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1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1(原卷版+解析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1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1(原卷版+解析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3 19:04:3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统编版九上语文阶段性检测(新考向)
九上语文第1单元检测卷01
范围:1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现代诗歌朗诵”学习活动,小雪和小丽特邀你参与。
1.(2分)小雪的学习从朗读《我爱这土地》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D)
A.小雪注意到易错字的读音,她这样读:嘶哑(yǎ)汹(xiōnɡ)涌腐烂(làn)
B.小雪觉得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朗诵时应该以稍慢的语速、低沉的声调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C.小雪为了表现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她决定将“温柔”“黎明”“深沉”等词语重音轻读。
D.小雪认为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应这样划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D.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应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2分)小丽写了个“尧”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分外妖娆 B.余音绕梁
C.不屈不挠 D.家喻户晓
3.(2分)小雪希望在结束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提出倡议,总结收获,但对联中的
“传”和“扬”还需斟酌,请你将这两个字还原到下面的对联中。
上联: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遒,听经典诗歌传华夏。
下联:正心,立志,逐梦;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扬神州!
4.(3分)小丽在阅读报刊时发现下列句子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报刊文章写道:诗歌真正的力量在于对读诗者灵魂的熏染,给人以精神上的修养,给灵魂以港湾。
应将“熏染”改为“熏陶”。
②某报刊文章写道:在当今社会,老师和学生之间天伦之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应将“天伦之乐”改为“和睦相处”。
③某报刊文章写道:聆听他的朗诵,我思想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应将“呼啸”改为“沸腾”。
5.(3分)请你为“现代诗歌朗诵”学习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并说说这样拟写的理由。
(示例)宣传语:诵读经典诗歌,传承华夏文明。
理由:此宣传语采用对偶的形式,指出诵读诗歌的重要意义;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记忆犹新。
6.(8分)小雪以“思乡念亲”为题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
露从今夜白,①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③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
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⑤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夕阳西下,⑥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⑦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登斯楼也,则有⑧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②,平海③夕漫漫。
【注释】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②迷津欲有问: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③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宏图。
7.(2分)此诗首联以兴开首,借“雁”引起客居思归之情;颔联一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
8.(2分)尾联运用典故,以景结情,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前途的迷茫都寄寓在茫茫的黄昏江景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B)?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乙】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谟,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请为邠城守。署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因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
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C)!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哉!”
(选自《邠州建学记》)
【注释】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bǐ):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乙文参考译文】
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决定枢密院、中书二府大政,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诏书命令天下州县兴建学堂,使每年推举的士人全部出自这里。
第二年春天,我担任邠州知州。到衙门上任第三天,拜谒了孔夫子庙,通守太常博士王稷告诉我说:“奉圣旨兴建学堂,才俊从诸位士子中产生,已经齐备了。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读书人无安身之处。”于是商议另行选择在州府的东南角。地势高光线明的地方用来建学堂,连同孔夫子庙一块迁移到这儿。第二年夏天,建学堂的工程宣告完毕。
扩大庙的尺度,这是推重师礼;扩大学宫,这是优待生员。在大堂谈论经书,在书库珍藏书籍。长廊迂回曲折,环绕学舍四周,总计一百四十个柱子。宽广的厦房高高的窗户,置身其中感觉光线明亮。众位学子高高兴兴,来到(这里)如同回到家中。(学子们)都说:“我们这些人居住在后稷、公刘创业的地方,沐浴唐
尧、虞舜、夏商周三王的醇厚风俗,岂不是我圣君的赐福,我文道的盛大节日吗?怎么敢不铭记于心,来树立其厚德大业啊!”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 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 吾谁与归 ③(填序号)
联想词语法 今夫子庙隘甚 狭小
课内迁移法 增其庙度 扩大
结合语境法 广厦高轩,处之显明 窗户
10.(2分)请将“欤”“哉”“耶”三个词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哉)B.(耶)C.(欤)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3.(2分)请用【甲】文中的一句话评价【乙】文中范仲淹的所作所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2分)康熙帝曾为范仲淹题写“济世良相”的匾额,其实无论官任何职,范仲淹都始终怀抱济世之志,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他的“济世”体现在哪些地方。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②认识到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主张兴办学堂,为国家培育人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周德睿
①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②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③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④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⑤“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激荡家国情怀,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2分)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家国情怀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
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年轻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C.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D.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只要激荡家国情怀,定能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解析】A.“内化于行、外化于心”应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C.“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错,原文为“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D.“当代青年激荡家国情怀,定能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错,根据原文“当代青年”除了“激荡的情怀”外,还需要“厚积薄发、久久为功”。
16.(2分)开头引用艾青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对“家国情怀”的阐释,进而提出“当代青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的论点;引用诗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7.(3分)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第③段首先提出分论点“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接着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话,列举西藏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例诠释爱国情感要看个人为国家的奉献;最后得出“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世杰
①母亲说,看看你这双手脏的,真该去大河里洗它一河水!我顶嘴道,把一河水洗脏了怎么办?母亲说,莫说你这双手,就是千万双手,也洗不脏一条大河,大河会自己洗自己的。
②多年后的那个早晨,我才确认母亲的话堪称真理。
③春夏之交,原应温润恰好,孰料今春雨水多,连绵近月。昨夜下雨,打雷扯闪,我没睡好,有梦:大江涨水,一派浑黄。先读了会儿老杜,《夏夜叹》中的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倒蛮应景,怎么笔锋一转,又吟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呢?没想明
白,放下书,抄起伞,去江边。
④江水浩荡,真涨水了,倒没浑。在我眼里,每个去江边者,都是去浣洗自己的,洗眼,洗面,洗肺,洗心,而大江依然。清早的江天,没有雾气,通透洁净,青山,流水,有着丽人浴后的清丽。有人立在江边,定定做个观者。一把撑开的红伞,一个面向江流的女士,古典到仿若为清绿的江流,配了朵如花淡红静静开放。情调这东西怪,浓一分淡一分都会错。而眼前这幅清流红伞图,便如天赐。只不知那个人,是在洗什么呢?
⑤继续走,又飘起了雾雨,像浴室的热气蒸腾。对岸青山顿时隐去了山尖。靠这边,一位钓者独自在江边,手一扬,将一线钓钩甩出好远。钓鱼是有瘾的。瘾不在鱼,在独对江流,默默的一场对峙、较量,无锣鼓敲击,无吆喝,胜负都在一念间,考人得很。如此,他是在以那番淡定,洗却世事的嚣烦么?
⑥再往上游走,雨大了。这时的长江,活脱莲蓬头哗哗水流下的浴者,享受。步道上已不见人。不舍这般清寂,忙往江滨大树下走,想找个石凳坐一会儿,也避避雨。那棵栾树好大,护住了一方世界,到底没护住几条石凳,湿得没法坐。大树能挡挡小雨,挡不住大雨。如今城市都娇贵,一场雨,弄不好就打得道途阻断,花枝失色。而我竟以为,石凳还会有干处可坐,傻不傻!
⑦转身,有两个人朝这边走来,各撑一把伞,时而聚拢说话,时而分开并行。当两个身影从步道栏杆黑白电影胶片似的光影中拂过时,闪闪烁烁的韵味,如同旧时影像。他们脚下,干干净净的步道映着红光,没一片落叶,没一团泥土。偶有一小汪积水,他们竟故意去踩,水便轻轻溅开,一时纷纭如春花绽放。间或,他们又俯身护栏,朝江心眺望——也是在看那道江流吧?
⑧待雨稍小些,我从大树下起身,沿江往回走。那年轻钓者,早已披件深绿雨披,跟江流的颜色更谐调了些,只不知他鱼钓得怎样了。那位观者居然还是没动,细看竟是位男士,如此,他的红雨伞,与江水与他就都不搭了——他是来洗眼的么?
⑨往回走到一半,见一艘运汽车的灰白驳船,正打大桥下驶过,五层,如一幢威武大楼。有船员在拖洗甲板,为的是不弄脏大江么?这黄金水道,没一天不繁
忙。正想拍幅照片,就见步道上,几个穿橘黄雨衣的环卫工,骑着三轮车回环卫管理站了。他们脚带泥泞,车兜里尽是断枝落叶,想必都是昨夜雷雨的杰作。又想起流离中的老杜写于大旱时那首《夏夜叹》,这才明白,无论月夜还是雨天,无论守边战士还是船员、环卫工人,人们对洁净的渴望恰如眼前繁忙的江水,流淌千年,亘古不变。
⑩这时,先前那两位行者又走回来了,双肩包宽檐帽,像旅游者。他们指着大江说:“干净!”那两个字一下划亮了我思绪的暗夜。是啊,这一早上,我看见的一切都是干净的。而这一切的干净,都有赖江水的干净。
这样的雨天,因昨夜下得透澈淋漓,雨雾散尽,便通透清丽。大片大片的
云,在头顶飞快飘移,偶有一束光,柔柔照到这里,照到那里,叫人有一惊一乍的欢喜。我是在大江上游待过的,人们为这条大江的洁净付出的牺牲,我皆了然。经过大坝的澄积,江水依然淡绿着,加之天光云影的闪烁不定,对岸山影的浓淡不
一,甚或江底礁石沙堆的高低变幻,那一江青绿流水,颜色和反光也是不定的,却自个儿调适着,或平匀或翻卷,或澄明或雅淡。于是大片大片深浅不一的江水,一如画家笔下的大块面色彩,在雨中静静流着。雨线将雨脚密集地扎在江面,似有千万绣工,在星星点点地刺绣,那无规则的粗粝质感,让一条江流,像一匹无限长的淡绿色亚麻布,自个儿浣洗着,尔后一直铺向远方——那样的江流,无论观者、钓者和行者,都该看到了的。
一条浩荡的大江,因了自身的巨大包容,及不停地浣洗,就难有污浊不堪的时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动也。”人工的清洁固然必要,但江河若自己停滞了,又有何用?大自然与人世最大的不同,就在大自然从来都有一种隐秘甚至神奇的自洁能力。即便夏日洪水猛烈,它也让重浊顽劣的泥沙沉底,把浮荡的朽枝败叶抛到岸边,更靠着自己不息的流动,不停地浣洗自己。孟德斯鸠有谓:“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当人与世事跟江流一样,都不停地浣洗自己时,江流的清碧就更有指望了。钓者、观者和行者,包括我那天享用的那份干净,都是那些干干净净的心。
如是,那个初夏之晨,我也算到江边洗过心了。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8.(2分)根据你的理解,给散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示例:江流在不停地浣洗自己(意近即可)
19.(2分)请仿照第④段,为第⑤段、第⑦段的画面命名。
段落 第④段 第⑤段 第⑦段
人物 观者 钓者 行者
画面 清流红伞图 (1)雾雨钓钩图 (2)步道光影图
20.(2分)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我”在那个早晨“确认母亲的话堪称真理”?
①“我”看到去江边者在洗眼、洗面、洗肺、洗心,洗却世事嚣烦,而大江依然;②这一天早上“我”在江边看到的一切都是干净的,这有赖江水的干净;③大江有巨大包容,且永不停滞,让“我”看到了它的自洁能力;④“我”确实也在江边洗心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1.(3分)小雪和小丽对文中的“雨”有不同的看法。请帮助小丽补充理由。
①内容上:交代前往江边的时令、季节、天气,渲染烟雨朦胧的意境,表现雨后江景的通透洁净;②情感上:借雨势变化表现时间推移,突出“我”流连忘返;③结构上:紧扣“洗”字,引出后文关于“洗心”的思考和感悟。
22.(3分)“一条浩荡的大江,因了自身的巨大包容,及不停地浣洗,就难有污浊不堪的时候。”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①我们要对大自然保持推崇和敬畏;②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跟江流一样浣洗自己,远离世事嚣烦,保持内心干净;③人要不断地审视自我、洗刷灵魂,这样才能走向澄净完美。(言之有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3—26题。
吹号者(节选)
在震撼天地的冲杀声里,/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我们的吹号者/以生命所给予他的鼓舞,/一面奔跑,一面吹出了那/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在死亡之前决不中止的冲锋号,/那声音高过了一切,/又比一切都美丽,/……/他被一颗旋转过他的心胸的子弹打中
了!/他寂然地倒下去/没有一个人曾看见他倒下去,/他倒在那直到最后一刻/都深深地爱着的土地上,/然而,他的手/却依然紧紧地握着那号角;/……/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
(选自《艾青诗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今天,我碰到一个小号兵。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头戴褪色的灰色帽,帽徽虽然有些暗淡,但在这帽下的号兵却毫不暗淡!他有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眼睛。
我初想:他一定很想家!但通过和他一番交谈,我立刻就明白:他不只是妈妈的孩子,更是一个老练的红军。
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红军。
“四年!”我不大相信地惊喊道,“那么,你加入红军时一定是十一岁?你参加长征了吗?”“是的,”他带着稚气而骄傲的神情回答道,“我当了四年红军了。”
“长征很艰苦吧?”我冒昧地问。
“不苦,不苦。跟同志们在一起,一点儿都不苦。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总去想事情苦不苦,我们只想完成当前的任务。如果需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需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艾青诗选》和《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3.(2分)人物猜一猜
两篇选文中的“他”有着相似的身份,猜一猜《红星照耀中国》选段中的“他”是什么人?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他”是吹号者,象征着为了民族事业而敢为人先、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勇士和奉献者。 “他”是小号兵,是红军长征队伍中 的少年先锋队员。
24.(2分)形象探一探
两篇选文都刻画了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吹号者》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这首诗通过对吹号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小号兵精神抖擞,自信乐观,不畏艰难困苦,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25.(2分)语言品一品
阅读文学作品,要注重品味形象生动、含义丰富的语言。请你品析《吹号者》中画线诗句的含义。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 响……”,说明即使吹号者牺牲了,他 的精神也会鼓舞和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 人,不畏牺牲,奋力前行。 “帽徽虽然有些暗淡,但在这帽下的号兵却毫不暗淡!”第一个“暗淡”指红五星陈旧了,没有光泽。第二个“暗淡”指脸色不好,情绪低落,心情沮丧。
26.(2分)情感析一析
两篇选文都隐含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选段中对小号兵的外貌描写,简析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诗人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吹号者的崇高敬意和对英勇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作者通过对小号兵的外貌描写,表现了对这位小红军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7.(5分)青春是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回首两年多的初中生活,总会有些感慨,少年情怀总是诗,请以“致青春”为题写一首小诗。(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
致青春
青春,从出发以后,便注定了奋斗的无常;
青春,从经过以后,便知道了风雨兼程;
青春,从奋斗以后,便得到了绚丽辉煌。
看,跳动的火焰,正是青春的燃烧,我的世界没有荒芜。
听,欢跃的脚步,正是追逐梦想的音量,我的青春没有虚度。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任务二: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表现青春,你会选择哪一个?请围绕这个词语,描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要求:点面结合,描写生动,150字左右。
示例:我选“拼搏”一词。
场景描写:激烈的400米跑步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的参赛选手是薛梦楠。随着发令枪“砰”的一声响,各位选手们如脱缰的马向前飞奔出去。薛梦楠不愧为“飞毛腿”,一直遥遥领先,可是第二圈时,薛梦楠体力不如第一圈了,这时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与薛梦楠僵持不下,同学们都拼命地呐喊着:“加油!加油!”听到我们的加油声,薛梦楠奋力向前跑去,把那位选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取得了组冠军。
28.(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青春,一场盛世的繁华,愿不倾城,不倾国,只倾我所有。请以“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青春的我们,哭过,笑过,爱过,怨过,累过,拼搏过,努力
过……让我们在那青春的小船上,许下我们永恒不变的誓言。请将“我的青春很”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青春是那蓬勃有力的一跳,青春是摔倒之后忍痛跑完的全程,青春是领奖台上的灿烂一笑,青春是失败后站起来再努力的勇气。青春,洋溢激情;青春,点燃希望。正值青春的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怀?正值青春的你有怎样的思索和收获?正值青春的你怎样让自己在最宝贵的年华做最好的自己?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统编版九上语文阶段性检测(新考向)
九上语文第1单元检测卷01
范围:1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现代诗歌朗诵”学习活动,小雪和小丽特邀你参与。
1.(2分)小雪的学习从朗读《我爱这土地》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D)
A.小雪注意到易错字的读音,她这样读:嘶哑(yǎ)汹(xiōnɡ)涌腐烂(làn)
B.小雪觉得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朗诵时应该以稍慢的语速、低沉的声调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C.小雪为了表现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她决定将“温柔”“黎明”“深沉”等词语重音轻读。
D.小雪认为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应这样划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D.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应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2分)小丽写了个“尧”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分外妖娆 B.余音绕梁
C.不屈不挠 D.家喻户晓
3.(2分)小雪希望在结束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提出倡议,总结收获,但对联中的
“传”和“扬”还需斟酌,请你将这两个字还原到下面的对联中。
上联: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遒,听经典诗歌传华夏。
下联:正心,立志,逐梦;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扬神州!
4.(3分)小丽在阅读报刊时发现下列句子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报刊文章写道:诗歌真正的力量在于对读诗者灵魂的熏染,给人以精神上的修养,给灵魂以港湾。
应将“熏染”改为“熏陶”。
②某报刊文章写道:在当今社会,老师和学生之间天伦之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应将“天伦之乐”改为“和睦相处”。
③某报刊文章写道:聆听他的朗诵,我思想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应将“呼啸”改为“沸腾”。
5.(3分)请你为“现代诗歌朗诵”学习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并说说这样拟写的理由。
(示例)宣传语:诵读经典诗歌,传承华夏文明。
理由:此宣传语采用对偶的形式,指出诵读诗歌的重要意义;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记忆犹新。
6.(8分)小雪以“思乡念亲”为题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
露从今夜白,①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③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
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⑤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夕阳西下,⑥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⑦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登斯楼也,则有⑧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②,平海③夕漫漫。
【注释】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②迷津欲有问: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③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宏图。
7.(2分)此诗首联以兴开首,借“雁”引起客居思归之情;颔联一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
8.(2分)尾联运用典故,以景结情,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前途的迷茫都寄寓在茫茫的黄昏江景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B)?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乙】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谟,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请为邠城守。署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因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
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C)!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哉!”
(选自《邠州建学记》)
【注释】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bǐ):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乙文参考译文】
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决定枢密院、中书二府大政,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诏书命令天下州县兴建学堂,使每年推举的士人全部出自这里。
第二年春天,我担任邠州知州。到衙门上任第三天,拜谒了孔夫子庙,通守太常博士王稷告诉我说:“奉圣旨兴建学堂,才俊从诸位士子中产生,已经齐备了。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读书人无安身之处。”于是商议另行选择在州府的东南角。地势高光线明的地方用来建学堂,连同孔夫子庙一块迁移到这儿。第二年夏天,建学堂的工程宣告完毕。
扩大庙的尺度,这是推重师礼;扩大学宫,这是优待生员。在大堂谈论经书,在书库珍藏书籍。长廊迂回曲折,环绕学舍四周,总计一百四十个柱子。宽广的厦房高高的窗户,置身其中感觉光线明亮。众位学子高高兴兴,来到(这里)如同回到家中。(学子们)都说:“我们这些人居住在后稷、公刘创业的地方,沐浴唐
尧、虞舜、夏商周三王的醇厚风俗,岂不是我圣君的赐福,我文道的盛大节日吗?怎么敢不铭记于心,来树立其厚德大业啊!”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 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 吾谁与归 ③(填序号)
联想词语法 今夫子庙隘甚 狭小
课内迁移法 增其庙度 扩大
结合语境法 广厦高轩,处之显明 窗户
10.(2分)请将“欤”“哉”“耶”三个词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哉)B.(耶)C.(欤)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3.(2分)请用【甲】文中的一句话评价【乙】文中范仲淹的所作所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2分)康熙帝曾为范仲淹题写“济世良相”的匾额,其实无论官任何职,范仲淹都始终怀抱济世之志,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他的“济世”体现在哪些地方。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②认识到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主张兴办学堂,为国家培育人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周德睿
①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②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③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④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⑤“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激荡家国情怀,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2分)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家国情怀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
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年轻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C.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D.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只要激荡家国情怀,定能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解析】A.“内化于行、外化于心”应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C.“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错,原文为“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D.“当代青年激荡家国情怀,定能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错,根据原文“当代青年”除了“激荡的情怀”外,还需要“厚积薄发、久久为功”。
16.(2分)开头引用艾青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对“家国情怀”的阐释,进而提出“当代青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的论点;引用诗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7.(3分)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第③段首先提出分论点“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接着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话,列举西藏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例诠释爱国情感要看个人为国家的奉献;最后得出“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世杰
①母亲说,看看你这双手脏的,真该去大河里洗它一河水!我顶嘴道,把一河水洗脏了怎么办?母亲说,莫说你这双手,就是千万双手,也洗不脏一条大河,大河会自己洗自己的。
②多年后的那个早晨,我才确认母亲的话堪称真理。
③春夏之交,原应温润恰好,孰料今春雨水多,连绵近月。昨夜下雨,打雷扯闪,我没睡好,有梦:大江涨水,一派浑黄。先读了会儿老杜,《夏夜叹》中的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倒蛮应景,怎么笔锋一转,又吟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呢?没想明
白,放下书,抄起伞,去江边。
④江水浩荡,真涨水了,倒没浑。在我眼里,每个去江边者,都是去浣洗自己的,洗眼,洗面,洗肺,洗心,而大江依然。清早的江天,没有雾气,通透洁净,青山,流水,有着丽人浴后的清丽。有人立在江边,定定做个观者。一把撑开的红伞,一个面向江流的女士,古典到仿若为清绿的江流,配了朵如花淡红静静开放。情调这东西怪,浓一分淡一分都会错。而眼前这幅清流红伞图,便如天赐。只不知那个人,是在洗什么呢?
⑤继续走,又飘起了雾雨,像浴室的热气蒸腾。对岸青山顿时隐去了山尖。靠这边,一位钓者独自在江边,手一扬,将一线钓钩甩出好远。钓鱼是有瘾的。瘾不在鱼,在独对江流,默默的一场对峙、较量,无锣鼓敲击,无吆喝,胜负都在一念间,考人得很。如此,他是在以那番淡定,洗却世事的嚣烦么?
⑥再往上游走,雨大了。这时的长江,活脱莲蓬头哗哗水流下的浴者,享受。步道上已不见人。不舍这般清寂,忙往江滨大树下走,想找个石凳坐一会儿,也避避雨。那棵栾树好大,护住了一方世界,到底没护住几条石凳,湿得没法坐。大树能挡挡小雨,挡不住大雨。如今城市都娇贵,一场雨,弄不好就打得道途阻断,花枝失色。而我竟以为,石凳还会有干处可坐,傻不傻!
⑦转身,有两个人朝这边走来,各撑一把伞,时而聚拢说话,时而分开并行。当两个身影从步道栏杆黑白电影胶片似的光影中拂过时,闪闪烁烁的韵味,如同旧时影像。他们脚下,干干净净的步道映着红光,没一片落叶,没一团泥土。偶有一小汪积水,他们竟故意去踩,水便轻轻溅开,一时纷纭如春花绽放。间或,他们又俯身护栏,朝江心眺望——也是在看那道江流吧?
⑧待雨稍小些,我从大树下起身,沿江往回走。那年轻钓者,早已披件深绿雨披,跟江流的颜色更谐调了些,只不知他鱼钓得怎样了。那位观者居然还是没动,细看竟是位男士,如此,他的红雨伞,与江水与他就都不搭了——他是来洗眼的么?
⑨往回走到一半,见一艘运汽车的灰白驳船,正打大桥下驶过,五层,如一幢威武大楼。有船员在拖洗甲板,为的是不弄脏大江么?这黄金水道,没一天不繁
忙。正想拍幅照片,就见步道上,几个穿橘黄雨衣的环卫工,骑着三轮车回环卫管理站了。他们脚带泥泞,车兜里尽是断枝落叶,想必都是昨夜雷雨的杰作。又想起流离中的老杜写于大旱时那首《夏夜叹》,这才明白,无论月夜还是雨天,无论守边战士还是船员、环卫工人,人们对洁净的渴望恰如眼前繁忙的江水,流淌千年,亘古不变。
⑩这时,先前那两位行者又走回来了,双肩包宽檐帽,像旅游者。他们指着大江说:“干净!”那两个字一下划亮了我思绪的暗夜。是啊,这一早上,我看见的一切都是干净的。而这一切的干净,都有赖江水的干净。
这样的雨天,因昨夜下得透澈淋漓,雨雾散尽,便通透清丽。大片大片的
云,在头顶飞快飘移,偶有一束光,柔柔照到这里,照到那里,叫人有一惊一乍的欢喜。我是在大江上游待过的,人们为这条大江的洁净付出的牺牲,我皆了然。经过大坝的澄积,江水依然淡绿着,加之天光云影的闪烁不定,对岸山影的浓淡不
一,甚或江底礁石沙堆的高低变幻,那一江青绿流水,颜色和反光也是不定的,却自个儿调适着,或平匀或翻卷,或澄明或雅淡。于是大片大片深浅不一的江水,一如画家笔下的大块面色彩,在雨中静静流着。雨线将雨脚密集地扎在江面,似有千万绣工,在星星点点地刺绣,那无规则的粗粝质感,让一条江流,像一匹无限长的淡绿色亚麻布,自个儿浣洗着,尔后一直铺向远方——那样的江流,无论观者、钓者和行者,都该看到了的。
一条浩荡的大江,因了自身的巨大包容,及不停地浣洗,就难有污浊不堪的时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动也。”人工的清洁固然必要,但江河若自己停滞了,又有何用?大自然与人世最大的不同,就在大自然从来都有一种隐秘甚至神奇的自洁能力。即便夏日洪水猛烈,它也让重浊顽劣的泥沙沉底,把浮荡的朽枝败叶抛到岸边,更靠着自己不息的流动,不停地浣洗自己。孟德斯鸠有谓:“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当人与世事跟江流一样,都不停地浣洗自己时,江流的清碧就更有指望了。钓者、观者和行者,包括我那天享用的那份干净,都是那些干干净净的心。
如是,那个初夏之晨,我也算到江边洗过心了。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8.(2分)根据你的理解,给散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示例:江流在不停地浣洗自己(意近即可)
19.(2分)请仿照第④段,为第⑤段、第⑦段的画面命名。
段落 第④段 第⑤段 第⑦段
人物 观者 钓者 行者
画面 清流红伞图 (1)雾雨钓钩图 (2)步道光影图
20.(2分)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我”在那个早晨“确认母亲的话堪称真理”?
①“我”看到去江边者在洗眼、洗面、洗肺、洗心,洗却世事嚣烦,而大江依然;②这一天早上“我”在江边看到的一切都是干净的,这有赖江水的干净;③大江有巨大包容,且永不停滞,让“我”看到了它的自洁能力;④“我”确实也在江边洗心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1.(3分)小雪和小丽对文中的“雨”有不同的看法。请帮助小丽补充理由。
①内容上:交代前往江边的时令、季节、天气,渲染烟雨朦胧的意境,表现雨后江景的通透洁净;②情感上:借雨势变化表现时间推移,突出“我”流连忘返;③结构上:紧扣“洗”字,引出后文关于“洗心”的思考和感悟。
22.(3分)“一条浩荡的大江,因了自身的巨大包容,及不停地浣洗,就难有污浊不堪的时候。”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①我们要对大自然保持推崇和敬畏;②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跟江流一样浣洗自己,远离世事嚣烦,保持内心干净;③人要不断地审视自我、洗刷灵魂,这样才能走向澄净完美。(言之有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3—26题。
吹号者(节选)
在震撼天地的冲杀声里,/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我们的吹号者/以生命所给予他的鼓舞,/一面奔跑,一面吹出了那/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在死亡之前决不中止的冲锋号,/那声音高过了一切,/又比一切都美丽,/……/他被一颗旋转过他的心胸的子弹打中
了!/他寂然地倒下去/没有一个人曾看见他倒下去,/他倒在那直到最后一刻/都深深地爱着的土地上,/然而,他的手/却依然紧紧地握着那号角;/……/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
(选自《艾青诗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今天,我碰到一个小号兵。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头戴褪色的灰色帽,帽徽虽然有些暗淡,但在这帽下的号兵却毫不暗淡!他有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眼睛。
我初想:他一定很想家!但通过和他一番交谈,我立刻就明白:他不只是妈妈的孩子,更是一个老练的红军。
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红军。
“四年!”我不大相信地惊喊道,“那么,你加入红军时一定是十一岁?你参加长征了吗?”“是的,”他带着稚气而骄傲的神情回答道,“我当了四年红军了。”
“长征很艰苦吧?”我冒昧地问。
“不苦,不苦。跟同志们在一起,一点儿都不苦。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总去想事情苦不苦,我们只想完成当前的任务。如果需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需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艾青诗选》和《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3.(2分)人物猜一猜
两篇选文中的“他”有着相似的身份,猜一猜《红星照耀中国》选段中的“他”是什么人?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他”是吹号者,象征着为了民族事业而敢为人先、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勇士和奉献者。 “他”是小号兵,是红军长征队伍中 的少年先锋队员。
24.(2分)形象探一探
两篇选文都刻画了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吹号者》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这首诗通过对吹号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小号兵精神抖擞,自信乐观,不畏艰难困苦,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25.(2分)语言品一品
阅读文学作品,要注重品味形象生动、含义丰富的语言。请你品析《吹号者》中画线诗句的含义。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 响……”,说明即使吹号者牺牲了,他 的精神也会鼓舞和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 人,不畏牺牲,奋力前行。 “帽徽虽然有些暗淡,但在这帽下的号兵却毫不暗淡!”第一个“暗淡”指红五星陈旧了,没有光泽。第二个“暗淡”指脸色不好,情绪低落,心情沮丧。
26.(2分)情感析一析
两篇选文都隐含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选段中对小号兵的外貌描写,简析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诗人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吹号者的崇高敬意和对英勇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作者通过对小号兵的外貌描写,表现了对这位小红军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7.(5分)青春是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回首两年多的初中生活,总会有些感慨,少年情怀总是诗,请以“致青春”为题写一首小诗。(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
致青春
青春,从出发以后,便注定了奋斗的无常;
青春,从经过以后,便知道了风雨兼程;
青春,从奋斗以后,便得到了绚丽辉煌。
看,跳动的火焰,正是青春的燃烧,我的世界没有荒芜。
听,欢跃的脚步,正是追逐梦想的音量,我的青春没有虚度。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任务二: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表现青春,你会选择哪一个?请围绕这个词语,描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要求:点面结合,描写生动,150字左右。
示例:我选“拼搏”一词。
场景描写:激烈的400米跑步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的参赛选手是薛梦楠。随着发令枪“砰”的一声响,各位选手们如脱缰的马向前飞奔出去。薛梦楠不愧为“飞毛腿”,一直遥遥领先,可是第二圈时,薛梦楠体力不如第一圈了,这时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与薛梦楠僵持不下,同学们都拼命地呐喊着:“加油!加油!”听到我们的加油声,薛梦楠奋力向前跑去,把那位选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取得了组冠军。
28.(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青春,一场盛世的繁华,愿不倾城,不倾国,只倾我所有。请以“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青春的我们,哭过,笑过,爱过,怨过,累过,拼搏过,努力
过……让我们在那青春的小船上,许下我们永恒不变的誓言。请将“我的青春很”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青春是那蓬勃有力的一跳,青春是摔倒之后忍痛跑完的全程,青春是领奖台上的灿烂一笑,青春是失败后站起来再努力的勇气。青春,洋溢激情;青春,点燃希望。正值青春的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怀?正值青春的你有怎样的思索和收获?正值青春的你怎样让自己在最宝贵的年华做最好的自己?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九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新考向)讲解课件
九上语文第1单元检测卷01
范围:1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现代诗歌朗诵”学习活动,小雪和小丽特邀你参与。
1. (2分)小雪的学习从朗读《我爱这土地》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
项( D )
A. 小雪注意到易错字的读音,她这样读:嘶哑(yǎ)汹(xiōnɡ)涌 腐烂(làn)
B. 小雪觉得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朗诵时应该以稍慢的语速、低沉的声调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C. 小雪为了表现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她决定将“温柔”“黎明”“深沉”等词语重音轻读。
D. 小雪认为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应这样划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
【解析】D. 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应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2分)小丽写了个“尧”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
方框内。
A. 分外妖娆 B. 余音 梁
C. 不屈不挠 D. 家喻户 晓
3. (2分)小雪希望在结束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提出倡议,总结收获,但对联中的
“传”和“扬”还需斟酌,请你将这两个字还原到下面的对联中。
上联: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遒,听经典诗歌  华夏。
下联:正心,立志,逐梦;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  神州!




传    
扬 
4. (3分)小丽在阅读报刊时发现下列句子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报刊文章写道:诗歌真正的力量在于对读诗者灵魂的熏染,给人以精神上的
修养,给灵魂以港湾。
应将“熏染”改为“熏陶”。
②某报刊文章写道:在当今社会,老师和学生之间天伦之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应将“天伦之乐”改为“和睦相处”。
③某报刊文章写道:聆听他的朗诵,我思想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
在呼啸。
应将“呼啸”改为“沸腾”。
5. (3分)请你为“现代诗歌朗诵”学习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并说说这样拟写的
理由。
(示例)宣传语:诵读经典诗歌,传承华夏文明。 
理由:此宣传语采用对偶的形式,指出诵读诗歌的重要意义;读起来朗朗上口,
让人记忆犹新。
6. (8分)小雪以“思乡念亲”为题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
线上。
露从今夜白,① 。(《月夜忆舍弟》)
月是故乡明 
② ,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③ ,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
④ ?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⑤ 。(《春夜洛城闻笛》)
夕阳西下,⑥ 。(《天净沙·秋思》)
⑦ ,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登斯楼也,则有⑧ ……(《岳阳楼记》)
但愿人长久 
因思杜陵梦 
乡书何处达 
何人不起故园情 
断肠人在天涯 
仍怜故乡水 
去国怀乡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②,平海③夕漫漫。
【注释】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②迷津欲有问: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③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
事,以展宏图。
7. (2分)此诗首联以兴开首,借“ ”引起客居思归之情;颔联一个
“ ”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
8. (2分)尾联运用典故,以景结情,将诗人 和
都寄寓在茫茫的黄昏江景中。
雁 
隔 
对家乡的思念 
对前途的迷
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 B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乙】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谟,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
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请为邠城守。署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
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因议改卜
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
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
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
( C )!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哉!”
(选自《邠州建学记》)
【注释】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bǐ):使。
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
在心中。
【乙文参考译文】
  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决定枢密院、中书二府大政,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诏书
命令天下州县兴建学堂,使每年推举的士人全部出自这里。
  第二年春天,我担任邠州知州。到衙门上任第三天,拜谒了孔夫子庙,通守太
常博士王稷告诉我说:“奉圣旨兴建学堂,才俊从诸位士子中产生,已经齐备了。
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读书人无安身之处。”于是商议另行选择在州府的东南角。
地势高光线明的地方用来建学堂,连同孔夫子庙一块迁移到这儿。第二年夏天,建
学堂的工程宣告完毕。
  扩大庙的尺度,这是推重师礼;扩大学宫,这是优待生员。在大堂谈论经书,
在书库珍藏书籍。长廊迂回曲折,环绕学舍四周,总计一百四十个柱子。宽广的厦
房高高的窗户,置身其中感觉光线明亮。众位学子高高兴兴,来到(这里)如同回
到家中。(学子们)都说:“我们这些人居住在后稷、公刘创业的地方,沐浴唐
尧、虞舜、夏商周三王的醇厚风俗,岂不是我圣君的赐福,我文道的盛大节日吗?
怎么敢不铭记于心,来树立其厚德大业啊!”
9. (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 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 吾谁与归. (填序号)
联想词语法 今夫子庙隘.甚
课内迁移法 增.其庙度
结合语境法 广厦高轩.,处之显明
10. (2分)请将“欤”“哉”“耶”三个词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哉 ) B. ( 耶 ) C. ( 欤 )
③ 
狭小 
扩大 
窗户 



11. (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地 为 高 明/遂 以 建 学/并 其 庙 迁 焉。
12. (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3. (2分)请用【甲】文中的一句话评价【乙】文中范仲淹的所作所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14. (2分)康熙帝曾为范仲淹题写“济世良相”的匾额,其实无论官任何职,范仲
淹都始终怀抱济世之志,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他的“济世”体现
在哪些地方。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②认识到人才对国家
的重要性,主张兴办学堂,为国家培育人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周德睿
①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
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
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②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
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
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
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
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
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③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
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
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
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
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
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
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
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④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
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
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
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
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
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
价值。
⑤“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
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
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
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激荡家国情怀,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
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 (2分)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 家国情怀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深植于我们的灵
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
B.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年轻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C. 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
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D.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只要激荡家国情怀,定能
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B
【解析】A. “内化于行、外化于心”应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C. “不是要
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错,原文为“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
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D. “当代青年激荡家国情怀,定能在
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错,根据原文“当代青年”除了“激荡的情怀”
外,还需要“厚积薄发、久久为功”。
16. (2分)开头引用艾青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对“家国情怀”的阐释,进而提出“当代青年只有常怀
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
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的论点;引用诗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7. (3分)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第③段首先提出分论点“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接着引用邓
小平同志的话,列举西藏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例诠释爱国情感要看个人为
国家的奉献;最后得出“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
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
汤世杰
①母亲说,看看你这双手脏的,真该去大河里洗它一河水!我顶嘴道,把一河
水洗脏了怎么办?母亲说,莫说你这双手,就是千万双手,也洗不脏一条大河,大
河会自己洗自己的。
②多年后的那个早晨,我才确认母亲的话堪称真理。
③春夏之交,原应温润恰好,孰料今春雨水多,连绵近月。昨夜下雨,打雷扯
闪,我没睡好,有梦:大江涨水,一派浑黄。先读了会儿老杜,《夏夜叹》中的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倒蛮应景,怎么笔锋一
转,又吟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呢?没想明
白,放下书,抄起伞,去江边。
④江水浩荡,真涨水了,倒没浑。在我眼里,每个去江边者,都是去浣洗自己
的,洗眼,洗面,洗肺,洗心,而大江依然。清早的江天,没有雾气,通透洁净,
青山,流水,有着丽人浴后的清丽。有人立在江边,定定做个观者。一把撑开的红
伞,一个面向江流的女士,古典到仿若为清绿的江流,配了朵如花淡红静静开放。
情调这东西怪,浓一分淡一分都会错。而眼前这幅清流红伞图,便如天赐。只不知
那个人,是在洗什么呢?
⑤继续走,又飘起了雾雨,像浴室的热气蒸腾。对岸青山顿时隐去了山尖。靠
这边,一位钓者独自在江边,手一扬,将一线钓钩甩出好远。钓鱼是有瘾的。瘾不
在鱼,在独对江流,默默的一场对峙、较量,无锣鼓敲击,无吆喝,胜负都在一念
间,考人得很。如此,他是在以那番淡定,洗却世事的嚣烦么?
⑥再往上游走,雨大了。这时的长江,活脱莲蓬头哗哗水流下的浴者,享受。
步道上已不见人。不舍这般清寂,忙往江滨大树下走,想找个石凳坐一会儿,也避
避雨。那棵栾树好大,护住了一方世界,到底没护住几条石凳,湿得没法坐。大树
能挡挡小雨,挡不住大雨。如今城市都娇贵,一场雨,弄不好就打得道途阻断,花
枝失色。而我竟以为,石凳还会有干处可坐,傻不傻!
⑦转身,有两个人朝这边走来,各撑一把伞,时而聚拢说话,时而分开并行。
当两个身影从步道栏杆黑白电影胶片似的光影中拂过时,闪闪烁烁的韵味,如同旧
时影像。他们脚下,干干净净的步道映着红光,没一片落叶,没一团泥土。偶有一
小汪积水,他们竟故意去踩,水便轻轻溅开,一时纷纭如春花绽放。间或,他们又
俯身护栏,朝江心眺望——也是在看那道江流吧?
⑧待雨稍小些,我从大树下起身,沿江往回走。那年轻钓者,早已披件深
绿雨披,跟江流的颜色更谐调了些,只不知他鱼钓得怎样了。那位观者居然还
是没动,细看竟是位男士,如此,他的红雨伞,与江水与他就都不搭了——他
是来洗眼的么?
⑨往回走到一半,见一艘运汽车的灰白驳船,正打大桥下驶过,五层,如一幢
威武大楼。有船员在拖洗甲板,为的是不弄脏大江么?这黄金水道,没一天不繁
忙。正想拍幅照片,就见步道上,几个穿橘黄雨衣的环卫工,骑着三轮车回环卫管
理站了。他们脚带泥泞,车兜里尽是断枝落叶,想必都是昨夜雷雨的杰作。又想起
流离中的老杜写于大旱时那首《夏夜叹》,这才明白,无论月夜还是雨天,无论守
边战士还是船员、环卫工人,人们对洁净的渴望恰如眼前繁忙的江水,流淌千年,
亘古不变。
⑩这时,先前那两位行者又走回来了,双肩包宽檐帽,像旅游者。他们指着大
江说:“干净!”那两个字一下划亮了我思绪的暗夜。是啊,这一早上,我看见的
一切都是干净的。而这一切的干净,都有赖江水的干净。
这样的雨天,因昨夜下得透澈淋漓,雨雾散尽,便通透清丽。大片大片的
云,在头顶飞快飘移,偶有一束光,柔柔照到这里,照到那里,叫人有一惊一乍的
欢喜。我是在大江上游待过的,人们为这条大江的洁净付出的牺牲,我皆了然。经
过大坝的澄积,江水依然淡绿着,加之天光云影的闪烁不定,对岸山影的浓淡不
一,甚或江底礁石沙堆的高低变幻,那一江青绿流水,颜色和反光也是不定的,却
自个儿调适着,或平匀或翻卷,或澄明或雅淡。于是大片大片深浅不一的江水,一
如画家笔下的大块面色彩,在雨中静静流着。雨线将雨脚密集地扎在江面,似有千
万绣工,在星星点点地刺绣,那无规则的粗粝质感,让一条江流,像一匹无限长的
淡绿色亚麻布,自个儿浣洗着,尔后一直铺向远方——那样的江流,无论观者、钓
者和行者,都该看到了的。
一条浩荡的大江,因了自身的巨大包容,及不停地浣洗,就难有污浊不堪的
时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动也。”人工的清洁固然必要,但江河若自
己停滞了,又有何用?大自然与人世最大的不同,就在大自然从来都有一种隐秘甚
至神奇的自洁能力。即便夏日洪水猛烈,它也让重浊顽劣的泥沙沉底,把浮荡的朽
枝败叶抛到岸边,更靠着自己不息的流动,不停地浣洗自己。孟德斯鸠有谓:“美
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当人与世事跟江
流一样,都不停地浣洗自己时,江流的清碧就更有指望了。钓者、观者和行者,包
括我那天享用的那份干净,都是那些干干净净的心。
如是,那个初夏之晨,我也算到江边洗过心了。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8. (2分)根据你的理解,给散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示例:江流在不停地浣洗自己(意近即可)
19. (2分)请仿照第④段,为第⑤段、第⑦段的画面命名。
段落 第④段 第⑤段 第⑦段
人物 观者 钓者 行者
画面 清流红伞图 (1) (2)
雾雨钓钩图 
步道光影图 
20. (2分)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我”在那个早晨“确认母亲的话堪称真理”?
①“我”看到去江边者在洗眼、洗面、洗肺、洗心,洗却世事嚣烦,而大江依
然;②这一天早上“我”在江边看到的一切都是干净的,这有赖江水的干净;
③大江有巨大包容,且永不停滞,让“我”看到了它的自洁能力;④“我”确
实也在江边洗心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1. (3分)小雪和小丽对文中的“雨”有不同的看法。请帮助小丽补充理由。
①内容上:交代前往江边的时令、季节、天气,渲染烟雨朦胧的意境,表现雨
后江景的通透洁净;②情感上:借雨势变化表现时间推移,突出“我”流连忘
返;③结构上:紧扣“洗”字,引出后文关于“洗心”的思考和感悟。
22. (3分)“一条浩荡的大江,因了自身的巨大包容,及不停地浣洗,就难有污浊
不堪的时候。”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①我们要对大自然保持推崇和敬畏;②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跟江流一
样浣洗自己,远离世事嚣烦,保持内心干净;③人要不断地审视自我、洗刷灵
魂,这样才能走向澄净完美。(言之有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3—26题。
吹号者(节选)
在震撼天地的冲杀声里,/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
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我们的吹号者/以生命所给予他的鼓舞,/一面奔
跑,一面吹出了那/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在死亡之前决不中止的冲锋号,/那
声音高过了一切,/又比一切都美丽,/……/他被一颗旋转过他的心胸的子弹打中
了!/他寂然地倒下去/没有一个人曾看见他倒下去,/他倒在那直到最后一刻/都深深
地爱着的土地上,/然而,他的手/却依然紧紧地握着那号角;/……/听啊,/那号角好
像依然在响……
(选自《艾青诗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今天,我碰到一个小号兵。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头戴褪色的灰色帽,帽
徽虽然有些暗淡,但在这帽下的号兵却毫不暗淡!他有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
眼睛。
我初想:他一定很想家!但通过和他一番交谈,我立刻就明白:他不只是妈妈
的孩子,更是一个老练的红军。
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红军。
“四年!”我不大相信地惊喊道,“那么,你加入红军时一定是十一岁?你参
加长征了吗?”“是的,”他带着稚气而骄傲的神情回答道,“我当了四年红军
了。”
“长征很艰苦吧?”我冒昧地问。
“不苦,不苦。跟同志们在一起,一点儿都不苦。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总去想
事情苦不苦,我们只想完成当前的任务。如果需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
里;需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艾青诗选》和《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成果,请
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3. (2分)人物猜一猜
两篇选文中的“他”有着相似的身份,猜一猜《红星照耀中国》选段中的
“他”是什么人?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他”是吹号者,象征着为了民族
事业而敢为人先、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
命的勇士和奉献者。

“他”是小号兵,是红军长征队伍中
的少年先锋队员。 
24. (2分)形象探一探
两篇选文都刻画了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吹号者》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
形象特点?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小号兵精神抖擞,自信乐观,不畏
艰难困苦,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这首诗通过对吹号者的描绘,展现了
他们在战争中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
神风貌。 
25. (2分)语言品一品
阅读文学作品,要注重品味形象生动、含义丰富的语言。请你品析《吹号
者》中画线诗句的含义。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帽徽虽然有些暗淡,但在这帽下
的号兵却毫不暗淡!”第一个“暗淡”
指红五星陈旧了,没有光泽。第二个
“暗淡”指脸色不好,情绪低落,心情
沮丧。
“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
响……”,说明即使吹号者牺牲了,他
的精神也会鼓舞和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
人,不畏牺牲,奋力前行。 
26. (2分)情感析一析
两篇选文都隐含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选段中
对小号兵的外貌描写,简析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吹号者(节选)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诗人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刻画,表达
了对吹号者的崇高敬意和对英勇斗争精
神的赞美之情。

作者通过对小号兵的外貌描写,表现
了对这位小红军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7. (5分)青春是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
项完成。
任务一:回首两年多的初中生活,总会有些感慨,少年情怀总是诗,请以
“致青春”为题写一首小诗。(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
示。)
示例:
致青春
青春,从出发以后,便注定了奋斗的无常;
青春,从经过以后,便知道了风雨兼程;
青春,从奋斗以后,便得到了绚丽辉煌。
看,跳动的火焰,正是青春的燃烧,
我的世界没有荒芜。
听,欢跃的脚步,正是追逐梦想的音量,
我的青春没有虚度。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任务二: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表现青春,你会选择哪一个?请围绕这个词语,描
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要求:点面结合,描写生动,150字左右。
示例:我选“拼搏”一词。
场景描写:激烈的400米跑步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的参赛选手是薛梦楠。随着发令
枪“砰”的一声响,各位选手们如脱缰的马向前飞奔出去。薛梦楠不愧为“飞毛
腿”,一直遥遥领先,可是第二圈时,薛梦楠体力不如第一圈了,这时候,半路杀
出个“程咬金”来,与薛梦楠僵持不下,同学们都拼命地呐喊着:“加油!加
油!”听到我们的加油声,薛梦楠奋力向前跑去,把那位选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取得了组冠军。
28. (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青春,一场盛世的繁华,愿不倾城,不倾国,只倾我所有。请以
“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青春的我们,哭过,笑过,爱过,怨过,累过,拼搏过,努力
过……让我们在那青春的小船上,许下我们永恒不变的誓言。请将“我的青春
很    ”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青春是那蓬勃有力的一跳,青春是摔倒之后忍痛跑完的全程,青
春是领奖台上的灿烂一笑,青春是失败后站起来再努力的勇气。青春,洋溢激
情;青春,点燃希望。正值青春的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怀?正值青春的你有怎
样的思索和收获?正值青春的你怎样让自己在最宝贵的年华做最好的自己?请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