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组织学生收集“海峡两岸交往”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究,学会合作处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关心祖国统一的大事,增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
教学难点: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
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图片“愿望” 导入新课。
一、本是同根生——忆离合
1、:自主学习小档案的表格知识.
【思考探究1】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自主学习2,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不同的对台政策体现出我党对台湾问题的重视”
自主学习3,速读教材P90第二段,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起来:
教师小结:
感情升华:
课件18张PPT。 黄公望79岁完成“富春山居图”后不久就辞世,数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如今画作一半在杭州博物馆,一半在台北故宫;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家宝
思考:这段话反映出总理什么愿望?海峡两岸的交往八年级下册 第13课一、本是同根生——忆离合二、慈母声声唤——说政策三、游子当思归——看表现四、今朝华夏盼——望统一内容纲要 台湾被日本占领
郑成功蒋介石退踞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
夷洲自主学习1:根据学过的知识,完成表格.一、本是同根生——忆离合台湾府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
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港澳问题是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问题。
台湾问题是两党间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内政问题。
思考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推出哪些对台政策?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武力解放台湾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八项主张《反分裂国家法》 自主学习2:速读教材P65和P66第三、四段,完成表格二、慈母声声唤——说政策江泽民“八项主张”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2、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意义: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江泽民 1995.1.30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九二共识(内容)汪辜会谈自主学习3:速读课本P66前两段,完成表格三、游子当思归——看表现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一个里程碑汪道涵辜振甫汪辜会谈(1993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九二共识 请用事实证明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人员交往
政治会谈
经济合作
文化交流四、今朝华夏盼——望统一自主学习4:速读课本P67内容,回答政治交流胡锦涛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胡锦涛会见了新党主席郁慕明经济交流台湾水果卖到大陆两岸之间的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大三通” 文化交流2010年春晚
台湾组合“小虎队”思考探究二:
读下列材料思考是谁牵绊了两岸统一的步伐?
材料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
材料二: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材料一:右图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思考探究三: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材料一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条件1、根本保证:
2、人心所向:
3、历史依据:
4、政策保证:
5、成功经验:
6、法律依据:港澳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反分裂国家法》忆离合海
峡
两
岸
的
交
往毛泽东江泽民邓小平胡锦涛台湾调整
“三不”
政策
海基会
海协会
汪辜
会谈九二
共识 望统一海峡两岸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同根同源同愿相互交流、互鉴互融相互携手、互信互爱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