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任务型教学】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任务型教学】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2 20:40: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课题: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能够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和其他资料,来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学会如何从史料中提取信息,验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3.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大学在知识传播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城市的兴起与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密切相关,而大学的出现则反映了人们对知识和教育的需求。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感受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尊重和欣赏其他文明的成就。
【重难点】
1.重点: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自治,大学的出现和发展。
2.难点:理解中世纪城市自治和大学教育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
学习任务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42—43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历史解释)
2.西欧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的出现有何积极影响?(历史解释)
(1)政治上削弱割据。
(2)经济上保证城市自由自治,维护私有财产,促进经济发展。
3.西欧自由自治城市的局限是: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4.完成46页课后活动2,说说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唯物史观)
(1)经济因素: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剩余增加,商贸发展,人口增长。
(2)政治因素:国王出于削弱封建领主的目的,给予一定支持。
(3)城市居民的努力与抗争的,如最典型的法兰西琅城起义。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1.【唯物史观】(2024·山东菏泽中考·15)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封建庄园的解体
C.基督教会的支持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之后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自治与自由,因此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大学的兴起是在12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封建庄园还没有解体,排除B项;城市兴起与基督教会的支持关系不大,排除C项。
2.【史料实证】(2025·四川成都中考·12)行会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同行业者建立的一种组织。如图是当时部分行会的徽章。这些徽章可以佐证当时
裁缝 酿酒 面包师 铁匠
A.自治城市走向联合 B.手工行业类别多样
C.封君封臣等级森严 D.封建势力急剧衰落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图片“当时部分行会的徽章”和所学知识可知,行会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同行业者建立的一种组织,徽章明确对应裁缝、酿酒、面包师、铁匠等不同手工行业,直接体现了中世纪城市手工业的细分和多样化,徽章的多样性正是这一特征的直观反映,与材料信息契合,故选B项;材料主要展示的是不同手工行业的行会徽章,重点在于手工行业的种类,而非自治城市之间的联合情况,一个城市可以有很多行会,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封建政治等级关系,行会徽章属于城市经济组织标识,二者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封建势力急剧衰落通常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重大变革有关,材料仅仅呈现了部分手工行业行会的徽章,无法佐证封建势力急剧衰落这一情况,排除D项。
3.【历史解释】(2025·四川资阳中考·11)12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
A.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
C.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
【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主教背信收回特权后,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国王特许重新自治,这直接体现了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两种方式,符合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典型史实,故选A项;选项B中,国王恩赐只在结局出现,是起义后的被动结果,并非主要争取方式,且市民选举在材料中未体现,史实上琅城起义是市民自发斗争,排除B项;选项C中,主教背信引发武装冲突,材料无和平谈判迹象,教会(以主教为代表)是反对者而非支持者,排除C项;选项D中,材料只提市民行动,未涉及庄园农民联合,行会抗争虽可能存在于城市但非事件焦点,史实上琅城事件是市民整体运动,排除D项。
4.【历史解释】(2025·江西中考·16)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分。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西欧城市
A.完全摆脱了封建领主控制 B.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C.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在规模上微不足道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中世纪西欧城市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成为新的社会成分,结合史实如意大利城邦通过特许状获得自治管理权,体现其相对自治共同体的本质,故选C项;完全摆脱封建领主控制的说法错误,材料提到自治权增长但史实上城市仍需向领主纳税如英国伦敦缴纳固定税款,排除A项;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观点片面,材料虽提人口贸易小但意在突出自治权,史实城市是手工业商业中心推动经济繁荣,排除B项;规模微不足道的描述非重点,材料强调自治力量被公认,史实如巴黎虽小但政治影响显著,排除D项。
5.【历史解释】(2023·湖北宜昌中考·16)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封闭和狭隘 B.自由和自治 C.衰败和落后 D.割据和独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开始,许多欧洲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自治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所以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自由和自治,故选B项;欧洲中世纪城市并不封闭和狭隘,排除A项;欧洲中世纪城市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并不衰败和落后,排除C项;欧洲中世纪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与领主的控制,所以割据和独立不正确,排除D项。
6.【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2022·山东滨州中考·19)1130年,英王亨利一世给伦敦颁发的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从材料可以看出,特许状的颁布使伦敦市民
A.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 B.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
C.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D.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拥有:任命市长、任命法官的权力,司法审判权,故选A项;城市的自治是相对的自治,排除B项;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与“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不符,排除C项;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
学习任务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43—44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城市的基本居民主要身份是手工工匠和商人。
2.城市发展对阶级的影响是: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城市居民不断分化,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唯物史观)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7.(2024·江苏淮安中考·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道:“他们通常能够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皇家特许状还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材料中的“他们”指
A.古代印度的首陀罗 B.雅典城邦的公民
C.中世纪的城市居民 D.幕府时期的武士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市镇内联合起来……皇家特许状还准许……组织行会’”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许多中世纪的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因此“他们”是中世纪的城市居民,故选C项;古代印度的首陀罗是种姓制度的第四等级,属于被征服者,处于被奴役压迫的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雅典城邦的公民有参与政治的权利,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与题意“特许状”等不符,排除B项;武士阶层是幕府的统治基础,身份并不是商人和工匠,排除D项。
8.【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下列组图反映的探究主题是
图一 中古时期的巴黎缩影 图二 经营谷物和豆类的店铺 图三 佛罗伦萨羊毛行会标志 图四 比利时佛兰德尔市民获得城市自治特许状的情形
A.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B.西欧的庄园制度
C.西欧大学的兴起 D.西欧城市的兴起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如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等。城市为了争取自治和自由,通过同国王或封建主的不断地斗争取得城市自治的“特许状”,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治城市。所以材料组图反映的探究主题是西欧城市的兴起,故选D项;法兰克王国建立于481年,843年分裂成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三个国家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与材料中的图片内容无关,排除A项;西欧庄园兴起于9世纪,庄园主要以农业为主,图片体现的是城市方面,排除B项;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C项。
9.【历史解释】“(在西欧)被城市居民的丰盛礼物所征服的国王,也同意宣誓保障这些权利(即自由或自治权利)……可是他们接受了市民的赠礼和发誓保证公社的权利之后不久,就破坏这些权利……”这段话说明
A.封建国王非常愿意城市获得自由权利
B.城市居民只能通过金钱赎买获得自由
C.城市居民争取自由的道路漫长而曲折
D.西欧国王一般作风败坏生活奢侈腐化
【答案】C
【解析】城市居民争取自由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材料显示国王宣誓保障权利后不久破坏,反映争取过程反复波折,历史中如西欧城市通过赎买或起义获得自治,但常遭封建势力反悔,斗争艰难,故选C项;封建国王非常愿意城市获得自由权利错误,国王被礼物征服才同意宣誓,事后破坏,表明其非真心支持,历史如法王等常压制城市自治,排除A项;城市居民只能通过金钱赎买获得自由片面,材料提到礼物但未说唯一方式,历史中城市也通过武装起义争取自由,如意大利城市公社运动,排除B项;西欧国王一般作风败坏生活奢侈腐化偏离主题,材料焦点是权利破坏而非生活腐化,历史虽有个别奢侈现象,但此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
学习任务三、大学的兴起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44—45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大学的兴起。
2.西欧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有:(唯物史观)
(1)经济上,自由自治城市中经济的发展;
(2)文化上,古希腊古罗马古典著作的传播和阿拉伯文化的传入;
(3)政治上,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4)师生行会或教育机构的努力。
3.选一选:中世纪大学拥有自治地位,其主要体现在:(①②③)
①免赋税特权 ②教育自主权 ③司法特权 ④当官的权利
4.大学课程设置上既有神学,又有法学、算术等与商业紧密相关的课程,这标明大学的课程设置虽然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但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5.完成46页课后活动1。
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
选拔官吏的需要 (×)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10.(2023·湖南岳阳中考·14)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许光亮。这“些许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A.城市的自治 B.庄园的流行 C.大学的兴起 D.教会的统治
【答案】C
【解析】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催生了早期资产阶级,而且城市的自治不属于教育方面,排除A项;庄园的兴起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排除B项;教会的统治属于宗教领域,与“欧洲中世纪教育”不符,排除D项。
11.(2024·江西中考·16)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你可能看到
A.庄园法庭处理内部纠纷 B.学生学习天文知识
C.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 D.师生讨论《进化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大学有基础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所以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天文知识,故选B项;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大学在城市,在大学里看不到庄园法庭处理内部纠纷,排除A项;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所以在大学里看不到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排除C项;《进化论》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与正统教义相违背,所以在大学里师生不能够讨论,且《进化论》是近代的,不是中世纪出现的,排除D项。
12.【唯物史观】(2025·湖北中考·10)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这些大学开设算术、医学、法学、神学等课程,培养实用性人才。这说明大学
A.成为了国家学术研究中心 B.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D.拥有了免赋税特权
【答案】C
【解析】大学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为题干指出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导致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需求大增,大学由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开设算术、医学、法学等实用课程培养人才,这符合当时商业扩张和城市生活对专业技能的迫切需求,故选C项;大学并未成为国家学术研究中心,因材料强调大学培养实用性人才,而中世纪早期大学多由地方力量主导,主要功能是教学而非国家层面的学术研究,排除A项;大学未摆脱神学影响,材料明确提到神学是课程之一,且中世纪大学仍受教会主导,排除B项;大学拥有免赋税特权,题干未涉及此内容,排除D项。
13.【历史解释】(2024·江苏徐州中考·11)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的社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A.推广大众教育 B.都由教会建立 C.推动城市兴起 D.有一定自主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博洛尼亚大学掌握了学校管理权,资深教授掌握了学生成绩评估和学位授予方面的权力,说明中世纪的大学有一定自主权,故选D项;大众教育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逐渐推广的,与中世纪大学无关,排除A项;材料表明博洛尼亚大学是在学生社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都由教会建立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城市兴起推动大学的产生,排除C项。
14.【历史解释】(2024·四川资阳中考·11)1150年巴黎大学初建时,除了宗教以外,如果要从事文艺、哲学、神学和教会法的教学,必须持有教会颁发的许可证。1231年教皇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大学可以制定教师行会章程,大学有权开办学术讲座、发放学位证书等。这说明
A.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B.巴黎大学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C.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D.大学获得绝对的教育自主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要从事……必须持有教会颁发的许可证”“规定巴黎大学可以制定……有权开办学术讲座、发放学位证书等”可知,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大学成为欧洲文化中心,而是基督教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大学获得绝对的教育自主权,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5.(2023·福建中考·19)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A.推动城市兴起 B.关注人的发展 C.摆脱教会控制 D.强化国王权力
【答案】B
【解析】中世纪西欧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大学既关注学科的实用性,又关注人的自身发展,故选B项;题干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与城市兴起无关,排除A项;“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与“摆脱教会控制”无关,排除C项;“强化国王权力”属于政治领域的内容,与“中世纪西欧大学”无关,排除D项。
16.(2023·安徽中考·12)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的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答案】C
【解析】据“13世纪中叶”“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可知,中世纪大学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故选C项;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中叶,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仍然受到基督教会和国王的影响,并未摆脱教会的思想束缚,排除B项;城市居民常用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取得城市的一定的自治权,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5—2026 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课题:第 9 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能够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和其他资料,来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
程,学会如何从史料中提取信息,验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3.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大学在知识传播和文化发展
中的作用,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
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城市的兴起与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密切相关,而大学的出现则反
映了人们对知识和教育的需求。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感受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了
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
也尊重和欣赏其他文明的成就。
【重难点】
1.重点: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自治,大学的出现和发展。
2.难点:理解中世纪城市自治和大学教育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
学兴起的原因。
学习任务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 42—43 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包括
和 。(历史解释)
2.西欧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的出现有何积极影响?(历史解释)
(1)政治上削弱 。
(2)经济上保证城市自由自治,维护私有财产,促进经济发展。
3.西欧自由自治城市的局限是:并不能完全摆脱 和 的控制。
4.完成 46 页课后活动 2,说说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唯物史观)
(1)经济因素: 技术提高,农产品剩余增加, 发展,人口增长。
(2)政治因素:国王出于削弱封建领主的目的,给予一定支持。
(3)城市居民的努力与抗争的,如最典型的法兰西 起义。
第 1 页 共 4 页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1.【唯物史观】(2024·山东菏泽中考·15)10 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
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
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大学的兴起 B.封建庄园的解体
C.基督教会的支持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史料实证】(2025·四川成都中考·12)行会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同行业者建立
的一种组织。如图是当时部分行会的徽章。这些徽章可以佐证当时
裁缝 酿酒 面包师 铁匠
A. 自治城市走向联合 B.手工行业类别多样
C.封君封臣等级森严 D. 封建势力急剧衰落
3.【历史解释】(2025·四川资阳中考·11)12 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
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
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
A. 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
C.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 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
4.【历史解释】(2025·江西中考·16)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微
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分。
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西欧城市
A. 完全摆脱了封建领主控制 B.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C.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 在规模上微不足道
5.【历史解释】(2023·湖北宜昌中考·16)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
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封闭和狭隘 B. 自由和自治 C.衰败和落后 D.割据和独立
6.【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2022·山东滨州中考·19)1130 年,英王亨利一世给伦敦
颁发的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
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
有讼案即审理”。从材料可以看出,特许状的颁布使伦敦市民
A. 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 B.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
C.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D. 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学习任务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 43—44 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第 2 页 共 4 页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城市的基本居民主要身份是手工工匠和 。
2.城市发展对阶级的影响是:逐渐形成了 阶层,城市居民不断分化,出现了早期
的 阶级。(唯物史观)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7.(2024·江苏淮安中考·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道:“他们通常能
够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皇家特
许状还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材料中的“他们”指
A. 古代印度的首陀罗 B.雅典城邦的公民
C.中世纪的城市居民 D. 幕府时期的武士
8.【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下列组图反映的探究主题是
图四 比利时佛兰德
尔市民获得城市自
图一 中古时期的巴黎 图二 经营谷物和豆类 图三 佛罗伦萨羊
治特许状的情形
缩影 的店铺 毛行会标志
A. 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B.西欧的庄园制度
C.西欧大学的兴起 D. 西欧城市的兴起
9.【历史解释】“(在西欧)被城市居民的丰盛礼物所征服的国王,也同意宣誓保障这些
权利(即自由或自治权利)……可是他们接受了市民的赠礼和发誓保证公社的权利之后
不久,就破坏这些权利……”这段话说明
A. 封建国王非常愿意城市获得自由权利 B.城市居民只能通过金钱赎买获得自由
C.城市居民争取自由的道路漫长而曲折 D.西欧国王一般作风败坏生活奢侈腐化
学习任务三、大学的兴起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 44—45 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的兴起。
2.西欧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有:(唯物史观)
(1)经济上,自由自治城市中经济的发展;
(2)文化上,古希腊古罗马 著作的传播和 文化的传入;
(3)政治上,罗马 和 的支持;
(4)师生行会或教育机构的努力。
3.选一选:中世纪大学拥有自治地位,其主要体现在:( )
①免赋税特权 ②教育自主权 ③司法特权 ④当官的权利
第 3 页 共 4 页
4.大学课程设置上既有神学,又有法学、算术等与商业紧密相关的课程,这标明大学的
课程设置虽然仍受 教会的影响,但也反映了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5.完成 46 页课后活动 1。
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 )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 )
选拔官吏的需要 ( )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10.(2023·湖南岳阳中考·14)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许光亮。这
“些许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A. 城市的自治 B. 庄园的流行 C.大学的兴起 D.教会的统治
11.(2024·江西中考·16)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你可能看到
A. 庄园法庭处理内部纠纷 B.学生学习天文知识
C.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 D. 师生讨论《进化论》
12.【唯物史观】(2025·湖北中考·10) 11 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发展,社会对
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这些大学
开设算术、医学、法学、神学等课程,培养实用性人才。这说明大学
A. 成为了国家学术研究中心 B.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D. 拥有了免赋税特权
13.【历史解释】(2024·江苏徐州中考·11)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的社团为基础
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
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A. 推广大众教育 B. 都由教会建立 C.推动城市兴起 D.有一定自主权
14.【历史解释】(2024·四川资阳中考·11)1150 年巴黎大学初建时,除了宗教以外,
如果要从事文艺、哲学、神学和教会法的教学,必须持有教会颁发的许可证。1231 年
教皇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大学可以制定教师行会章程,大学有权开办学术讲座、发放学
位证书等。这说明
A. 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B.巴黎大学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C.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D. 大学获得绝对的教育自主权
15.(2023·福建中考·19)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
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A. 推动城市兴起 B. 关注人的发展 C.摆脱教会控制 D.强化国王权力
16.(2023·安徽中考·12)13 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的对亚里
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
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A. 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 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第 4 页 共 4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课题: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能够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和其他资料,来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学会如何从史料中提取信息,验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3.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大学在知识传播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城市的兴起与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密切相关,而大学的出现则反映了人们对知识和教育的需求。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感受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尊重和欣赏其他文明的成就。
【重难点】
1.重点: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自治,大学的出现和发展。
2.难点:理解中世纪城市自治和大学教育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
学习任务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42—43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包括
和 。(历史解释)
2.西欧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的出现有何积极影响?(历史解释)
(1)政治上削弱 。
(2)经济上保证城市自由自治,维护私有财产,促进经济发展。
3.西欧自由自治城市的局限是:并不能完全摆脱 和 的控制。
4.完成46页课后活动2,说说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唯物史观)
(1)经济因素: 技术提高,农产品剩余增加, 发展,人口增长。
(2)政治因素:国王出于削弱封建领主的目的,给予一定支持。
(3)城市居民的努力与抗争的,如最典型的法兰西 起义。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1.【唯物史观】(2024·山东菏泽中考·15)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封建庄园的解体
C.基督教会的支持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史料实证】(2025·四川成都中考·12)行会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同行业者建立的一种组织。如图是当时部分行会的徽章。这些徽章可以佐证当时
裁缝 酿酒 面包师 铁匠
A.自治城市走向联合 B.手工行业类别多样
C.封君封臣等级森严 D.封建势力急剧衰落
3.【历史解释】(2025·四川资阳中考·11)12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
A.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
C.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
4.【历史解释】(2025·江西中考·16)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分。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西欧城市
A.完全摆脱了封建领主控制 B.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C.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在规模上微不足道
5.【历史解释】(2023·湖北宜昌中考·16)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封闭和狭隘 B.自由和自治 C.衰败和落后 D.割据和独立
6.【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2022·山东滨州中考·19)1130年,英王亨利一世给伦敦颁发的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从材料可以看出,特许状的颁布使伦敦市民
A.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 B.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
C.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D.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学习任务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43—44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城市的基本居民主要身份是手工工匠和 。
2.城市发展对阶级的影响是:逐渐形成了 阶层,城市居民不断分化,出现了早期的 阶级。(唯物史观)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7.(2024·江苏淮安中考·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道:“他们通常能够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皇家特许状还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材料中的“他们”指
A.古代印度的首陀罗 B.雅典城邦的公民
C.中世纪的城市居民 D.幕府时期的武士
8.【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下列组图反映的探究主题是
图一 中古时期的巴黎缩影 图二 经营谷物和豆类的店铺 图三 佛罗伦萨羊毛行会标志 图四 比利时佛兰德尔市民获得城市自治特许状的情形
A.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B.西欧的庄园制度
C.西欧大学的兴起 D.西欧城市的兴起
9.【历史解释】“(在西欧)被城市居民的丰盛礼物所征服的国王,也同意宣誓保障这些权利(即自由或自治权利)……可是他们接受了市民的赠礼和发誓保证公社的权利之后不久,就破坏这些权利……”这段话说明
A.封建国王非常愿意城市获得自由权利 B.城市居民只能通过金钱赎买获得自由
C.城市居民争取自由的道路漫长而曲折 D.西欧国王一般作风败坏生活奢侈腐化
学习任务三、大学的兴起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44—45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的兴起。
2.西欧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有:(唯物史观)
(1)经济上,自由自治城市中经济的发展;
(2)文化上,古希腊古罗马 著作的传播和 文化的传入;
(3)政治上,罗马 和 的支持;
(4)师生行会或教育机构的努力。
3.选一选:中世纪大学拥有自治地位,其主要体现在:( )
①免赋税特权 ②教育自主权 ③司法特权 ④当官的权利
4.大学课程设置上既有神学,又有法学、算术等与商业紧密相关的课程,这标明大学的课程设置虽然仍受 教会的影响,但也反映了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5.完成46页课后活动1。
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 )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 )
选拔官吏的需要 ( )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10.(2023·湖南岳阳中考·14)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许光亮。这“些许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A.城市的自治 B.庄园的流行 C.大学的兴起 D.教会的统治
11.(2024·江西中考·16)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你可能看到
A.庄园法庭处理内部纠纷 B.学生学习天文知识
C.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 D.师生讨论《进化论》
12.【唯物史观】(2025·湖北中考·10)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这些大学开设算术、医学、法学、神学等课程,培养实用性人才。这说明大学
A.成为了国家学术研究中心 B.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D.拥有了免赋税特权
13.【历史解释】(2024·江苏徐州中考·11)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的社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A.推广大众教育 B.都由教会建立 C.推动城市兴起 D.有一定自主权
14.【历史解释】(2024·四川资阳中考·11)1150年巴黎大学初建时,除了宗教以外,如果要从事文艺、哲学、神学和教会法的教学,必须持有教会颁发的许可证。1231年教皇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大学可以制定教师行会章程,大学有权开办学术讲座、发放学位证书等。这说明
A.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B.巴黎大学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C.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D.大学获得绝对的教育自主权
15.(2023·福建中考·19)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A.推动城市兴起 B.关注人的发展 C.摆脱教会控制 D.强化国王权力
16.(2023·安徽中考·12)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的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