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为世界工作 课件 (4)

文档属性

名称 7. 为世界工作 课件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9 18: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7  为世界工作异域人生 1.字音识记
脊骨(jǐ ɡǔ)    踱步(duó)   荒埠(bù)
癖好(pǐ) 雪茄(jiā) 佳酿(niànɡ)
损害(sǔn) 慰藉(jiè) 炫耀(xuàn)
教唆(suō) 抨击(pēnɡ) 摈斥(bìn)
深邃(suì) 抽搐(chù) 谴责(qiǎn)
茁壮(zhuó)2.字形辨析3.词义理解
(1)慰藉:着意安慰、抚慰。
(2)教唆: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3)摈斥:抛弃;排斥。
(4)殷勤:指热情周到。
(5)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的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6)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7)矫揉造作: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8)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9)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0)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11)奴颜婢膝: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4.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弗·梅林(1846-1919),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历史学家、文艺批评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传》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在他逝世后(1919年)出版。(2)背景资料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他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Trier)一个律师家庭。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历史和哲学上。1841年大学毕业,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投身于政治斗争。1842年4月起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起任该报主编,以犀利的笔锋对反动政府的政策作了揭露和猛烈的抨击。1843年3月该报被封闭。同年6月,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10月迁居巴黎。1844年初,创办《德法年鉴》杂志,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章,第一次指出了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表明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同年4~8月所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自己的哲学和经济观点作综合阐述。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此后,并肩战斗终身。这次历史性会见的第一个成果,就是合著《神圣家族》。该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45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逐出法国,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这里,写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不久,恩格斯也来到这里。1845年到1846年,他们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进一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揭露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反动面目,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1846年和1847年,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在工人组织中成功地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魏特林平均共产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斗争。1847年发表《哲学的贫困》,批判蒲鲁东的反动观点,科学地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同年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受该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2.主旨感悟
文章介绍了马克思晚年生活中的一些片断,表现了马克思忘我地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精神。“为世界工作”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他的自我写照。3.句段剖析
(1)为世界工作。
剖析: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他的自我写照。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的一生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他不仅仅属于德国,他更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另外,他的工作是为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生活而工作,这也是马克思有别于一般学者的地方,也就是说马克思不是做远离现实世界的抽象的研究,而是直接面对现实、为现实服务的。全文主要体现他“为世界工作”的博大胸怀和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忘我精神。(2)马克思生命的最后十年曾被称为“慢性死亡”,但这是过分夸张了。
剖析:马克思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十年,身体状况十分糟糕,几乎无法挽回,这确实是走向死亡。但马克思在这十年里仍然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这又绝不能说是一种慢性死亡的状态。(3)他盛怒时的激动同他转而阐述自己对当代经济事件时的宁静态度恰成鲜明的对照。他毫不费力地从预言家和猛烈的谴责者一变而为宁静的哲学家。
剖析:马克思谈到自由党及它的爱尔兰政策——也就是英国资产阶级执政党以及它的殖民地政策时的盛怒与激动,是他作为一个革命者、战士,对敌人疾恶如仇的表现。这也说明他性格热烈、富于感性,表明马克思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阐释当时的经济事件时的宁静,则表现了他作为学者和科学家所具有的冷静、沉着、专注乃至痴迷的品格。而他从盛怒时的激动轻而易举地转换为哲学家的宁静,则说明他虽然性格热情,但能够自我克制,这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拥有的素质。
4.写作特点
(1)平凡的材料,伟大的工作
本文在选材上,没有直接描写马克思参加的革命活动,也没有介绍他的主要著作及其影响,甚至没有对马克思进行高度的评价和赞颂,而是撷取马克思日常生活中的片断:体格、饮食、业余阅读、儿女家事、亲友介绍等等,但字里行间闪耀着一个伟大的光辉——为世界工作的工作者的灵魂。(2)朴实的语言,丰富的引用
文章语言平实朴素,全文没有华丽词句,却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伟大而真实的形象。在表达技巧上,大量引用他人的话,侧面表现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将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内容翔实,说服力强。5.探究拓展
(1)本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马克思为世界工作的伟大胸怀?
提示:从身体状况、在文学和数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工作情况、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及家人生活等几个方面表现了马克思的伟大胸怀。
在身体方面,斗争影响了他的健康,只要他肯让自己休息,他完全可能恢复健康。但他根本不考虑休息。
为了完成他的科学著作,不顾身体状况而投入到新的研究工作中,把对文学和数学的研究当作一种休息。
长时间废寝忘食地工作。(2)本文主旨是表现马克思为世界而工作,文中却用了较大篇幅写马克思在文学和数学方面的研究和成就,这应该怎样理解?
提示:马克思一生都在工作。他是一个革命家,也是一个科学家。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对社会发展做规律性总结,把对文学和数学的研究当作一种休息,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摈斥(bìng)      抽搐(chù)
谴责(qiǎn) 茁壮(zhuó)
B.炫耀(xuán) 教唆(suō)
抨击(pēnɡ) 深邃(suì)
C.雪茄(jiā) 佳酿(niànɡ)
损害(sǔn) 慰藉(jí)
D.脊骨(jǐ) 踱步(duó)
荒埠(bù) 癖好(pǐ)解析:A项中的“摈”应读“bìn”;B项中的“炫”应读“xuàn”;?C项?中的“藉”应读“jiè”。
答案:D2.指出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地崩山催 千钧一发 飞湍瀑流 画地为牢
B.烹羊宰牛 长醉不醒 缘木求鱼 妍媸毕露
C.牵衣顿足 稗官野史 鳞次制比 得鱼忘全
D.群山万壑 日夜乾坤 戌马关山 隔篱呼邻解析:A项“催”应为摧,C项“制”应为“栉”、“全”应为“筌”,D项“戌”应为“戎”。
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 (  )
(1)3月25日,欧盟贸易总干事奥沙利文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能够帮助世界________金融危机,这是全球共同的利益。
(2)20多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____并研究中国古钱币,历经40多年,终于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古钱币收藏大家。
(3)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________,但仍属于虚构的现象。
(4)北京市公安局原网络监察处处长与国内著名的瑞星公司联手制造了一起________的业界假案。
A.渡过 收集 原形 耸人听闻
B.度过 收集 原型 耸人听闻
C.度过 搜集 原形 骇人听闻
D.渡过 搜集 原型 骇人听闻解析:①“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②“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则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③原形:原来的开头,本来的面目。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作品中塑造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或物。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答案:D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B.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
C.做事情要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要知道“船到江心补漏迟”啊,你要早做打算。
D.宁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解析:A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此处使用不当;B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句的主体是天然的“大石”,用在此处不当;D指好人坏人都有,此处使用不当,可改为“参差不齐”。
答案: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C.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D.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解析:A项,句式杂糅,“最主要的原因是……造成的”删除“造成的”。B项宾语残缺,在“抚慰金”后加上“的要求”。D项不合逻辑,“道路”和“交通”并列不当。
答案:C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