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功 教案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功 教案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4 00:3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做功的实例。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4、学生能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 提高观察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以及功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播放《功夫》的视频
武功中的“功”是指一种本领和能耐,在物理学中,也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功”,那和功夫的“功”意思是否相同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教学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概念
(1)问题探究
探究一:观察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他们在做什么?有什么共同点?
活动中的共同点:都对其他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都移动了一段距离,力的作用都有了成效。
探究二: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F支
用力F 拉水平面上的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重力G、地面的支持力F支、拉力F、摩擦力f
问:哪个力对小车的运动有成效? 拉力F
(2)功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在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2)现象分析
如图所示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实例。这些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物体受到了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劳而无功)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即物体没有通过距离,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力的作用没有成效)。
(2)有距无力(不劳无功)
物体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运动方向上没有力对物体做功(离开力说功是无意义的)。
(3)力与运动距离的方向垂直(垂直无功)
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力的作用没有成效)。
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例题1】下列关于功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就一定做了功
B. 只要物体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C.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D.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二、功的计算
1.功及其计算公式
(1)观察思考
①如图所示,是起重机把每一个重力都相同的货物提高的情景,请你仔细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
甲与乙两次,哪一次做功多?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甲与丙两次,哪一次做功多?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越多。
②甲与乙都在做功,怎样比较他们做功的大小呢?
(2)功
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S
求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②求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单位:焦耳(J)
想一想:你现在可以比较他们做功的大小了吧? 乙做功多
2.公式的应用
(2)F与s具有同体性:即F与s对应同一个研究对象。
(3)F与s具有同时性:即在受力的同时移动了距离,移动距离的同时受了力。公式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力F的方向通过距离s的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
(4)F与s具有同向性:公式W=Fs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克服阻力做功
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方向与一个力(阻力)的方向相反,我们就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例如,在水平面上推动物体前进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提高物体时要克服重力做功。
【例题3】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满了350kg的原木,一匹马拉着雪橇沿着平直的雪地中匀速前行,将原木运到了5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