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清贫》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清贫》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3 22:4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清贫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
“清贫”是“清贫苦寒”的意思。
本文作者方志敏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
方志敏(1899年—1935年),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
1935年1月27日,方志敏不幸被俘人狱。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方志敏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赞美自己。
向真正的革命者,向共产党员提出希望。
那么方志敏通过这篇文章向革命者提出什么希望呢?用文章中的词句来说说。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
过一种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
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草率。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筹集 矜持不苟 被俘 金镯 威吓
裤裆 汗褂 企望 彼此 深山坞
矜持不苟:庄重严肃,丝毫也不马虎。
矜持:①庄重,严肃;②拘谨,拘束。
(1)矜持不苟,大公无私,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美德。
(2)他第一次上台发言,显得有点矜持,不苟大方。
chóu
jīn

zhuó

dānɡ
ɡuà



作者在自述中讲述了一桩什么趣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方志敏被捕后,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威吓,想要发洋财,但是方志敏生活清贫,两个士兵最终愿望落空了。
读一读: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活动。
想一想:国方兵士想发洋财,用了哪些手段,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
方志敏又是怎么说的?
填一填: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
【学习任务】
方志敏
微笑着回答:
从上身摸到下身,
从袄领捏到袜底
热望
国方兵士
方志敏
微笑着回答: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
从上身摸到下身,
从袄领捏到袜底
热望
国方兵士
愤怒
企望
失望
拿着个木柄榴弹,
拉出引线来威吓
决不相信,将衣脚裤裆过细地捏
在躲藏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一番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克己奉公、甘于清贫
方志敏的母亲知道儿子当了主席,很多人都觉得这么大的领导,应该会有很多钱,就有人劝方志敏的母亲向他去要些钱。
当时方志敏母亲来要钱,他非常为难,自己清楚地知道,家里那700元债务非常沉重,而这些年自己参加革命后,家中又被敌人烧、抢十多次,家境十分困难,母亲也是迫不得已才向儿子拿点钱补贴家用。
然而,方志敏愧疚地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现在革命才有个起头,我们每日的饭钿才七分呢!”
亲听了儿子的话后也明白,便回答:“晓得了,晓得了。姆妈这一趟没有白来,明白了仔是当穷人的主席,我苦点也舒心啦!”这是方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找方志敏要钱。
1933年的1元=40-50元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
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矜持不苟”:约束自己,恪守清贫,丝毫也不马虎。
“舍己为公”: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方志敏一生严于律己、清贫廉洁的作风在国民党官员们看来不可思议,而每个共产党人都是这样做的。这里运用对比,衬托出共产党人清廉奉公、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形象。
【两个国民党士兵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
士兵甲:(用枪指着方志敏,惊叫)啊!是个大官!
士兵乙:(满肚子热望,捂着嘴偷笑)要发洋财了!要发洋财了!
士兵甲:(命令乙)去,搜他的身!
士兵乙:(从方志敏的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愤怒地)呸!一块破表,一支破笔,连个铜板都没有!
士兵甲:(做出抛掷手榴弹的姿势,眼神凶恶,咸吓地)赶快将钱字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方志敏: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钢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士兵甲:(坚决不相信,愤怒)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边说边弓看背捏方志敏的衣角裆,企望新发现)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方志敏: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钢板也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
士兵乙:(低头注目搜寻,很失望)唉!啥也没有!
士兵甲:(收起手榴弹,怀疑而又惊异)怎么有你这样旁的大官
我们来演课本剧
将描写方志敏和国方兵士的语句放在一起对比着读,你有什么体会?从哪里体会到的?
国民党士兵
自私贪财
穷凶极恶
方志敏
一身正气
廉洁奉公
在搜身的过程中,方志敏始终不卑不亢、正气凛然。这两个国方兵士的丑态和方志敏的无私无畏形成了鲜明对比,衬托了方志敏的高洁品质。
怎么理解方志敏的“清贫”?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清贫”就是_______________的美德。
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方志敏为了节约每一个铜板,他作报告、开会、讲话,甚至从不喝茶,只喝白开水。有一次老百姓送来一些茶叶,警卫员泡好了茶,端给他。方志敏严肃地说:“以后不准收老乡送来的东西,他们也很困难,让他们留着卖几个钱吧。”然后拿出几个铜板,让警卫员送给老乡。而这几个铜板,就是方志敏一个月的津贴费。
“清贫”就是_______________的美德。
生活朴素
严以律己
一年冬天,方志敏从弋阳去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仍然穿着一件薄薄的旧棉袄。代表们要给他换件新的,方志敏不同意。代表将新棉袄送来,方志敏执意不收,还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就劝道:“人家好心好意地送来了,就收下吧。”方志敏回答说:“我是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在意。如果一不留意,就会影响苏维埃政府的形象,那可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正因为如此,方志敏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赢得了老百姓的信银河成长班任,革命根据地也越来越大。
“清贫”就是_______________的美德。
心系群众
忠于革命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节选自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重大意义呢?方志敏为什么要一直坚持这种生活态度?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视频】今天的中国——告慰方志敏烈士
像方志敏这样清贫朴素、克已奉公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些吗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曾收藏了伯父最常穿的一套西装,这套西装经历了“二次生命”。起初,这套西装是抗战时期周恩来在重庆工作时做的。新中国成立后,他人胖了,不能穿了,就让工作人员拿着这套西装去布店配布料,用新料做西装的前片,用旧料做后片,这样就改成了一身新衣服。
周恩来曾穿过的一件蓝白条睡袍上,被手绢、小毛巾、纱布补了几十个补丁;
一条洗脸巾用坏了,周恩来就用它做一段时间的擦手巾,当擦得不能再用时,又用来擦鞋;
一双在他去世后展出的打满补丁的袜子,竟穿了30年
周恩来总理
孔繁森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象。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
西借才勉强借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你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是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只找到现金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