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习质量检测 年级历史学科检测卷
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 题共 20 题,每 题 2分,共 40分)
1-5BBDAA6-10CDBDA11-15CBBCA16-20DCDAD
、综合题(本 题共 4 题,共 40分)
21.(10分)
(1 )措施:实施 五计划;(1 分)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业落后的 貌,向社会
主义 业化迈进。(2分)
(2)变化:贫农、中农占有的 地越来越多,富农、地主占有的 地越来越少;(2
分)原因: 地改 (2分)
(3)涉及内容:三 改造;(1 分)实质:实现了 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
制的转变。(2分)
22.(8分)
(1 )图 2;农业合作化
(2)示例 1:论题: 产关系变 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
论述:图 1 反映新中国初期的 地改 。新中国成 初期,为改变落后的封建
产关系,满 农 对 地的需求,解放农村 产 ,中共中央决定在新解放
区进 地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地所有制,实 农 的 地所有制。
图 1 近处三位农 握 地证,远处农 在耕作,反映了农 分得 地的喜悦
情。 地改 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 地制度,农 翻了身,成为 地的主 ,
解放了农村 产 ,巩固了新 政权。
图 2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年,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共中央以
“ 农业合作” 的 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使 地所有制由农 私有到集体公有。
图 2农 紧握 社申请书, 上集体化道路。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初
步基础。
结论:根据图 1 图 2可知,中共根据时代的变化,适时调整农村 产关系推动了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示例 2:论题:新中国农村发展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论述:图 3反映 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 次会议提出“ 劲、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在全国推 了“ 公社化运
动”。图 3标识“ 公社好” 反映了这段时期的历史。 公社化运动超越了
产 实际 平,严重挫伤了农 的 产积极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 了消极
影响。
图 4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底 届三中全会以后,实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农户分户经营、 负盈亏。图 4反映农 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合
同书的场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解放了农村 产 ,提 了农 产积极性,推
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结论:根据图 3图 4可知,新中国在农村发展中经历过曲折,也有成功的探索,
最终中共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推动农村和国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3.(10分)
(1 举措:抗美援朝。(1 分)
(2)意义:中共 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分)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3)变化:逐年下降;(2分)原因: 跃进和 公社化运动的影响。(2分)
(4)表现: 主与法治建设遭到践踏(1 分)启示: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 主和
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 针;坚持党的 主集中制原则(任意 点得 2分)
24.(12分)
(1 )意义:中共 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转折,开启了改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分)
(2)“ 窗”:经济特区(1 分)格局:形成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
济开放区—内地” 的全 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3)出 :邓 平南 谈话;(1 分) 影响:进 步解放了 们的思想,推动改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 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 社会主义产 了深远影
响。(2分)
(4)影响:改 开放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活 平的提 、综合国 的
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分,任意 点得 2分)
认识:改 开放推动社会发展;改 开放要以国情为依据;改 是强国之路;坚
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2分,任意 点得 2分)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