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4 08:53:33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是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A B C C B B D A B D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B D A B D D B B A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1)发展趋势:①选官依据由重视血缘、门第发展为重视才能;②选官形式由推选发展为公开考试;
③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等等。(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2)变化:进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2分)
举措:①增加考试科目;②鼓励士人报考;③设立殿试。(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3)积极作用:①扩大了皇权的统治基础;②把用人权、任命权收归中央,限制了地方封建割据的发展;③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32.(1)特点:①工艺精美;②种类丰富。(一点2分,共4分)
(2)原因:①禹州制瓷业历史悠久;②禹州交通便利;③禹州矿物资源独特。(一点2分,共6分)
(3)历史意义:①有利于瓷器艺术的交流发展和瓷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②瓷器文化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促进了民族交融;③瓷器文化随着对外贸易传播到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33.(1)【示例】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2分)
理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2分)
(2)【示例】代表巨著:《本草纲目》。(2分)
说明:它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分)
(3)原因:①八股取士的束缚;②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摧残;③闭关政策的推行;④读书人的功利;
等等。(任答三点即可,一点2分,共6分)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科试卷
温馨提示:1.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2.考试时间为8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千古大运河,日日千帆过。船运南北货,舟载八方客。京畿品稻米,余杭尝面馍。北地唱吴歌,江南奏鼓乐。”材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推动了隋朝完成统一 B.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D.大大加速隋朝灭亡的进程
2. 《神童诗》有云:“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该诗句反映了中国古代某种制度下人们对读书的重视。这一制度是( )
A.察举制  B.丞相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 有学者指出,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隋炀帝( )
A.实现南北统一 B.三次征伐辽东 C.营建东都洛阳 D.开凿了大运河
4. 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以儒为师,兴办太学
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5. 《唐大和尚东征传》中记载,天宝九年(750年)鉴真看到广州海面上“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狮子国、大石(食)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这反映了( )
A.中国造船技术的高超  B.大唐对外交往繁盛
C.广州是世界贸易中心  D.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6.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无有所科差(征收财物),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向使朕科差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对此,唐太宗实施( )
A.任用贤能  B.开科考试  C.轻徭薄赋  D.减轻刑罚
7. 天宝末年,唐玄宗终日寻欢作乐,把政事交与利欲熏心的权臣李林甫、杨国忠,把镇守北方三镇的兵权交与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最终导致( )
A.八王之乱 B.武则天称帝 C.安史之乱 D.陈桥驿兵变
8. 唐太宗即位后,改变统治策略。他宣布:“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这种策略带来了(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 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
A.先进的生产技术  B.繁荣的中外交流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多彩的文学艺术
10. 保甲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即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由此可知,保甲法有利于( )
A.提高行政效率 B.促进农业发展 C.增加政府收入 D.增强军事力量
11. “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材料中的“太祖”是( )
A.赵匡胤  B.阿骨打  C.忽必烈  D.朱元璋
12.在宋太祖开国时,进士登科寥寥,岁无十数。其时进士甲科亦不过授司寇,或幕职官;至太宗时,亲御便殿临试贡士,博于采拔,待以不次。宋代一面放宽了进士的出路,一面又提高文官的待遇。处处要礼待文官,使他们不致对武职相形见绌。材料强调了宋代科举( )
A.重视诗词歌赋 B.造就了文治局面 C.选拔军政人才 D.促进了社会流动
13. 阅读下表,据表格内容可得出( )
时期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诸侯王发动叛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叛乱被平定,对全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A.地方权力过大导致叛乱频发 B.割据分裂只出现于王朝末期
C.封建割据导致汉朝、唐朝衰亡 D.加强中央集权能够稳定王朝
14. 西夏始终奉行宋朝历法,夏人“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宋朝“许夏国用汉衣冠”,每年十月派人“押时服赐夏国”。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政权对峙争锋 B.民族交融加强 C.商业贸易发达 D.教育文化繁荣
15. 下图所示人口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战乱不断 B.经济重心南移 C.行省制度实施 D.市民阶层发展
16.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C.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D.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17. 宋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真宗亲作《劝学诗》,其中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反映出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武将专权 B.放弃国防 C.重武轻文 D.崇文抑武
18. 《元史》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材料说明元朝( )
A.崛起于西域一带  B.长期从事农业耕作
C.完成了全国统一  D.采用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19. 如右图是契丹鸡冠壶。为了便于马背上携带,契丹族起初用动物皮囊制壶。
随着使用场景变迁,契丹族仿皮囊壶样式烧制、使用瓷壶。鸡冠壶材质变
化见证契丹( )
A.与北宋的对峙  B.定居生活增多 C.市民阶层崛起  D.排斥中原文化
20. 岳飞接命令班师回朝,民众拦马痛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比喻没有一个人生存)。”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南迁)。材料主要表明岳飞( )
A.廉洁正直  B.指挥英明 C.治军严厉  D.忠君爱民
21. 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可以用来解释( )
A.经济重心南移 B.中央集权加强 C.北方财富增长 D.民族政权并立
22. “省”的本意为宫禁,后来成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元朝以后,“省”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的变化反映了(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C.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D.中央与地方施政脱节
23. 《皇明祖训》载:“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吸取历史上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三省六部制  B.废除科举  C.设置锦衣卫 D.废除丞相
24.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次数多  B.弘扬国威  C.时间长  D.和平交往
25. “嘉靖四十年(1561年),取得台州大捷;进入福建、广东后,与其他将领合作,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祸患。”这叙述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倭斗争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26. 下表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
时间 事件 作用
1684年 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东南海防
1727年 设置驻藏办事大臣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时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B.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27. “恩威并重”“刚柔并济”是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特点之一。以下史实体现了清朝“恩”与“柔”的是( )
A.先后册封达赖与班禅的称号 B.康熙亲征噶尔丹
C.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28. “京朝派的皮黄,音律有点昆之雅味,雅人喜之。其词句近于语体,入耳无障,故俗人喜之,于是‘雅俗共赏’,其道大行矣。” 这描述的剧种是( )
A.元曲  B.昆曲 C.汉调  D.京剧
29. 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 )
A.文化交流促进科技进步  B.农耕社会经济走向没落
C.明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西方科技推动经济发展
30. 孔尚任的《桃花扇》借助秦淮歌伎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表现出人民的亡国之痛。当时的观众在观看时多流泪感叹。清朝统治者认为这部戏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这表明( )
A.清朝封建社会走向衰亡  B.歌功颂德成为时代主流
C.反清朝的呼声日益高涨  D.政治因素影响文化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 科举制度在社会中发挥着选拔、激励、教育等功能,影响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与血缘部族国家相适应,政治核心来自世卿世禄;春秋战国大动荡,在选拔官吏上军功制和养士制替代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两汉时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短命教训,逐步形成了以察举制为主体,辅之以辟除、征召、任子、纳赀等多种制度的配套体系;为了剥夺地方长官的选官权并消除察举不实的弊端,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作为察举替代,同时在察举中采取附加考试举措;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过渡,到了隋唐,科举制正式诞生,并显示出它与帝制王朝政治的巨大亲和力。
——摘编自孙录见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见右图。
材料三 科举制扩大了皇权的统治基础。科举取士不讲门第,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之途,大批寒士得以进入官僚集团,改变了政权被少数世族垄断的局面。促使举子身份发生根本改变的是皇帝颁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官学和州县地方官所贡之士能否及第授官,取决于中央。科举制把用人权、任命权收归中央,打破了座主与门生、故吏间的私人关系,有效防止私人小集团的产生,也限制了地方封建割据的发展。
——杜海斌《论唐代科举考试的功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举措。(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作用。(4分)
32. 宋代是中国制瓷历史的高峰,瓷器发展到宋代已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下面是宋代五大窑所产瓷器代表。
材料二 钧瓷起源、兴盛于北宋时期的禹州地区。禹州地区考古发现多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禹州位于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商贾云集。钧瓷的蓝色乳浊釉是由于禹州地区矿物含量中的硅铝比值造成的,禹州独特的自然资源,为钧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谢一菡《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研究》
材料三 瓷器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区域内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宋代的汝窑、景德镇窑等之间有着各式各样的影响与传播。宋代瓷器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少数民族的瓷器设计与生产,辽瓷中的白瓷源于定窑。宋代瓷器通过泉州等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并影响各国瓷器的设计与生产。
——摘编自李龙生、费利君《宋代瓷器文化的传播及其审美取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瓷器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钧瓷为何起源兴盛于禹州地区。(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瓷器文化传播的历史意义。(4分)
33. 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古代就已设立,各项奖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大都属于中国人。
——[美]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材料二 下表是《四库全书总目》中科技文献保存数量表。(单位:种)
——摘编自张秀红《我国古代科技文献的保存与流传》
材料三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1)如果诺贝尔奖在宋朝就已设立,你认为当时哪项科技成就可以入选,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明朝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保存最多的那一类学科中的一部代表巨著,并说明其历史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6分)
PAGE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