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2.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能力教学点】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德育教学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和口算。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情境导入
1、师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去呢?
2、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师说:
老师总是喜欢带着家人一起去图书大厦,因为书籍可以让我们身心放松,同时也能获取无穷无尽的指示。
看完图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3、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1)、 童话故事 和 科学家的故事 一共多少元? 童话故事 比 科学家的故事 贵多少元?(例1)
(2)、一本连环画和一本故事书共多少元?便宜多少元?(例2)
(3)、一本词典34.8元,我给50元应找回多少元?(例3)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引入,贴切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问,教师及时捕捉问题,提供信息,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师说:那我们能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吗?(出示例1)
学生读题
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列出两个算式
6.62+2.75= 6.62-2.75=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结果。
学生说出是如何估算的:
3、师说:它们的准确结果又是多少呢 你们用列竖式的方法会计算吗?
4、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在组中交流、总结。
总结法则,强调小数点要对齐。
(1)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
(2)从末位算起;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小数点对齐”和结果要化简的道理。
5、小数加减法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呢?
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或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来检验。
减法可以用差加减数,或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方法一样,请同学们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由学生自己发现,有利于培养迁移能力。
三、练中学习,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神算手,算得速度与书店里的电脑不相上下。正当我想去付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的外甥要过生日,我准备送他两本书作为礼物。可书店里那么多儿童读物啊,我不知道小孩子喜欢看什么,想请你们帮我做参谋挑挑两本,行吗?
书 名 价格(单位:元)
《没头脑和不高兴》 19.56
《星月战记》 16.74
《80天环游地球》 11.30
1、试一试:第一道题结果末尾有“0”
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可以问老师或同学,集体订正同桌互相检查。
问:结果末尾的“0”怎么办?
学生提出解决方法
对于价钱问题,小数末尾的“0”可去也可不去。计算题的时候,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化简。
检查练习:4.37+2.93
7.54-6.84
0.45+2.58
2、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学得特别棒,接下来老师要看看这是谁?(出示姚明的图片)
你知道他的身高吗?你与他相差多少呢?请你算一下。
3、(改错练习)春天到了,我种了两棵树,(树的图片)今天我去浇水时,发现它生病了,请同学们帮助治治病。
9. 3 1 3. 6 6
- 6. 3 4 + 1. 7 4
———— ————
3. 0 7 4. 3 0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62+2.75=9.37(元) 6.62-2.75=3.87(元)
元 角 分 元 角 分
6 .6 2 6 . 6 2
+ 2 .7 5 - 2 . 7 5
9 .3 7 3 . 8 7
答:买这两本书要用9.37元。答: 童话故事 比 科学家的故事 贵3.87元。
反思:
1、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购书”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购书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2、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运用生活中的四条信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景主动地提出问题、列出算式。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4、在练习时创设开放式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使数学变得容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