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 朱自清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初中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材、教学和教学评价的灵魂,它能指导着我们更好地驾驭语文课堂。《春》这篇文章出现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斑斓春色”中,与《春风》、《江南春绝句》《游园不值》《初春》同列一个单元,单元教学要点提示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美,进而感知作者对春天美好情感的赞美;体会《春》和《春风》的不同内涵、不同写法;作者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都写出了“独特的自我”,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写法,从而写出自己眼中“不一样”的春天。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还是有待于引导的。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教学目标】
(1) 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 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
(3) 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4) 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 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
(3) 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新课导入】
提到春天,我们眼前仿佛就展现出了阳光明媚,东风和煦,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充满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前准备,上课开始交流,同时播放春天美丽景象的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诗句的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几篇散文写的景物可多了,那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来好好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
【写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1933年。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故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文章极富真情实感。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1)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描写了春天万物苏醒、吐露生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之情,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全文分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正音释义。
3.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语气。
4.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归纳:文章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1. 盼春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盼望之情的?
引导学生分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教师总结: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春天的盼望之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2. 绘春
分组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句子。
学生自主赏析春草图,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草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推选代表发言,分析这些段落的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春草图:从草的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进行描写,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的嫩、绿、多,充满生机和活力。
春花图:从花的种类、颜色、香味等方面进行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花的繁茂、艳丽、香甜。
春风图: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进行描写,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温暖、清新、悦耳。
春雨图:从雨的形态、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雨的细密、轻盈、滋润。
迎春图:通过描写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表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活力。
3. 赞春
学生齐读第八至十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赞美春天的?
引导学生分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教师总结: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分别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1. 联想与想象
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音乐或图片,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自己心中的春天。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点评。
2. 创意写作
以“春天,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3. 绘画创作
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组漫画。
学生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板书设计】
(一)盼春 急切
春草图:勃勃生机
春花图:争芳斗艳
(二)绘春 春风图:和煦柔和 热爱
春雨图:细密轻柔
春勤图:辛勤劳作
(三)赞春 新 美 力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我注重拓展延伸,通过联想与想象、创意写作、绘画创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