了信号序列的SRP与内质网上的 DP(或SRP受体) 识别并结合后,肽链的延伸才会继续。
(3)结合图中信息,解释组别Ⅰ中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多一段的原因: 信号序列不能被SRP识别,无法引导核糖体附着至内质网上,信号序列不能被切除 。
(4)综合实验结果说明内质网具有 加工蛋白质 功能。
(5)根据信号肽假说,请你推理分析:
①组别2中的肽链 含有 (填“含有”或“不含有”)信号序列。
②若在合成新生肽阶段就切除了信号序列,游离的核糖体 不能 (填“能”或“不能”)附着于内质网上。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细胞器.
【答案】(1)高尔基体 细胞膜 否
(2)DP(或SRP受体)
(3)信号序列不能被SRP识别,无法引导核糖体附着至内质网上,信号序列不能被切除
(4)加工蛋白质
(5)含有 不能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解答】解:(1)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中,折叠的蛋白质经内质网后,会被依次运往高尔基体、细胞膜,最终分泌至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果用3H标记羧基,在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会脱掉羧基上的H生成水,则无法追踪上述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故不能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来追踪这一过程。
(2)对比组别2和3的结果,组别2反应体系中不存在内质网,则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少一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只有结合了信号序列的SRP与内质网上的DP即SRP受体识别并结合后,肽链的延伸才会继续。
(3)结合图中信息,信号序列不能被SRP识别,无法引导核糖体附着至内质网上,信号序列不能被切除,所以组别1中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多一段。
(4)综合实验结果说明内质网具有加工蛋白质功能,能切除信号序列。
(5)①组别2中反应体系中没有内质网,不能将信号序列切除,所以组别2中的肽链含有信号序列。
②根据题干信息“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新生肽与SRP结合后,停止蛋白质的合成,只有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才能继续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在合成新生肽阶段就切除了信号序列,游离的核糖体不能附着于内质网上。
故答案为:
(1)高尔基体 细胞膜 否
(2)DP(或SRP受体)
(3)信号序列不能被SRP识别,无法引导核糖体附着至内质网上,信号序列不能被切除
(4)加工蛋白质
(5)含有 不能
【点评】本题结合信号肽假说及图示,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的知识,考生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通过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能够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15.线粒体的分裂与内质网有关,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 。
(2)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与其代谢强度成正比,一些衰老的线粒体会被 溶酶体 消化清除,所以线粒体的分裂在真核细胞内经常发生。
(3)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着 细胞骨架 运输到内质网。细胞内Ca2+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Ca2+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 释放Ca2+ ,使其在细胞质基质内升高,并与马达蛋白结合,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4)由图可知, 内质网 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 M蛋白与D蛋白 ,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细胞器.
【答案】(1)线粒体
(2)溶酶体
(3)细胞骨架 释放Ca2+
(4)内质网 M蛋白与D蛋白
【分析】分析题图:内质网(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M蛋白与D蛋白,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解答】解:(1)图中涉及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线粒体,其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2)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衰老的细胞器会被溶酶体消化清除。
(3)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着细胞骨架运输到内质网;结合题意可知,细胞内Ca2+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Ca2+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释放Ca2+,使细胞质基质内Ca2+浓度升高,并与马达蛋白结合,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4)由图可知,内质网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M蛋白与D蛋白,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2)溶酶体
(3)细胞骨架 释放Ca2+
(4)内质网 M蛋白与D蛋白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