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A.120 B.180 C.360
2.120千克560克是( )吨。
A.120.56 B.12.056 C.0.12056 D.0.120056
3.估计下面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正确的是( )。
编号 1 2 3 4 5 6
身高/ 142 140 137 152 146 135
A.低于 B.高于 C.在之间 D.无法确定
4.在一个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其中两个锐角的和比90°( )。
A.大 B.小 C.相等
5.5.47的小数部分表示( )个百分之一.
A.547 B.5.47 C.47 D.470
6.把2.5平方米的单位化成平方分米,要把小数点( )。
A.向右移动一位 B.向左移动一位 C.向右移动两位 D.向左移动两位
二、填空题
7.10.630可以化简成( ),2.1写成三位小数是( )。
8.在里填上小数。
9.观察物体,是从 看到的图形,是从 看到的图形。
10.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11.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8,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2.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13.53427中的“3”表示 ,37.5中的5表示 ,中的7表示 .
14.下面立体图形:从( )看是,从( )看是,从( )看是。(用“左面”、“上面”或“正面”填空)
15.如果■+▲=10,那么■×37+▲×37=( )。如果330÷○÷☆=33,那么○×☆=( )。
16.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现“拐点”。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833000吨,这个数读作 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2468.195万吨,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万吨。
17.在自己考的4次考试中,张明的平均成绩为90分(每次考试的满分是100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5分以上,他至少还要连考( )次满分。
三、判断题
18.读小数时,它小数点后面的零不用读。( )
19.0.9898保留三位小数是0.990。( )
20.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一个正方体,看到的图形都是正方形。( )
2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 )
22.“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早在公元3世纪,刘徽就提出了“小数”这个名称。( )
23.小红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小芳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千克,小红一定比小芳重。( )
四、计算题
24.口算。
1.63+2.37= 0.35+0.49= 9-4.36= 5-0.17=
0.8+2.7= 4.2+8= 0.6-0.06= 4.9+2.8=
1.1-0.41= 1.73+6.9= 2.8-1.83= 5.6-0.56=
25.计算下面各题。
910-17×35 204÷6×47 54×(81-36)
26.计算。
1000+997+1002+995+998+1003
五、作图题
27.在直线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
0.4 1.6 2.3 3.85
六、解答题
28.张英跳高跳了1.12米,比肖红跳得高0.09米,肖红跳了多少米?
29.玩具厂第一车间5天生产玩具705个,比第二车间每天少生产20个,第二车间每天生产玩具多少个?
30.学校图书室原来有一些书,写作组借走46本,故事组借走54本,还剩87本。图书室原来有多少本书?
31.哥哥身高,比我高,我又比妈妈矮。则妈妈的身高是多少米?
小林
32.用一辆载重6吨的货车运输如下表各种建筑材料,要使运输的次数最少,该怎样运?请你设计一个方案。
品种 水泥 沙子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33.李老师带四年级40名同学去植树,李老师一人植5棵树,男生每人植3棵树,女生每人植2棵树,共植了100棵树。参加植树的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34.学校开展视力检查活动,如果每天检查50名学生,15天可以查完,已经检查了230名学生,剩下的要求4天查完。剩下的平均每天查几人?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解答。
【详解】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基础题型,需要识记。
2.C
【分析】将千克和克化成吨是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详解】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20千克=0.12吨
560克=0.00056吨
所以120千克560克=0.12吨+0.00056吨=0.12056吨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的换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3.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特征可知,平均数应不小于最小数,且不大于最大数。这组数据中,最小数是135,最大数是152,所以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在之间,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在之间;
故答案为:C。
【点睛】明确平均数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B
【解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假设三角形一个钝角的度数为91度,那么两个锐角的和等于89度,所以在一个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其中两个锐角的和比90°小;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假设三角形一个钝角的度数为91度,那么两个锐角的和等于89度,
所以在一个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其中两个锐角的和比90°小。
故选:B
5.C
【详解】5.47的小数部分表示47个百分之一.
【分析】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数位及它的计数单位;及小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这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故选.
6.C
【分析】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根据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将2.5平方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即可换算成平方分米为单位,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2.5平方米=250平方分米
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故答案为:C
7. 10.63 2.100
【分析】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直接按要求改写即可。
【详解】10.630可以化简成10.63,2.1写成三位小数是2.10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的基本性质,基础题,较为简单。
8.见详解
【分析】
数轴上,将0到1的这一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0.1,而从左起第一个在第3份的位置,用小数表示是0.3;第二个在第9份的位置,用小数表示是0.9;将1到2之间也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0.1,第三个在1右边的第7份,用小数表示是1.7;将2到3之间也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0.1,第四个在2右边的第8份,用小数表示是2.8。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9. 侧面 上面
【详解】略
10. 直角 钝角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
11. 6.84 6.75
【分析】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8,四舍符合的小数有6.81、6.82、6.83、6.84,五入符合的小数有6.75、6.76、6.77、6.78、6.79,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8,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6.84,最小是6.75。
【点睛】熟练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如图:
【点睛】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个千,5个十分之一,7个
【详解】试题分析:(1)53427中的“3”表示( ),首先搞清这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3在千位上,表示3个千.
(2)37.5中的5表示( ),根据小数的意义,5在十分位上,表示5个十分之一.
(3)中的7表示( ),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3份,取了其中的7份,即表示7个.
解:(1)53427中的“3”表示3个千;
(2)37.5中的5表示5个十分之一;
(3)中的7表示7个.
故答案为3个千,5个十分之一,7个.
点评:此题考查整数、小数、分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14. 左面 正面 上面
【分析】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几何体,得到的图形反映的是该几何体这个方向的特征。根据三视图的情况,确定从哪个方向观察即可。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从左面和右面看到,从正面和背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是。
即,该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是,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
15. 370 10
【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把提取相同的因数37,算式变为,然后把代入求解即可;
(2)根据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除以这几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商不变;所以我们可以把转变成,从而求出的值。
【详解】(1)
(2)根据,我们可以求出。
16. 一千三百八十三万三千 2468.2
【分析】(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据此来读;
(2)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小数点后的第二位即百分位上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求得近似数,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1)13833000读作:一千三百八十三万三千;
(2)2468.195万≈2468.2万;
故答案为一千三百八十三万三千,2468.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位数的读法和求小数的近似数,求近似数时看准保留的位数,看下一位是几,进行四舍五入。
17.5
【详解】略
18.×
【详解】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所以,读小数时,它小数点后面的零不用读;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根据“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找到要求保留的数位,看下一位;如果下一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要往前进一;如果下一位的数字小于5,要舍去。
【详解】0.9898≈0.990
0.9898保留三位小数是0.99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近似数的求法,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0.√
【分析】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从前面观察:正对前面,看到的是正方形。从上面观察:正对顶面,看到的仍是正方形。从左面观察:正对左侧面,同样看到正方形。无论从哪个正对方向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图形都是正方形。
【详解】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一个正方体,看到的图形都是正方形。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三位数是100,两位数是20,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两位数都是80,然后分别求出各自的乘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100×20=2000
80×80=6400
2000<6400
所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一定大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22.×
【分析】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在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刘徽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公元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
【详解】“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早在公元13世纪,朱世杰就提出了“小数”这个名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在一组数据中,有的数据可能会大于平均数,有的数据可能会小于平均数,有的数据可能会等于平均数。
【详解】小红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小芳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千克,小红不一定比小芳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性质和特点。
24.4;0.84;4.64;4.83;
3.5;12.2;0.54;7.7;
0.69;8.63;0.97;5.04
【详解】略
25.315;1598;2430
【分析】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按顺序先计算除法再计算乘法;先计算括号里的减法再计算括号外的乘法。
【详解】910-17×35
=910-595
=315
204÷6×47
=34×47
=1598
54×(81-36)
=54×45
=2430
26.5995
【分析】先把1002化为1000+2,把1003化为1000+3,再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便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1000+997+1002+995+998+1003
=1000+997+1000+2+995+998+1000+3
=1000+1000+1000+997+3+998+2+995
=(1000+1000+1000)+(997+3)+(998+2)+995
=3000+1000+1000+995
=5995
27.见详解
【分析】观察数轴,可知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是0.1,据此标出上面各数的位置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
【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轴的认识,关键是明确每小格表示多少。
28.1.03米
【分析】已知张英跳了1.12米,比肖红跳得高0.09米,说明肖红比张英少跳了0.09米,根据二者间的数量关系可以求出肖红跳的米数。
【详解】(米)
答:肖红跳了1.03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位小数的减法运算,需要注意在计算时该退位时一定要退位。
29.
161个
【分析】第一车间5天生产玩具这个数除以5,可以算出第一车间平均每天生产(705÷5)个玩具;第一车间平均每天生产玩具个数加上20个,即可算出第二车间每天生产玩具多少个。
【详解】705÷5+20
=141+20
=161(个)
答:第二车间每天生产玩具161个。
30.187本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写作组借走的本数加故事组借走的本数,再加还剩下的本数,即等于图书室原来有书的本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6+54+87
=100+87
=187(本)
答:图书室原来有187本书。
31.
【分析】要求妈妈的身高,可以先求出小林的身高。哥哥身高,比小林高,用哥哥的身高减去,即可求出小林的身高,即小林的身高是。用小林的身高加上就是妈妈的身高,即妈妈的身高是。
【详解】
答:妈妈的身高是。
【点睛】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32.第一次拉石子,第二次拉水泥、钢材和1吨的沙子,第三次拉3吨沙子和3吨砖头,第四次拉6吨砖头。
【分析】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2500千克换算成吨,即2.5千克。要使运输的次数最少,则每次应尽量满载运输。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石子的重量是6吨,正好装满一车,则第一次拉石子。
(2)2500千克=2.5吨,2.5+2.5+1=6(吨),则第二次拉水泥、钢材和1吨的沙子。
(3)此时剩下3吨沙子和9吨砖头,3+9=12(吨),12÷6=2(次),则剩下的3吨沙子和9吨砖头正好能装满两车。所以第三次拉3吨沙子和3吨砖头。
(4)第四次拉6吨砖头。
答:需要货车运四次:第一次拉石子,第二次拉水泥、钢材和1吨的沙子,第三次拉3吨沙子和3吨砖头,第四次拉6吨砖头。
【点睛】明确每次满载运输时,运输次数最少,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3.15人;25人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100-5求出男生和女生一共植树的棵数,根据鸡兔同笼的问题,男生每人比女生多种3-2=1(棵)。假设全部都是男生种树,则应该有(40×3)棵,减去实际种的95棵再除以男生每人比女孩多种的1棵,即可求出女生的人数,再用班级总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即为男生的人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00-5=95(棵)
(40×3-95)÷(3-2)
=(120-95)÷1
=25÷1
=25(人)
40-25=15(人)
答:参加植树的男生有15人,女生有25人。
34.130人
【分析】根据题意,每天检查50名学生,15天可以查完,先求出总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乘法计算,再减去已经检查完的,求出剩下学生的人数,剩下的学生要求4天查完,用除法计算,即可求出平均每天查多少人。
【详解】50×15=750(人)
(750-230)÷4
=520÷4
=130(人)
答:剩下的平均每天查130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