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播放《土地改革》
2.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知道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认识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土地改革的原因推导土地改革的意义,加强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加深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提升历史解释的水平。(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土地改革,理解其对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认识到党的政策纲领在逐渐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是真的为了农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补充: 1.土地改革的历史: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提出“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中共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2.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
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占全国人口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950-1952年底)
阅读教材P13-14,识记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意义的基本史实;
1.土地改革的原因(背景)
1)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形势
成分 占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的比例
地主 不足10% 70-80%
农民 90% 20-30%
结合上表,说一说农民穷苦生活的根源在哪里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5)国家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6)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土地占有情况严重不均衡,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3)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有何诉求?此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解放地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目的:
补充:
1.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约为中农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
2.雇农是最穷的,穷到一无所有,只能给别人打工,被别人雇佣。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一般占有土地,拥有一部分牲畜和劳动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如果有轻微剥削(剥削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5%以下)就成为富裕中农(又称上中农)。如果出卖部分劳动力受轻微剥削的则是下中农。
3.富农是以雇工为主,自己参加劳动。富农与地主有分别,富农自己劳动,地主自己不劳动。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 土地改革的内容:
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1950年冬,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2. 土地改革的依据:
4.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与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项目 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
分配形式
是否有剥削
相同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占有土地
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
劳动成果归农民所有
地主剥削农民
不存在剥削
都是土地私有制
注意: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
5.土地改革的过程: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斗地主
烧地契
量土地
进行合理分土地
(1)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注意保护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地主:剥削者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消灭了地主阶级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相关史事
阅读相关史事找出土地改革的特点,说说这样做的目的是?
特点:
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目的:
减少改革阻力,促进生产恢复和发展
P14材料研读结合这段文字,思考:
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1)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6. 土地改革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7.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
相关史事P15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1959年8月10日,农奴将乌拉差役、高利贷、卖身等文契投入熊熊烈火。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从此获得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从土地所有制、农民地位、国家发展三个方面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土地改革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这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我们的了。”农民们还高兴的唱到“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中国的土地改革》
材料三: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48.3%,
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4%,油料增长168.1%。农业经济的大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原料、资金、劳动力,以及工业品销售市场的问题。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材料四: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材料五: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材料六: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梳理中共在近现代史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时期 内容 意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即减轻了了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中的开明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哦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四、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之间的关系
1.抗美援朝战争,为土地改革的开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 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
1)西藏和平解放,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2) 抗美援朝,为我国国内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3) 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六、课堂小结
土地改革
1.原因
2.过程
3.意义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根本原因)
时间:
1950-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法律:
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制度)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地位)
3.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国家发展)
P16课后活动
1.√√Х√
2.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巩固训练
1. 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 “耕者有其田”的普遍实现是在( )
A.新中国成立之际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后 D.辛亥革命成功后
B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A
3.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新中国成立 D.减租减息
A
巩固训练
B
C
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后,掀起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热潮。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农民得到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
5.1949年12月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就土地改革和财经工作发表讲话,他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 )
A.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物质条件
B.土地改革真正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C.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D.土地改革是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关键