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项培优】动物的行为(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必刷卷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专项培优】动物的行为(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必刷卷人教版(202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4 10: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培优 动物的行为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4 安次区校级期末)俗话说“捅了马蜂窝,必定挨蜂蜇”,马蜂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2.(2024 常宁市三模)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猴子骑自行车
②母鸡孵小鸡
③公鸡绕道取食
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
⑤黑猩猩“钓”食蚂蚁
A.①② B.②④ C.④⑤ D.②③
3.(2024 凤凰县模拟)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雏鸟不会主动觅食,先由亲鸟喂养,再转变为亲鸟搜寻食物、雏鸟啄取,最终雏鸟才能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下列对震旦鸦雀的捕食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C.捕食行为受环境因素影响
D.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4.(2024 新荣区开学)如下表是三种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的结果,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直接奔向食物存放点前“尝试与错误”的次数 43 25 5
A.动物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B.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走迷宫取食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5.(2024 成都模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后天学习
B.海豚能算算术的行为,属学习行为
C.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食物,属先天性行为
D.动物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6.(2024 武威三模)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谈虎色变 B.蜘蛛织网 C.老马识途 D.画梅止渴
7.(2024 埇桥区期末)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会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吸引小鱼前来取食,再借机将小鱼捕食”。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依赖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C.形成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可以使绿鹭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8.(2024 普洱期末)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公鸡报晓”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白鼠走迷宫 B.菜青虫啃食白菜
C.大山雀喝牛奶 D.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
9.(2024 依安县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婴儿吮奶 B.猴子骑车 C.惊弓之鸟 D.画饼充饥
10.(2024 武威期末)“少年骑马入咸阳,鹘(gǔ,鹰)似身轻蝶似狂”,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A.马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B.蝴蝶的运动系统由肌肉、骨、关节组成
C.鹘和蝴蝶的飞行都属于学习行为
D.马比蝴蝶学习能力强,学习行为更复杂
11.(2024春 仙桃校级月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很多生物学道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草和豆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中白居易描绘的母燕育雏是先天性行为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
12.(2024 新化县期末)如图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中的迷宫示意图及小鼠从迷宫“入口”到“出口”所用时间实验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迷宫路线
B.用一只小鼠做一次实验即可得出准确实验结论
C.不同小鼠在第一次走迷宫时所花的时间一定相等
D.若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可能会减少
13.(2024 双峰县期末)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以下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
B.实验前要把蚂蚁饿饲一段时间
C.小木条的材质、粗细和长短可以不同
D.实验中可以将连接AB的小木头与连接BC的小木头进行交换
14.(2024 兴宁市模拟)火蚁具有社会行为,当洪水来临时,它们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下列动物群体中也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土壤中的一群蚯蚓 B.草丛中的一群蚊子
C.池塘中的一群蝌蚪 D.树林中的一群狒狒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5.(2024春 萧县期末)4月16日,太空出差半年的三位宇航员,乘坐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历时半年的太空旅行中,航天员向我们展示了有趣的吃播和精彩的太空课堂,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航天特供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请问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2)航天员的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的    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航天员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填“肾脏”或“膀胱”),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原尿在流经    (填“肾小管”或“肾小球”)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等都会被重新吸收。
(4)航天员展示太空课堂的时候,展示精彩现象的行为主要受    系统的控制。
期中专项培优 动物的行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4 安次区校级期末)俗话说“捅了马蜂窝,必定挨蜂蜇”,马蜂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D
【分析】1、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2、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
3、繁殖行为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4、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解答】解: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捅了马蜂窝,必定挨蜂蜇”意思是一旦被一只蜂蜇了,就会很快遭到成群的马蜂围攻,是马蜂为了保护巢穴,防御敌害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行为,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动物行为的类型及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2024 常宁市三模)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猴子骑自行车
②母鸡孵小鸡
③公鸡绕道取食
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
⑤黑猩猩“钓”食蚂蚁
A.①② B.②④ C.④⑤ D.②③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类比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①猴子骑自行车、③公鸡绕道取食、⑤黑猩猩“钓”食蚂蚁,这些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都属于学习行为;②母鸡孵小鸡、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这些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②母鸡孵小鸡、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3.(2024 凤凰县模拟)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雏鸟不会主动觅食,先由亲鸟喂养,再转变为亲鸟搜寻食物、雏鸟啄取,最终雏鸟才能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下列对震旦鸦雀的捕食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C.捕食行为受环境因素影响
D.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解答】解:震旦鸦雀雏鸟最终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的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4.(2024 新荣区开学)如下表是三种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的结果,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直接奔向食物存放点前“尝试与错误”的次数 43 25 5
A.动物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B.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走迷宫取食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考点】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数据分析型图表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1、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2、从表格中看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43次、25次、5次.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所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甲→乙→丙”。
【解答】解:A、动物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由表格中的三种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的结果,不能从中得出此结论。A错误。
B、从表格中看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43次、25次、5次.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故丙的学习能力最强,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故动物走迷宫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C错误。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获得途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4 成都模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后天学习
B.海豚能算算术的行为,属学习行为
C.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食物,属先天性行为
D.动物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后天学习,正确;
B、海豚表演的算算术等行为,在海豚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后天性行为,正确;
C、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食物,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因此属后天性学习行为而不是先天性行为,错误;
D、高等动物的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
6.(2024 武威三模)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谈虎色变 B.蜘蛛织网 C.老马识途 D.画梅止渴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猴子骑车等。
【解答】解:“谈虎色变”、“老马识途”、“画梅止渴”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7.(2024 埇桥区期末)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会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吸引小鱼前来取食,再借机将小鱼捕食”。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依赖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C.形成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可以使绿鹭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解:题干中的绿鹭的“钓鱼”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A、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A正确;
B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形成的,B错误;C正确
D、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学习能力,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8.(2024 普洱期末)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公鸡报晓”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白鼠走迷宫 B.菜青虫啃食白菜
C.大山雀喝牛奶 D.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公鸡报晓”属于先天性行为。
【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小白鼠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而“菜青虫啃食白菜”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与“公鸡报晓”属于同一类型。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9.(2024 依安县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婴儿吮奶 B.猴子骑车 C.惊弓之鸟 D.画饼充饥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A
【分析】动物行为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婴儿吮奶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为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CD.猴子骑车、惊弓之鸟、画饼充饥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2024 武威期末)“少年骑马入咸阳,鹘(gǔ,鹰)似身轻蝶似狂”,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A.马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B.蝴蝶的运动系统由肌肉、骨、关节组成
C.鹘和蝴蝶的飞行都属于学习行为
D.马比蝴蝶学习能力强,学习行为更复杂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D
【分析】(1)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马的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参与,错误。
B、蝴蝶的身体内无骨骼、关节,用翅飞行,错误。
C、鹘和蝴蝶的飞行都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错误。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马比蝴蝶高等,学习能力强,且学习行为更加复杂,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行为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2024春 仙桃校级月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很多生物学道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草和豆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中白居易描绘的母燕育雏是先天性行为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答案】C
【分析】1.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
B.“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中白居易描绘的母燕育雏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正确。
C.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长开花的影响,C错误。
D.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等微生物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表明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2024 新化县期末)如图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中的迷宫示意图及小鼠从迷宫“入口”到“出口”所用时间实验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迷宫路线
B.用一只小鼠做一次实验即可得出准确实验结论
C.不同小鼠在第一次走迷宫时所花的时间一定相等
D.若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可能会减少
【考点】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解答】解: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A错误;
B、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该用多只小鼠做实验。B错误。
C、不同小鼠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第一次走迷宫时所花的时间不一定相等,C错误;
D、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D正确。
故选:D。
【点评】关键知道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13.(2024 双峰县期末)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以下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
B.实验前要把蚂蚁饿饲一段时间
C.小木条的材质、粗细和长短可以不同
D.实验中可以将连接AB的小木头与连接BC的小木头进行交换
【考点】探究蚂蚁的行为(如通讯).
【专题】探究结论;对照实验思想;动物的社会行为.
【答案】C
【分析】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
【解答】解:A.为不影响实验效果,捕获的蚂蚁必需来自同一蚁穴,A正确。
B.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正确。
C.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实验中可以将连接AB的小木头与连接BC的小木头进行交换,可以探究蚂蚁是否依靠分泌物进行通讯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动物的信息交流相关知识。
14.(2024 兴宁市模拟)火蚁具有社会行为,当洪水来临时,它们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下列动物群体中也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土壤中的一群蚯蚓 B.草丛中的一群蚊子
C.池塘中的一群蝌蚪 D.树林中的一群狒狒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社会行为.
【答案】D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解:蚯蚓、蚊子、蝌蚪的群体内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而狒狒的群体内有明显的组织、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还会形成等级,因此具有社会行为。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5.(2024春 萧县期末)4月16日,太空出差半年的三位宇航员,乘坐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历时半年的太空旅行中,航天员向我们展示了有趣的吃播和精彩的太空课堂,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航天特供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请问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 。
(2)航天员的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的  氧气 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  静脉血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动脉血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航天员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肾脏 (填“肾脏”或“膀胱”),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原尿在流经  肾小管 (填“肾小管”或“肾小球”)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等都会被重新吸收。
(4)航天员展示太空课堂的时候,展示精彩现象的行为主要受  神经 系统的控制。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1)小肠
(2)氧气;静脉血;动脉血
(3)肾脏;肾小管
(4)神经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1)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肺后,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4)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航天员展示太空课堂的时候,展示精彩现象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故答案为:(1)小肠
(2)氧气;静脉血;动脉血
(3)肾脏;肾小管
(4)神经
【点评】掌握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