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项培优】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必刷卷北师大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专项培优】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必刷卷北师大版(202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4 18: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培优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4 常宁市三模)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猴子骑自行车
②母鸡孵小鸡
③公鸡绕道取食
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
⑤黑猩猩“钓”食蚂蚁
A.①② B.②④ C.④⑤ D.②③
2.(2024 凤凰县模拟)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雏鸟不会主动觅食,先由亲鸟喂养,再转变为亲鸟搜寻食物、雏鸟啄取,最终雏鸟才能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下列对震旦鸦雀的捕食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C.捕食行为受环境因素影响
D.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3.(2024 成都模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后天学习
B.海豚能算算术的行为,属学习行为
C.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食物,属先天性行为
D.动物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4.(2024 武威三模)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谈虎色变 B.蜘蛛织网 C.老马识途 D.画梅止渴
5.(2024 埇桥区期末)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会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吸引小鱼前来取食,再借机将小鱼捕食”。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依赖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C.形成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可以使绿鹭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6.(2024 双峰县期末)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惊弓之鸟 大雁南飞 B.孔雀开屏 公鸡报晓
C.望梅止渴 老马识途 D.黄牛耕地 蜻蜓点水
7.(2024 普洱期末)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公鸡报晓”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白鼠走迷宫 B.菜青虫啃食白菜
C.大山雀喝牛奶 D.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
8.(2024 益阳开学)澳大利亚的一些野生风头鹦鹉学会了打开路边的垃圾桶,对着里面的厨余垃圾大快朵颐,它们挑挑拣拣,把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而且某些食物可能会损害它们的健康。下列有关野生风头鹦鹉这一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老马识途属于同一类型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C.该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应设法阻止野生凤头鹦鹉打开垃圾桶觅食的行为
9.(2024 宁德期末)下列对“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属于先天性行为 B.与神经调节有关
C.由遗传物质决定 D.由生活经验获得
10.(2024 富平县一模)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各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
B.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
C.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
D.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
11.(2024 雁塔区校级月考)“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生动地描绘出初春时芦苇抽芽与河豚洄游的景象。下列关于芦苇和河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豚洄游行为主要受肌肉组织的调节和控制
B.芦苇发育的起点是种子,河豚发育的起点是鱼卵
C.河豚和芦苇的结构层次都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河豚和芦苇都具有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12.(2024 文昌二模)惊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些动物入冬后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春天天气转暖,春雷声声惊醒蛰伏的动物,称为“惊”。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蛰伏是学习行为
B.蛰伏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C.蛰伏时不消耗能量
D.雷声使动物产生了惊蛰现象
13.(2024 枣庄)关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蕴含的生物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类筑巢属于先天性行为
B.植物的根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C.敲门动作不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2024 宁明县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动物行为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线掉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掉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掉线吊着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然张口吞吃,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它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②③从行为获得途径看,蟾蜍捕食昆虫是    行为。
(2)实验④蟾蜍不再吞吃大野蜂,这是    行为。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
(4)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新的    。
(5)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的。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5.(2024春 肇源县期末)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小鸟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    行为。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   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香蕉的次数    ,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    系统支配,同时运动所需的能量还有赖于消化系统、   系统、   系统等的配合。
期中专项培优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4 常宁市三模)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猴子骑自行车
②母鸡孵小鸡
③公鸡绕道取食
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
⑤黑猩猩“钓”食蚂蚁
A.①② B.②④ C.④⑤ D.②③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类比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①猴子骑自行车、③公鸡绕道取食、⑤黑猩猩“钓”食蚂蚁,这些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都属于学习行为;②母鸡孵小鸡、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这些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②母鸡孵小鸡、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2024 凤凰县模拟)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雏鸟不会主动觅食,先由亲鸟喂养,再转变为亲鸟搜寻食物、雏鸟啄取,最终雏鸟才能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下列对震旦鸦雀的捕食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C.捕食行为受环境因素影响
D.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解答】解:震旦鸦雀雏鸟最终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的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3.(2024 成都模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后天学习
B.海豚能算算术的行为,属学习行为
C.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食物,属先天性行为
D.动物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后天学习,正确;
B、海豚表演的算算术等行为,在海豚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后天性行为,正确;
C、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食物,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因此属后天性学习行为而不是先天性行为,错误;
D、高等动物的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
4.(2024 武威三模)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谈虎色变 B.蜘蛛织网 C.老马识途 D.画梅止渴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猴子骑车等。
【解答】解:“谈虎色变”、“老马识途”、“画梅止渴”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5.(2024 埇桥区期末)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会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吸引小鱼前来取食,再借机将小鱼捕食”。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依赖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C.形成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可以使绿鹭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解:题干中的绿鹭的“钓鱼”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A、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A正确;
B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形成的,B错误;C正确
D、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学习能力,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6.(2024 双峰县期末)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惊弓之鸟 大雁南飞 B.孔雀开屏 公鸡报晓
C.望梅止渴 老马识途 D.黄牛耕地 蜻蜓点水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惊弓之鸟、望梅止渴、老马识途、黄牛耕地,都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公鸡报晓、蜻蜓点水都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7.(2024 普洱期末)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公鸡报晓”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白鼠走迷宫 B.菜青虫啃食白菜
C.大山雀喝牛奶 D.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公鸡报晓”属于先天性行为。
【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小白鼠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而“菜青虫啃食白菜”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与“公鸡报晓”属于同一类型。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8.(2024 益阳开学)澳大利亚的一些野生风头鹦鹉学会了打开路边的垃圾桶,对着里面的厨余垃圾大快朵颐,它们挑挑拣拣,把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而且某些食物可能会损害它们的健康。下列有关野生风头鹦鹉这一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老马识途属于同一类型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C.该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应设法阻止野生凤头鹦鹉打开垃圾桶觅食的行为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C
【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解答】解:A.老马识途和野生风头鹦鹉打开路边的垃圾桶觅食,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A正确。
B.野生风头鹦鹉打开路边的垃圾桶觅食,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C错误。
D.野生风头鹦鹉打开路边的垃圾桶觅食,把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而且某些食物可能会损害它们的健康,所以应设法阻止野生凤头鹦鹉打开垃圾桶觅食的行为,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9.(2024 宁德期末)下列对“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属于先天性行为 B.与神经调节有关
C.由遗传物质决定 D.由生活经验获得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和生活经验无关,D错误,ABC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0.(2024 富平县一模)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各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
B.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
C.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
D.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类比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A
【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A、“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CD、“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会驻足等待”、“马戏团的猴子经过训练后会骑自行车”,都是动物和人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和特点。
11.(2024 雁塔区校级月考)“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生动地描绘出初春时芦苇抽芽与河豚洄游的景象。下列关于芦苇和河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豚洄游行为主要受肌肉组织的调节和控制
B.芦苇发育的起点是种子,河豚发育的起点是鱼卵
C.河豚和芦苇的结构层次都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河豚和芦苇都具有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专题】归纳推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D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A、河豚洄游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故A错误。
B、芦苇和河豚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故B错误。
C、芦苇属于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而河豚属于动物,具有系统这一层次,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C错误。
D、芦苇和河豚都是多细胞生物,都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发育而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2.(2024 文昌二模)惊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些动物入冬后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春天天气转暖,春雷声声惊醒蛰伏的动物,称为“惊”。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蛰伏是学习行为
B.蛰伏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C.蛰伏时不消耗能量
D.雷声使动物产生了惊蛰现象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分析】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解:A、蛰伏是动物﹣出生 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错误。
B、蛰伏是动物对温度等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体现了动物对环境的一一种适应,利于动物生存,B正确。
C、蛰伏时,动物仍然会消耗能量,只是比不蛰伏时消耗的能量少,C错误。
D、春天天气转暖是使动物产生惊蛰现象的主要原因,而不是“雷声”,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适应环境以及动物行为的分类。
13.(2024 枣庄)关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蕴含的生物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类筑巢属于先天性行为
B.植物的根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C.敲门动作不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分布和意义;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2、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
3、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解答】解:A、鸟类筑巢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即它们天生就具有筑巢的本能,不需要学习,A正确。
B、植物的根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这是植物对环境刺激的应激性,属于植物的向水性,B正确。
C、敲门动作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来控制肌肉的运动,C错误。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确实起到支点作用,使得手臂能够灵活地进行敲门的动作,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系统及根的向性相关知识。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2024 宁明县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动物行为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线掉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掉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掉线吊着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然张口吞吃,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它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②③从行为获得途径看,蟾蜍捕食昆虫是  先天性 行为。
(2)实验④蟾蜍不再吞吃大野蜂,这是  学习 行为。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差(或低) 。
(4)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新的  学习行为 。
(5)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先天性行为 的基础上建立的。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1)先天性。
(2)学习。
(3)差(或低)。
(4)学习行为
(5)遗传物质;先天性行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解答】解:(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些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3)实验⑤蟾蜍不能正确区别出大野蜂与盗虻,说明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相反,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低。
(4)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实验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了学习行为.这种行为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好的适应环境。
(5)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故答案为:
(1)先天性。
(2)学习。
(3)差(或低)。
(4)学习行为
(5)遗传物质;先天性行为。
【点评】掌握学习行为与先天性行为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5.(2024春 肇源县期末)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小鸟喂鱼的行为属于  先天性 行为,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  学习 行为。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 学习 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香蕉的次数  多 ,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强 ,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少 。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  神经 系统支配,同时运动所需的能量还有赖于消化系统、 呼吸 系统、 循环 系统等的配合。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专题;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1)先天性;学习;学习
(2)多;强;少
(3)神经;呼吸;循环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解答】解:(1)小鸟喂鱼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大山雀喝牛奶的行为,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2)蚯蚓走迷宫“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比黑猩猩摘取香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多,说明动物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完成,还要神经系统得支配,还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的获取离不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密切配合。
故答案为:
(1)先天性;学习;学习
(2)多;强;少
(3)神经;呼吸;循环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