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1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3 16: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比较阅读,理解作品复杂深沉的情感。
品味语言与意象,把握诗境,提高审美能力。
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辩思维能力。
明代杨慎评价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要推荐阅读《声声慢》,请你写一段推荐文字,谈谈为何“最为婉妙”。
任务导入
诗人臧克家形容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她是“乱世中的美神”,是一个勇敢率真的女人,大胆地以己之情,抒己之怀;她又是一个柔情万种、愁若苦海的女人,无论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日子,还是动乱的时代、变迁的年华,都使她的诗歌充满了愁绪;她更是一个豪情万丈的女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英雄观。她就是——李清照。
激趣导入
1.乍暖还寒时候
2.最难将息
3.满地黄花堆积
4.憔悴损
5.如今有谁堪摘
6.独自怎生得黑
7.这次第
8.怎一个愁字了得!
理解字词
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乍,突然;还,恢复。
养息,休息。将,有“扶、养”义。
菊花
枯萎,凋零殆尽。损,相当于“极”,表程度深。
可以,能够
怎么挨到天黑。怎生,怎么。得,挨到
光景,状况
结束,完结;全; 明白,懂得。
朗读作品,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词人情感?
学习活动一

诗人是怎么表现其愁情的?
学习活动二
使用叠字
1.“寻寻觅觅”能否换作“寻觅”?
2.七组叠字能重新组合语序吗?
3.七组叠字在声音上有何特点?
诗人是怎么表现其愁情的?
学习活动二
1.“寻寻觅觅”能否换作“寻觅”?寻觅,是“找寻”意,音节短促; “寻寻觅觅”用叠字,拉长音节,使感情更加低徊,同时,动作放慢 ,不停寻找却总也找不到,更有画面感。
2.七组叠字能重新组合语序吗?寻寻,不停寻找,希望找到点什么;觅觅,找寻不得后,更为细致地察觉;冷冷,外在环境冰冷;清清,心中孤寂凄清;凄凄惨惨戚戚,孤寂清冷凝结于心后是无尽凄凉、悲惨、忧伤。由浅入深,细腻入微,使全词笼罩在凄惨愁苦的氛围 。
3.七组叠字在声音上有何特点?错落如珠。反复吟诵中,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诗句终了,愁情未了。
(一)使用叠字
诗人是怎么表现其愁情的?
学习活动二
(二)选取意象
围绕“愁”,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是怎么表现其愁情的?
学习活动二
急风淡酒:寒风急促,诗人想借助淡酒来抵御寒风,但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饮酒不仅仅是御寒,更是为了浇愁,然而愁更愁。酒在诗词中的传统意蕴加深了愁情。
北雁:大雁是候鸟,秋往南飞,春回北方,又有“雁足传书”的典故。古典诗词中,常用大雁表现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诗人自然不可能认识这群大雁,但是雁从北方飞到南方,作者从北方避难南方,便有似曾相识之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时的大雁带来的是甜蜜的回忆,相逢的希望,同是大雁飞过,这次想起的却是逝去的丈夫,以及陷入敌手难以再回的故国,大雁来年可飞回北方,诗人却只能漂泊南方,大雁依旧可以传书,但写信的人却已然不在。
围绕“愁”,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是怎么表现其愁情的?
学习活动二
黄花:堆积,是凋谢还是盛开?憔悴,指花还是指人?
菊花凋谢,残英在地,堆积憔悴。词人被愁情包围,无心赏花,任由菊花憔悴下去。憔悴凋零的菊花,也是憔悴的词人的写照。
菊花盛开,诗人自己憔悴至极。盛开的菊花让诗人想起变老的容颜、流逝的青春和幸福的过往,菊花愈美,诗人欲伤怀。《醉花阴》里把酒赏菊,菊香盈袖,而《声声慢》中却是菊堆满地,不想欣赏,正是因为心老憔悴。满地盛开的菊花,正是词人愁心的体现。
围绕“愁”,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是怎么表现其愁情的?
学习活动二
梧桐细雨:在古典诗歌中,“梧桐细雨”往往一起出现,被赋予无边愁情,比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边丝雨细如愁,又有梧桐树三更雨,正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在《声声慢》中也是如此:在孤独与忧愁之中,时间仿佛凝滞了,一点一滴的雨声好像不是落在梧桐叶上,而是打在了词人的心上。淋湿了她整个身心。就像“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围绕“愁”,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是怎么表现其愁情的?
学习活动二
(二)选取意象
围绕“愁”,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凄惨悲凉
诗人是怎么表现其愁情的?
学习活动二
(三)铺陈
全词共写六件“愁”事,第一事“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万物萧疏的寒秋,天气忽暖忽寒,正是最不易保养的时候,词人排遣自己的愁思,不由要借酒消愁,于是引出第二事:“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早晨的寒风来得这样迅疾,淡酒怎敌当得了?以时间为顺序,逐层推进,从第三事“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到第四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再到第五事“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最后第六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六件愁事以时间为顺序逐层推进,每一件事都是一重愁。词人被这六重愁层层包围无法冲破,六件愁事烘托渲染,层层推进,一重未了一重添,可谓愁绝,这也叫铺叙。
诗人是怎么表现其愁情的?
学习活动二
(一)使用叠字
(二)选取意象
(三)使用铺叙
阅读词作,讨论它们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学习活动三
如梦令(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词作,讨论它们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学习活动三
少女时期的词人饮酒游玩,流连忘返,最后荡舟荷丛急着回家,水鸟都惊得扑棱扑棱飞起来。写了年少时的欢乐。
写与夫君新婚后的生活。词人把鲜花斜插云鬓,娇俏地让丈夫看看是花美还是人美。写新婚后的甜蜜幸福。
上片孤独中泛舟遣怀,期待夫君来信;下片以落花自比,以水自流喻丈夫的忍心远行。写与丈夫别离后无法消除的相思之愁。
阅读词作,讨论它们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学习活动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1084年 出生,名门之后
1101年 结婚,志趣相投
1103年 赵明诚出仕,两地相思
1127年 北宋灭亡。避兵江南
1129年 明诚病死,在江南辗转漂泊
1132年 再嫁非人,离异入狱
1151-1156 “辞藻非女子事也”,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阅读词作,讨论它们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学习活动三
《如梦令》:少女时的快乐
《减字木兰花》:新婚时的幸福
《一剪梅》:离别时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流离之苦及曲高和寡的孤独,是对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小结
李清照词作所抒发的愁情,都在《声声慢》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声声慢》包含了生命中不同的况味,在词人个人不幸的命运中又反映了时代的灾难。而且《声声慢》的艺术手法也体现了李清照创作的最高水平。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正如杨慎的评价,“最为婉妙”。
美文一:
字寄李清照
翻开厚重的历史,踏入两宋滚滚的狼烟,是谁的身影在牵动着我的目光。
一梦千年的情节里,频频回首的是嗅青梅的女子,罗衣淡淡而来,再截一枝暗香疏影,沾一滴绿肥红瘦,书那宋朝华美锦缎上清韵悠悠的一笔。
一段长长的距离,沉沉的是把酒待月的孤独,你怀抱着三两枝慵倦的菊花,独立于帘卷西风的廊下,你随手从书页间斟杯清酒,万千的心思,合一曲琵琶拨弄,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翩然起舞。
一念间花落了,清愁薄绪,填满夜的每个空隙。声声慢,声声慢,载不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舴艋小舟,至今仍搁浅在那个靡丽朝代的藕花深处。
云烟漫漫,翠华摇摇,你细碎的莲步,走过脂冷与烟翠的山河,曾经执杯的纤手提笔运墨,你素腕轻落,一笔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句在人杰与鬼雄间横亘而出。
尘世如烟,转瞬千年,当山光已残,水色阑珊时,你幽怨的身影仍停留在泛黄的文字间,你看见了吗?一千年的风雨未曾停歇,一千年的黄花依旧消瘦,一千年你心碎的叹息,依然置于我的案头,我似乎看见了,你辛酸的泪,穿越繁密的历史,于无声无息处坠落。
清照,风姿绰约的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词绝天下的李清照,你是一首婉约的古琵琶曲,你是一阕清丽的长短句,你是一道花开千年不谢的风景,而我,只是身着素衣的女子,守着你曾经的青灯古卷,在梧桐雨落的季节,等你乘一叶兰舟,从藕花深处涉来,陪我同看那碧水云天,残月如钩。
【赏析】李清照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她曾经浪漫,曾经豪爽,曾经欢乐,曾经多愁善感,曾经愁苦满怀;她曾经有过甜蜜幸福的爱情生活,曾经有过彻骨的离情别绪,而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她晚年凄凉的生活和如此凄凉生活中的爱国情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李清照多情的人生:浪漫潇洒豪放情、伉俪情深苦别情、晚景凄凉愁苦情、爱国之心诉衷情、惜春悲秋多愁情。
美文二:
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梁 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座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
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一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游、辛弃疾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饮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
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
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是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
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选自《十月》,有删改)
【赏析】《乱世中的美神》一文,通过叙述李清照一生的离奇经历,结合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为这位“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千年前的“美神”重新塑了像。节选部分紧扣“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热情颂扬了她对“人格的超凡脱俗”的执着追求,对她饱受国破家亡之苦以及遭遇的不公、不平、不幸深表同情。文章夹叙夹议,多用对比,笔端融入了真情,有效地强化了阐述的力度。
这两篇文章在读李清照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 《字寄李清照》一文侧重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李清照的人生状态;《乱世中的美神(节选)》一文则侧重于赞颂李清照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其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微思考
你对李清照有怎样的认识与评价?请把它写下来。
微写作
答案 (示例)
你是一部书
你是一部书,是一部神奇的书,快乐时的与世无争、思念时的淡淡忧伤、哀愁时的阵阵痛苦,无不使这部书添上一种神秘、曲折、坎坷的色彩。
翻开这部书,读尽你——李清照。
你是一部书,读尽你快乐时的与世无争。是怎样的一个奇女子,开心地喝酒狂欢,“误入藕花深处”,不知归路的你有豪爽的霸气,乘醉起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有李白“对影成三人”的豪气,你有林黛玉葬花时的灵气,你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气,欢乐的你连写出来的诗也是那么的活泼。你是一部书,书的开头,我读懂了你的快乐。
你是一部书,读尽你思念时的淡淡忧伤。与丈夫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因丈夫外出被打破了,无聊的你每天痴痴地想念丈夫,吐尽妙语的你竟因思念而“人比黄花瘦”!一句“人比黄花瘦”比得上“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开心的你喝酒,不开心的你也喝酒,“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思念如此深切,可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只好等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道不尽的是你对丈夫深深的爱意。你是一部书,书的中间,我读懂了你浓浓的爱与淡淡的愁。
你是一部书,读尽你哀愁时的阵阵痛苦。幸福美好的生活远去,国破家亡的现实随之而来。“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上天太妒忌你了,从此,你的哀愁便贯注你的全身,挥之不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的哀愁如此深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的哀愁让你更多地怀念起故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正是你此时的心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属于你,你已没有了写万金家书的机会;“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不属于你,你何来可以依靠的大山呢?“兴尽晚回舟”的快乐更已不再属于你,你已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你是一部书,书的末尾,我读懂了你的痛苦与悲情。
你是一部书,你的一生便是一部神奇的书,你的蜕变、你的成熟、你的黯淡都是这部书的神奇之处。你是一部书,读你的我看到了一位似弱非弱的女子在重重困难背后的坚强意志。你是一部书,一部道尽沧桑、跌宕起伏的书。
你就是一部神奇的书!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