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评论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届全国政协召开
C.西藏和平解放 D.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2.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分别悬挂“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巨幅标语。1950年国庆节前,将东侧标语改为“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一变化
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形势和需要 B.体现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壮大
C.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愿望 D.宣告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
3. 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初《黑龙江日报》刊载的漫画
《把和平事业保卫到底》,该作品的寓意是
A.农民实现翻身当家作主
B.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
C.军民齐心捍卫国家安全
D.中国国防实现了现代化
4.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经费与民国时期水利经费最多一年相比,1950年为其18倍,1951年为42倍,1952年相当于52倍,三年中完成的土石方量相当于挖掘23条苏伊士运河。这三年的水利建设
A.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B.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
C.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5. 照片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反映社会变迁。下列照片见证了我国
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A.工业化的起步 B.社会制度的变革
C.市场经济建立 D.改革开放的深入
6. 我国在1953-1957年期间,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有色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这一发展局面有利于
A.加快培养建设人才 B.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C.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D.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7. 下面是历史老师上课时展示的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农业合作化采取的步骤是
A.平等互利 B.循序渐进 C.互助合作 D.行政命令
8. 在会上,小华同学引用诗词赞扬某人物:“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全意为人民。群众中来去,天地共翻身。”该人物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王进喜 D.焦裕禄
9. 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道:“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突出表现了
A.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 B.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10. 1956-1966年,我国电子工业从小到大、从修配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设计逐步地发展起来。到1965年,电子工业已经形成一个初具规模、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反映了此阶段电子工业的发展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
C.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具有原始创新引领性
11. 农业部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为2263.6亿斤,1962年开始稳定在3000亿斤以上,1978年超过6000亿斤,此后一路攀升,到1996年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1978年后粮食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B.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
C.农村生产关系得到重大调整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2.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一百年动摇不得。”而这盘“百年棋局”的第一步落在了
A.安徽 B.海南 C.广州 D.深圳
13.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
生产力发展。读右图漫画,它可以诠释中国
A.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D.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14.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30年间,集聚全球近四万家外资企业,首个保税区、首家外资银行等55个领域的诸多首创在这里诞生。这主要强调浦东开发区
A.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B.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C.注重科学技术自主创新 D.改变了人民的消费理念
15. 正确判断材料的用途,有助于历史的学习与研究。右图所示材料可用于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A.背景
B.原因
C.过程
D.意义
16. 截至202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约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6000万人,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坚持为人民谋福祉 B.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C.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D.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17. 如下示意图,可用于说明
A.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B.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过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8.“2023年5月28日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客机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由此正式进入民航市场。C919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材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绿色 B.创新 C.开放 D.共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19.(11分)民主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纲领》从起草到最后通过,修改的次数不计其数。中国共产党接受委托起草初稿,交给各方讨论,形成定稿,再提交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直至最后通过,体现了程序的正当性。其中许多重大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进行大胆创造。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制定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的作用。(2分)
材料二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共同纲领》相比较,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向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制度的新的飞跃。据统计,1949年9月至1954年8月,中央颁布的法律、法令、法规文件达530件,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行政组织法、刑法等众多法律在内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火林《1949-1954年的中国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2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的成就。(2分)
材料三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的名称,(1分)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优势。(2分)
2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这场战争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军队取得了现代化战争的丰富经验,增强了战斗力。这个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1分)归纳其胜利的影响。(4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年代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50.2 103.1 130.4
——摘编自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根据材料二,简述建国初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材料三 在全国人民的生产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的1954年4月,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等7名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向全国总工会发出了“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书,促使全国技术革新运动蓬勃兴起。王崇伦创造了万能工具胎,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张明光发明了反围盘,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杜绝职业病和烫伤事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描述场景相关的全国性经济建设运动,(1分)谈谈你从材料中感受到的时代风貌。(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功发展的基本经验。(2分)
21.(14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世界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方位的变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开启,都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具有必要性。
——摘编自陈锡喜《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根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必要性。(2分)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2分)请简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意义。(2分)
材料三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一步一步推进前进。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为中国的发展进步铺就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邓小平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和创造性劳动,改革开放已成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材和《邓小平文选》等
(3)根据材料三,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8分)2025年春季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18 ABCDA CBDDB CDBAD AC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19.(11分)
(1)特点:反复修改完善;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程序正当;根据国情进行大胆创造。(2分,1点即可,其他可酌情得分)
作用:《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
(2)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成就: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行政组织法、刑法等众多法律在内的法律体系。(2分)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优势:人民当家作主;便利群众参与国家管理,行使权力;有利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2分,1点即可。)
20. (14分)
(1)名称:抗美援朝战争。(1分)
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军队战斗力;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4分,意思相近,2点即可,每点2分)
(2)变化趋势:逐年提高。(2分)
变化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土地主人,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3)经济建设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或工业化建设)。(1分)
时代风貌: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中国工人充满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火热局面。(2分,1点即可)
(4)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敢于斗争;坚持开拓创新。(2分,1点即可。)
21. (14分)
(1)必要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开启等。(2分,1点即可)
(2)成就: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
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2分)
(3)评分标准要求
等级 观点 史实 结论
一等 (8分) 观点正确,2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论证条理清晰,4分。 有总结提升,2分。
二等 (6分) 观点正确,2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论证条理清晰,4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赋分。
观点正确,2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论证条理清晰,2分。 有总结提升,2分。
三等 (4分) 观点正确,2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论证条理清晰,2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赋分。
观点正确,2分 两个史实运用都不准确,不赋分。 有总结提升,2分。
四等(2分) 只有观点且观点正确,2分。
五等(0分) 观点错误,不赋分;无观点,仅罗列史实,不赋分。
【示例】
观点: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
论述:①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为推进改革开放作了思想和政治准备。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系列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③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④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结论:综上所述,邓小平是名符其实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