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3 06:58:29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5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图排列出了南北朝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顺序,其中与①处王朝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罢黜百家,兴办太学 B.南下灭陈,统一全国
C.政权更迭,动荡不安 D.前期繁盛,后期割据
2.杜佑《通典》中记载:“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路,往来不绝。”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通( )
A.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巩固了唐朝的统治 D.维护了隋朝的社会秩序
3.如下为“隋炀帝统治时期使用民力的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名称 营建东都 开凿运河 修筑长城 远征辽东 巡游江南
数量(万人) 每月200 380 20 300 40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4.《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根据材料,以下选项不能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是( )
A.重视农业发展 B.任用贤才 C.虚心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
5.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结论,是初中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下面各项中,属于结论的是( )
A.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B.大臣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
C.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盛世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D.唐玄宗即位以后,重用姚崇、宋璟为相
6.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对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政治措施的整理。联系这三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局面,该图示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唐太宗时期 武则天时期 唐玄宗时期
政治措施 完善三省六部制 创立殿试制度 改革税制和兵制
A.民族关系的和睦 B.选官制度的调整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制度的创新发展
7.中国古代诗歌作为文学的瑰宝,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情感和艺术追求,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下面诗歌反映唐朝经济繁荣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8.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唐高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D.唐玄宗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9.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
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 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手工业注重(  )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互鉴
C.封闭与守旧 D.包容与开放
10.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图所示农具对
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有利多种经营 B.便利防洪灌溉
C.促进育秧移栽 D.适于精耕细作
11.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描写其建筑布局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
A.唐长安城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大都
12.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试卷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由此可见,唐蕃和亲( )
A.稳定了西北地区边疆局势 B.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使西藏正式接受中央管辖 D.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13.《新唐书 突厥传》载:“帝(唐太宗)曰:‘朕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
A.民族政策以武力威慑为主 B.秉持平等包容的民族理念
C.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民族管理机构的设置完善
14.天宝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10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材料旨在说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 )
A.天宝年间朝政日趋腐败 B.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C.玄宗后期边疆形势紧张 D.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15.他是中医医德规范的制定人,被后世尊为“药王”。“他”的主要成就是( )
A.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 B.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
C.编著《千金方》 D.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1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宋太祖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
A.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17.著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老大乔峰是契丹人,老二虚竹娶了西夏的公主,老三段誉是大理人。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最显著的特征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一国家的巩固
18.苏辙《栾城集》中道: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宋辽之间解决了严重的民族矛盾
C.北方生产落后无力实现国家统一 D.南方爱好和平不愿战争完成统一
19.《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句反映了(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得以开发 B.统治阶级不思故土,偏安江南一隅
C.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胡汉观念淡薄 D.城市功能格局完备,建筑技艺高超
20.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
A. B. C. D.
21.有学者认为,通过自称“中国”、文化认同、自居正统等不同层次的“中国”认同,元朝实现了“天下一家”多民族中国的统一,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正统王朝。该学者意在强调元朝(  )
A.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B.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创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22.右面图示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民族交融进一加强
C.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D.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23.这个王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超越汉朝和唐朝。为了治理辽阔疆域,它( )
A.实施三省六部制 B.设置郡县
C.派文臣担任知州 D.开创行省制度
24.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时期,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屋宇雄社,门面广问,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闭见。”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 )
A.开封城内市坊分明 B.瓦子遍布生活便利
C.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D.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25.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这一趋向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宋代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小麦产量在宋朝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棉花种植由广东和福建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7分,28题9分,共25分)
26.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9分)
活动一
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辽 10世纪初 上京 ① 耶律阿保机
北宋 960年 ② 汉族 赵匡胤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兴庆 ③ 元昊
金 1115年 会宁 女真族 ④
活动二 朝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 雪》
诗歌二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活动一是小明同学收集并制作的一个表格,请你完成上面所缺内容。(4分)
①    ②    ③    ④    。
(2)诗歌一提到了五位帝王,写出与宋元时期有关的两位帝王。(不能抄袭诗句)(2分)
(3)诗歌二中“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一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各举一例说明南宋与金的关系。(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唐太宗总结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真切地认识到国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的道理。他鼓励臣下指陈君主过失,开怀纳谏。他懂得澄清吏治的重要性,注意精兵简政,重视刺史、县令等的人选,使得贞观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因为宋太祖吸取了五代十国藩镇割据、武人乱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教训,采取赵普的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种做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巩固了统治,但也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问题,在对外战争中,不能取得优势。
——摘编自陈二力《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与文官政治的形成》
材料三: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此后,他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思想。其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背景,并分析重文轻武政策给北宋带来的消极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并指出这些措施的作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关国家治理的启示。(1分)
28.隋唐宋元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达的时期。某校七年级(1)班以“隋唐宋元社会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9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一:
【经济发展】
材料二:
【民族关系】
材料三:
(1)材料一的图一反映的是隋唐的哪一政治制度?依据图二文字,指出北宋中央官制的显著特点。图三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3分)
(2)写出材料二中图四所示唐朝出现的新农具的名称。图五所示的是“交子”,它出现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地区?(3分)
(3)材料三中图六的①处是唐朝设置的哪一管理机构?元朝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治理,请依据材料三中图七的文字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朝在今台湾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2分)
(4)依据材料三中图八的内容,说出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1分)七下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5 BBBAC 6-10 DBBAD 11-15 ABBDC 16-20 BBABA 21-25 CCDD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7分,28题9分,共25分)
26.(1)①契丹族;②东京(开封);③党项族;④完颜阿骨打。(4分)
(2)赵匡胤、铁木真。(2分)
(3)女真族;岳飞抗金,宋金和议。(3分)
27.(1)思想:以民为本;虚心纳谏;重视吏治。(任答一点即可)
史称:“贞观之治”。(2分)
(2)背景:宋太祖吸取五代时期的政治教训;(意思相近即可)
消极影响:造成北宋军队战斗力减弱,使北宋在对外战争中不能取得优势。(2分)
(3)历史功绩: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建立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任答一点即可)
作用: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2分)
(4)要坚持以民为本,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要善于总结历史教训,同时注意不要矫枉过正;要加强制度建设,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先进治理经验等。(1分)
28.(1)隋唐制度:三省六部制。
显著特点:削弱相权。
制度:元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分)
(2)农具名称:曲辕犁。
时期:北宋时期。地区:四川地区。(3分)
(3)管理机构:安西都护府。
今台湾地区所设机构:设置澎湖巡检司(2分)
(4)阶段特征: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民族政权并立。(说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