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要求: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文明的产生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一)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表现
地区 农作物 家畜
西亚 大麦、小麦、豆类 羊、猪、牛等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2.影响
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让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④农耕生产需要定居生活,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标志:
1.阶级的产生
2.国家的形成
(1)背景
①部落战争: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②最早的阶级对抗: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2)形成
①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②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3.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概况:
1.诞生区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2.发展特征:独立发展,多元特征。(原因: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形成多元特征;生产力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使文明基本独立发展)
(二)不同文明区
1.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时间 地域范围 自然环境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文化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②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③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文学: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数学:发明了60进位制
2.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 时间 地域范围 自然环境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文化
公元前3500年左右,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统一 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东部有西奈沙漠而西临利比亚沙漠,北有地中海,干旱少雨。 但流经这一区域的尼罗河每年均有泛滥而且准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法老之下设官员协助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文字: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莎草纸
建筑:金字塔
历法: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数学: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宗教:法老作为神权象征
3.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 时间 地域范围 自然环境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文化
公元前3千纪,文明诞生;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有着茂盛的热带森林,雨水丰沛 种姓制度,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宗教:婆罗门教;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冲击
文学: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科学:在天文、历法、医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记值的方法
4.东南欧巴尔干半岛的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 时间 地域范围 自然环境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文化
公元前2千纪,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世纪到6世纪,城邦发展起来 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岛 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具有小国寡民特征的城邦; 斯巴达实行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雅典实行多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文学:神话、戏剧 历史:希罗德首创“历史”一词
【深入探究】
1.如何认识多样性的世界文明
(1)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价值评价。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积极和重要的因素。
(2)要正确认识文明差异与国际冲突的关系。文明的冲突并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也不是不同文明相互关系的唯一方面。国家间的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冲突,只要现实的利益问题得以解决,一切文明或文化问题的雾纱都会消退。
(3)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又要看到统一、共存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
(4)全面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2.古代东西方奴隶制文明的比较
比较点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
典型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发源地区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基础 发达的农业 繁荣的工商业、航海业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对外交往 较少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基本特征 经济上:农业文明;政治上;中央集权 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民主政治
【知识拓展】
1.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第一次分工: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起了部落间的产品交换,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
(2)第二次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这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促使私有制的形成。
(3)第三次分工: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它促进了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开始积累了商业资本,脑力劳动开始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
2.古代西亚和埃及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提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经常泛滥,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两河流域农业发达,苏美尔人发明了测量土地的60进位制。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并且退水以后,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同时为了准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开始的日期,埃及开始了最早的天文学研究,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了历法。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于尼罗河中的特产植物莎草。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直接民主
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进步性
①民主的创举。雅典民主实行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和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②多数人参政。雅典注重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主制度。
③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2)狭隘性
①在民主范围上非常有限。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
②在民主性质上非常原始。它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许多民主习惯,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文明名称 发源地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 (两河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 格里斯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恒河流域
中国文明 黄河、长江流域
材料二 如果自由民毁损任何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毁其眼睛。(第196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第203条,第205条)
——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三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
——摘编自印度《摩奴法典》
材料四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个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什么是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两则法典条文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怎样的特点?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古印度种姓制度怎样的特点?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4)材料四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四,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的限制,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1)提示:原因: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2)提示:特点:第一则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第二则反映法典的阶级属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看待: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自由民之间,在奴隶制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公正。
(3)提示:特点:严格社会等级区分,职业世代相传,实行种姓内婚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4)提示:特点:人民主权。限制:参加者是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人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早期人类文明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大河流域则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温和的气候和充足的水源。
(2)据材料中的“如果自由民毁损任何自由民”可知,它反映了公正的原则;据材料中的“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奴律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的处罚结果可知,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对这一现象,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其在自由民内部是公正的,但是对奴隶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的。
(3)据材料中的“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可知,古印度社会等级严格;据“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可知,其职业世代相传;据“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可知,古印度实行种姓内婚配,其实质可从种姓制度维护的阶级利益来归纳。
(4)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中“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即可得出“人民主权”的结论,由材料二中“市民组成的陪审团”即可得出“轮番而治”的结论。第二小问“限制”,由材料二中“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即可得出“参加者是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的结论。第三小问“说明”,在第二小问的基础上即可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局限性”的结论。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祭司阶级出现 D.记事文字的发明
2.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下列实物史料属于古代希腊的是( )
A.胡夫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帕特农神庙遗址 D.《十二铜表法》铜板
3.如图是古埃及《亡灵书》残片,是古埃及祭司为死去的人们作的宗教经文。根据所学推断,此残片的书写材料是
A.泥板 B.竹简 C.丝绸 D.莎草
4.在古代希腊,城邦人的住宅是成组的围绕着卫城、公共建筑物和广场而建的,其中公共建筑物宏伟而精美,而居民的住房都是狭小而且没有粉刷的平房;城邦许多雕塑都摆放在公共场所,私人房屋没有用雕塑品装饰的习惯。古代希腊的这一现象( )
A.印证了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较大 B.体现出城邦具有鲜明等级色彩
C.说明希腊公民人文精神的缺失 D.有利于培育城邦公民集体意识
5.在古希腊人的公民观念中,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他的财产、家庭、利益、荣誉、希望,他的肉体与精神,他的生活与灵魂都属于城邦,系之于城邦。在城邦中,有他的一切,失去城邦,便失去一切。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
A.希腊难以发展成为统一帝国 B.公民在城邦面前人人平等
C.人文觉醒滞后于民主进程 D.集体意识与个性解放对立
提高题
6.据下图信息可知,人类早期文明( )
A.相似性多元性并存 B.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C.世界文化的传承性 D.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7.雅典为规范公民行为,颁布了诸如涉及个人及财产保护的法令、解决争执的标准程序以及用于惩罚犯罪的强制令。这些法令法规刻在树立于城邦集市广场内的石碑上,一方面警示公民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一方面又提醒执法者必须依法治国,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信息差。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治国理政透明平等 B.法律体系完备规范
C.社会秩序规范稳定 D.个人自由得到保障
8.古代印度传统信仰中,那伽被视为“恶魔的化生,是灾害和苦难的制造者”。佛教兴起后,那伽逐渐成为“可调御风雨的佛教护法神”,被人们广泛崇拜。这体现了( )
A.种姓制度的衰落 B.文化的融合与重塑 C.传统信仰的破除 D.神话的丰富与多元
9.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精于畜牧业的游牧民族则具有杀伐奔袭的文明特征。这些现象说明( )
A.生产方式影响文明的多样性 B.早期人类文明联系密切
C.文化引导推动农业文明发展 D.海洋文明优于大河文明
创新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埃及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象形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颇具代表性。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既不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样可以为几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利用,又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的演变不同,它仅仅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
——摘编自刘文鹏、令狐若明《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材料二 古埃及文字逐渐演化成更为抽象化的字母文字,构词符号很多(有700多个,到新王国时期达1000多个),文字结构较为复杂……难以辨认。据估计,即便在文化最为发达的新王国时期,能阅读、能书写古埃及文字的人不超过埃及总人口的2%~5%。此外,由于埃及文化呈现出强烈的“以神为本”的特点,人们沉浸于对神灵的崇拜和对来世的追求中,对现实生活的重视和记录有限。在受到古代希腊、罗马人几百年的统治后,古埃及人逐渐接受了更容易书写的希腊文和拉丁文。
——摘编自郭子林《古埃及:一个不重视历史的文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埃及文字衰落的原因,并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谈谈文字的价值。
答案解析:
基础题
1.【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人类文明的产生
【详解】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可知,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然后出现了国家,体现了农耕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即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D项。故选A项。
2.【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最高处石灰岩的山岗上,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又译“巴特农神庙,C项正确;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铜板是古罗马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
【难度】0.85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详解】古代埃及书写材料是莎草,D项正确;泥板是古代苏美尔文字的书写材料,排除A项;B、C项是古代中国的书写材料,排除。故选D项。
4.【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古希腊城邦
【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中“城邦人的住宅是成组的围绕着卫城、公共建筑物和广场而建”“城邦许多雕塑都摆放在公共场所,私人房屋没有用雕塑品装饰的习惯”等可知,古代希腊重视城邦公共生活,该现象有助于培育城邦公民的集体意识,D项正确;公共建筑的华丽是为了服务于城邦全体公民,是城邦公共事务和集体活动的场所,是城邦公民集体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少数富人炫耀财富的象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公共建筑物宏伟而精美,而居民的住房都是狭小而且没有粉刷的平房,说明等级鲜明,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希腊公民思想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古希腊城邦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据题干可知,在古希腊人的公民观念中,他的生活与灵魂都属于城邦,希腊公民的一切价值都依附于城邦,因此希腊公民坚定地维护城邦的独立,因此希腊地区难以从城邦发展为统一的帝国,A项正确;古希腊地区有民主制、君主制、贵族制和僭主制等,并非所有城邦都实行民主政治,雅典实行民主制,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B说法错误,排除B项;在古希腊,公民参与政治事务被视为一种义务和责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民对于自己政治权利的认识和追求逐渐增强。这种公民参与的意识觉醒推动了城邦制度朝着更加民主的方向发展,并影响了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城邦政治的演变,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据题干可知,在古希腊人的公民观念中,公民的生活与灵魂都属于城邦,系之于城邦,因此希腊公民的集体意识和个性解放是统一的,公民个体属于城邦,排除D项。故选A项。
提高题
6.【答案】A
【难度】0.4
【知识点】人类文明的产生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文字的出现”,“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古代埃及”与“甲骨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约公元前3000—前1000年的这个阶段,东西方文明中的许多文明大多出现了文字,说明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共性特征之一,体现人类早期文明的相似性。但是这些早期的文字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腓尼基文字是字母文字,说明各个文明之间具有特殊性。综合以上可知,人类早期文明相似性多元性并存,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线形文字A是古代克里特文明的文字,但是克里特文明起源于爱琴海地区,不属于大河流域,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承性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继承与发展,但早期文明多独立起源,彼此间交流有限,而且题干主要涉及早期文明的相似性与多元性,未体现文明间的传承关系,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元一体”指多种文明既保持独立性,又在整体上形成统一体系,但早期人类文明分布分散,缺乏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或文化整合,未形成“一体”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A
【难度】0.4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古代希腊文明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材料“法令法规刻在树立于城邦集市广场内的石碑上,一方面警示公民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一方面又提醒执法者必须依法治国,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信息差”可知,古代雅典公开国家法律,试图消除执法者和守法者之间的信息差。结合所学,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国家大事集体讨论决定,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平等权利,体现公开、透明、平等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提及雅典颁布了诸如涉及个人及财产保护的法令、解决争执的标准程序以及用于惩罚犯罪的强制令,这些不足以构成完整体系,排除B项;材料提及制定法律、公开法律,未提及法律执行效果,不能断定社会稳定,排除C项;材料提及雅典颁布法律,警示公民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也即体现规范公民行为,而非“保障个人自由”,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难度】0.4
【知识点】古代印度文明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佛教作为新兴宗教,为扩大影响力,将婆罗门教中的神话形象(如那伽等)纳入自身体系,但赋予新的宗教内涵。那伽从“恶魔”到“护法神”的转变,本质是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对印度传统信仰符号的吸收与再诠释,体现了文化融合中的“重塑”过程,B项正确;种姓制度在古代印度根深蒂固,佛教虽主张“众生平等”,但并未直接动摇种姓制度的社会基础,且那伽形象的转变与种姓制度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佛教通过改造本土神话符号,降低了民众接受新宗教的文化壁垒,并未“破除”传统信仰,排除C项;题干强调那伽形象的“转变”(从恶到善),而非神话体系的“多元性”,也体现不出“丰富性”,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难度】0.4
【知识点】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亚非文明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大河流域文明;古希腊以工商业为主(工商业生产方式),形成海洋文明;游牧民族靠畜牧业(畜牧业生产方式),有杀伐奔袭文明特征;不同生产方式对应不同文明类型,说明生产方式影响文明多样性,A项正确;题干仅分别阐述亚非、古希腊、游牧民族的文明情况,未提及早期人类文明之间(如亚非与古希腊文明 )有贸易、文化交流等 “联系密切” 的内容,排除B项;题干重点是不同生产方式塑造不同文明,并非“文化引导推动农业文明发展”,且未体现文化对农业文明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题干重点是不同生产方式塑造不同文明,并未对不同文明的优劣进行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
创新题
10.【答案】(1)特点:具有代表性;为古代埃及民族使用;历史悠久;文字生命力顽强。(任答3点)
(2)原因:符号多、文字结构复杂,不易于阅读和书写;缺乏社会基础和传承动力(对现实生活的重视和记录有限)受古希腊罗马统治的影响。
价值:文字是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文明传承的依托。(任答1点,言之有理即可)
【难度】0.4
【知识点】古代埃及文明
【详解】(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古代埃及。特点:据材料“ 在古埃及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象形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颇具代表性”可得出具有代表性;据材料“它仅仅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可得出为古代埃及民族使用;据材料“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可得出历史悠久;文字生命力顽强。
(2)本题是原因题、认识题,时空是:古代埃及。原因:据材料 “古埃及文字逐渐演化成更为抽象化的字母文字,构词符号很多(有700多个,到新王国时期达1000多个),文字结构较为复杂” 可知,符号多、文字结构复杂,不易于阅读和书写;据材料 “能阅读、能书写古埃及文字的人不超过埃及总人口的2% - 5%” 可知,缺乏社会基础和传承动力(对现实生活的重视和记录有限);据材料 “受到古代希腊、罗马人几百年的统治后,古埃及人逐渐接受了更容易书写的希腊文和拉丁文” 可知,受古希腊罗马统治的影响。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角度分析说明,如,文字是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文明传承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