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怀 古
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托对古人古事 的追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赤壁怀古》(苏轼)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赞美周瑜
褒贬古人
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表达抗金主张、对国事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借古伤己
借古讽今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
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朗读感知
诵读全词,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韵脚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英雄业绩)
(精锐部队)
(草率)
(落得)
(宋代行政区划名)
(不堪 哪堪)
(名作动,吃饭)
(普通)
(寻找)
(名作动,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久远的年代)
翻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千古以来的江山,再也无处找
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曾经的
歌舞楼台还在,但英雄人物的
风韵、神采已经随着岁月的流
逝而一去不复返了。傍晚的斜
阳静静地照着那低草高树,在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巷里面,
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的地方。遥想当年,刘裕指挥
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的气势如
猛虎下山一样势不可挡。
翻译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草率地决
定北伐,想要建立像霍去病一样
的功绩,将战功记录在狼居胥山上,
结果只是落得个匆忙败逃的下场。
我来到江南已经四十三年了,今天
我朝中原地区远望,我仍然清晰地
记得,在我奔去江南的路上,经过
扬州的时候,那样一个战火连天,百
姓流离失所的场景。真是不堪回首啊,
在那拓跋焘的祠堂里,一片鼓乐之声,
乌鸦还在啄食那祭品。向谁问一问:
廉颇老了,身体还强壮吗?
第一部分
检查预习,明确任务
2.感受情感基调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基调?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痛恨
恬淡、闲适、悲愤、思念、激昂、消沉
3.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英雄无觅( ) 舞榭歌台( )
封狼居胥( ) 佛狸祠( )
mì
xū
bì lí cí
xiè
预习检查
(2)解释词语
风流总被: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一片神鸦社鼓:
可堪回首:
这里指英雄业绩。
本义杂乱不齐,引申为草率马虎。
落得;败逃中回头北望。
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祭祀时的鼓声。
哪堪;怎堪。
4.本课学习任务
从不同称呼入手,了解有关这些人物的典故;
理解词人对这些人物不同的态度以及表达的情感;
学会以小见大,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孙仲谋 寄奴 元嘉 佛狸 廉颇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以小见大
1.战国吴国国君孙权——“孙仲谋”
“名”和“字”:
《颜氏家训》:“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是表示身体的名称,主要用来自称,此外也供同辈或长辈称呼用。字专供他人称呼自己时用。
称“名”:直呼其名,对人不尊敬;
称“字”:表其德行,是尊重其人;
典故一:孙仲谋即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国君,他在南京建都,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守卫住了家园。
(2)“英雄无觅”是什么意思呢?
(1)为什么称孙权为“仲谋”?
2.南朝宋武帝刘裕——“寄奴”
小名,亦称乳名,特指婴儿初生时家长所取的非正式的名字,
以用于家庭成员和较亲密的人中之间的称呼;有时也表示蔑称。
(1)为什么称呼刘裕“寄奴”?
典故二:宋武帝刘裕崛起于“寻常巷陌”,以京口为基地,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显赫一时,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
(2)这种称呼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的小名,佛狸在突厥语中意为狼,
而拓跋焘也的确如狼一般生性凶残。
“佛狸”与“寄奴”都是以小名相称,
两者表达的态度是一样吗?
小组讨论:
典故三: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且也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佛狸祠是两朝外族南侵者留下的足迹象征,也是汉人耻辱之象征。
典故三:在元嘉北伐失利后,拓跋焘率北兵追击王玄谟的军队南侵,当时流传有“虏马饮江水, 佛狸明年死”的童谣,意思就是只要北魏兵马一到长江,那就是拓跋焘死亡之日。拓跋焘南侵到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即佛狸祠。
典故三:当地的老百姓已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根本不会把这位八百年前的异族入侵者与当前的金人入侵联系起来。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4.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
年号——与当时历史联系起来。
(1)为什么称呼刘义隆为其年号?
(2)这种称呼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典故四:刘义隆为刘裕之子,他主政期间曾三次北伐,无一成功。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封狼居胥”是“典中典”,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典故。
词人以古鉴今,用刘义隆“草草”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告诫朝廷当权者北伐一定要慎重。
5.战国赵国名将——“廉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典故五:
“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 然与臣坐, 顷之三遗矢(屎)矣。”
赵王以为廉颇已老, 遂不召。
(1)为什么称呼其名?
①这句话是赵王问的,上对下可以直呼其名。
②词人以廉颇自况,说明同病相怜。
同样老而弥坚;同被小人陷害;同有一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拳拳报国之心;
(2)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创作本词时辛弃疾65岁。当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辛弃疾在江西乡下已闲居近二十年。宰相韩侂胄急于北伐,64岁的辛弃疾被重新启用。只可惜急于求成的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 加上小人从中挑拨, 其意见未被采用,被贬为镇江知府,后于1207年去逝。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写作背景
人物 称呼 典故 情感
孙权 孙仲谋——字 守卫家园 遗憾、惆怅
刘裕 寄奴——小名 收复失地 爱国情怀
刘义隆 元嘉——年号 草率北伐 深深忧虑
拓跋焘 佛狸——小名 外族南侵 痛心、隐忧
廉颇 廉颇——名 虽老尚饭 报国之情、壮志未酬
总结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冲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
——臧克家题济南大明湖辛弃疾纪念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