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3 17:0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


怀

苏轼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有人选了唐宋几位有贬谪经历的大诗人,看他们现存的诗词里,带“笑”字的篇数占比有多少。
苏东坡一生入狱、被贬、又被贬……在放逐中度过十余年,约3000首诗词中,有344首带“笑”,占比11%。
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江州,2741首有171首出现“笑”字,占比6.2%;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柳州,一生154首,仅7首带笑,占比4.5%;而史上最悲苦的诗人杜甫仅为3.9%;这三位与苏东坡一样命途多舛,有的还没东坡惨,可诗中已鲜见快乐。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这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走近作者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苏轼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 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 并称苏辛 ;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 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绘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走近作者
黄庭坚
辛弃疾
欧阳修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ɡ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ɡ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huán lèi)∕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解读题目
苏轼
题材?
怀古咏史词
内容?
观眼前之景(临古地)
写历史之人(怀古人)
抒一己之怀(抒己志)
怀古诗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担忧国家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内容特点
临古地
分析内容
任务一:品炼字,析手法,赏析上阕所描绘的赤壁图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长江东流,水流尽;奇石矗立,波涛涌岸,翻起千层浪。

穿




险怪交错
高峭尖锐
汹涌湍急
相击有力
狂澜奔腾
洁白壮观



夸张
比拟
比喻
字词
特点
角度
手法



宽阔充沛
浩荡倾泻
磅礴有力
壮美如画 雄奇壮阔
①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中又融入一丝“苍凉”,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②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引出对后文对赤壁美景和历史人物的歌颂,引出下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①点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
②用“人道是”这三个字, 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是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此两句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怀古人
分析内容
任务二:细读下阕中描写周瑜的句子,分析周瑜的形象。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得意
人才出众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苏轼为什么只写周瑜?
婚姻
长相
打扮
神态
能力
年龄:24
婚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年龄:47
婚姻:痛失爱妻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苏 轼
周 瑜
本·词·背·景
此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生活拮据而窘迫,“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政治亦不得志,虽任“团练副使”,实则不过是一个“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的闲职。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常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6岁卒于常州
词人借周瑜形象与个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用古人反衬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年华虚掷、壮志难酬的苦闷、失落、自嘲。
抒己志
分析内容
任务三:这首词只是表达了苏轼内心的不甘与苦闷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消极的情绪表达还是积极的心理宽慰?
“梦”具有空幻、无常、短暂的特点。作者生发“人生如梦”感慨的原因如下:
①人生的短暂;②仕途的变幻无常;③不论是辉煌的像周瑜一样,还是困窘的如同自己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将飘散地无影无踪,消散在天地之间。
感叹自己:对世事无常、宦海沉浮、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感叹。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选自苏轼《前赤壁赋》,写于1082年
与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一年
自我劝解:以江月来排遣心中抑郁,借山水来浇除心中块垒的旷达洒脱之情。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生空幻 
壮志难酬
幽独凄清 
失意自伤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热爱生活
旷达乐观
不仅祭奠明月
而且祭奠古人
更是祭奠过去的自己——心灵得到释怀,唯有自然才是永恒的朋友,让心回归自然,去除那些因世俗功利而不平的怨怒。
一尊酒
课文结构
咏赤壁
怀周瑜
感人生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写景
抒怀
江山如画
人生如梦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景
故垒西边——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写人
周郎:
雄姿英发
谈笑克敌
作者:
早生华发
结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对比
照应
课文小结
课文小结
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改愿与英雄豪杰为伍的壮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苏轼这个一生沉浮在进退荣辱,悲欢离合的人,自然会慨叹“人生如梦”。 苏轼一生虽未能“定风波”,却未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终是一生坦荡,无怨无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便是苏轼的如梦人生。
当堂训练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却也自然轻快。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C.“今如许”三字陡然间转折发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表现了词人对朝廷偏安一隅、腐败无能的失望和对功名事业的淡漠。D.全词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结尾,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C
①两首词都写到赤壁之战的重要人物——周郎。苏轼着眼于周瑜英姿勃发的儒将风采与年少有为的伟大功绩,用来反衬自己的老大无功;戴复古则用“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以其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②两首词都描写了战争场面。苏轼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两句,以周瑜指挥若定的轻松姿态、曹军惨败的狼狈,突出周郎的年少功业已成,反衬词人的失意。戴复古则用“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对偶,写出了孙吴军容整肃、士气高昂的气势;并以“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水战场景,体现了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以“昔”年东吴强大的实力反衬“今”日南宋国势的衰颓,流露出词人的悲慨。
当堂训练
10.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